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武警上海浦东医院——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采用的国际最先进的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的运用解决了静脉曲张疾病的医学难题。自“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问世以来,其全新的理论和神奇的疗效,让静脉曲张患者治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依据“西医无创理论”并结合中医理论中医药物治疗不留毒副作用,彻底上根治久治不愈的静脉曲张,还广大患者一双健康的美腿!至目前已使数万例患者得到了康复,患者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PK传统】PK传统疗法,突破传统疗法的弊端

A. 相比传统时间过长,如今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只需要30分钟左右的手术时间,就可以彻底根除患者静脉曲张的痛苦。

B. 术后无疤痕。传统手术痛苦大、易复发,腿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影响美观。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手法,术后美观,裸露部门无切口,不会留下疤痕,适合广大患者的美观需要。

C. 不需住院,费用低。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治疗后数小时患者即可出院,不需要住院接受治疗,节省了住院的费用。

D. 复发率低。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可一次性根除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

彻底攻克静脉曲张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医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和研究。武警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静脉曲张疾病的研究,我院静脉曲张专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独创“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一次性治愈静脉曲张: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技术原理

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治疗后不

留疤痕,无副作用,不复发;治疗过程患者无痛苦,不开刀,不手术,无需住院,随治随走,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治疗静脉曲张“一次性治愈、随治随走、无痛苦、不复发”,该疗法已经成功为3万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治愈而返。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报道》杂志、《世界日报》以及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国内外一百多家新闻单位,先后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作了报道。还有很多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患者也前来就诊。

简明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对照表

简明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对照表 1. LSI 左心搏指数 2. RSI 右心搏指数 3. LCI 左心排指数 4. RCI 右心排指数 以上四个指数代表心脏的功能指数,其中左心排指数最重要,等同于心脏指数(CI),一般来说,CI<1.5=预后极差;1.5—2.0= 心源性休克;2.0—2.2=前向性心功能不全。 5. CWT 心脏总功率:反映心脏的负荷,一般运动时,功率会增大,如果正常情况总功率偏大,则代表心脏负荷偏大;偏小则视情况而定,有身体强健者,心脏功率不必很大,但器质性偏小,则有可能造成供血不足,头晕眼花等等。 6. LWE 左心室有效功率 7. LTPF 左心室总泵力 8. LWT 左心室功率 9. LEWK 左心室机械效率 10. JP 左心室喷血压力:该指数与血压有关,如果该指数偏大,则需要小心高血压了。 11. VP 左心室有效泵力 12. EF 喷血分数:非常重要的指标,EF值长期偏小,则有很大可能性是心衰。 13. AWK 动脉机械效率 14. EPE 射流压力 15. LCRI 左室等容指数 16. RCRI 右室等容指数 15/16两个参数代表心脏的容血量,其意义不如有效循环容量重要。 17. LVDV 左室舒张末血量 18. LVDP 左室舒末期压力 19. CR 左室喷血阻抗 20. PDM 平均舒张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1. PSM 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2. PPM 平均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3. MAP 平均动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4. HR 心率 25. CVPS 中心静脉收缩压 26. CVPM 中心静脉平均压:非常重要的指标 严重升高:1.静脉充盈过量(循环超负荷) 2.静脉充血(心脏压塞、PEEP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 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1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1 有创法 是经典法。优点:准确;缺点:存在一定的潜在不安全性,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不适于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监测参数少,适用范围受限(不适用于危重患者、轻症患者和健康人),监测费用高。 1.2 无创法 有多种方法,目前认为心阻抗法最好。优点:安全,操作简易,可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可迅速连续逐搏监测多个参数,适用范围广,监测费用低廉。心阻抗法过去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阻抗的信号噪声比小,信号基线受呼吸影响大,参数计算方法不当等,所以测出的参数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差,适用范围也受一定限制。现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心阻抗法与有创法的相关系数达0.9左右,一致性好。 2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1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左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力急剧增大,上升到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室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使主动脉中血液的流量产生大的脉动变化。因为血液是导体,当流量增加时,使胸腔阻抗减小。胸腔的阻抗就产生相应的脉动变化。根据胸腔阻抗的变化,就可测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这就是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2 心阻抗法的工作波形图 阻抗图:阻抗变化信号ΔZ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图,反映阻抗的变化。血流增大,血管容积增大,胸腔阻抗减小。为直观表示血管容积的增减,纵坐标向上代表阻抗减小,即血管容积增大。 阻抗微分图:dz/dt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微分图,反映阻抗变化速率。dz/dt对阻抗变化即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得更明显和更灵敏。dz/dt波形上有4个主要的波,波的峰点、谷点和B点是5个重要的点,称之为dz/dt波形上的5个特征点。波的形状和5个特征点的位置(时间和幅度), 反映左心室射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电图(ECG):将Q起点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始点。 心音图(PCG):除必要时用于自动找点或人工调点外,也可单独用于对心音图的分析。 3 心阻抗法的临床价值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可以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生理信息,对医疗和科研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阻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简易、准确、价廉、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仪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 一、需求说明 1. 依据招标文件规定,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中指出的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标准以及参照的品牌或型号仅起说明作用,并没有任何限制性。投标人在投标中可以选用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但这些替代要实质上满足或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项目评审时,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对投标人提供的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的响应性进行审查。 2. 用户需求书部分一般包括项目背景、技术要求、商务要求等内容。其中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采购项目名称、数量、技术规格、质量保证等;商务要求主要包括交货期(完工期)、付款方式、货物安装调试、检验验收、保险、产品配送地点、服务响应、质保期、售后服务等。 1.投标人应充分结合本招标文件上下文了解项目招标需求。

二、技术要求 (一)货物清单 (二)具体技术要求 2.1、性能特点 ▲1、采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无创连续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2、经食道4MHz多普勒探头,直径6mm,可重复使用; ▲3、操作系统:采用独立操作系统,防中毒,防伪死机;(主机和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监测模块一体化便携式设计,方便床边检查,非PC机或插件式) 4、主机采用医疗级别电源,抗干扰;如断电可存储断电时正在进行的检查记录; 5、具有事件标记功能,便于医生对特殊事件(输液或药物应用)进行标记; 6、检查数据库显示患者监测指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方便快捷地指导治疗; 7、参数范围和报警范围可设置; 8、同屏显示四个参数(可选)的趋势图; 9、锁定设置、冻结和回放频谱图及声音; 10、具有静态/动态滤波功能; 11、具有多种存储方式,可在本机、U盘和联网电脑上存储; 12、具有联网功能;(可以在联网电脑上保存,查看,打印等) 13、具有M模式功能,辅助经食道探头定位,探头定位操作简单,位置固定后无需医生手持探头,方便为病人做长时间监测; 14、可保存频谱、数据、动态检查图等,方便教学; 15、可在冻结波形上,滚动显示各个周期上所测的数据; 16、可保存整个检查过程,病人离开后,可根据保存资料重新编辑报告。 2.2、技术参数 1、原装进口机器,通过CE认证、CFDA注册; 2、15英寸彩色液晶触摸屏; 3、工作方式:4MHz 脉冲波(PW); 4、发射功率:4-32mw; 5、心排量CO:0-30L/min ; 6、博出量SV:0-200mL ; 7、平均加速度Macc:0-50m/s2 ; 8、心脏指数CI:0-20L/min/m2; 9、血流速峰值PV:0-200cm/s; 10、校正血流时间 FTc:0-800ms; 11、体血管阻力SVR:0-5000dyne.s/cm5; 12、扫描速度:3,6,12秒/屏可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血容量。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 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 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 2.0~18.7kPa(90~140mmHg),舒压8.0~12.0kPa(60~90mmHg)。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反映心泵对代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压变化亦可影响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附件一: 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一)主要参数 1、心率(HR) Heart Rate 2、平均动脉压(MAP)Mean Arterial Pressure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 Output/Index 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 Volume/Index 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Index 6、心肌收缩指数 速度指数(VI)Velocity Index 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 Index 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 Fluid Content 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 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 Period 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 Time Ratio 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 Cardiac Work/Index 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 Volume Variation (二)临床意义 1、心率 2、血压 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 100-140mmHg 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 70-90 mmHg 2)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 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 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主动脉扩张,流出—主动脉回缩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手指扪脉”哪一项不对() A.可监测心率快慢、不规则心律及房颤 B.检测部位多为浅表的动脉 C.是临床上判断心跳骤停的经典方法 D.低血压时,浅表动脉的搏动微弱 E.心动过速时脉率计数不准确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关于食管听诊器哪项不正确() A.不能用于新生儿和重症婴儿 B.因位于食管内,会导致气道阻塞 C.直径有F12、13和F24三种 D.心诊器头靠近心脏,心音响且清楚 E.容易损伤新生儿食管粘膜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3、有关Korotkoff音原理下列哪一点不对() A.是血压计袖套放气后在其远端听到的声音 B.典型的Korotkoff音可分为五相 C.第一相开始有响亮的柯氏音,即为收缩压 D.第五相开始,音调变低,为舒张压 E.一般放气速度为每2~3次心跳放气2~3mmHg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TEE用于心功能监测时哪项不正确() A.可同时测定CO、EF和EDV等参数 B.有二尖瓣返流时,CO测定值比实际CO值小 C.不规则心律可致时间、流速积分发生变化 D.只要二尖瓣口舒张期保持恒定,及瓣口必须呈环形才能测定CO E.可代替漂浮导管,耗费较漂浮导管低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关于“手指扪脉”不正确的是() A.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无创方法 B.常用的检测部位是浅表的颞动脉或桡动脉 C.低血压时可扪肱动脉、股动脉或颈总动脉 D.可监测心率快慢、规则与否及搏动强弱 E.扪桡动脉依然是临床判断心跳骤停的经典方法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6、关于袖套测压法错误的是() A.袖套太宽,读数相对较低 B.一般袖套宽度应为上臂周径的2/3 C.婴儿只宜使用2.5cm的袖套 D.小儿袖套宽度需覆盖上臂长度的2/3 E.袖套太狭窄,压力读数偏高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以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CO,下述哪项不是必须条件() A.环形二尖瓣瓣口 B.血流层流 C.无返流 D.心律规则 E.心率50~100次/分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8、关于自动化间断测压法错误的是() A.基本原理是采用振荡技术 B.不能反映每一心动周期的血压 C.无创性、重复性好 D.有动脉压波形显示 E.低温、血容量不足时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9、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输出量时常将左室视为()

血流动力学

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是评价心功能及血流灌注的诊断指标,是机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早期报警。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变化是机体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加速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CI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是反映心脏后负荷的参数,与外周阻力增加呈正相关,胸腔积液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反映心脏前负荷。 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是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也被认为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类神经激素,NT-Pro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当心室容积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可刺激NT-ProBNP的分泌,引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并且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和盐平衡,有排钠、利尿、扩血管等作用,它的血浆含量与心室的压力、呼吸困难的程度、神经激素调节系统的状况呈正比,NT-ProBNP 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判断指标,2003年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 Guidelines)即把NT-ProBNP 作为早期检测CHF的标志物。有研究发现,TFC与NT-ProBNP明显相关,收缩时间比率(Systolic Time Ratio,STR)反映心肌收缩力,STR高低与心功能恶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另有研究表明STR的变化与心脏超声射血分数值相关系数为0.85。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强调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可用于可疑心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强调这一生物学标志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于有症状的可疑心衰患者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很高,临床应用价值很高,推荐将NT-ProBNP与X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等结合诊断心衰并将其作为心衰的排除试验序,甚至在心衰的诊断流程中推荐先采用生物学标志物NT-ProBNP检测,而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于已确诊的心衰患者,以确定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脏损害的程度和评价心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等,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美国指南) 也更多的描述了这个指标在临床上的诊断意义以及对心衰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因此STR与NT-ProBNP联合应用可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依据。

无创血液动力学分析系统

无创血液动力学分析系统 ●采购内容:无创血液动力学分析系统(便携式双通道数字化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系统) 1台。 ●★五角星标记处的技术指标必须满足。 一、仪器规格、运输和工作条件: 除该产品在技术规格中另有说明,所有配置、附件等均应适合以下条件: 1.1仪器为操作简单、便携式,可使用充电电池和电源工作。 1.2电源及插头:能在220V±10﹪,50Hz,12A供电条件下连续工作。仪器设备的插头应 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否则应提供适合仪器插头的插座。 1.3运输环境:-20-65℃,配备专用仪器转运箱,适合防冻、防潮、防晒、防震动的频繁、 长途运输。 1.4工作环境:★海拔0-5000米,0-45℃、相对湿度10-80%。 二、功能要求及技术参数要求: 2.1 实时的血流计算(Vmax、Vmin、Vmean、PI、RI、S/D,D/S,TIC,TIS,TIB,HR,IWM) 有效检测受试者脑部血流供应,对受试者脑部病理生理状态进行预测,预防脑部疾病的发生。 2.2 技术参数要求 2.2.1检测范围:1-30KHZ,2-700cm/s 2.2.2可调节过滤范围:10-800HZ 2.2.3增益:6%-100% 2.2.4标尺调节范围:1,2,4,8MHZ:1-32KHZ,16MHZ:10-32KHZ 2.2.5取样容积调节范围(脉冲波):1,2,4,8MHZ:1-30mm;16MHZ:0.35-1.1mm 2.2.6取样容积调节步长:1,2,4,8MHZ:1mm;16MHZ:0.1mm ★2.2.7穿透深度调节范围(脉冲波):1,2,4,8MHZ:2->=150mm;16MHZ:0.5-18m m 2.2.8深度调节步长:1,2,4,8MHZ:1-5mm;16MHZ:0.1-0.5mm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运用,意义 摘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但其数据多,每个参数因为它来源的监测手段和影响因素等等的不同,其临床意义不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背景”、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哪个参数有什么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1、主要监测指标 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 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 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

血流动力学的解释

关于循环最原始的公式体现了简单的能量守恒原则: CO=SV×HR。 该概念已被反复验证,虽然这些理论尚不完善,但是对已经理解这一理论的医生来说不失为一个有力工具。 肺动脉漂浮导管揭开了理解临床循环的新纪元--暨“左心室是循环中心”的观点。前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是心输出量的决定因素。 CO=(MAP-RAP)/SVR MAP:平均动脉压RAP:右房压SVR:全身血管阻力 右心功能受限的患者,可采用以下公式: CO=(P ̄A-LAP)/PVR P ̄A:平均肺动脉压LAP:左房压PVR:肺循环阻力 该观点在很多情况下遇到了挫折,最重要的是它所测得的充盈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评估所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缺乏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室顺应性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想象。任何患者任何时候的循环状态均是静脉循环和心泵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有以上认识促成现在对于血流动力学的理解,即为静脉回流和心脏生理的综合作用。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对休克患者的评估。什么是休克?休克时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组织灌注不足。休克常会出现低血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血压是休克的晚期征象,临床医生应该将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平均休克的指标。 休克的体征: ——神志改变 ——少尿 ——混合静脉或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降低 ——低血压、心律失常 ——乳酸中毒 ——外周性发绀(可变) 在危重病和创伤的有关文献中,复苏的终点已有所改变。在继续将MAP和CVP这些传统指标当做复苏终点指标的同时。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乳酸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之血清乳酸测定的推广、大量液体复苏时高氯性酸中毒的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基本将碱剩余/碱缺失的值作为判断复苏适当与否的指标。虽然近几年大家对中心静脉氧合的兴趣有所下降,但是中心静脉氧合仍是氧供是否充分的一个有用指标。 Fick方程: SvO2(CvO2)=CaO2-VO2/Qt 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Cv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含量;VO2氧耗;Qt:心输出量 这是反应了氧 耗、心输出量和 动脉血氧含量之 间的关系。表明 混合静脉血氧饱 和度只有在外周 组织氧供满足氧 耗的情况下才能 维持正常的范 围。重要的是随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监测指标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监测指标 ICU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监测指标包括:上肢动脉血压(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压(RAP),右心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心输出量(CO)。 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其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房压。 2.心率(HR) 正常值:60~100/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O)。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一般反映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张压意义同RAP。 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1.07~1.87kPa(8~14mmHg),平均压1.33~2.67kPa(10~20mmHg)。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3.33kPa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第2章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2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近十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从短时监测向长时实时监测的方向发展,从有创向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虽然在不同病人中,各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差强人意,还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它在获取安全性及简单性的同时丢失了准确性,但它的无创性及操作的简单性为它的临床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一、非侵入式脉冲轮廓分析仪 (一)T-line T-line 系统由美国圣地亚哥的Tensys Medical公司生产。它使用一种称作扁平张力(applanation tonometry)的仪器作为感受器来进行脉冲轮廓分析。测试时在患者的桡动脉上放置动脉压力传感器,在找到合适位置后,感受器记录被测试者的所有的动脉压力值,并给予被测试者相应的机械压,维持机械压与动脉的跨壁压为零。随着动脉压值升高,被测试者的受到的机械压力也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后,动脉压下降,所需机械压力也随之下降。根据所需机械压大小获得动脉波形图。与动脉导管监测相比,在监测血压方面,T-line的准确性已被证明,即使在重症监护人群中,它的误差率及一致性也达到了达到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间歇无创血压监测设备的标准。同时它通过一种特殊的算法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的生理参数,对动脉波进行计算,得出被测者的心输出量。有研究报道,在重症患者,该算法与已为大家接受的校准脉冲轮廓分析算法相比,其误差率为23 %。一项研究对50名心胸手术后患者进行分析,发现T-line测得的CO准确性较高,但该研究对一致性的要求较宽泛。该研究同时证实了T-line的反应测试者变化趋势的准确性高达95%。目前关于T-line系统心输出量的测定的准确性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有的文献暂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其对心胸手术患者变化趋势的正确反映,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提供可能。 (二)Clearsight系统/Nexfin系统 Clearsight监测设备由美国的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制造,它的前身是由荷南的阿姆斯特丹的BMEYE公司生产的Nexfin系统。测量时,需要在被测试者的中指指骨上带上一个充气袖带。该设备通过内置光电体积描记器向不断搏动的手指动脉释放与动脉压力相同的压力使其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容积,并同时通过一种特殊的算法把手指动脉压力波重建为肱动脉压力波。从而计算出压力时间曲线积分,并由弹性腔模型计算出心脏后负荷,通过脉搏轮廓分析法可算出被测试者的心输出量。在心脏围手术期患者,尽管Nexfin绝对值的准确性不佳,但心输出量的变化趋势与热稀释算得的心输出量趋势相符。最新回顾分析发现该设备测定的心输出量平均偏差为0.1L/min,平均加权误差率高达44%,该研究同时表明这种无创监测设备不能够准确反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综合文献,该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武警上海浦东医院——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采用的国际最先进的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的运用解决了静脉曲张疾病的医学难题。自“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问世以来,其全新的理论和神奇的疗效,让静脉曲张患者治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依据“西医无创理论”并结合中医理论中医药物治疗不留毒副作用,彻底上根治久治不愈的静脉曲张,还广大患者一双健康的美腿!至目前已使数万例患者得到了康复,患者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PK传统】PK传统疗法,突破传统疗法的弊端 A. 相比传统时间过长,如今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只需要30分钟左右的手术时间,就可以彻底根除患者静脉曲张的痛苦。 B. 术后无疤痕。传统手术痛苦大、易复发,腿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影响美观。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手法,术后美观,裸露部门无切口,不会留下疤痕,适合广大患者的美观需要。 C. 不需住院,费用低。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治疗后数小时患者即可出院,不需要住院接受治疗,节省了住院的费用。 D. 复发率低。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可一次性根除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 彻底攻克静脉曲张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医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和研究。武警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静脉曲张疾病的研究,我院静脉曲张专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独创“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一次性治愈静脉曲张: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技术原理 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治疗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