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宾语句哈萨克语对应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努尔巴汗·卡列力汗
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
汉语的双宾语句是指句中谓语动词后边带两个互相之间没有句法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

可用“S- V-O1-O2”表示。

其中近宾语O1为体词性成分, 远宾语O2为体词性或谓词性成分。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双宾语句“S- V- O1- O2”的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没有形态标记,语序决定其靠近动词的是间接宾语,远离动词的是直接宾语。

哈萨克语也有双宾语,其句型为“S- O1- O2 -V”。

与事在表层表现为间接宾语O1,由指人或指物的名词、代词充当。

语义层的受事在表层句法中表现为直接宾语O2。

宾语O1带有向格或从格,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

O2 带有宾格,为动作直接支配的对象。

由于汉哈语之间存在这些差距,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双宾语句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句法分析
根据构成双宾语句动词的不同,可将双宾语句分成若干类。

哈萨克语则用不同句型对应表达。

一、“交”类双宾语句1
该类动词有“交、送,赠、赠送、献、赐、赏、赏赐、让、塞、交、退还、找、递、递交、交、寄、托付、补贴、推荐”等。

是典型的外向动词,由它们构成的句子表示施事把某物给予了与事,都有“给予”意义,“交”类动词多数还可构成“V给”式句型。

哈萨克语用向格或从格表示与事,用宾格表示动作直接支配的事物。

如:
例1、我送给他两张电影票。

en o an ek k jno belet n berd m.
例2、他寄给我一张贺年片。

l ma an b r a a l qutt qtala as n berd .
上两例中“他”和“我”是“送给”和“寄给”的对象,哈萨克语用“o an”、“ma an”对应表达。

“电影票”和“贺年卡”是动词直接支配的事物,哈萨克语用加宾语对应表达。

有些动词如“写、带、踢、传、转、指、抛、丢、抄、派”等,不是“交”类动词。

本没有“给予”意义,不能构成双宾语句。

但是这些动词带上“给”以后就可以带双宾语,构成“V给”类双宾语句。

哈萨克语仍然分别用向格和宾格对应表达。

如:
1本文双宾语句的分类问题主要参照张斌: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0-206.
例3、老王写给他孙子一封信。

(*老王写他孙子一封信)
aw wa nemeres ne b r par a xat azd .
例4、小张传给我一个图片。

(*小张传我一个图片)
jaw a ma an b r s wret oldap berd .
双宾语句的不少类型都和“给予”有关,而“给”型,是体现“给予”义的单纯形式。

哈萨克语用“ -”(给)作谓语对应表达。

如:
例5、老王给他孙子一本书。

aw wa nemeres ne b r k tap berd .
例6、我给过他钱,但他没有要。

en o an aq a bergem,b r-aq ol almad .
“交”类以及“V给”类双宾语句中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附加向格的形式表示,直接宾语用缀加宾格或隐含宾格的形式表达。

受母语影响哈萨克族学生常在近宾语前加“向”或“给 给。

如:
例7、他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ol ma an t w l an kyn tart w n us nd .
他我生日礼物送给
例*8、他向我送了一件生日礼物。

例*9、他给我给了一件生日礼物。

二、“教”类双宾语句
这类双宾语句的动词谓语常由“教、教授、告诉、告、报告、通知、回答、答复等充当。

施事往往把某种抽象的事物给予与事,所以,“教”类动词也是一种外向动词。

汉语“教”类双宾语句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同样是用附加向格的形式表示,直接宾语用缀加宾格或隐含宾格的形式来表示。

如:
例10、姐姐教我英语。

pekem ma an a l n a yjreted .
姐姐我英语教
例11、老师通知我们今天不上课。

mu al m b zge byg n sabaq t lmejd dep uqt rd .
老师我们今天课不上通知
这类动词也可构成“V给”式。

哈萨克语的句型不变。

如:
例12、妈妈教给我一首诗歌。

yjret .
妈妈我一诗歌教
三、“接”类双宾语句
这类双宾语句的动词谓语常由“接、收、接受、拿、接收、要、赊、欠、讨、讨还、夺、抢、骗、骗取、偷、窃取、取、赚”等充当。

动词具有“取得”意义,由它们构成的双宾语都是内向的,即施事从与事那里获取某物。

如:
例13、小王骗了这家公司很多钱。

例14、他偷了车库一辆车。

例15、公司拖欠银行许多贷款。

“接”类双宾语句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缀加从格,直接宾语用缀加宾格或隐含宾格的形式来对应表达。

如:
例16、他拿了我一本书。

ol menen b r k tap ald .
他我一本书拿了
例17、我最近收到他一封信。

en aq nda odan b r par a at taps r p ald m.
我最近从他一封信收到
受母语的影响,哈萨克族学生常在“接”类双宾语句的间接宾语前加“从”或把间接宾语看成直接宾语的定语,造成偏误。

如:
例*18、他从我拿了一本书。

例*19、他拿了我的一本书。

例*20、他最近从他那儿收到一封信。

例*21、他最近收到他的一封信。

哈萨克语的从格和汉语的“从”有对应关系。

但并不是哈萨克语用从格的地方,汉语都可以用“从”表达。

例18和例20近宾语加“的”后,变成了领属关系。

而在双宾语句中没有明确这种领属关系。

而且“他的信”有歧义。

可以理解为“他写的信”,也可以理解为“别人写给他的信”。

此外,“接”类的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的动词方向不同。

如:
例22、他拿了我一本书。

动词的方向是:

他拿了一本书
而哈萨克语句动词的方向是:
menen
从我
ol ald b r k tap.
他拿了一本书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汉语和哈萨克语句动词代表的能量转换都具有方向性,但方向性表达是不同的。

“接”类动词双宾语的与事是受事的分离之处,因而与事往往可以由“从、向”引导置于动词前做状语。

而哈萨克语动词要求从格名词作与事。

如:
例23、他拿了我几本书。

—他从我这儿拿了几本书。

四、“欠“类双宾语句
此类双宾语句的违语常由“欠、短、少、费、拖欠、浪费、花”等动词充当。

这类动词虽然具有方向性,但只有方向的趋势,却没有方向的实现行为。

双宾语句中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附加向格对应表达,直接宾语用缀加宾格或向格的形式表示。

如:
例24、学生们欠他不少钱。

(*学生们向他欠不少钱。


oq w ar o an b rtalaj aq a a qar zdar.
学生们他一些钱欠
例25、这篇论文费了木拉提许多时间。

(*这篇论文从木拉提费了不少时间。

) ul maqala a murat ed w r waq t u ad .
这文章木拉提许多时间费了。

例24“学生们欠他不少钱”的“不少钱”是应该还“他”的,但没有“还”的行为。

相反,倒是“学生们”有所获得。

这类句子既不能添加“给”,也不能使用“从、向”。

同样,例25也不能在“木拉提”前加“从”。

五、“询问”类双宾语句
这类双宾语句的谓语常由“问、询问、求、请教、请示、考、烦、麻烦”等动词充当。

动词“问”是把疑问信息给与事,但“问”的目的却是要获得未知信息,所以很难说是“给予”或“取得”,这是由“询问”类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决定的。

如:
例26、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

mu al m menen b r suraq surad .
老师从我一个问题问
例27、我请教了教授几个问题。

en professordan b r ne e m sele t wral ke es a d .
我从教授一些问题关于商量拿
这类双宾语句有的可以变换为“向”字句或主谓谓语句。

如:
例28、我请教了老师几个问题。

—我向老师请教了几个问题。

例29、我问他这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问他了。

“询问”类双宾语句的远宾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

如:
例30、老师问他何时能完成作业。

mu al m odan taps rman qa an b t re dep surapt .
老师从他作业何时完成问
汉语“问”和近宾语间不需要加介词“从”,哈萨克语要用从格表示,受母语影响学生常在近宾语前加“从”。

如:
例31、他问了我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他从我问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ol menen os ndaj a ap suraq surad .
他从我这样奇怪问题问
六、“借”类双宾语句
这类双宾语句的谓语常由“借、租”等动词充当。

这些动词的方向特征是中性的。

如果在应用时没有对有关方向性用其他手段加以明确化,就会引起歧义。

有人把这类动词称为“兼向动词”。

汉语这类动词的用法不是个别的词汇现象,而是成系统的概念化方式的差异。

涉及到一个物体由参与者甲向乙转移的动词,方向义都是中新的,表达时要加以明确。

2为了避免歧义,在动词前后需要加上介词短语。

哈萨克语对应表达时,在参与者后加向格或者从格,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动作的方向。

如:
例*32、我借他一本书。

men odan b r k tap ald m.
我他一本书借了
2、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242.
例*33、木拉提租我一间房子。

urat menen b r b lme majlad .
木拉提我一房子租
“我借他一本书。

”可以理解为“书是他的,我借来了。

”;也可理解为“书是我的,他借走了。

”同样,“木拉提租我一间房子”可以认为“木拉提需要房子,我的房子租给他住了。

”;也可认为“房子是木拉提的,我向他租了”。

而哈萨克语只有一种情况,格标记清楚地标明了语法关系。

也就是说:
汉语:甲→乙 =甲←乙
哈萨克语:甲→乙≠甲←乙
如果不在动词前后加其他词语的话,会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

因此需在动词前后加“给”或“向”等意义才能明确。

结果带来了语法格式的复杂化。

如:
例34、我向他借了一本书。

men odan b r k tap ald m.
我他一本书借
例35、我租给木拉提一间房子。

urat menen b r b lme majlad .
木拉提我一房子租
但在下面的句子中,“借”的方向是单一的:
例36、我借图书馆一本书。

men k taphanadan b r k tap ald m.
我从图书馆一书借
例37、木拉提租了学校一间房子。

urat me b r b lme majlad .
木拉提学校一房子租
例36、37句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反向是不合逻辑的。

图书馆一般不可能向“我”借书;学校也不可能从木拉提那儿租房子。

不会产生相反的理解。

由于“借、租”类动词的方向性是中性的,对缺乏语感的哈萨克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很难,经常会出现偏误。

如:
例*38、我借了他的工具书。

(我向他借了一本工具书。


例*39、他还没有还我的那本书。

(他还没有还给我那本书。


汉语双宾语句的近宾语与远宾语之间没有领属关系。

上两例都把近宾语说成远宾语的定语,误加了助词“的”。

由于哈萨克语没有双宾语句,所以学生常避开双宾语句型,用复句表达。

如:
例*40、他有词典,但不愿意借给我。

(他不愿意借给我词典。


哈萨克语用带宾格的词语对应表达汉语的直接宾语。

而把字句的介宾,哈萨克语也用宾格词语对应。

学生常把这两种对应关系混用,造成偏误。

如:
例*41、他把那本书还没还我。

(他还没还我那本书。


七、“称呼”类双宾语句
这类双宾语句的谓语常由“称、称呼、叫、骂、封”等动词充当。

这些动词也可以充当兼语句的谓语。

汉语“称呼”类双宾语句的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缀加宾格,补语后带“dep”的形式表达。

例42、我们叫他木拉提。

z on murat dep atajm z.
我们他木拉提叫
例43、大伙儿骂他草包。

k p k on aq maq dep boqtad .
大伙儿把他草包骂
汉语这类句子可以变换为的兼语句,哈萨克语的句型不变。

如:
例44、我们称他为木拉提。

z on murat dep atajm z.
我们把他木拉提称为
例45、大伙儿骂他为草包。

k p l k on aq maq dep atajd .
大伙儿把他草包骂
这一类型的谓语动词含有共同的“叙说”义。

远宾语表示“叙说”的内容,近宾语表示“叙说”的对象。

远宾语常是主谓短语或动词短语,可以用“什么”提问。

“骂”“教”等的远宾语可以是动词短语,不能是主谓短语。

“叫、骂”在哈萨克语中分别是“ata-”,“boqta-”的意思。

在对应表达汉语双宾语句时,其在前须加上“de ”与汉语的“为、作”对应。

八、“放”类双宾语句
此类双宾语句的谓语常由“放、摆、挂、贴”等动词充当。

这类置放动词后带处所词语没有介词时就可以构成双宾语格式。

“放”类双宾语句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一般要用缀加向格的形式。

直接宾语位于间接宾语后,无需标记。

如:
例46、他放锅里一点盐。

ol qazan ne b r az tuz sald .
他锅里一点盐放
例47、她种院子里一些花儿。

ol baq a a b r az g l ekt .
她院子一些花种
例48、阿斯哈尔摆桌子上几张照片。

asqar ustelge b r ne e oto swrett qojd .
阿斯哈尔桌子上几张照片摆
汉语这类双宾语句的动词还可以构成“V 在/到”句。

哈萨克语句不变。

如:
例49、阿斯哈尔把几张照片摆在(到)桌子上。

汉语的双宾语句的宾语在哈萨克语中主要用格来表示的,即向格/从格+宾格或者省略宾格。

此外汉语双宾语句的间接宾语在哈萨克语中用缀加宾语,直接宾语后带“dep”组成短语的形式表示,或者通过其它多种形态变化来表示,但是汉语双宾语句的结构形式是固定。

综上所述,汉语双语句是类型繁多,结构复杂。

这种复杂情况是缘自汉语自身的特点的。

汉语无形式标志,我们无法从形式上准确的分析近宾语和远宾语,往往通过语义关系来分析其结构内部的关系。

而哈萨克语的形态变化非常丰富。

通过形态标记清晰地标明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序并不重要。

因此两个宾语的位置是可以调换的。

如:
例50、我给你这本书。

en sa an bul k tapt berd m.
我你这书给
men bul k tapt sa an berd m.
我这书你给
例51、我问他几道题。

en odan b r ne e swraq(t ) surad m.
我他(从格)几问题问
en b r ne e swraqt odan surad m.
我几问题他(从格)问
汉语的语序很重要。

语序变了,句型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如上句语序改变,就必须用用介词与事提到动词前才能表示。

如:
例52、我给你这本书。

——我把这本书给你。

例53、我问他几道题。

——我向他问几道题。

二、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义分析
汉语双宾语句的动词带三个强制性论元:施事、受事、与事。

施事作主语,受事作直接宾语,与事作间接宾语。

构成双宾语句基本的语义结构。

此外还有些非强制性的论元,构成句子扩展的语义结构。

“给予”类的语义关系只涉及到动词和施事、受事、与事等,这种关系在语序变化时保持不变3。

如:
例54、他给我一本书。

(他—施事、我—与事、一本书—受事)
.
他我一书给
例55、这本书他给我了。

(他—施事、我—与事、这本书—受事)
.
他我这书给
例56、他把这本书给我了。

(他—施事、我—与事、一本书—受事) .
他我这书给
例54、例55、例56的语序变了,语义关系没变。

哈萨克语的格标记和语义关系是一致的。

语序对语义角色影响不大。

但“给予”类双宾语句换成把字句时,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具体事物,不能是抽象事物。

如:
例57、王老师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wa mu al m adam a tere ser qalt rad .
王老师人深刻印象留下
不能构成:
例*58、王老师把一种深刻的印象给人。

“教”类双宾语句作谓语动词构成的句子施事,往往把某种抽象的事物给予与事。

通过谓语动词的动作,使远宾语为近宾语掌握和理解。

但这类双宾语句也不能用“把字句”表达。

如:
例59、爸爸教我怎么做人。

.
爸爸我怎么人做教
3、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4
例*60、爸爸把怎么做人教我了。

哈萨克语句用宾格名词表示受事,向格表示与事。

受事在与事之前,在语义上有所强调,并不改变语义关系。

哈萨克族学生往往把双宾语句转换为把字句泛化。

认为所有的双宾语句都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从而出现偏误。

如:
例*61、姐姐把英语教我学。

(姐姐教我学英语。


例*62、他把会期改在在下半年通知大家。

(他通知大家会期改在在下半年。


“借”类双宾语句中“借、租”等动词的方向特征是两歧的,由它们构成的双宾语句孤立看往往是有歧义的。

汉语“借”类双宾语句在哈萨克语对应表达时,是不会产生歧义的。

为避免歧义,常用“向”把近宾语提到述语动词前或在动词后加“给”,使动作的方向单一化。

如:
例63、我向同学借一百元钱。

.
我向同学一百元接
例64、同学借给我一百元钱。

.
同学我一百元借给
哈萨克语常用格、态等标记来标识句子的语义关系,因而不容易产生歧义。

由于汉语的与事哈萨克语用向格或从格对应表达。

哈萨克学生常把这种对应关系泛化到其他类型的双宾语句中去,造成偏误。

如:
例*65、我们向学校还了十台电脑。

(我们还给学校十台电脑。


例*66、他的哥哥向总公司赔了三百多元。

(他的哥哥赔给总公司三百多元。


例*67、他还没向我还那本书。

(他还没还给我那本书。


双宾语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有联系,又有区别。

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

而哈萨克语句的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是对应的。

双宾语句语义结构不变,句法成分可以有变化。

哈萨克语语义结构不变,句式变了,句法结构仍不变。

三、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用分析
双宾语句是许多种语言都有的句法结构,就汉语双宾语句而言,其句子都很简单。

4如:
4宋玉柱:汉语双宾语的语用限制 [J]. 学汉语.1994(9).8-9.
例68、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例69、我给你一本书。

如果双宾语过长,或远宾语过长就难以构成双宾语句。

如:
例*70、我要先告诉你们一件高兴得使人心里都容纳不下的大喜事。

我先你们一件高兴得使人心里都容纳不下的大喜事
告诉
例*71、他告诉刚从北京回来的爸爸自己考上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消息。

他刚从北京回来爸爸自己电影学院考上
.
消息告诉
从语法上来说这句话没有毛病,符合汉语双宾语句的结构规则。

但它不符合语用规则。

汉语双宾语句两个宾语都应该是简短的,不能包含很长的定语。

而哈萨克语没有这种语用限制。

无论定语多长,只要在中心词上加的格标记没变,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就都不变。

汉语需要用较长的定语时,可以用“把”字句表达。

强调受事这一焦点。

如:
例72、我要先把这件使人高兴得心里都容纳不下的大喜事告诉你们。

我先你们这件高兴得心都容纳不下的大喜事
告诉
例73、他把自己考上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消息告诉给刚从北京回来的爸爸了。

他自己电影学院考上消息刚从北京回来 .
爸爸告诉了
这两句话用不用把字句,哈萨克语句都不变。

也就是说哈萨克语用双宾语表达时不受简短这一语用原则制约。

受母语的影响,哈萨克族学生常说出带有长定语的双宾语句来。

如:
例*74、他送给同班同学古丽一本刚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诗集。

(他把那本刚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送给了同班同学古丽。


例*75、我告诉妈妈暑假去丽江旅游时发生的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我把暑假去丽江旅游时发生的那件惊心动魄的事告诉了妈妈。

)语言运用中,信息焦点直接影响到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

从语用学看来,话
语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是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具有信息性,只有那些为共同的背景知识增添的信息的语言单位才具有信息性。

按照通常说法,汉语话语的信息编排顺序倾向于由旧到新,因而焦点信息通常排在句末或句的后半部,可以称之为句末焦点信息或常规焦点。

汉语双宾语句也是如此。

如:
例76、他告诉我一个消息。

例77、我给他一本书。

这两句话的信息焦点是“消息”和“一本书”,都在后半句出现。

而哈萨克语动词永远在句尾,直接宾语不可能在句尾。

两个宾语的位置可以替换,信息焦点永远为带宾格的宾语。

如:
例78、ol ma an b r aqs xabar ajtt .
他我(向格)一个好消息告诉
(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例79、ol b r aqs xabar ma an ajtt .
他一个好消息我(向格)告诉
(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例80、 .
我他(向格)一书给
(我给他一本书。


例81、 .
我一书他(向格)给
(我给他一本书。


哈萨克语句受事在与事后时,宾格可隐现,在受事前时宾格须显现。

参考文献
1.那衣曼:汉哈大辞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努尔别克·阿布肯主编:哈汉辞典[M]. 民族出版社. 2005.
3.何英玉: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5.
4.张定京: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吴中伟:现代汉语句子的主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耶夫·维索尔伦著,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M]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
7.张斌:现代汉语句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黄伯容、廖序东:句型与句类.现代汉语(下册)[M].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9.张小荫: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J].天津师大学报.1998.(6)
10.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1.成燕燕:汉哈对比语法 [M].新疆教育出版社.1990.
12.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 .商务印书馆 . 1986.
13.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14.宋玉柱:汉语双宾语的语用限制 [J] .学汉语.1994.(9)
15.成燕燕:哈萨克动词和宾语的选择关系[J].民族教育研究. 1999.(1).
发稿日期:2010年01月10日
作者简介:努尔巴汗·卡列力汗(1977- ),男(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985基金项目课题《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