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赵自转肖凌戆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510700)

摘要: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和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为依据,确立了该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生成、操作性强,教学活动合理有序、变式有效、关注个性,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构建了“五类课型”(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评讲课)的课堂评价表及相关的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表和自我评价表。

关键词:变式创新模式,变式探究,课堂评价。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研究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黄埔区不同生源组的三所中学(市86中,市87中和市123中)开展研究,历时三年的课题研究已取得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20篇相关文章发表或获奖)。为使研究成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迫切需要构建该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结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和实施活动——发展性教学评价,我们确定了本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基本理念[]1

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以变式探究为重点,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能和欲望,学生在变式探究中能够自主创新,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教师在积极营造变式探究的教学氛围中能够帮助学生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其基本教学过程是,问题-范式-变式-创新-评价;其基本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整理范式-变式练习-变式探究-形成观点-自我评价。

(二)新课程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2

新课程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为依据,积极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既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又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用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关注学生发展差异。通过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为学生提供发展优势智能的机会,促进其优势智能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的正向迁移。

2、强调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重点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帮助老师形成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理念下“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2

1、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2、一堂好课应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一堂好课要做到教学目标多元、教学过程动态生成、教学内容适度开放、教学评价激励发展、教学媒体运用恰当。

3、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4、一堂好课,应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优良为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包括学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和学习目标达成状态。参与广有深度,沟通交往充分,目标达成度高,应成为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包含两类“评价”:教师对学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的评价;对某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评价。

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在其基本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包含了“评价”这一基本环节。这里的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针对学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而言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评课)中,下列三个问题引起了课题组老师的极大关注:

1、如何创设“变式情境”?

创设变式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变式情境主要以“变式问题”呈现。如何设计变式问题,设计多少变式问题,即如何把握变式问题的“质”与“量”,才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如何认定“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式能否创新?怎样的变式才算创新?这是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很多教师提出的疑问与困惑,也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这里实际上涉及到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两个方面。在认识层面上,我们已形成共识: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是创新

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只要不是别人告诉或书本上看到,而是在某种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发现的结论、方法、规律就是一种创新。在操作层面上,如果变式问题全由教师完成,只是教师的创新,没有学生的创新。如果学生参与变式问题的提出过程,模仿教师的提问方式,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或解决办法,再简单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自主发现或在同伴启发下形成的,都是学生的创新。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将创新意识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我们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3、如何评价“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评价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方式、参与时间、参与广度和深度,如何把握,如何定位,这也是我们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将学生参与的质量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对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评价。

因此,针对数学课型特征,建立不同课型的评价表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寻找理论依据,吸收成功经验。

2、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评价,评课小组成员的评价及教师本人的评价等)。

3、案例研究法。着眼课堂观察,以不同课型的研究课为载体,采用“行为跟进式”评课法,提炼不同课型的评价量表,以教学个案丰富研究成果。

四、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引导教师落实变式创新模式的理念,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操作中的困惑,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变式创新模式在中学数学中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较大面积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预期研究成果由下列两部分构成:

1、构建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形成研究报告: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五、研究过程简述

1、申报研究课题:本课题于2003年6月被市中数教研会批准立项。

2、组织理论学习:2003年7-8月,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学习了广州市教研室汇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原理与方法》以及《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斌华著)。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修订了研究方案。

3、相互听课,研讨交流。2003年9月-2004年6月,课题组共组织各类公开课12节,每次公开课后进行评课研讨,初步形成了“五类课型”的评价量表。2003年10月学法研究论文《从被动接受学习走向变式创新学习》在《中学数学》杂志公开发表,该文在操作层面上为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明了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