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

叙事性文本中语言描写的读写实践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很大一部分是叙事性文本,这类文本常常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叙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叙事性作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叙事性文本中的语言描写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读写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依据学情点,扣准课标点,把握关键点从句式、结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梯度、螺旋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一、掌握语言描写基本句式

语言描写通俗地讲是指对人物说话的内容和说话时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语言描写从句式上看基本由说话语与提示语两个部分组成的。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学生在接触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要认识人物语言,掌握语言描写的基本句式。

1.记录说话语:说话语是指说话者说的话。我们在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对说话语的处理常常会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这对学生分清说话者,理解说话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写实践时我们可以分角色书写说话语,让孩子根据不同的角色把每一个说话者的语言如实记录下来,这样我们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说话的内容。如我们在学习了《青蛙看海》之后,可以选择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一个画面,对其中喜洋洋、美羊羊与老村长之间的话语进行记录,或者同学之间的对话记录,也可以在家庭的晚餐桌上把家人所说的话记下来。我们在一开始记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人物的每一次说话语都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进行记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在记录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句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记录说话语,还能积累人物对话中丰富的句式。

2.学写提示语:提示语的描写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这些都表示人物在说话时的样子,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事情瞬间的细节之美,表现瞬间细节描写的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关注提示语可以更形象地感受人物说话时的情形,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注意到提示语的生动就能更好地表现作品。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丰富。我们可以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进行丰富提示语: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以后,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三个小动物说话时的样子,然后创设情境不断追问,让孩子展开想象:当时小猪是在怎样的心情状态下说的?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说话时脸上的神情如何?说话时的音量如何?音调如何?说话时有没有动作?是什么动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选择和组合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说话时人物的动作或者神态,也可以既写神态,也写动作。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变化。提示语的位置有四种情况: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省略提示语。同时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上还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这些变化都是可以让孩子在文本阅读与语言描写中进行体验、感受、迁移、运用的。提示语的变化既遵循表达需要,又能使语言描写有变化。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故事是以台风与卫星的对话展开的,这些对话的提示语的位置富有变化,可以以此为例进行提示语位置变化的读写实践。同时在人物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说字,也可以不用说字,使提示语的内容更富变化。

二、把握语言描写基本结构

一个人的说话叫独白,两个人以及两个人以上说话的交流就是对话。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体在语言描写上常常以人物的对话作为一种主要叙述方式,在对话叙述过程中展现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文本中的人物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层的对话并进行持续轮换,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就构成了段落,这就形成了对话的结构,这为语言结构的描写提供了范式。

1. 清晰对话回合: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之间的对话在叙述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对话的回合。理清对话的回合,对话自然也就能够读明白。在对话的回合上有很多的形式,有两个人之间对话的“你说我言”的回合模式,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卫星与台风之间的对话就是一种你说我言式的对话回合。对话回合也有两个人之间的“你说我应”模式,如《放飞蜻蜓》中的陶校长与孩子们谈蜻蜓的部分,陶校长说,孩子们点头应答。还有多人之间的对话回合,如《小稻秧脱险记》中小稻秧与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三者之间的两两对话回合,再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洪教头与柴进这三人之间的对话回合。对话描写中人物的语言彼此承接、照应,推进、推动故事的发展。学生在写作中要如果能把握这些基本的结构,就能把对话描写的段落写清楚了。

2. 适宜对话场景:对话描写基本上是在一个个场景中展开的,不同的场景对话的结构形式有着自己的特质。如《争论的故事》中的对话是在争论的场景中展开的,争论的场景在叙述时,提示语越来越丰富,语气越来越强烈。《放飞蜻蜓》中对话是在师生问答的场景中展开,问答的场景是一种七嘴八舌的对话,不同人物的应答语言可以合起来叙述。《船长》中的对话是在灾难的场景中的展开的,人物的对话没有提示语,一句一节,简洁有力。如果我们在读写中注意到这种结构的特质,就能使故事的场面更加真实而生动。

故事对话描写结构的读写实践我们可以借鉴薛法根老师在组块教学中“知结构—用结构—化结构”策略把对话回合写清晰,对话场景写真实。如在《争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把第3自然段作为一个争

论场景的段落结构进行读写。知结构:哥哥和弟弟争论了两个回合,在两个回合的争论中,哥哥和弟弟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就把争论的场面给写清楚了。争论的场面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关注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变化,一开始是带句号的句子,说明兄弟俩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接着感叹号和带问号的反问句的出现表示着争论越来越激烈。同时人物提示语越来越丰富,表示争论也是越来越激烈。用结构:当孩子发现老人的办法不是两全其美了,想到争论“射”更有意义。接下来就让孩子写争论“射”的场景,写两个回合,分别写出观点与理由,把这个争论的场面写清楚。提示语有变化,能用上反问、感叹等句式把这个争论的场面写得越来越激烈。化结构:当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体会语言描写表现人物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高年级学生要逐渐体会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语言描写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符合人物身份

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是符合其年龄、性别、职业等身份特点的,这样的语言描写才是真实可信的。如果一个农村普通的老大娘说出的话文绉绉的,那就失去了人物的真实性。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就能准确地把握人物身份信息。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法布尔在暮色中手拿虫子对母亲说:“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的语言充满了孩子可爱活泼的特点。再如《鞋匠的儿子》中林肯对参议员的不卑不亢,机智感人的话语就是因为林肯当时身为鞋匠和儿子和总统的语言表达。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出现的人物大多为普通人物,我们也经常注重习作中的人物生活中怎么说,作文中就要怎么写。但是孩子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时只考虑把人物的话语内容的表达清晰,往往忽视人物的身份特征,经常出现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一个样,张家大妈和李家叔叔说话一个腔调。要写出符合身份的人物语言,平时应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不光要听清人物说话的内容,还要留心观察不同身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习惯、用词等,观察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以及相伴随的动作进行比较,正如《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对于莫泊桑的指导一样,这样才能使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

2.展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言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思想和性格的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有的是心直口快,有的是含蓄委婉;有的是幽默风趣,有的是严肃古板。这些都是由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关注人物的语言就能更好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受人物的性格。《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洪教头与林冲初次见面时,洪教头所说的话虽是针对林冲的,然而在他的话语中没有一次出现林冲,都是用“他”代替的,言下之意根本瞧不起林冲,洪教头傲慢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同时林冲在与洪教头的对话中更多的是言外之意,“不敢,不敢。”“就算是我输了吧!”这“不敢”与“就算”体现着林冲的忍让与谨慎。“言为心声”,不同思想、经历、性格的人,其语言肯定是不同的。学生要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就必须多听、多琢磨,要深入体察人物内心,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语言风格。从人物内心出发去选择和使用语言,使语言的表现更符合人物性格,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

叙事性文本中人物语言描写还有很多读写实践的方式和内容。以上的几个方面的读写实践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的差异在教学中做好统整,同时可以相机开发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叙事性很强的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叙事性很强的散文 篇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人记事,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也可以只是性格片段的展现。 首先,在选材上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不是那些随风而逝的过眼云烟,而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生活中无一人,无一事,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事不论大小。我们不能乞求每个人都有生死离别的生活阅历,毕竟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触摸沧桑的可能性,在这里考官想看到的是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事件的典型,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其次,在散文叙事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永远是真理。 再次,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刻画、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比如这样一段文字:远远的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的趱行着,走近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了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的有些凌乱,一绺绺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在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意思是文学中创作的人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总之,要写好一篇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1126

叙事性文本中语言描写的读写实践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很大一部分是叙事性文本,这类文本常常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叙 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叙事性作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叙事性文本中的语言描写为学 生语文学习的读写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依据学情点,扣准课标点,把握关键点从句式、结 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梯度、螺旋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一、掌握语言描写基本句式 语言描写通俗地讲是指对人物说话的内容和说话时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语言描写从句式上 看基本由说话语与提示语两个部分组成的。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生在接触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要认识人物语言,掌握语言描写的基本句式。 1.记录说话语:说话语是指说话者说的话。我们在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对说话语的处理常常会采 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这对学生分清说话者,理解说话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写实践时我们可以分角 色书写说话语,让孩子根据不同的角色把每一个说话者的语言如实记录下来,这样我们有助于学生把握 人物说话的内容。如我们在学习了《青蛙看海》之后,可以选择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 狼》中的一个画面,对其中喜洋洋、美羊羊与老村长之间的话语进行记录,或者同学之间的对话记录, 也可以在家庭的晚餐桌上把家人所说的话记下来。我们在一开始记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人物的每一次 说话语都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进行记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在记录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句 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记录说话语,还能积累人物对话中丰富的句式。 2.学写提示语:提示语的描写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这些都表示人物在说话时的样 子,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事情瞬间的细节之美,表现瞬间细节描写的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关注 提示语可以更形象地感受人物说话时的情形,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注意到提示语的生动就能更好地 表现作品。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丰富。我们可以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进行丰富提示语: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以后,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三个小动物说话时的样子,然后创设情境不断追问,让孩子展开想象:当时小 猪是在怎样的心情状态下说的?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说话时脸上的神情如何?说话时的音量如何?音 调如何?说话时有没有动作?是什么动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选择和组合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说话时人物的动作或者神态,也可以既写神态,也写动作。

高中写人叙事散文范文(可编辑).docx

高中写人叙事散文范文编写人: 日期: Word A4打印标准格式可随意修改

高中写人叙事散文范文 篇一:2013年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分) 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

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

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在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上,有于小说,其中有的可以称之为“小说化散文”,但它又不象小说那样讲求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和情节营构的完整性,它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和基本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根据记叙性散文的这种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以分析人物及其生活片断、场景为着眼点,探究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把握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断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这就是说,对这类散文的分析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人物特征及其生活片断和场景描写的表层结构上,而应当揭示作者所隐蔽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断描写背后的特定感受,应当把人物特征和生活片断及场景描写的分析,作为揭示作者主观感受和情思的手段。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它的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激情。把主体情感投射并寄寓于客观物象之中,是它营造的艺术焦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都属于这个品类的散文佳作。根据抒情性散文的这种基本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分析主体情感表现的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深化的内部过程,发掘课文所点染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意义。抒情性散文的主体情感表现,因文而异,多种多样,但它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审识品类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品类繁多的文体样式。其中,古代散文不仅包括具有形象特征的艺术性作品,又包括各式各样的散行文章;现代散文也有所谓“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且两者还存在“交叉现象”,互有渗透。所以,具体考察和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是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教学实践说明,只有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抓住不同品类散文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深入透视它们的个性特征,把握它们不同的艺术创造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切入散文内部构造的深层领域。课本中较为常见的是记叙与抒情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在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上,有于小说,其中有的可以称之为“小说化散文”,但它又不象小说那样讲求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和情节营构的完整性,它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和基本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

散文记叙文写作手法

一、散文 1、叙事性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情感,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2、抒情性散文:抒发主观情感,,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3、议论性散文: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六年级有一篇《大麦穗》) 拆句 多在品悟语言 品词 (比喻抒情) 写景:①移步换景法(时间顺序)②虚实结合、首尾呼应 散文写作手法壮物:①正面描述与侧面描述相结合②说明方法:下定义、 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叙事:①夹叙夹议②拟人、比喻、联想、夸张。增加文章 连续性、生动性。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一)创建情景、激发情感

(二)自主朗读、感知内容 (三)快速浏览、理清思路(顺序、内容、中心句) 行文思路:质疑——举例——论点 (四)品读感情赏析方法 说明方法:下定义、画图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五)规划整体、品读语言(首尾呼应) 三、小说类(特点: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具体生动,环境多姿多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初读感知环境(写作背景、故事社会背景,领悟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二)再读理清情节(理清结构、读懂情节,自主、合作、探究) (三)细读品味细节(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肖像、语言、心理,品读体会人物性情) (四)品读升华情感(重视诵读、感悟、情感熏陶、在动情处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四、诗歌 (一)读通 (二)读懂(方法:括展明显化、具体化 讲古今字义词义讲解 补省略部分补充 移调整句子顺序 考考证,查明工具书、书籍 连诗句意义连接起来 (三)读美(方法:抓诗眼、补资料,发挥想象、角色自演) (四)成诵 (五)拓展相关文章、作业

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六小说文本阅读任务(十二)准确判断叙事特点,全面分析叙事效果教案

任务(十二) 准确判断叙事特点,全面分析叙事效果 任务情境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的新视野——叙事。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体裁,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线索变化、安排技巧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更应该在复习中得到重视。如果说先前的学习还处于零碎状态,那么现在有必要系统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生日 杨帮立 树叶稀疏,冠顶上还剩下最后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小灯笼似的照亮着院落,闪着吉祥的光。院后的野菊绽放了。菊花开,露水轻,老太太一大早去屋后捋野菊了。儿女们要用这些野菊装枕头,今个,孩子们会回来的。此时的菊花很能满足她,似乎她一边采着一边开着,连着手采,这不会让她分神,她和花一起在时光里静悄悄的。临近中午,隔着院墙,她还是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听到挂在老柿子树上的提桶,入井打水的响动。 她返回院子,院子里空荡荡的。提水洗洗脸,她想清醒清醒疑神疑鬼的脑子。她取下提桶,掀开井盖——揉揉眼,是不是眼看花了——井里一条蛇,昂头张嘴吐着芯子。井,盖得严丝合缝,哪来的蛇?再看,还有,再看,又无,再看,还有。 哎——老太太长叹一口气,你咋一回来家就不小心掉进井里去了呢? 老太太来到屋檐下,那里有一根长竹竿,她要把蛇捞上来。拿起竹竿,老太太又想起来这么光的竹竿怎么能捞起一条比竹竿还光溜的蛇呢。她找来破布条子和几根木棍,在老木凳

上坐下来,她要在竿梢绑上她能用得上的东西——这些对付生活的小聪明,都是和她生活半个多世纪的老头子教她的。小时候她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姑娘。 竹竿在她手指间长出枝枝杈杈,她满意地笑着,向井上看了一眼。看了一眼,老太太僵那儿了:井的上方老柿子树上吊着一条蛇,张着嘴吐着芯子。两条蛇?老太太疑惑着。不会是两条蛇。停一会儿,老太太坚定了她的想法:水里的蛇是树上蛇的影子。树上攀着层层蜘蛛网,蛇爬到网里,缠裹严实了,被一缕秋阳照的明晃晃的一绺蛛丝倒挂在树上,在清爽的秋风里荡着秋千。 还没摔怕。老太太自言自语地说:那年爬树摘柿子,不让你上,你偏逞能,掉下来摔断了腿,遭得不是罪?你忘了?一辈子玩性大,假逞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回来就还去上树摘柿子,不就还剩一个了吗,你看得真是清。 不能直接把你勾下来,掉井里咋办呢?掉进井里不好捞啊,水也凉啊,激感冒了咋办。再说,掉水里总是不吉利的事。老太太盖上了井盖,是一口反扣的破铁锅。老太太摸到竹竿,又想起一件事,锅铁多硬啊,万一再摔伤了咋办?老太太到屋里,抱出一床她和老头子盖了许多年的被子来,软乎乎在井口上扯平铺好,这才拿起竹竿,颤颤巍巍小小心心地向那绺蛛丝勾去。那蛇,扭动着细长的身子,在她眼里,在院里,在空中,玩起杂技来。蛇一动,蛛丝偏向了一边,老太太一下子还没勾着。 别动,别动,别动……老太太接二连三地对着蛇喊:再动,我不救你下来了,一辈子就是不听话。那蛇,的确不听她的话,她还没再举起竹竿,它在空中闹腾得更欢了。好,不听话,不就是年轻时练过几年杂耍吗?天天在我面前显摆,一直把我哄到白露河岔子野地秋草里……老太太脸有些发烫,也许是中午的阳光发威了。好,我今个好好让你显摆。老太太从厨房里拿出一个豁了边的钢精盆,坐在旧木凳子上紧一声慢一声地敲着,蛇就很舞弄一阵子,终于吊直了身子,只剩下嘴一张一合了。 认输了吧,不逞强了吧。老太太再举起竹竿,说,我也是糊涂了,蛛丝悬在一根枯树枝上,一勾不就断了吗? 啪的一声,蛇往下落。 滴、滴、滴,门外响起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 谁回来了?老太太也不知道怎么丢下的竿,脚移得那么的快,瞬间站在了院门外。 菊花枕头做好没?妈,饭熟没,饿死了。是老四,这家伙从小就咋咋呼呼的,一脚跨进院门里。倒是这外地的儿媳妇柔和,拉着一个剃着茶壶盖的小男孩说:快喊奶奶。茶壶盖眼里散发着怯怯的陌生的光,不肯开口。 不喊奶奶,我就不让你进门。老太太沉下脸来,后退一步张开双臂把住了门口。像是在逗孩子玩,又像是跟孩子较真。 妈,快让开,被子上怎么盘着一条花练子蛇,能咬死人,幸亏我今天顺路回来了。老四大嚷着从院里冲了出来,竹竿枝枝杈杈上挂着那条蛇——头被砸得稀巴烂的,身上还在抽搐,

高中叙事散文随笔500字精选范文5篇

高中叙事散文随笔500字精选范文5篇 城墙内外,十字街头,我们踯躅、彷徨、寂寥。我们往往没有准备好去迎接人生之路 上的风景,没有准备好去直视命运之旅中的问题,所以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狭隘,只看见一 片天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高中叙事散文随笔500字精选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打开地图,请为我指出,你最喜欢哪个国度?有人会指着美国,因为他们向往美国式 的自由,有人会指着法国,因为他们向往香水般的浪漫情怀,有人还会指着新加坡,因为 他们向往花园般的美丽国度.可是,别忘了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她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世界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虽然她不及美国那样先进,甚 至贫穷、落后,但我不会嫌弃,因为我是在她无私的爱之下长大的. 高耸的珠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已挺起了胸膛;清新的空气告诉我们,这里没有战火硝烟;爽朗的笑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这个"桃源国度"就是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地大物博,却因为人口众多而微不足道;她面积广大,却因土地荒漠而大半无用;她虽有诸多大江,却多是泥沙沉积.但是我们后人,可以从风化的泥土中,读出她的历史,读出她的沧海桑田,读出她的兴衰,读出她为后人留下的一切. 我们爱祖国,正如岳飞精忠报国一样,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枝繁叶茂是因为她的 功劳.有国就有家,我爱家乡如爱祖国一般.故乡是梦中永远的景致;故土,是离乡后最珍惜 的物品;故人,是最纯洁的乡情.当年玄藏法师出行,唐太宗将一撮故土置于杯中,让他喝下,告诫他莫忘故乡.是啊!祖国大地有许多壮美山河.但惟独只爱家乡,因为那儿是我成长 的摇篮,那儿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为家乡的落后而焦急;为家乡的进步而自豪;为家 乡的前途而担忧.纵使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依然想捧起一撮故乡土,一汪故乡水,一片故乡叶;它们将随我长埋于地下,直到风化也紧紧相连. 虽然家乡很美,但出外求学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校园成了每天都要接触的地方. 校园不像清华般历史悠久;不像牛津般世界闻名;不像贵族学校般豪华.但我依然爱着她,因为她给予我知识,给予我最纯洁的友谊.她告诉我什么是美丽,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 在她的熏陶下我茁壮成长,如同鲜花受到甘露的滋润,在她的关爱下我如同幼苗受到 阳光的呵护.可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校园,离开这方净土,去到社会当中,而我心灵深处,依然深深挂念我的母校.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这是心灵的赞美,这是心灵的歌声,这是心灵的呼唤.

叙事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 篇一:记叙性散文、记叙文范文 记叙性散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

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

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篇一: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现代小说与叙事散文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故事的真假,而在于故事的呈现方式。第一、戏剧化的呈现。作 者往往透过人物的动作、对话来推衍故事,也就是让故事中的人物直接「演」给读者看。就这一点而言 小说比散文接近戏剧。第二、情节式的呈现。散文或小说的故事都是由一连串事件合组而成;事件与事 件之间,散文一般只着眼于先后关系,小说则进一步处理其内在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这就构成了情节。情节可以说是故事的有效重组。小说家往往借着情节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来牵引读者的情绪,使之 欲罢不能。这方面的技巧包括:伏笔的设计,顺叙、倒叙的灵活运用,背景的有效烘托,以及选择什么事件做为开头,结尾,在什么地方藉什么事件制造高潮等等。第三:隐身式的呈现。基本上,小说的作 者并不在故事中现身,即使小说里有一个「我」。而整个戏剧化的情节,则透过「叙事观点」来呈现。 1叙事观点:小说中的人物,在「叙述」部分都使用名字或代名词「他」,「对话」部分都自称「我」,对称姓名为「你」,旁称姓名为「他」,这样的叙事观点,背后是隐藏着一个叙事者」不一定是作者, 可以视为作者)而这个叙事者可以宛如上帝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随意出入任何人物的,也可以带着读者任意转移时间和空间。他随时化身为每一个人物,透过不同的人物观照整个故事。这叫 全知观点。这个叙事者也可以是置身事外,从头到尾做一个单纯的「故事目击者」,只是客观地冷静地 叙说他眼晴所看到的经过,没有任何「感觉」;感觉留给读者去承受去体会。这叫客观观点。2第一人 称叙事观点:小说中有一个「我」,就是由这个「我」在叙述。「我」可以叙述自身内、外在的动作, 但只能叙述「我」以外的人物的外在动作,或揣测其它人物的内在动作。同一个故事,一旦观点不同, 叙事效果也会随之而异,有时甚至决定小说的成败。小说家几乎没有不重视叙事观点的。除了故事呈现 方式的差异以外,小说的语言比起散文通常较为明白、流畅。另一个特色是分段较为频繁,对话往往自 成一段,以凸显对话在推展情节,刻划人物上的重要性。 【篇二:叙事性散文与故事的区别】 写叙事性散文和编写故事的区别在哪?这是我写作过程中一直比较 迷茫而又逃避的问题 首先叙事性散文有抒情的部分是不是编写故事就不能有? 第二片段式的写法能不能用于编写故事 第三能否理解为叙事性散文注重情感描写用事烘托情而编写故事相反主要刻画人物和时间? 还有我比较爱用开头结尾呼应的形式来写东西下面给大家看个自己 写的开头结尾写的渣别喷我啊(≥v≤) 少年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繁华的城市他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少 年的声音掩埋在了风声里风呼啸着穿过他的耳际穿过他的手臂灌 进了他的身体里 少年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繁华的城市他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 “你好北京!” 然后我中间写的是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在北京打工屡屡受挫的故 事题目是攀援者这算叙事性散文还是故事?

叙事性作品分析《金锁记》

叙事性作品分析《金锁记》 张爱玲的小说一贯以讲故事而出名,在文学理论上,“讲故事”即叙事,它构成了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叙事包括三个不通过的概念:一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是叙述行为。 一、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心的对象。传统的叙事文学创作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假定同接受者之间有一种默契,要求读者相信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如张爱玲的《金锁记》,作者就极力编纂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将曹七巧的种种复杂的性格展现得恰如其分,让读者能明显的感受到这样一个鲜活的主人公的存在。 二、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生活性事件,而这些生活事件本身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在《金锁记》中,以最平常的生活琐事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曹七巧凄惨的一声。张爱玲的作品的语言看似平常,但她用最平常的文字勾勒出来的故事却是人们喜津乐道的,她“说话”讲故事可谓一绝。 三、第三方面是叙事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金锁记》的叙事动作可以这样概括:小说中第三人称叙述人向读者讲述了曹七巧这样一个人的故事。在现代叙事作品中,叙述动作的意义明显的凸现出来叙述者的态度和叙述声音显现的情况,如果变动一下,情调与韵味必然大不相同,她的《金锁记》完全是自己无目

的的随意讲述故事的过程。 四、从叙述内容看,事件是最小的叙述单位,《金锁记》中,这个总的事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小事件:曹七巧嫁到姜家,姜家败落,曹七巧分家搬到外面住,抚养一双儿女长大成人等。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但每个事件在故事中的关系和作用是完全不相同的。第一类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在《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儿长安喜欢上世舫,七巧便在打牌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向别人说起自己女儿在抽大烟,这是个小事件,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曹七巧将女儿抽大烟的事外泄,最终造成女儿长安与世舫的分离,为后来的悲剧结局做了铺垫,对故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类事件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这类事件通常并不参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是使故事的意义显现和丰富化。如对人物性格。身份的介绍,氛围的描绘渲染等等。在《金锁记》中,曹七巧拒绝了姜季泽的求爱后感到后悔、空虚、落寞。这一事件看似同故事进展并无大关联,但这个事件表现的是曹七巧的心理,有助于塑造七巧的性格,说明她是个胆怯、同时又能理性面对自己的感情的女子,而非那些一味沉溺于爱中,头脑简单的人。这两类事件在故事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事件,故事的连续性就会被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和意义内蕴都会受到损失。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的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金锁记》中,曹七巧的荒诞的令人发指的行为,这样的人物可以被塑造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而被读者当作“真的”、完整的人格,

记叙性散文阅读练习

初三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 (一)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2007年佛山中考)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接着,我的饭量迅速减少,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一直到了县城。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树林里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拿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个花生来。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父亲说这么大的沙滩,再翻找一遍至少能装满一个麻袋。父亲剥开花生,露出粉白的仁,递给我。我放进嘴里,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竞格外的香甜。 我们拣了截树枝,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果真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我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面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了。”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竞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我默然无语。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比如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人工的防护堤没了,花坛和草坪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一股沟汊,两股沟汊……蜿蜒着,交汇起来。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吧” 我使劲地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1.请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主要性格特征。(2分) 12.小说描述了“我”陪父亲到乡下转转的两件事,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第一件事的启示:

如何写叙事性散文

如何写叙事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应注意的两点一要选择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但一定不能照抄生活,要有丰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尤其是在写一些历史故事,要有“目击”现场的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甚至可以选择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的方式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如2002年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小作者大胆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再现了昭君在和亲前后的动作行为以及心理流程,尤其是有一段描写她解救飞蛾脱离火海的细节,既鲜活可感又寓意深刻让人击节: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二是要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部特征,同时要学会力求用简约生动的笔触去勾勒、描摹,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描写分两种:一类是白描,一类是细描。白描是一种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方法,而细描则要求笔法工整,描绘细腻。如果说白描相当于中国画中的写意,那么细描更像是中国画中的工笔,但对于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来讲不论运用哪一类,都应尽量简洁、干净,一般不会是浓墨重彩,关键在于抓住细节的精神。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爱在心口难开》:父亲节这天,自己在朋友的鼓励下为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父亲送了“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父子俩对饮微醺,儿子一句“爸爸,我……我……我爱你……”打破了两代人的隔膜,沟通了心灵,化解了情感障碍,此时,内敛的父亲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这一个精彩的细节寥寥数笔却将父亲的难以言表的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叙事文本分析的语言学模式 罗钢

叙事文本分析的语言学模式 罗钢 当代叙事学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介绍一种叙事学家们在文本分析中惯常采用的语言学模式。 一 过去,人们在分析叙事作品时,注重的是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等,而叙事学的文本分析,是从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开始的。 在语言中,有一种对于确定其诗歌功能意义深远的对立,这就是隐喻与转喻的对立。1956年,雅各布森在《语言学基础》一书中对二者的关系作了系统的阐发。在这方面,雅各布森吸取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观念。索绪尔认为,语言,就像人类其它符号行为一样,具有双重性质,分别涉及两种行为,这就是选择和组合,这种选择和组合构成符号行为的基础。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看见一位少女身着T恤和牛仔短裤,穿白色网球鞋,少女的这身装束便构成一个信息,依据特定的语境,它可以告诉我们少女的性格,她此时此刻的心情以及她将要去作什么。这个信息的构成便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选择与组合两种行为,少女先从她的各种上装如大衣,衬衫等中选择了T恤;又从各种裙子和裤子里面选择了牛仔短裤;再从她的各种鞋里选择了白色网球。这种选择依赖于她对自己的服装的了解,同时也依赖于她对自己的需要的认识。选择之后紧接着便是组合,组合的过程依赖于她对各种服装搭配的知识和公众的服装惯例的了解。例如,身着深色西装再穿白色网球鞋使显然是不符合服装惯例的(尽管这种惯

例在不断变化),这种服装的正确搭配,就类似我们根据语法正确地组成一个句子。一句中国古诗,例如“僧敲月下门”,它的构成也要涉及类似的选择和组合的行为。首先:诗人要从一系列具有同样语法功能(名词),和属于同一语义域的词汇(如和尚、僧、道、尼等)中选出“僧”这个词,然后从意义接近的系列动词,如“敲”“打”“拍”“推”中选出“敲”这个动词,最后再从另一系列名词,如“扉”、“门”“闼”等中选出“门”这个词,然后将这些个别的词汇单位根据中文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例如我们不能说,“门敲月下僧”,就如我们不能把裤子笼到身上,衣服套在腿上一样,如果这样作,就违反了语言和服装的惯例。 与选择相关的是相似性,它们暗含着某种替换的可能,(衬衫替换T恤,“推”替换“敲”),选择的过程产生隐喻,因为隐喻的基础使是某种植根于相似性的替换。诗云“桃之夭夭,其灼华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焕发的新嫁娘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二者才能构成一种隐喻,换言之,一种替换。 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新嫁娘)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 词(桃花)之间发现的相似性为基础的,而转喻则以主体与它邻近的代用词之间的接近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如转喻“北京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便是以主体(中国政府)和它“邻近”的代用词(政府所在地)之间的接近联想为基础的。转喻与举隅法有空切关系,如“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句中的绿萝裙,便是诗人心爱的姑娘的举偶的描写,这种举隅法依赖的也是接近联想。

【参考文档】优美叙事散文800字:我很快乐-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优美叙事散文800字:我很快乐-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优美叙事散文800字:我很快乐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快乐其实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你们快乐吗?我今天就非常快乐,那是因为我又去了一次“必胜客”。 今天上午,我参加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答辩,各位专家都认为我的 研究非常有意义,答辩过程中,我并不比那些高中的大哥哥姐姐们逊色。结束后,累得我头晕脑转。我爸爸为了奖励我,就提议说:“我们去吃顿‘必胜客’”比萨。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刚才答辩的紧张劲全都没了。 来到“必胜客”,当然今天我作主。首先,我点了一个13寸的芝心比萨,又点了一盘烤虾,两盘鸡翅,一盘意大利凉面。爸爸早已看别人吃萨拉垂涎三 尺了,便点了一碗沙拉。妈妈点了咖啡和红茶,日本炒面。 不一会儿,服务员就开始上菜了。首先拿来了沙拉碗,我捧着沙拉碗,蹦 蹦跳跳地来到沙拉自选区。一进自选区,哇噻!品种好多呀!我该选哪一样呢?真使我眼花缭乱,我看呀看,口水都流出来了,有菠萝丁、苹果丁、芒果丁、黄 瓜丁、面包丁……。我迫不及待地把勺子抓起来,一样挑一点,不一会儿,碗 就满了,可我还有好几种没有夹,这碗为什么这么小?我不由自主地用手从碗里拿一个放在嘴里,真是美极了! 在吃比萨时,我不小心将比萨上的一个肉丁搞掉了,我看爸爸津津有味地 吃着沙拉,就将肉丁对准爸爸的咖啡杯弹了出去,真准,正好掉进了咖啡中。 爸爸还在细细品尝着意大利面。我又拿了一块肉,用夹子一打,竟然打到了妈 妈的红茶中,茶水溅到妈妈的脸上,妈妈竟说:这拿来的水?我偷偷地笑了。多么有趣啊! 吃完饭,妈妈又带我去新华书店,满足我买书的欲望。一进去,妈妈就找 不到我了,因为我早已上了二楼儿童区,书琳琅满目,真不知该买哪些书,总 不能让妈妈将书店买回去吧!正在犹豫,妈妈上来了,你选书吧!我没有时间, 你给我选吧,我拿起老夫子再也听不到妈妈在说什么了。眼看就要晚上了,妈 妈说:孩子,有时间再来,今天该回家了,我很满足地答应了。今天可真快乐!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人记事,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也可以只是性格片段的展现。 首先,在选材上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不是那些随风而逝的过眼云烟,而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生活中无一人,无一事,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事不论大小。我们不能乞求每个人都有生死离别的生活阅历,毕竟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触摸沧桑的可能性,在这里考官想看到的是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事件的典型,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其次,在散文叙事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永远是真理。 再次,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刻画、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比如这样一段文字:远远的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的趱行着,走近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了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的有些凌乱,一绺绺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在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意思是文学中创作的人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总之,要写好一篇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 一般的叙事散文考试题型: (1)人物类:《伴侣》、《出租汽车司机》; (2)环境地点类:《那个多雨的夏天》、《候车室》; (3)物件类:《窗》、《老井》; (4)学校题材类:《同桌》、《我的老师》; (5)事件类:《广告风波》、《冤家路宽》; (6)特殊题型:《不敢看你的眼睛》、《高处不胜寒》,诸如此类。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

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9272112.html, 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白雪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 摘要:散文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发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着手于散文的文体特征,介绍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散文语言教学的优化策略。希望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叙事性散文时检查自己的教学过程,在科学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用情感体悟文章,对形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不仅获得美感也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叙事性散文;语言教学;文体特征;教学策略 一、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关注朗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朗朗的读,哪有出口成章?”语文教学中如此,套用到汉语教学中更是如此,所以朗读法便被汉语教学界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不断地大声朗读课文、分组读、分段读、分角色朗读。仅仅朗读这一项教学环节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师没有思考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是通过默读独立思考的方式好,还是通过带领大家齐读更好。“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对散文的阅读就是要体会作者当时当刻的所思所想,如果通过大量朗读没有达到这一目标,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失败的,学生们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散文。 (二)教师陷于套路化的语言教学之路 教师常常由于教学任务过重或职业疲劳不自觉陷于套路化、程式化的语言教学中。拿初中课本中经典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说,通过与不少学过这篇散文的学生交流,本文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对这篇散文的教学流程大致相同。 基本上都是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大意、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对文章中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词语详细解析,还有文章作者及背景介绍。在分析具有表现力词语的环节中,教师大多选择了父亲买橘子的这一场景,只是单纯分析了这些动词的表面含义。完全割裂了词与句、句与篇章之间的关系,没有把握好作者在写散文时气脉中贯的原则,执着于这些词语的分析,学生们难以感知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文章作者及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可以和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