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六丑》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 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 行客儿。”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 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诗歌按题材主要包括:
1、思乡怀人诗 2、送别诗 3、山水田园诗 4、边塞诗 5、怀古咏史诗 6、咏物诗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送别诗鉴赏
专
题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 拂柳 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映山,离情满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 梦境中永远地飘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衬托)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常见时间:傍晚、月夜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地点: •时间: •物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常见地点: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 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长亭,南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 驰名于世的灞桥横跨其上。灞河上建桥的历史则要追溯至 春秋时期。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 于河上建桥,故称“灞”,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
•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 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 “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灞桥,这座久负盛 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垂柳,又让 多少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东流的灞水,又让多少离 情别绪,变得绵绵无绝期。诗意得经不起任何物化东西的 碰撞。哪怕一次小小的撞击,都会让心中美丽的倩影灰飞 烟灭。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 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 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 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 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人们一 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正所 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送别诗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朓所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 送别诗人范云。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 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 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 行客儿。”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 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诗歌按题材主要包括:
1、思乡怀人诗 2、送别诗 3、山水田园诗 4、边塞诗 5、怀古咏史诗 6、咏物诗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送别诗鉴赏
专
题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 拂柳 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映山,离情满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 梦境中永远地飘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衬托)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常见时间:傍晚、月夜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地点: •时间: •物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常见地点: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 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长亭,南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 驰名于世的灞桥横跨其上。灞河上建桥的历史则要追溯至 春秋时期。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 于河上建桥,故称“灞”,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
•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 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 “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灞桥,这座久负盛 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垂柳,又让 多少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东流的灞水,又让多少离 情别绪,变得绵绵无绝期。诗意得经不起任何物化东西的 碰撞。哪怕一次小小的撞击,都会让心中美丽的倩影灰飞 烟灭。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 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 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 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 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人们一 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正所 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送别诗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朓所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 送别诗人范云。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 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 课件 (共4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