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胆管的生理功能
胆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由胆囊和Oddi括约肌 协调完成。 胆管分泌的黏液参与胆汁的形成。
15
影像学检查
超声:
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诊断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0%,肝外胆管结石准确率约80%。 根据胆管有无扩张、扩张部位和程度,判断黄疸的性质以及胆道阻塞的部
总管。 • 肝管常有变异,6%-10%有副右肝管单独从肝门右侧出肝,
可开口于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易引起手术误伤。 • 1.4%可无肝总管。 • 有时肝总管前方有肝固有动脉发出的肝右动脉或胆囊动
脉越过。
4
肝外胆道
(2)胆总管:长4-8cm,直径0.6-0.8cm,分为
1.十二指肠上段 1.4cm 2.十二指肠后段 2cm
胆道疾病
郑大一附院
1
胆道
01 肝内胆管 02 肝外胆道
2
肝பைடு நூலகம்胆管
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基本一致,三者 同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 鞘)包绕。
一级支 左、右肝管 二级支 左内、外叶,右前、后叶 三级支 各肝段胆管
毛细胆管
小叶间胆管
肝段胆管
肝叶胆管
肝内左右肝管
3
肝外胆道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 • 左肝管细长, 2.5-4cm ; • 右肝管短粗, 1-3cm 。 • 肝总管长约3cm,直径0.4-0.6cm,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
7
胆囊管变异
8
胆道的血管
• 胆囊、胆囊管、胆总管上部由胆囊动脉供血 • 胆总管下部的血供来自胰十二指肠动脉及十二指肠后动脉的分支 • 胆囊静脉和肝外胆道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
9
胆道的神经
10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800~1200ml/日,肝细胞分泌3/4,胆管细胞分泌1/4。 • 胆汁中97%是水,其他主要是胆汁酸与胆汁酸盐、胆固醇、磷脂、 胆红素脂肪酸
和无机盐等。 生理功能: • 1乳化脂肪; • 2清除毒素及代谢产物; • 3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 • 4刺激肠蠕动; • 5中和胃酸。
11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胆汁分泌受神经及体液因素的调节。 • 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减少。 • 空腹时壶腹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胆总管内压力可升至12-
20
胆道镜检查
术中胆道镜检查观察胆管内有无狭窄肿瘤结石,经胆道镜取活组织检查,利用 网篮取石等 术后经T管瘘管或皮下盲袢行胆道镜检查,实行碎石、取石、冲洗、球囊扩张及 止血等。
21
胆石病(cholelithiasis)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PTC、PTBD、PTCD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PTBD)
16
CT
17
1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部情况,取活检,ERCP可显示胆管和胰管 • 也可用于ENBD和EST 等治疗。
19
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了解有无胆道系统解剖变异、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和通畅情况,有助于确 定手术方式
13
胆囊的生理功能
1、浓缩贮存胆汁 :容积30~60ml,24小时接纳500ml。吸收水和电解质,浓缩胆 汁5-10倍。 2、排出胆汁 :持续分泌,断续排放,餐后40分钟,排空50%-70%,主要依赖胆 囊收缩素CCK。 3、分泌功能:胆囊粘膜每天分泌20ml黏液,胆囊管梗阻时,胆红素被吸收,黏液 分泌增加,无色透明称"白胆汁".
位。
CT:
确定胆道梗阻的原因及部位,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优于超声。 增强CT对于胆道系统肿瘤的诊断,术前和术后评估及分期有重要作用。
MRI:
可用于胆道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及复杂胆道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MRCP:
能直观显示胆管分支形态,对胆管狭窄、胆管损伤、肝内外胆管结石、胆 道系统变异以及胆道梗阻的定位均有重要价值。
3.胰腺段 1-2cm
4.十二指肠壁内段 1cm
70%
Vater壶腹 十二指肠 乳头
20%
10%
壶腹周围的Oddi 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 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的重要作用
5
肝外胆道
(3)胆囊 • 腹膜间位器官,梨形,游离侧被脏腹膜覆盖 • 长5-8cm,宽3-5cm,容积30-60ml • 底、体、颈 • 胆囊颈上部呈囊状扩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 • 胆囊壁结构:①粘膜层;②肌层:内层纵行,外层环行;③外膜层。
(4)胆囊管:胆囊颈延伸而成,长1-5cm,直径0.2-0.4cm • 胆囊管内壁粘膜形成螺旋状皱襞,称Heister瓣,防止结石进入胆总管
6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常在此区穿过,胆道手术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 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角的上方,可作为寻找胆囊动脉和胆管的标志。
15cmH2O;进餐后,括约肌松弛,胆总管内压下降至 10cmH2O,胆 汁随即排出。如胆总管内压升至20cmH2O以上时,即可抑制肝胆汁 的分泌,甚至导致胆血反流,因此T管造影或胆道冲洗时注入压力 不宜过高。
12
胆汁的代谢
微胶粒由胆汁中的胆盐和磷脂组成,将胆固醇包裹使其溶解,当胆盐和磷脂比例 为2~3:1时,胆固醇溶解度最大。 球泡由磷脂和胆固醇按同等比例组成,无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比微胶粒大1020倍,可溶解胆汁内70%-80%的胆固醇。 胆盐浓度较高时,胆固醇主要以微胶粒形式存在,随着胆固醇浓度增加,微胶粒 饱和,球泡数量增加,球泡中胆固醇过饱和时,胆固醇从球泡中析出结晶,形成 胆固醇结石。 胆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 胆盐肠肝循环:95%被回肠吸收入肝,5%随粪便和尿液排除体外。 胆色素的肠肝循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可溶性结合胆 红素,并随胆汁排入肠道,经回肠下段及结肠内的细菌作用变为胆素原,小部分 被肠道吸收。 胆道感染时,大肠埃希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 素,易聚结析出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促发胆色素结石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