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翻译是外语教学的手段, 也是外语学习的目的。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和英语应用的专业化, 翻译是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 非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中也普遍增加了翻译内容, 目的是为了“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 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 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 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穆雷, 转引自张美芳2001:20)但是纵观近几年国内出版的各种翻译类教材, 不难发现, 许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 多针对各种翻译原则或翻译方法与技巧安排教材的章节, 却很少有独立的一章来详细的深层次的分析并论述翻译的实质问题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 取而代之的确是一再强调诸如“信、达、雅” , “通顺与忠实”等的翻译准则, 或是“归化”与“异化”等的翻译策略。
正是由于翻译教材对翻译中两种语言背后思维差异分析的
忽视,如今的翻译教学也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上, 对学生不断强调翻译方法与技巧,即,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解答了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是什么”的问题, 而没有深入
的探究, 释疑“为什么”的问题。这也会导致众多学习者对翻
译学习产生诸多困惑: 为什么语法表述正确, 句子却不地道了呢?为什么参考答案的表述就符合表达习惯了呢?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地道、语法准确的翻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翻译中汉英思维的差异是怎么体现在语言中的。
二、汉英思维对比
“思维方式,也叫做思想方法或思想模式, 从广义上讲, 还可以包括情感活动方式和行为意志方式在内, 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 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陈伯海,1992:53)实际上, 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抽象的概念, 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英语和汉语民族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 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思维方式。本文将对英汉两何种语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思维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 从而说明思维方式的对比分析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的途径。“所谓形象思维,指人们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 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他的一大特点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具体的形象。” (瞿平)而所谓的抽象思维, 即逻辑思维, “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逻辑、
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于自我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
的简单观念, 追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这表现在西方语言
样态上的就是以丰满的形态外露, 因而表现在语言分析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形式化描写。” (申小龙1998:235)英语民族擅长抽象思维, 抽象词语意义模糊,便于掩饰作者含混或真实
的思想, 以迎合其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汉民族偏爱形象思维, 倾向于具体, 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
抽象的内容。从翻译的技巧上来说, 就是采用意译的方式, 或是“归化”的策略, 将原文所表达的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 或具体内容抽象化, 从而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例女口:The German penetration of the Allied lines was a damning commentary on the supposed invulnerability of the Maginot Line.
译文: 马其诺防线据说是固若金汤这一点, 已被德军突破
盟军防线这件事驳得体无完肤了。
该句中“ invulnerability ”对于抽象思维的英美读者词义明确、措词简练,在翻译时考虑到汉语读者的形象思维, 就用“固若金汤”将其具体化。
2.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的对立也是东西方哲学乃至人生观的一个重大区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关于
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上, 强调人是主导地位, 其思维往往以“人”为出发点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 认为只有
人能发出有意识的行为。而英语国家的文化则以物为主体,重
视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研究, 强调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形态上, 其明显的标志之一,
就是在描述事理的句子中, 汉语常用表示人或
生物的词作为主语, 而英语则习惯于用非生物词做主语我们以“ His work made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get home oftener than other weekend ”一句为例进行翻译分析。该句单词句法都很简单,懂英语的同学一看也明白大致的意思, 但将它翻译得好却不容易。简单的直译为“他的工作使他不能比隔周一次的周末更时常地回家” , 可这样的译文明显的带有“翻译腔” 的味道, 让人读了感觉不像中文。
根据主客体思维方式差异分析的方法, 我们看到英文句子
用物“ his work ”做主语,那么翻译成中文时就要首先考虑用“ his work ”的发出者――“他”做主语, 然后把那些非生物主语当作副词或补充说明成分来译, 这样句子就更通顺一些: 他因工作关系, 只能隔周在周末回家一次。
3.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归纳与演绎, 这两种思维方法各有特点, 前者implicit, intuitive or indirect(含蓄、本能、间接), 后者
explicit, to the point and direct(明言、点题、直接)。(何南林2008:510)英民族重演绎思维, 汉民族重归纳思
维, 体现在翻译教学中, 可从句子的叙述顺序来分析。由此,
我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英语的直线式与汉语的螺旋式; 英语中的“从小到大”与汉语中的“从大到小”。
汉语的螺旋式是指先铺垫后总结, 显得比较委婉。而英语的直线式, 则先点题, 后佐证, 把重要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在段落、篇章或长句的翻译中这种思想尤为突出, 特别是段落翻译中的句子语序,或长句翻译中的句子成分,往往需要调整各句子间或是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来达到“通顺”的目的。例如:
Time goes fast for one ① who has a sense of beauty ②,
when there are pretty children in a pool and a young Diana on the edge, to receive with wonder anything you can catch ③!
译文:当你跟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狄安
娜在池边好奇地接受你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③ ,如果你懂得什么叫美的话②,时间是过得很快的①!(张培基等1980:152)而第二种情况所指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实际上是从行文习惯或是说从句子成分来考虑的。我们熟悉的信件地址的写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英语习惯按地点从小到大写,而汉语则反之。在句子上表现为英语句子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 而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由其实是在时间和地点状语的表述上。如英文说“Jim had a dat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