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双语教育基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双语教育基础理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双语教学九种基本理论,掌握双语双语教学的类型。
教学重点:双语教学相关理论及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
一、平衡理论(the balance theory)是双语教育早期理论。
1、一门语言的掌握必然削弱另一门语言的掌握,学习第二语言是以牺牲第一语言为代价的。
2、在大脑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分别占相应的空间,它们各自为政,互不干扰。
二、思想库模式
思想库模式(think tank model)视大脑为思想库。在这个思想课中,尽管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和数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法语。
1、无论双语者使用何种语言,贯穿听、说、读、写过程的思维均出自同一个“思
想源”;无论是输出语言还是输入语言,认知活动均源自同一个“中心”,而且是综合运作的。
2、尽管两种语言取决于共同的语言能力,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词汇的确切含
义也许是不同的。
3、两种语言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成长发育。
思想库的三大职能:
首先是监控职能。其次是转换控制职能。再次是阀门控制职能。
一、阈限理论
阈限理论(the threshold theory )也称“临界理论”或“起始点理论”。它认为,精通双语者将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不精通双语者将对个体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阈限表示学生必须达到的双语能力水平。当学生的双语能力达到第一阈限时,可以避免双语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学生的双语能力到第二阈限是,可以感受到双语产生的正面效应。
阈限理论把学生的双语水平粗略地分为三个层次
1、低级层次:未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2、中级层次: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也不产生负面效应。
3、高级层次: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二、依存假设
依存假设(interdependent hypothesis),它认为,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水平部分地取决于第一语言能力的水平。
依存假设揭示了“精通语言”与“表面流利”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指学生通过了“认知学术语言水平”(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CALP),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熟练掌握的语言,获得了认知和学术方面的发展。而“表面流利”指学生仅仅具备了“人际交流基本技能”(Basi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ICS ).在教学过程中,人际交流基本技能常常掩盖了学生尚未“精通语言”的实质,从而导致他们在认知发展和学术发展方面的滞后。
无认知要求的交流
第一象限第三象限
有语境支持的交流无语境支持的交流
第二象限第四象限
有认知要求的交流
三、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 –motivation model)
主要观点:它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带毒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的程度、态度的程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
四、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
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社会和文化环境
2.个别差异
3.语言习得的语境
4.结果
五、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
1.第一层次:双语教育的社会环境
2.第二层次:双语教育计划的目的
3.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
4.双语教育的效果
六、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
七、卡明斯的双语教育理论框架
1.第一取决于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家庭语言和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程度。
2.取决于鼓励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和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程度。
3.取决于在促进儿童内在欲望方面,培养他们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而不仅
仅成为被动接受者的程度。
4.取决于在评价少数民族语言学生时,避免在学生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而力
求在社会制度、教育制度或课程方面寻找根源的程度。
第三章双语教育基本类型
弱势双语教育:是指学校拥有双语学生,课堂教学语言采用多数民族语言。出于课堂环境适应的需要,可以允许学生短暂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以便尽快地运用多数民族语言学习课程。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双元文化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单语人才或低水平的双语者,帮助学生尽快过渡乃至同
化到主流语言和主流文化中去。
强势双语教育:是指学校对两种语言一视同仁,其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双元文化的人才,而且是为了保留少数民族语言,营造双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
一、淹没式双语教育(1)
淹没式双语教育是最弱势的双语教育类型,它不单独开设而是在主流学校中实施淹没式双语教育。来自少数民族语言家庭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直接通过多数民族的语言接受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尽快地熟练掌握英语,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态度、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更快地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
二、淹没式双语教育(2)
1、建立单设班的淹没式双语教育。
2、保护式英语的淹没式双语教育。
三、种族隔离主义语言教育
四、过渡性双语教育
过渡性双语教育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在入学初期的两三年内或更长时间内,使用他们的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允许教师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实施教学,甚至允许教师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讲授主流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知道学生掌握主流语言,能够进入同一所学校的正规课堂,与多数民族语言学生一起学习。
过渡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地、有步骤的引入主流语言,尽量避免突然地、大量地引入主流语言。它的实施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同化的目的,帮助学生从少数民族语言过渡到主流语言,以便尽快地融入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
五、滴注式语言计划(drip-feed language program).
滴注式语言计划把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它把德、法、西班牙语等第二语言或外语等同于历史、地理、化学其他学科,把它列为一门必修科目。
六、分离主义少数民族语言教育(separatist minority language education)
七、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
按时间:可分为三中类型:一是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幼儿园或幼儿阶段开始实施;二是中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9岁或十岁开始实施;三是后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中学阶段开始实施。
按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开始时,第二语言作为100%的教学语言,两三年后,第二语言的比例降低到80%,再过三年或四年后,第二语言降至到50%;二是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第二语言的比例始终占50%左右。
八、保留性双语教育(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它指的是,在多数民族语言的社会中,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接受教育。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防止此类语言的衰退或消亡;或者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确认少数民族群体在一个国家中的权利,或者是为了实现完全的双语制度、双元文化和双语能力。
九、主流双语教育(mainstream bilingual education)
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数量大致相等的多数民族语言学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