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於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 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捻转补泻”等,参见各条。

2分类

病证补泻是针灸治病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补泻手法则是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常用补泻手法和专用补泻手法两种。

常用补泻手法

针对具体穴位而施用的常规操作手法。①捻转补泻。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角度的左右旋转,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一般来说,以右手持针为主,常称之为持手,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主的时候是补法,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主的时候是泻法;若是两手同时捻转,则左手持针捻转顺时针方向为主的时候是泻法,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时候是补法。在捻转的力度上,若是补法则顺时针方向的捻转力度较大,逆时针方向的捻转力度较小;泻法则相反。在捻转的角度上,若是补法则顺时针捻转的角度稍大,逆时针捻转的角度较小。②提插补泻。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幅度的上提下插动作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一般来说,下插为主的时候是补法,上提为主的时候是泻法。上提下插的时候,不要离开得气点或不要离开得气点太远,否则提插就失去意义。在力度上,下插时用力较大、上提时用力较小者是补法,反之是泻法。下插速度较快,以形成一种冲击力,上提速度较慢,以形成一种舒缓感的是补法,反之是泻法。③徐疾补泻。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频率的提插捻转,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一般来说,频率较快者为泻法,频率较慢者为补法。这种频率不仅仅是指1分钟之内捻转提插次数的多少,更主要的是指在捻转提插过程中的频率变化。在提插手法中,提的速度快,插的速度相对较慢的时候是泻法,反之是补法;在捻转手法中,顺时针捻转速度较快,逆时针捻转的速度较慢的时候是补法,反之是泻法。④迎随补泻。一是针尖顺经脉的循行方向针刺的为补法,反之为泻法;另一是在经脉气机到来的时候进行针刺的为补法,在经脉气机离开的时候进行针刺的为泻法。⑤呼吸补泻。进针得气后,按照病人的呼吸频率快慢进行捻针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此法是上述补泻手法的一种加

强手法。在吸气的时候,使用手法的主要是泻法,反之是补法。在吸气的时候顺时针捻转较重,呼气的时候逆时针捻转较轻者是泻法;在呼气的时候,顺时针捻转较重,逆时针捻转较轻者是补法。⑥开阖补泻。在出针时按压针孔的是补法,反之是泻法;在出针时摇大针孔的是泻法,不摇大针孔的是补法。

专用补泻手法

是针对病证的要求而施用的特殊手法。如寒证要用热的方法,热证要用寒的方法等。常见的有:①烧山火。在穴位内的天、人、地三部上进行常用手法操作。一般来说,从天部开始用补的方法提插捻转3次,然后再向下到人部同样3次,再向下到地部同样3次,这样算一大次。然后轻轻向上将针提至天部,照原样重新开始提插捻转。一般进行三大次。烧山火能达到局部或全身温度升高的目的。②透天凉。方法与烧山火刚好相反,先将针插入地部,行泻法后向上提至人部,又行泻法后提至天部算一大次。然后轻轻将针插入地部,重新开始,一共三大次,能达到局部或全身温度降低的目的。③阳中隐阴法。将针进至天部,得气后,再将针插入人部,在人部重插轻提9次或9的倍数,针下有热感,再将针插至地部,在地部重提轻插6次或6的倍数,然后将针一次退至天部,出针。能达到以补为主、补中有泻的目的。④阴中隐阳法。先将针插入地部,重提轻插6次或6的倍数,再将针退至人部,重插轻提9次或9的倍数,然后退至天部,再重提轻插6次或6的倍数,出针。能达到以泻为主、泻中有补的目的。

补法是运用于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等各种不同程度的虚弱甚至衰竭时的一种治法。补法包括提升阳气,回纳阳气,振奋阳气,调动原气,养护阴气,化生阴血,行气活血,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强壮筋骨,补益骨髓等。补法处方中所选用的穴位大多以补为主要功能,如百会、膻中、气海、足三里升补气机,三阴交、血海、太溪、阴谷补养阴血等。在针灸的时候一般选用补的治法,如加强灸法的使用,配合火针、燔针、太乙神针,不使用放血疗法等。

泻法适用于气机壅遏阻滞而变生的各种病证,如气停湿阻、气郁化火、寒凝气滞、气逆而厥,以及脏腑气机阻滞,诸如肺满气短、脾阻生痰、肝郁气滞、心火亢旺、相火妄动等。所选用的穴位多有通、开、散、降等作用,如十二井、金津、玉液、长强、涌泉、期门等。在针灸的时候一般选用泻的治法,如用放血疗法,灸的时候用吹火法,配合拔火罐、刮痧等。要达到补泻的目的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从养神的角度上看,则按《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方,即刚刚开始之意,比如邪气刚刚开始要旺盛的时候,天气刚刚要暖和的时候,月亮刚刚要圆的时候,身体刚刚恢复了抵抗力的时候,都是用泻法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驱邪效果最好。圆,即行走的意思,移动的意思,也就是调动和调整气机,使气机来聚于针下,就容易达到恢复正气的目的。二是在治法上按《灵枢·官能》所说:"泻必用圆","补必用方"。即泻法要求圆利通达,使正气强盛,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才有驱邪外出的可能;补法要求方正安静,使正气得以集聚,这样才可以使正气得以恢复。三是从用针的效果上看,则按《灵枢·小针解》所说:"言补者,必然若有得也,泻者,恍然若有失也。

"即用了补法以后,病人应该有获得、充实的感觉(精力旺盛),用了泻法后,病人应该有失去、空虚的感觉(无病一身轻)。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补泻的目的。

3针法补泻

天有阴阳,人有男女。病有虚实,故针有补泻也。何者为补,何者为泻?曰:虚则补,实则泻。经云: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又云:徐出针而疾按之,疾出针而徐按之。又云:徐内而疾出,疾内而徐出。此中似有矛盾之处。试以相似论而释之:经络也似河道。引天之气而入经络谓之补,引经气行于外谓之泻。以水道相似论之,引水入渠为补水,决水外行为泻,故有随迎补泻也。随乃顺势而补也,迎乃决水而泻也。针若锸,气若水,慢插入渠,引水入之也缓慢,渠内之水不至于外。急退锸使水不复随之外流。故徐内而疾出之补也。以针徐引气入经络,疾退天部使气不从针而退也。针退出当以何为补也。必徐退,若水之渠,边退边堵水,退出后急以土掩口也。故曰:徐出而急按之,谓之补也。泻亦然,针之急入勿使天气随针入经,而徐出引经气外泄至天部,复急出引经气出于皮外,而徐按之,若水之随缺口外泄,而徐以土掩之。虽似矛盾而实非也。此二者之不同时也。

针之补泻又分手足、阴阳、左右、呼吸何也?此若水之流势,手居上,以象阳,足居下,以象阴。手之阳经自手走头,手之阴经自胸走手。足之阳经自头走足,足之阴经自足走胸。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今观地之水流,由于受地球偏转力作用,在北半球水流右偏。故水之左为阳,水之右为阴。南半球恰相反。人以脐为中心,百会者,地之南极,会阴者,地之北极。带脉即赤道也。其经络所行之力恰与地力相似。针之左旋右旋对不同经络其补泄不同也。故有针对一词。手左之阳脉,自手走向胸,因处左处,故左旋针可加速经脉中气流速度,为补也。反之相反。由此可知所谓随迎者,决经络之口,是入是出不同也。徐疾者,进出之方式。是补是泄也。旋转者,改变经络之气速度也。阴阳左右上下者,脉行偏转力不同也。呼吸者,增减外气与内气之势差也。男女者,阴阳属性也。而旋转之法,为补泄第一手法。

以八卦论之,上卦为经络之阴阳、上下、左右。下卦为针法之随迎、徐疾、旋转。上卦断用何经,下卦断用何法。呼吸男女者,外气与内气之势差也。此为针法八纲也。

以先天八卦论之。

阳经手左部为乾,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手左部为兑,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足左部为离,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足左部为震,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手右部为巽,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手右部为坎,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足右部为艮,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