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完整版)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完整版)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第一课时《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时间:2014.02.17

一、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造

的视觉艺术形象,大都有着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科,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

蕴。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2、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评价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作品《父亲》

说说你对这个作品的第一印象?

大家对这个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印象,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将这个作品与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呢?

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因为现在这个我们认同的父亲都是这样吧,展示现在流行

的《爸爸去哪里》。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就是叫做父亲。这个画家为什么要把父亲画成

这个形象?那么我们现在就仔细观察这个作品来了解一下这幅画吧。而这也是今天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会欣赏一幅作品。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回答以下的问题

这幅画画的什么内容?这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可以猜测他的年代吗?

大家很多方面都回答的很好,这个作品的年代大家仔细观察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大家看看,农民的耳朵上有一只圆珠笔,明显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困苦的农民刚刚摆脱平穷慢慢的对生活有希望的时候。

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在了解的背景之后,我们就知道这幅画画的不仅是父亲,也是画在中国当时人口最多的中国农民形象。

我们来看陕北的农民的形象、生活的地区。他们生活不像我们现在这么美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他的表情是在微笑,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还如此乐观。大家觉得画家画这个形象的意味是什么呢?

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勤劳、淳朴、善良和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赞美了这样的中国农民

最后的这个总结就是大家通过对作品形象的分析得到的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活动二

物质材料

物质材料:这是艺术作品意蕴的第一层次,主要体现在文学的语言;音乐的的乐响节奏;舞蹈的形式动作等,这一方面体现在绘画上主要是指绘画的笔墨色彩,雕塑的泥、土、木、石等等。

是不是所用材料相同,表现的意蕴一定相同?

对比伏虎和敦煌彩塑,我们先分析伏虎的形象,他的四点有哪些特点。

敦煌的彩塑则身材匀称,体态雍容娴雅,衣服紧贴肢体,富有含蓄的内在生命力,受印度影响,极具东方色彩的美感。

材料相同,所表达的理念未必相同

活动三

形式构成:即作品中的点线面和形体的组织关系,以及与这些相应的各种表现方法。

展示两张完全不同的表现方法,写实的父亲与抽象风格的轻吻孩子

展示《说唱俑》《维纳斯》

这两个作品的表现方式是什么样的?对他们的情感的抒发有什么影响?

他们的表达的方式都是适合这个作品,如果表现方式拿去对调,那么就无法能够表现出他们原先想要表达的意蕴。

活动四

时代文化:作品与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

对比《在激流中前进》《神奈川冲浪里》他们描绘的场景都是异常的相似的,大家来说说描绘的都是什么形象?

但是因为他们的背景的不同,所表达的理念有不同。

1962年完成《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作者通过这一手段来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抗争,并以此再次象征日本民族的搏击风浪的精神和民族气节。此画的主题,表现了具有日本特点的阳刚之气的风格特征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个是表达在团结中奋勇前进的中国,一个表达在历史的风浪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个作品的情感和理念就必须从这些方面来入手。

活动五

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的作品,然后说说他们的情感和理念。

《狼牙山五壮士》《荒洪风雪》一个是表现五位壮士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送礼在狼牙山巅峰。歌颂了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无畏,寓意中国人民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战胜的信念。一个是在漫天的风雪中映衬地质队员为祖国探寻宝藏而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和豪迈气概。不仅仅在这些写实的作品可以表现各种理念和情感,在现代艺术也有很多独特的作品用各种凡是表达情感与理念。

举例:《母亲》

通过切割的碎片,模拟自己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同时表达人们记忆和观察物体时会出现的割裂碎片的记忆模式。

《国王与王后》

扁平造型的代表。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将形象放在山顶,表现国王与王后的气势。

还有一些更为独特的艺术《螺旋形堤坝》

他把6吨多垃圾和石头倒入盐湖红色的水中,形成了一个15英尺(4.6米)宽的螺旋形的堤坝观众可以顺着堤坝走到尽头,在尽头什么也没有,是让人通过进入作品而接触自然。史密逊是一个极端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世界和地球的未来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向同一归宿——毁灭。这是典型的欧洲古典宗教“世界末日”说,我们在那回归式的螺旋线上,似乎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古典宗教文化。

(三)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分析和赏析作品的方法,并且从中学会从何入手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情感和理念,希望大家能够将他应用到各种的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去。

七、自我反思: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法制目标: 通过对新知的应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 (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 y=-6x+15 (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要反映中国1996~2012年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统计表 2. (2分)某市2015年11月的天气情况如图,本月晴天有()天。 A . 30 B . 20 C . 15 3. (2分)某校为了清楚地表示出男生、女生各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绘制()比较合适。 A . 复式条形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4. (2分)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5. (2分)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统计图. A . 单式条形 B . 单式折线 C . 复式条形 D . 复式折线 6. (2分)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鄞州区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如果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需要制作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条形统计图 7. (2分)五年级八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12月份各班做好事件数的多少,应制作()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不清楚 8. (2分)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个月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练习(全面)

1 / 3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练习题 第1题?如图所示,直线I 是一次函数y 二kx ? b 的图象,看图填空: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第5题.已知直线y = _5x ? a 与直y = 5x ? b 的交点坐标为 (m,8), 贝H a b 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 . 1 第6题.若直线y x ? n 与直线y = mx -1相交于(1, - 2),则( ) 2 第7题.已知下表是y 与x 的一次函数,请写出函数表达式, x -2 -1 0 2 3 y 4 第8题.如图所示,直线I 是一次函数y 二kx ?b 的图象. (1 )图象经过(0, _ )和( _ -)点; (2)贝廿 k 二 ___ - b 二 _________ 第9题.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2 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10题.已知y-m 与3x+6成正比例关系(m 为常数当帚 -1 -2 第11题.已知一次函数y 二kx ? b 的图象经过点 A (2,5)和点E ,点E 是一次函数y = 2x -1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 第12题.直线y =kx ? b 过点(-2,5)且与y 轴交于点P ,直线y x 3与y 轴交于Q - (1) b = k 二 ; (2 )当 x = 6 时, y = ; (3 )当 y =6时, X 二 . 第 2题. 一次函数 y =bx 2的图象经过点A (_1,1) ,I 则 b Y 第3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2,-3),求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第4题.y ?3与x 1成正比例,且当x = 1时,y =1 -T O k y / I /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 I | 4 时,a yp4,当 x = 3 时, y =7,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1 2 3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一次函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2.2; 2、本节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概念,并类比于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增减变化规律。一次函数是一种最基本的初等函数,研究它的概念和图像性质,对它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具有启示作用。☆【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学生特征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之前对变量与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及解析式、图像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对于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它们的进一步的推广运用表现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观察总结推理能力,以及文字转化为数学的符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 启发引导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图像探寻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因此,主要教法是: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建立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因此,主要学习法是: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刻度尺等; 学具:教材,铅笔,草稿纸,刻度尺 ; 教学环境:现代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45分钟) 主要流程: 探究思考 提炼概念 合作交流 探究图像 知识梳理 巩固概念 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 发现规律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一次函数的与几何图形综合的题目(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讲座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 =kx +b (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 =kx +b (k ≠0)与直线y =kx (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 =kx +b (k ≠0)平行于直线y =kx (k ≠0) 当b >0时,把直线y =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当b ﹤O 时,把直线y =kx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3)直线b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 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 ③???≠=21 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 ?==2 121, 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 (1) 求AC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x y

6.4 统计图的选择 第一课时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课题:§6.4 统计图的选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的获取信息.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探究案 二、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学会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阅读课本P175-176,根据小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 (4)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的得到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州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 2.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活动探究二: 完成教科书P176“做一做”。 训练案 三、巩固提升 1.一所学校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制作出适当的统计图,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讲课教案 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我看到大家立马瞪起了眼睛,听好了…… 话说呀,古时候,在楚国的一个集市上,那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一个人在叫卖他的矛和盾。只见他拿着矛说道: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可以轻易穿透任何的盾牌。又见他拿起抵挡进攻用的盾,夸口道:叔叔婶子大娘大爷,来看看我的盾,这可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矛都戳不穿。 正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你猜,这个人问的什么问题?(生答)他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嘿嘿,意思就是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卖矛和盾的人哑口无言了呢,你来说……(生答)。对啊,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但是,看似互相矛盾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在这里面寻找答案。 (二):出示课题: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矛: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是攻击别人的武器,打仗用它来进攻。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盾是防御的武器

同学们矛和盾的集合到底会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 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的孩子都会 精心的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 况,哪几位同学课文读一下, ● 2.请你来读一下要求: A纠正读音B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生边读文,师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提醒易错的读音。 预设难度的字词:戳和庞然大物 ● 3.这几位同学读得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看来咱班的朗读水 平非常高,那老师再来考考你!——(出示幻灯片生字) ● 4.检查生字词 (1)排火车读: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2)这一关没有难住大家,老师再来一关,我表演几个词语,你来猜一猜是哪一个?(表演) (3)谁能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下课文大意?指名学生回答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D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要反映中国1996~2012年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统计表 2. (2分)反映某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3. (2分)要统计常熟市今年5月份每天的温度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无法确定 4. (2分)用统计图描述我国五大名主峰的海拔高度,绘制()较好。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5. (2分)医院病房要统计一个病人一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6. (2分)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7. (2分)要反映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应当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复式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8. (2分)为了表示某地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A . 统计表 B . 条形统计图 C . 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9. (2分)六(3)班进行了一次测验,要把统计出的成绩做成统计图,反映出各分数段人数占全班人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课文中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写“矛、盾”两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并在默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 2、学写生字“矛、盾”。 (1)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盾”字 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2) 学生写字:打开课堂练习纸,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3、矛和盾的各有什么作用? 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板书:进攻、自卫),两种针锋相对的物品,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 二、反馈预习情况(生字新词、课文主要内容) 1、反馈生字词学习情况。(昨天,同学们就已经预习课文了,老师根据同学预习单上反馈的情况,把本课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集中起来一起学。) (1)读准平翘舌音,“钻”、“持”、“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庞”是特殊的形声字,容易读成“龙”。 (2)易写错的:“抵”字下部分不能少点。“刺”左边不是“束”。(出示顺口溜: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此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正比例函数等等,这为一次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学生们对一次函数的学习流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明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后,进一步结合图像研究它的性质,是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从“数”到“形”,从“形”到“数”两方面的理解,这也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学函数,但有了七年级“字母表示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铺垫,他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知识结构中印象最深的是用关系式和表格表示,数型的对应关系与他们的学习经验有很大差距,也更复杂更抽象。 此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动手能力较差,而此课时正需要他们动手去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从而得出它的性质。大部分学生也正刚刚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此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熟练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通过图像

归纳总结出一些简单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究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数型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思想。 (3)在思考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动手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 极参与讨论,发展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熟练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2、能结合图像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图像解决问题 八、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探讨式、以及鼓励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由于此节课之前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对函数的学习流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比与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模式来进行一次函数的学习,即函数解析式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用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们思考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而渗透数型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六(3)班进行了一次测验,要把统计出的成绩做成统计图,反映出各分数段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就选择()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2. (2分) (2019四下·龙岗期末) 记录哈尔滨一天的气温变化,最好选用()。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统计表 3. (2分) (2019六上·东源期末) 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4. (2分)反映某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5. (2分) (2019六下·武侯开学考) 要反映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应当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复式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6. (2分) (2019六上·韶关期末) 用统计图描述我国五大名主峰的海拔高度,绘制()较好。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7. (2分)如图 (1)小华应选择()表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A . 折线统计图 B . 扇形统计图 C . 条形统计图 (2)选择()表示优、良、及格的人数与班级总人数的关系。 A . 折线统计图 B . 扇形统计图 C . 条形统计图 8. (2分) (2019六下·吴忠期中) 医院病房要统计一个病人一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104分) 1. (6分)比一比,给生字找朋友。 神________ 般________ 战________ 伸________ 船________ 站________ 2. (5分)成语接龙。 庞然大物—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采飞扬—扬眉吐气—气壮河山—山高水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傲慢——________勇敢——________ 丑陋——________愚蠢——________ 4. (3分)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持:拿着;握着。 B.持:支持;保持。 C.持:主管;料理。 ①这场“庆祝元旦”晚会由我和黄亮主持________。 ②一学期来,晶晶坚持________天天不迟到。 ③发明家手持________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5. (2分)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 ②物莫能陷也。________ 6. (2分)文学常识填空。 韩非________公子,________期韩国人,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7. (4分)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________ 形容高明的:________ 形容容易的:________ 形容慌乱的:________ 8. (8分)给它们加个部首让它们变成新字,并组词。 直________________ 元________ ________ 马________ ________ 票________ ________ 9. (10分)填写偏旁,组成新字。 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包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8分)照样子,帮蚂蚁换个新家。 地→他(他们) 跑→________ ________ 担→________ ________ 伸→________ ________ 站→________ ________ 11. (4分)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①千里之行,________。 ②________,金无足赤。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基础上,由世界人口有关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也为今后学生正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决策.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驱动,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大都有被父亲扛在肩膀上,与父亲一起玩耍的经历吧?现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写“矛、盾”。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合二为一”“难以招架”等词语。 2.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1-4段,理解发明坦克的经过。 教学重难点 会写“矛、盾”,理解“左抵右挡”。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看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矛”和“盾”。 1.认识“矛”和“盾”的作用。 2.识记“矛”和“盾”。 出示汉字演变图片,让学生感知“矛”和“盾”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识记。 3.指导书写“矛”和“盾” A.师范写,学生书空。 B.学生书写,师巡查后提出需改进的地方。 4.对课题质疑:认识了矛和盾,我们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又是怎么集合的?结果怎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下面词语:

(1)第一组:坦克、炮口、履带(坦克图)第二组:手持戳进攻退后(理解---戳) 第三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扩词) 师:生字词语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出示坦克图),瞧,这就是坦克,老师不理解炮口和履带在哪?谁来告诉我呢? 这一组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指1名学生读第二组。 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读,是个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了-----戳(chuō)(做戳的动作) 第三组的四字词男女生合作读,这里有个词容易读错,我们再来读一读(左抵右挡)。你能说出带有左和右的4字词吗?我们再一起把所有的词读一遍。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上面选择合适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还是()。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和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在战场上(),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不过,读书有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会吗?发明家把()和()(),发明了()。 四、学习课文1-4段 发明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找找,画一画。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作者:史利利 (初中数学河南济源初中数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7 / 14 发表日期: 2010-12-17 21:13:56 给作者发送信息|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一次函数》 · 前一节已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接着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需要二课时,这一课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简单性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一部分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济源市轵城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学生对怎样从两个函数图象的比较、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兴趣浓厚;

(4)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还不强,对数形结合思想还比较陌生,没有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可由直线y=kx 平移得到 2、.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的象限,能判断k、b的正负,反之亦然; 3、会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联想、表达,达到会利用画大致图象来直观形象地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1)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习题。例2以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的相关数据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内容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二)核心能力 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过程中,加强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复习,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统计图的辨析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深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五)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

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2019_2020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 1.要记录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应选()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 图 C. 扇形统计图 2.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鄞州区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如果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需要制作的统计图是()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 图 C. 扇形统计图 D. 复式条形统计图3.五年级八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12月份各班做好事件数的多少,应制作()统计图. A. 条 形 B. 折 线 C. 不 清楚 4.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个月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单式条形统计 图 D. 复式条形统计图 5.明明今年上五年级了,要想看出他五年来期末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比较直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 图 C. 统计 表 D. 三项都行 6.要反映某地区今年各类谷物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比,应绘制()统计图。 A. 条形 B. 扇 形 C. 折 线 D. 以上都可以 7.为了显示某报纸合订本各版面所占的份额,可以选择()统计图. A. 扇 形 B.

形 C. 折线 8.要统计小红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是进步还是退步,不能选用( )统计图。 A. 条 形 B. 折 线 C. 扇形 9.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 )。 A. B. 10.下面的信息资料中,最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某学校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 B. 各种消费情况与家庭总收入的关系 C. 某地2015年每月平均气温增减变化情况 11.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 条 形 B.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它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始末,同时也是历年中考、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初二数学中的函数又是中学函数知识的开端,是学生正式从常量世界进入变量世界,因此,努力上好初二函数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这也是教学目标。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画法之后。目的是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并能简单应用性质。它既是探究其他函数性质的基础,又是后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数学基础较好,有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形状以及会 选择两点来画直线。会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函数图像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由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归纳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掌握并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建模、 类比和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实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实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几何画板软件及自制几何画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98~99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和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观察下列三张统计图(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图略),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比较以上三张统计图,说说三类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2002—2014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4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2014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分组讨论: (1)从三个统计表中你分别获得哪些信息? (2)你认为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3、交流汇报 (1)指名分别说说各组的讨论结果。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总结 比较各种统计图,讨论: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统计图? (1)比较第(1)题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体会发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学会集合优点于一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师补充课题)。用来进攻的矛和用来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来呢?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集合招架紧张自卫 进攻炮口坦克战场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