“龙”——古代中国人对水神崇拜的图腾

“龙”——古代中国人对水神崇拜的图腾
“龙”——古代中国人对水神崇拜的图腾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70310.html,/journal/ojh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70310.html,/10.12677/ojhs.2014.24009 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 Ting Zhao, Feng H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70310.html, 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7031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Keywords 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 《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赵婷,韩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Email: zhao.shu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70310.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 摘要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

奥运会与中国龙

奥运会与中国龙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穿龙服参加比赛 庞进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正式开赛的第一天,中国射击运动 员易思玲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一举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首枚金牌。喜极而 泣的易思玲登上领奖台,面向亿万观众挥手致意。人们注意到,易思玲所穿的领奖服的左 肩部,有一个大大的、金黄色的、鲜亮的“龙”字。这个“龙”字,取形于晋代大书法家 王羲之的草书“龙”,却有所拓展——那潇洒的最后一笔,一直延伸到肘弯处,可谓韵味 悠长。不仅如此,领奖服胸前的拉链部位,还有一处“龙”的印记;而在领奖服背部,英 文CHINA字体中也融入龙元素,那个“C”,既是英文字母,又是一条跃跃欲腾的中国龙。 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六月二十六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居庸关长城举行奥运领奖服命 名仪式,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晓敏,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出席,奥运冠军许海峰、郭晶晶等 人助阵。于是,我们知道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叫“冠军龙服”,其主 旨是“彰显中华文明”。中国代表团将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领奖等重要场合穿着这款 服装。发言人称,“冠军龙服”在创意和设计及工艺科技方面均有不少亮点。二〇一二年 是中国农历龙年,将“龙”融入到2019年伦敦奥运会领奖服中,希望“龙”的精神可以 激励中国奥运健儿在伦敦奥运赛场上再创辉煌。 其实,“龙”出现在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上已不是第一次了。在二〇〇〇 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上就有“龙”。那款服装以红白黄三色为主, 胸前在白底中凸显一条以红黄颜色构成的中国龙。当中国选手穿上这套领奖服一次次登上 领奖台时,不光运动员激动,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因为那一年刚好是中国的龙年。 媒体报道也有《中国巨龙震惊悉尼》之说。 在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上,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名为“龙腾祥云”。祥云与龙,有着 很密切的关系:云是龙的取材对象,龙则常以云的形状呈现。故史籍中有“云从龙” (《周易·乾》)“龙举而景云属”(《淮南子·天文训》)“龙举而云兴”(《春秋元 命苞》)等说法。中国人相信祥云能“福生”,即给人间带来好处,所谓“云行雨 施”“云布雨润”等等,而“福生”正是龙的精髓之一。领奖服之外,中国乒乓球队的比 赛服上也有龙,那是一幅正面的“龙首”图。有外国运动员说,他们之所以输球,是因为 被那“龙首”耀花了眼睛。这当然是玩笑之言。不过,那“龙首”图看上去,的确威风八面,气势凛然。 北京奥运会与龙的结缘还见于奖牌上和开幕式的表演中。北京奥运奖牌,其正面采用 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背面镶嵌的玉璧则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的造型,挂钩由中国传 统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北京奥组委的发言人称,这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 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而在开幕式表演中,三十二根龙柱擎天竖立,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民族,而蛇作为“龙”的原生形象也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蛇图腾信仰应早于龙图腾。本文试图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z中国古代;蛇图腾;龙图腾;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snake totemism hay discussed 【Abstract】 The Chinese nation are worship dragon totem nationalities, but snake achievement “dragon” the primary image also was the ancient times ancients worship object, the snake totem belief should be earlier than the dragon totem.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he ancient times to be connect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nowadays culture remain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the discussion snake totemism development and the vicissitude, as well as its and between dragon totemism origin relations. 【Key word】 Ancient times; Snake totem; Dragon totem 序 蛇,俗称“长虫”系属爬行纲,蛇亚目,长条形,有鳞无肢,种类很多,捕食鼠、蛙、鸟等小动物,是在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时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学者提出“龙为蛇象,蛇乃龙之原生”、“蛇是龙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认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图腾“龙”是与蛇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认为龙是由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的发展和演化。在探讨“龙”与“蛇图腾”之间的关系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图腾”。 所谓图腾(totem)为美洲印第安语音译,意为“他的亲族”,于旧石器中晚期、中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兴起和繁荣。是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将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还能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的一种崇拜或信仰物;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氏族或部落的标志与象征符号,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相结合的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的原始宗教的宗教形式,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 一、中国古代的蛇图腾崇拜 在上古时期人们信仰蛇神,尊蛇为始祖神,这在很多上古创世神话传说中都有所体现。《楚辞天问》载“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为“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生,女娲蛇躯”将女娲当作象征女阴的蟠蛇图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系谱》载“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拾遗记》卷二又载“蛇身之深,即羲皇也”将伏羲当作象征雷电的“两头蛇”图腾。相传伏羲也认为自己受胎是自己的母性始祖与蛇接触的结果,认蛇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蛇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上古时期人们还把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氏认为是象征云气的“四蛇相绕”图腾等,诸如此类关于蛇的美好形象的记载比比皆是,说明上古时期蛇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而倍受崇拜。这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繁衍充满着极大的神秘感和不解,给蛇赋予女色的象征意义。人们也观察到了蛇其外形与男性的生殖器相似,从而生成“蛇——性”文化,以蛇为性的象征是带有世界性的原始观念。“蛇图腾崇拜”便成了在生殖崇拜和性文化的融合下形成一种原始崇拜,将其视为神灵与龟合为“四灵”之一的“玄武”。 然《神异经-西北荒经》载“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贪恶愚顽,名曰共公”,《山海经。海外北经》载“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毒”,又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载“相柳者,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欤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之”文中所载‘相柳氏’乃共工之臣,禹湮洪水,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以共工为代表的关于蛇的邪恶形象在《山海经》和其他古籍中亦有众多描述和记载。可见在上古时期人们最初在洪水泛滥的时代对蛇类产生恐惧,将蛇看作一邪恶的势力,被视为“五毒”之首。是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力极底的情况下万物之灵的人也无法抵御攻击能力很强的蛇(毒蛇)对人的伤害而产生的一种惧怕的心理。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华夏民族,龙的传人。提起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是一个荒诞不真实的形象组合体,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学中。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它有着各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形象,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学范畴里,充满着传奇,却又相互关联。本文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历史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东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中国文学中的龙形象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在上下数千年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在中华大地上继承传播之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那么他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呢?它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 1、龙的起源 关于龙的起源,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他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历。在早期,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亦对自然反应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寄托于外物,在虚幻的想象中,龙,这一综合各种动物特点的形象便产生了,成为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古书的记载中,它的形象丰富。从早期的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到《荀子·劝学》里的蛇没有脚而能飞,再到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等的分类,再到《论衡》“龙之像,马首蛇尾。”到后来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到《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可见龙的形象逐渐复杂,不断丰富。在闻一多先生的名篇《伏羲考》中认为: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这便是龙的形象演变史,这也是在社会发展的情形下的人们想象性的创造。 关于其名字的来历,有一个极其形象的说法:“大旱之望云霓”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久旱逢甘霖”更是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风雨来临,往往先自传来的便是轰隆隆的雷鸣之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先民们,站在久旱的农田里,百无一计。当突然听到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狂舞,便欣喜若狂,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便对隆隆之声刻骨铭心,充满了无限崇拜。这便是中国先民们抽象出的一个有形有声的概念,并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的盼“隆”望“隆”,期盼“隆隆”之声送来甘霖。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字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作“隆”。 2、龙形象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牧业社会形成之后,人们把龙奉为神,这样作为最开始的图腾元素在社会中失去作用,龙逐渐的被神化了。特别是在宗教产生之后,龙和佛道结合形成了龙成为了佛道里面的神异之兽。中国的龙王信仰可以说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在于佛道结合后,龙成为了主宰雨水的雷神,风雨神等,受到各地民族普遍崇拜。据史书记载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介入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只惋惜这条应龙班师有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生杀得节节溃退,黄帝的部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狂风骤雨支住,获得成功。他们能够升天入地,沟通天人。能够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如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亦乘龙往来。在道教中,龙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沟通神灵的乘骑工具。在屈原的《离骚》中写讲"为缺驾飞龙兮,纯瑶象认为车,何合心之可用兮,吾将遥适以自亲."以龙为立骑,仿佛是不少文人的忧事,这是由于在现代,建炼降仙的思维非常风行,文人们在不容于世后,往去愿望籍此离别现真世界的尔虞我诈.而超凡是脱俗的龙,便承当起交流得任务,成为大文豪们上天的交通工具.同时他还是玉皇大帝的部下,《西游记》中有四大龙王,在玉皇大帝的统领之下,广降甘霖。同时许多用品也用龙作为装饰。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宽浑朴、充斥震慑感.到了奴隶社会晚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揭近,龙的形象徐徐变得平和,隐得愈加疏民.在儒教的影响下,他又成为古代帝王的象征,古代帝王们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因而在《三国演义》第十回中,刘备和曹操已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议论,曹操还作了不少评价"龙能大能小,能降能现;大则吞云吐雾,小则现介躲形".外表上说龙的变幻,实践上语带单关,但扔开政治不讲,这一段龙的刻画的确出色.熟习《三国演义》的人都知讲,诸葛明人称"坐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谓颇值得玩味.古往古来,人们分是用龙、凤喻人中英雄,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干纵溢又品性刚刚曲,有一正点脱颖而出又有一点顾影自怜. 这一时期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修建的装潢,当龙在屋檐梁柱上耀武扬威的时候,它们变得高高在上,骄纵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信任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马马虎虎的应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愈加随便,可塑性更强.如龙变成卡通片里那种愚乎乎的心爱形象. 3、龙的文化内涵 在上文的简单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本质内涵。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在中国,龙为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标志。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而且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二、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 在西方的语境中,龙被写成Dragons和seraphim两个含义。在西方文明中各个方面、本质、含义、特征都最接近中国本土的龙的概念就是Seraphim,Seraphim在西方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中国本土的龙在中国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最吻合。一些希伯莱神话的历史资料间接地表明Seraphim早期形象要远远比Dragons更接近中国本土的龙,有四肢与六个由火焰组成的翼的大蟒,十分酷似中国早期神话中的应龙,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它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志,北欧的战士把他们的船头刻成龙头形,中世纪英国曾以龙为皇家的徽记。在远东,龙被认为是行善的生物,无翅膀,但被认作是空中之神。现在西方龙一般指Dragons,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翼、身披鳞片,有

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图腾崇拜对彝族的影响 摘要:“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方言,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某种动物或植物。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他们源于某种神秘的动物或植物,他们个人和整体部落的命运都跟这种动物或植物有着神秘的内在联系,每个氏族都有自己信奉的图腾,以图腾组织代表氏族组织。彝族先民以虎为图腾,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在危难时刻会得其保佑和庇护。彝族先民还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死后会变成虎。在彝族集居地,所居山名、水名、地名乃至人名多以虎命名,并且认为万物起源于虎,虎能为彝族人民消除灾难,带来吉祥。 关键词:彝族虎图腾文化 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中有记载说: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秧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一)图腾崇拜对服饰的影响 彝族服饰的图纹式样很丰富。按缀于服饰上图纹式样的属性,可归纳为这样四类:几何型图纹,图腾式图纹,花卉鱼虫图纹,自然景物图纹。 彝族对图腾的崇拜极其强烈,其崇拜的对象有火、虎、鹰、龙等。对图腾崇拜的这种精神文化习俗,也反映在彝族的服饰图纹上。彝语支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基调,这主要是崇拜黑虎的原因。大姚等地彝族俚颇支系妇女衣饰多为黑底,上起黄条纹花,乃虎皮花纹变化而成。昆明近郊的彝族母亲为将要降临人世的孩子准备的衣物中,多有“虎头帽”“、虎头兜肚”“、虎头鞋”等,表示对孩子美好的祝愿。孩子出世,亲朋好友会送以“四方八虎”图为面饰的背布;孩子稍大后,穿戴起虎帽、虎鞋,并用“四方八虎”图背布包裹背负。 图腾在服装发展的过程中曾对服装的纹样和装饰起过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 图腾崇拜对传统的影响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仙人,身背一块巨石去堵泛滥的江水,路经小麦地冲时,东方发白,天已快亮,仙人将现原形。不能走动,于是将大石头分成几块,丢到麦地冲附近,变成三道石闸门,仙人也在村子两头,化作两只石虎,守护着小麦地冲。从此,这里的彝族人民安居乐业,坏人不敢进,魔鬼不敢入,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也为了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摹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蹈。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虎形式的祭祀舞蹈和活动。小麦地冲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都要举行历时八天的“虎节”,虎节期间“祭虎”、“接虎”“跳虎”、“送虎”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期间,跳老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跳老虎笙的人,用恢黑色的毡子捆扎成有虎耳、虎尾的虎皮披在肩上。脸上、手上、脚上分别用黑、红、紫、白色等各种颜料画上虎纹,装扮成老虎的样子。跳老虎舞,虎队在硭锣和羊皮扁鼓伴奏下入场跳虎图腾舞。“老虎开门”、“老虎出山”、“老虎招伴”、“老虎捉食”、“老虎搭桥”、“老虎接亲”、“老虎交尾”、“老虎驯牛耕地”、“老虎耙田”、“老虎播种”、“老虎栽秧”、“老虎收割”等舞蹈动作。 虎节对于彝族来说,就是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而祭祀是彝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祭神仪式,“跳虎”即为祭祀自己民族的祖先。凡遇族内生活的大事,彝族人民常常要进行一些祭祀活动,此类活动世代相袭,逐渐成为当地民族的重大节庆日,“老虎笙”节便是这样形成的。

中国从古到今的吉祥图腾有哪些

中国从古到今的吉祥图腾有哪些? 【麒麟献瑞】 麒麟——中国民众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骐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井居四灵之首位。《礼记?礼运》有“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泽)。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有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龙生九子】 老大:赑屃(bi xi):喜负重,多放于神功圣德碑下。 老二:螭吻:眼力好,多放于屋顶。 老三:浦牢:嗓门大,多放于钟顶上。 老四:狴犴(bi an):性情凶猛异常,面部狰狞可怕,多放于牢狱大门之上。(还有的说,此物名叫椒图,放于百姓门上,口中叼有门环,用来敲门。) 老五:饕餮(tao tie):饭量巨大,据说可吞海吞鲸,放于锅盖上。 老六:[虫八][虫夏](pa xia):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 老七:睚眦(ya zi)非常凶残,好吃肉喝血,多放于刑场之上。 老八:狻倪: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为百兽之王。 老九:螭首: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解题: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见于周、成于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挻 吩厣褡谠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12 汉字的崇拜.

第十二章汉字的崇拜 汉字文化有精英文化,也有通俗文化。字圣崇拜、汉字崇拜、汉字迷信、文字游戏等属于俗文化现象。 这些通俗文化有的可能是民间传说,有的已形成民间信仰,还有的变成精神生活的闲余娱乐内容组成部分。 第一节字圣的崇拜 1.世界文字史多有圣人造字传说 认为文字是由圣人创造的传说并不是汉字所独有。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圣人造字的传说。如: ①腓尼基人(犹太人的近邻)奉“Cadmus”神(卡德摩斯,腓尼基王子)为字母创作神; ②诺尔斯人(Norsemen,挪威人)奉“Odin”神(北欧神话,欧丁神)为Rune字母(如尼文,古代北欧使用的文字)创造神; ③希伯莱人(古犹太人)奉人类始祖亚当为字母创造人。 ④古代佛教中则认为造字者有三人: ◎梵造右行文字(梵:又称梵天、梵王,梵名Brahma,古代印度传说中的造物神之一); ◎佉卢造左行文字(西域古犍陀罗人,今巴基斯坦); ◎仓颉造下行文字。(唐《法苑珠林》) ⑤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经”也记载说,古代有“生于同时,分居三地”的三个圣人,造出了纳西、汉、藏3种文字。东巴文则是东巴始祖丁巴什罗所造。(《纳西象形文字谱》) ⑥汉族关于仓颉造汉字的传说,在先秦即已流行。如《荀子·解蔽》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又如《吕氏春秋》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奚仲传说为黄帝四世孙,夏禹时任“车正”)《淮南子》也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到底是氏族名还是人名,后代已不很清楚。但战国以后的记载,则都把仓颉当作一个人。认为是黄帝的史官,是造字的圣人。民间则确信他是造字之神。并且为他画肖像、建祠庙、修坟墓等等,形成了几千年的字圣崇拜民俗。 仓颉形象:大体类似帝王造型,只是双眼之上还有一双眼睛。根据是汉代纬书《春秋演孔图》中“仓颉四目,是谓并明”记载。 仓颉祠庙、陵墓:不止一处。仓颉的活动范围大体是西起陕西白水县,南经洛南县,进入河南的开封、南乐,东向至于山东寿光县。仓颉的陵墓也至少有八处:陕西白水,河南开封、南乐、虞城、阳武、洛宁,山东寿光、东阿。有的是汉代建,有的是晋代建,有的是宋代建。第二节汉字的崇拜 1.汉字崇拜起源于图腾 对字圣或字神的崇拜也就是对汉字崇拜的一种表现。文字的崇拜来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远古先民有各种崇拜对象,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石头,动物植物,祖先鬼神等等,都可能成为崇拜对象。崇拜对象文字化,来源于汉字的造字原则。据说仓颉造字是“见鸟兽蹄迒(音杭)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之初作书,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图腾崇拜与信仰追求” 丝绸之路货币种类丰富、数量诸多,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交换、商品流通的等价物。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浓缩。丝绸之路融汇了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悠久、恢宏的历史文化,透过丝绸之路货币这扇窗口,可以见证曾经的辉煌和鼎盛、沧桑和巨变。 丝路货币上的图腾徽记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动物类:骏马、神牛、骆驼、公羊、大象、狼、鹰隼等等;宗教图案类:权杖、祭坛、神器等;偶像类:国王、神像等……是研究当地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信仰崇拜、宗教态度、文化心理的珍贵遗存。对于丝路货币的关注和研究很早就进入了学界、收藏界人士的视野,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群。现将丝绸之路货币上的图腾印记举其要者,加以解析,以便于了解丝路货币的丰富文化内涵,以飨读者。 第一、丝路货币上的动物徽记 1、波斯萨珊钱币上的“神牛”。神牛又叫“瘤牛”(Zebu),是一种被人类长期驯养的牛种,因其脊背上有一個明显的瘤状的突起,用于储存脂肪,这种牛主要分布于非洲、印度和伊朗境内。尤其在印度,母牛被崇为宗教圣物,严谨宰杀,并且禁止食用母牛肉、牛犊肉、公牛肉。瘤牛体格强壮、性格温顺、易于在干旱地区驯养。很早就出现在了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后传播至西亚各地,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被作为神物,同神女的徽记一起出现在了萨珊王朝的古币上。不仅如此,在西亚一带出土的古代石刻、铜像、木刻、印章的图案上也频频出现瘤牛的影子。可见在西亚两河流域境内神牛备受人们的恩宠和喜爱,被作为图腾。 2、罗马钱币上的“母狼育婴图”。野狼是凶残嗜血的动物,然而在罗马钱币上却出现了“母狼育婴图”,这是源自古罗马的经典神话故事,相传母狼哺育了战神之子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后罗穆卢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罗马,成为罗马的创始人。罗马人将这个故事以徽记的形式留在了本国的钱币上,将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加以崇拜和纪念。 第二、丝路货币上的宗教图案: 1、拜占庭金币上的“十字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希腊语:Βυζ?ντιον,拉丁语:Byzantium)中国史籍称“大秦”,拂菻”或“海西国”。拜占庭帝国早期,基督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但为皇权提供了“神圣理论”阐释,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还对当时的世俗统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这也是基督教能够深刻影响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拜占庭帝国钱币上有基督教十字架图案,国王头像上也有十字架,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号称拜占庭的立国之本。 2、波斯钱币上的“祆教祭坛”。祆教是古代波斯的国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是基督教诞生之前西亚最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含义差异的英语论文

Abstract “龙” is the counterpart of the word “dragon” in Chinese. But 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not quite the same. They even have opposite meanings. Therefore,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龙” and “dragon” in many aspects. Key words:“龙”“dragon”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摘要 “龙”和“dragon”是英汉中相对应的两个词,但是很多时候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是意义相反的。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龙”和“dragon”的相似点与差别。 关键词:“龙”“dragon”相似差别

“龙”与“dragon”的对比研究 1 绪论 中华儿女一直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可见一斑,“龙”一词在汉语中应用广泛,意义繁多。在英语中,与“龙”一词相对应的是“dragon”。在翻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理所当然地把“龙”译为“dragon”或者把“dragon”译成“龙”,这在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二者之间既有相似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1 2 所指具体形象的比较 中国“龙”与英语中的“dragon”的所指具体形象在起源、外形特征和所具备的特异功能方面既存在相似点也存在差别。 2.1 起源 2.1.1 中国龙的起源 据文献记载,龙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但那时的龙是可供人食用或者饲养的动物,因此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龙是不同的。 提到汉语中的龙,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保护和庇佑自己。而龙就是中国古老图腾崇拜的产物之一。据记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至少8000年。先民们无法用科学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等,因此他们认为存在一种控制一切的“神力”,龙就是被先民赋予这种“神力”的事物之一。 在中国,关于龙的记载不胜枚举。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龙旗十乘”、“龙旗阳阳”的记载。我们熟知的《荀子. 劝学篇》记载着“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国民间和典籍中关于龙的传说也数不胜数。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可以说,龙在中国无处不在。 2.1.2 英语中“dragon”的起源 关于西方龙的起源,众说纷纭,因为西方龙的形象在北欧、希腊、巴比伦、中古欧洲的神话传说中都出现过。其起源的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龙与汉语中的龙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是人类祖先丰富的想象力的产物。 西方关于“dragon”的记载也是相当多的。《圣经》是西方的典籍的代表,仅《圣经》就提到“dragon”二十几次,其中《圣经.新新约》中的《启示录》说:“一条七头红龙,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长长的尾巴把天上三分之一的星星打落在地。红龙守在孕妇旁边,打算吃掉她即将生出的婴儿。一个小男孩生下来后,立即被接到上帝宝座中,因为他是未来管辖万国的首领。他的母亲逃到旷野,在上帝给她准备好的地方住了一千二百六十天。”于是有了后来的天使米迦勒屠龙的故事。其他关于龙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守护金苹果的龙、圣乔治与龙的故事等等,这里不做详细的阐释。 2.2 外形特征和特异功能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的形象在外形特征和具备的特异功能 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别。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它对于氏族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但在某个特定的仪式中 ,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末约翰·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 该书说: “野蛮人的性的迷信之一 ,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和“它的标记”。 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因此 ,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在一定的文化圈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蒙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书·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匈奴单于生二女 , 资容甚美 , 国人皆以为神 ,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 将以与天。’乃筑高台 , 置二女其上 , 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 , 复一年 , 乃有一老狼 , 昼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 , 欲以与天 , 而今狼来 , 或神物天使之然’ ?下为狼妻 , 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 朝鲜族始祖传说主要保存在其民族古籍《三国遗事》中。《三国遗事·纪异第二》记载: 相传 , 朝鲜族祖先天王桓雄受父王之托 , 率三千人马 , 来到人间 , “时有一熊一虎 , 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 , 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 , 蒜二十枚 , 曰: ‘尔辈食之 , 不见日光百日 , 便得人形’。熊得而食之 , 忌三七日 , 熊得女身。虎不能忌 , 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 , 故每于檀树下 , 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 , 都平壤城 , 始称朝鲜”。① 在中国北方鄂伦春族 , 也流传着不少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 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 , 关在山洞 , 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 , 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 , 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 , 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 , 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 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 , 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 , 一半留给自己。从此 , 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 , 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鄂伦春人认为: 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 , 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 , 都更接近于人。尤其是雌熊 , 长着一对酷似女人的丰隆乳房 , 阴部也与女人相似。据说 , 母熊既使交配 , 也采用人类女性常用的仰卧姿。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 , 彼此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 , 公熊被称之为“雅亚” (祖父) 或“阿玛哈”(伯父) ; 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 。谈到熊 , 不能说“熊死了” , 只能说“雅亚 (或太帖) 睡着了” , 否则会遭报应。

中国传统文化之图腾

一 图腾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民俗学者和文化人类学家都曾卷入这一热潮,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地研究或考察过这一稀奇的文化现象。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资料十分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图腾文化遗迹直至近代的各种图腾文化现象均有发现。云南少数民族中,新平鲁魁山彝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图腾意识,滇池地区的彝族村寨和武定三台山彝族尚有较为完整的图腾名称、图腾禁忌及与此相关的神话。 滇池地区的萨咪族主要崇拜虎和龙,山地氏族崇虎,认为群体的祖先是吃虎奶长大的。近代彝族各村寨均有在寨门立石虎的习俗,并将披虎皮作为最大的殊荣。水边氏族传说其始祖是女人与“龙”交配而生,并有龙父人母的神话。祭龙仪式是人们宗教生活中的盛典,不但祭水龙也祭地龙,村社后山均有神树林,林中的“龙树”是宗族的祖先和保护神,攀折神树被视为掘其祖坟,将受到习惯法严酷的惩罚,甚至有杀身之祸。恰普鲁氏族崇拜蜘蛛,认为蜘蛛曾经保护过群体的始祖;阿的氏族崇竹,传说他们的祖先在竹林中生出;阿卡氏族崇鸟,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鸟卵孵化出来的。总之萨咪部落氏族繁多各有其名,据呗耄经书记载,原始的氏族名称尚有青牛、白马、黑熊、黄狗等氏族,亦有白鹭、青雀、黑鹰、绿水鸟等氏族。wù@①@②山各氏族有女子与蛇交配而生其始祖的神话,九连山各氏族则有男子与牝狼结合而生族祖的传说。 云南新平鲁魁山大寨黑彝,元江沙马头及大明庵各寨彝族,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尚保留有许多的图腾名称,例如獐子、绵羊、岩羊、水牛、蛤蟆、白鸡、绿斑鸠、黑斑鸠、黑甲虫、细芽菜、香苕草、芭蕉叶及象牙、茭瓜、饭箩、猪槽等各式各样的图腾名称[1]。时至今日,鲁魁山大寨彝族的图腾文化遗迹还十分明显,尽管由于大寨的迁徙和氏族人口的流动,他们的图腾制主要以残余的形式遗存下来,并与其它民间信仰交融混杂而汇为一流。 云南武定县万德白露等地的彝族,在三四十年代亦十分盛行图腾制,他们的氏族名称有蜂氏族、虎氏族、鸟氏族,以及獐子、白鹿、猴子、黄牛、蛇族、水族、地族、火族、风族、山族、及牛、马、鸡、羊、鸭、谷、竹、梨树、酒壶等各种氏族。近年来我们曾多次到武定调查图腾文化,发现他们的图腾观念在逐渐消失,人们不再把图腾奉为亲属、祖先或保护神,氏族组织以图腾命名的习俗亦仅见于巫师经典,唯有古老的口头文字中保留有少许神话。 在彝文史籍中亦可找到不少古代图腾制的实例。《梅葛》中说,在讨亲嫁女的那天,要用树枝搭棚子,青松毛铺地;要用“五炷喜香一壶酒,一支羊膀半爿肉”去迎新人。姑娘不愿走,哀哀地唱着哭嫁的歌:“什么是鸟王?凤凰是鸟王。凤凰带信来,我才到你家;竹鸡箐鸡带信来,我才到你家;绿斑鸠带信来,我才到你家;布谷鸟带信来,我才到你家……”这些动物几乎全是近代彝族的图腾,这从民族学调查中可以获悉。《梅葛》又说,楚雄州彝族生小孩必须到图腾神物前去祈祷并取名字,这样娃儿容易养育。“马樱树下清水流,清水挑来洗娃娃,娃娃就象马樱花……松树林中取名字,荞子花中取名字……”,这里的松树、荞子和马樱花,都是近代楚雄彝族的图腾植物,著名的昙华山插花节便是实例。 滇南彝族的图腾就更丰富了,从史诗《查姆》中反映出来的即有石蚌、苍鹰、尖刀草、小绿雀、葫芦、蜂等。据史诗《查姆》说,洪水泛滥后,天神为了寻找人烟,派出各种动物四处寻觅,“喜鹊啊喜鹊,你成天到处飞,格见着大葫芦?”喜鹊叽叽喳喳地叫:“没有见到兄妹俩,要是见着嘛,早早飞来将喜讯传。”由于喜鹊良心好,天神封它专门传喜讯,从此以后“喜鹊房前来做窝,站在枝头唱得欢!”这便是后世人们喜欢喜鹊的原因,亦是古代彝族视为图腾的缘由。 蜜蜂在帮助天神寻找人烟时也十分努力,所以天神也给予它相当的荣誉:“辛勤的小蜜蜂呵,世上百花任你采,四季鲜花你先尝;鲜花酿蜜香又甜,后世子孙喂养你!”从此以后“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