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面试案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面试案例报告

——————————记一名同性恋案例的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答辩人信息

****,男/女,****大学****毕业,现在高校从事****工作。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趋向人本主义理念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整合疗法。实习接个案是从****年10月开始的,在****年的咨询经历中,接待个案****人次,接受督导时间****小时。擅长情感困扰、人际沟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等方面的个案咨询,以及人际关系、自信管理、团队合作、减压管理等方面的团体辅导。

2、当事人信息

善善,男/女,****岁,****学院大****学生。共进行4次咨询。

个子中等,面孔白净,穿着整齐干净,手指洁白。坐定后略显紧张。在告知其咨询保密原则后,来访者这才放心开始讲诉自己的心声。父母感情非常的好,无论有什么矛盾冲突,两人从未提过分手,还是相互照顾。但是爸爸是一个脾气很暴躁,有爱心但不善于表达的一个人。母亲是一个温柔、体贴、贤惠的人,父亲每次发脾气都冲着妈妈。自己小时候经常被父亲训斥,都是母亲在安慰自己,自己比较认同母亲性格,排斥父亲的性格。12岁上初中的时候,看到电视上那些健美的男性就有好感,有心动的感觉,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在正常生活中寻找这样的同性伴侣,只能在同性恋交友网站上。初中的时候喜欢和那些帅气的男生一起玩,高中也是一样,当他们对自己表达欢迎时,就很开心,当感觉到被冷落时,就很伤心。高三时曾向一喜欢男生表白,但遭到了拒绝,伤心了许久。初中时有一异性是自己的好闺蜜,好朋友,就像都是女性般无所不说,她知道自己对男性感兴趣,是善善失落时的避风港。通过交友网站自己聊了几个,但是他们只是为了获得生理满足,就删除不联系了。直到11年6月在一个交友网站上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10岁的同性,两人聊了的非常开心,感觉很安全,觉得他也很本分。聊了大概两周,他们就见面了,有一天,对方和自己说“跟我吧”,当时很感动,默默的同意了,而且从那以后特别开心。暑假一起玩了很久。开学后,特别期盼周末的到来,这样就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去旅游。平时也可以保持随时联系,尤其晚自习结束后两人可以畅聊到很晚。善善对异性没有感觉,即使在其他人看来

穿着很性感,善善也没用心跳冲动的感觉,初中时的异性好闺蜜在自己心里就是一个很好朋友。高中有喜欢自己的异性表白,因为自己没任何感觉拒绝了。善善很希望自己的同性恋情能获得父母支持,组建一个幸福家庭。可是父母极力反对。对方年龄也很大,家人也逼着他尽早谈个异性朋友结婚。自己觉得即使最后被迫组建了一个正常的家庭(自己了解到很多同性恋虽组建了正常家庭,都是压抑了自己内心的需求的)很可能也会像其他同性恋友一样,外面再找个同性恋朋友。现在自己已经和平分手1周,常常伤心地落下眼泪,感觉很寂寞。昔日课堂活跃的我也没了,常上课走神,发呆,胸口有时很堵,尤其是早上(经确认是思念过度引起,而非器质性病变),晚上也感觉特别累。来访者希望自己的状态有所改变。

参照《CCMD-3》第139页性指向障碍的定义:性指向障碍是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伴发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感到焦虑、抑郁,及内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

性指向障碍中同性恋的诊断标准是:

1.符合性指向障碍的定义;

2.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

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

3.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

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据此,我初步判断当事人的问题是“同性恋”。如前所述,善善对自己现在的现状非常痛苦,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希望获得改变;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关注班级的帅气的同性,并有爱慕,获得认可的倾向,对异性,即使十分漂亮性感的异性无心跳、冲动的感觉,只当普通朋友,渴望和同性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二、简要分析

造成同性恋的原因,我也做了初步分析:首先,可能与人格特质有关,善善做事细腻,善良,体贴,这些都是容易导致同性恋的人格因素。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的暴脾气,母亲的细致关怀,使自己极为排斥父亲的性格,认可母亲的性格,享受关爱的感觉。而这会促使其寻找强有力的男性的呵护与关爱。第

三,父爱缺失的弥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童年时未满足的愿望、想法会在成年通过某些方式获得补偿。父亲暴脾气使自己基本没有体验到父爱的关怀,这也是其产生同性恋的一个原因。

善善期望组建同性恋家庭,但是现实的压力使自己不可能如愿,由此带来的失望严重干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经过商量,达成如下咨询目标:活在当下,更多关注现实生活中其他事情,关注当下,关注内心。

基于以上评估和判断,我制定了如下咨询策略和计划:

第一,本着人本主义的咨询理念,怀着开放、接纳的心态用心倾听,以关切、理解的心情与其进行全面交谈,对其所涉足的生活并表现出来的行为予以理解,对其由此产生的情绪予以关切,认可他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第二,根据其诊断结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探讨爱情的主题,让当事人的困惑、痛苦说出来,与其一起讨论,找到核心观念进行认知调整。比如“疏或堵”的理念告知其实在想念对方就偶尔联系下,并不是不联系彻底不联系,就会一起好起来。

第三,当事人求助意愿很强烈,鼓励其尝试发觉自身的资源(第二次咨询,得知他在看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看后非常喜欢,正在让自己关注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不希望再为外界困扰)。每次都会布置些家庭作业(试着多和异性接触交往),让自己稍微忙起来些。当心情低落的时候,尝试做点事(最后一次咨询得知他有时很享受这种静静的思念,静静的“失落”)。

前两次咨询善善述说了自己整个故事及不满,我都及时施以共感,善善感到了被接纳,被信任,内心得到了较好宣泄。第一次咨询的1小时基本都是他再说。临结束鼓励其尝试和异性交往,多去关注内心,当确实想和对方联系的时候,就去联系,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结束时,善善感觉轻松了许多。

第二次咨询聊了其家庭背景,善善基本能接受父爱缺失的观点。经过两次咨询,善善觉得身体轻松了许多。

第三次反馈说自己虽然有时还是很伤心,但是能释怀不少,父母外出旅游,突然很是想念父母,突然意识到家庭是最重要的。自己最近也在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看后非常喜欢,正在让自己关注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不希望再为外界困扰,自己还会继续看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