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维生素:“阳光维生素”

特殊的维生素:“阳光维生素”
特殊的维生素:“阳光维生素”

特殊的维生素:“阳光维生素”

01/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的发现源自1920-1930 年对佝偻病的研究,自维生素D被发现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骨骼和非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也被不断发现。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同时也是一种激素前体,又称“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是一族A、B、C、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复合物

总称,A、B、C、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重要的是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3(胆骨化醇),和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麦角固醇)。

02/

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表皮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经温促作用转换为维生素D3。维生素D的另一来源是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但含维生素D2或D3的食物种类很少,主要在受阳光照射后的蘑菇、野生多脂肪海鱼中含量较高。

但无论是维生素D2还是D3,均为无活性形式,两者不能互相转化,统称为维生素D。维生素D在人体内要发挥生物学效应,需经两次羟化,最终转变为1,25(OH)2D,才能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D激素。

第一步羟化主要在肝脏完成,维生素D通过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 的运输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经25-羟化酶的催化合成25OHD,是体内的主要贮存形式,反映体内维生素D 的营养状态。其中约85%~90%的25OHD 在血液循环中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10%~15%与白蛋白结合,游离部分不足1%,由于与白蛋白结合部分容易解离,因此与白蛋白结合部分及游离部分一起被称为生物可利用的25OHD。

第二步羟化主要在肾脏完成,肾小球滤液中的25OHD在维生素D结合蛋白协助下进入肾小管细胞,在细胞内CYP27B1催化下,转变为1,25(OH)2D。1,25(OH)2D 被维生素D结合蛋白运输到靶器官组织,如肠道、肾脏和骨骼,与这些组织细胞内的维生素D 受体(VDR)结合后,上调或下调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发挥其经典作用,包括促进肠道内钙和磷的吸收,以及促进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从而有利于骨骼矿化。此外,1,25(OH)2D还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并通过成骨细胞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从而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并维持骨组织与血液循环中钙、磷的平衡。

维生素D受体除存在于肠道、肾脏和骨骼以外,还存在于许多其他组织,1,25(OH)2D作用于这些组织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后,发挥许多非经典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增生、刺激细胞分化、抑制血管生成、刺激胰岛素合成、抑制肾素合成、刺激巨噬细胞内抑菌肽合成、抑制甲状旁腺素合成和促进骨骼肌细胞钙离子内流等。

此外,1,25(OH)2D在发挥这些作用的同时,还激活靶细胞内的24-羟化酶,使25OHD 和1,25(OH)2D转变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这是1,25(OH)2D的一种重要自身调节机制,其目的是防止1,25(OH)2D在靶细胞内的作用过强。此外,一些肾外组织也具有产生1,25(OH)2D 的能力,这些组织表达CYP27B1,能将25OHD 转变为1,25(OH)2D,与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1,25(OH)2D共同调节局部组织细胞的功能。

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钙和磷在肠道中吸收,并抑制甲状旁腺素(PTH) 释放,维持血钙和磷水平正常,进而保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维生素D的骨骼外作用包括对肌肉、心血管、代谢、免疫、肿瘤发生、妊娠和胎儿发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03/

维生素缺乏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特别是户外生活、工作时间的减少,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体内可检测到的维生素D代谢物约有40 多种,其中25OHD是循环中存在最多的代谢物,可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水平。血清25OHD水平检测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目前国际、国内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 血清

25OHD<10μg /L为严重缺乏,<20μg /L为维生素D缺乏,20~30μg /L为维生素D不足,>30 μg /L为维生素D充足。按照该标准,全球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当普遍,约占总人口的50%~80%。中国不同纬度城市的调查显示,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

维生素D缺乏、代谢异常或过量主要影响骨代谢和钙、磷稳态,D激素属于“钙调激素”之一。严重维生素D缺乏和代谢异常会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且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也密切相关。同时,维生素D缺乏和作用不足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长期缺乏可能增加癌症、牛皮癣、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病等。比如老年人可能存在维生素D营养缺乏、活性维生素D 的生成减少和作用不足,并容易并发肌少症、虚弱症和跌倒风险增加。

04/

维生素D该如何补充

通常,阳光照射皮肤和膳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尤以前者为主。然而现代生活方式使人们接触阳光的机会越来越少,一般膳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又不高,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太阳光都能满足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要求。据研究,能有效让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太阳光波在290~315 nm之间,这样的阳光一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纬度获得(一般是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从北纬36°到南纬36°地区)。

此外,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还与年龄、纬度、季节、肤色以及大量防晒用品的使用有关。如果0~20岁的人皮肤制造维生素D3的能力为100%,那么22~40岁的人制造维生素D3的能力为83%,41~59岁的人为66%,60岁以上的人为49%,70岁以上的人则低于25%;并且,纬度越低、夏季、白种人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产生的维生素D3更多,相反,纬度越高、冬季、黑种人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产生的维生素D3更少,黄种人介于中间,而另外防晒用品的使用则可以直接隔绝紫外线,也会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3的功能降低,导致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此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考虑从其他途径补充维生素D,而选择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无疑是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

05/

汉乐奇?维生素D滴剂

汉乐奇?维生素D滴剂适应症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骨质疏松。采用单剂量软胶囊包装,服用方便、卫生,剂量准确。每粒含维生素D3 400 IU,符合国内国际推荐剂量,含量科学,安全性高,能够促进钙、磷吸收更迅速,效果更好。并且应用广泛,不仅对骨骼和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佝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而且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肝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细菌性阴道炎)、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精神病)的治疗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治疗此类疾病时,甚至需要额外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是我们每个人维持身体正常生命活动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13种维生素之一,维生素D的受体几乎遍布了人体各个重要器官,参与调控了人体2000多个基因,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我们期待汉乐奇?维生素D滴剂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为健康保驾护航!

文献来源:

[1]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01):1-19.

药品的最佳服用时间

31种药品的最佳服用时间 1、清晨服药 1)糖皮质激素 药品: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注释: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防止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抗高血压药 药品:氨氯地平、拉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 注释:有效控制杓状血压 03)抗抑郁药 药品:氟西汀、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氟伏沙明 注释:抑郁、焦虑、烦躁等表现为晨重晚轻。

4)利尿药 药品:呋塞米、螺酯药圈 注释: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5)驱虫药 药品: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哌嗪、噻嘧啶 注释: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6)泻药 药品:硫酸镁 注释:盐类泻药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 2、餐前服用 1)胃黏膜保护药 药品:磷酸铝、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 注释:可充分附着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2)收敛药 药品:鞣酸蛋白药圈

注释:可迅速通过胃到达小肠,遇碱性小肠液分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 3)促胃动力药 药品:甲氧氯普安、多立酮、莫沙必利 注释: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4)降糖药 药品: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罗格列酮 注释:餐前服用疗效好,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提早。 5)钙磷调节药 药品:阿伦膦酸钠、丙氨膦酸二钠、氯屈膦酸钠 注释: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 6)抗菌药物 药品:头孢拉定、头孢克洛、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利福平 注释:进食可延缓药物吸收。

7)广谱抗线虫药 药品:伊维菌素 注释:餐前1小时服用可增强疗效。 3、餐中服用 1)降糖药 药品: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注释: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 2)助消化药 药品:酵母、胰酶、淀粉酶 注释: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并避免被胃酸分解。 3)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①舒林酸;②吡罗昔康、依索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 注释:①与食物同服可促使镇痛作用持久;②与食物同服减少胃黏膜出血的几率。 4)肝胆辅助用药

一般最佳服药时间选择参考

一般最佳服药时间选择参考 时间 药物及敏感度 凌晨4点 此时人体胰岛最为敏感,治疗糖尿病,此时给予低剂量药物可达满意效果,而上午8点再口服降糖剂,作用强而持久,下午16点再服可使药效与体内血糖变化的规律相适应。心衰病人对洋地黄、西地兰等强心药物最敏感,其作用比其他时间可高10-20倍。此时按常规剂量服药,极容易中毒。 早晨6点 此时服用阿斯匹林,半衰期长,体内消除速度慢,药效高。 上午7点 ①平喘药此时服用效果最佳,毒性也低,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使用是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②此时服用抗过敏药,可维持15-17小时,若在下午7点左右服药只能维持6-8小时; ③安定和双氢克尿噻(利尿类药物),此时疗效好,副作用小,早晨服用要减小剂量,下午和晚上服用要适量加大剂量; ④吲哚美辛此时达到高峰,时间快,体内血药浓度高,若在晚上9点服,效果就降低10%-40%。 上午8点 服用激素类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疗效最佳,人的肾上腺激素,清晨分泌高,午夜分泌最低,所以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最好在清晨。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此时最低,故此时服用维生素的效果最佳。 上午9点 服用高血压和抗结核病的药物,此时药效最佳。血压一般在上午9-11点达到一个峰值,随后逐步降低,所以高血压病人一般只需在白天服药,且上午用量略大一些,夜间继续用药,容易诱发脑血栓。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杆菌类药,上午服药疗效好。 上午10点 ①用半合成青霉素效果佳,此时,血药浓度比在晚上10点服用高出2倍; ②服用阿霉素(抗癌药)可使白细胞减少的毒性反应下降,甚至几乎很少发生。 ③速尿,在此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药物服用的最佳时间段(详细版)

药物得最佳服用时间 一、宜清晨空腹服用得药品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上午为人体生理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得高潮。如泼尼松(强地松);泼尼松龙(强地松龙);倍她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因为人体内得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8时, 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得反射抑制作用,对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皮质得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2、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洛活喜);依那普里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乐息平);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索她洛尔(施泰可);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血压在早晨与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每日仅服1次得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7时左右,每日服用2次得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一次。 3、抗抑郁药:抑郁症为晨重晚轻。如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泼西汀;氟伏沙明等。抑郁得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 4、驱虫药:如四氯乙烯;甲硝唑等,晨服可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 5、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6、免役抑制剂:如青霉胺等。晨服可减少食物对其吸收。 7、利尿药:如呋塞米,为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8、左甲状腺素:易受食物中钙铁等金属离子得影响,应在晨起空腹时服用全天得量。 二、宜餐前(餐前30-60分钟)服用得药品 1、止泻药:如鞣酸蛋白;药用碳鞣酸蛋白等。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起到收敛与止泻作用。药用炭饭前服,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得作用。 2、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餐前吃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3、苦味药:如龙胆、大黄等,宜于饭前10分钟左右服,可增加食欲与胃液分泌。 4、促进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立(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宜于餐前吃,以利于促进胃蠕动与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5、降血糖药:如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宁,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小剂量在餐前服用疗效高,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短。 6、滋补药:如人参,鹿茸等与其她一些对胃无刺激性得滋补药等,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7、抗生素:为了快速显效与减少干扰;如头孢拉定(泛捷复,克必立);头孢克洛(希刻劳);氨苄西林(安比林);阿莫西林(阿莫仙);阿奇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与食物同用可延迟吸收。 8、肠用丸剂类。能较快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

各类药物服药时间汇总

各类药物服药时间汇总 “药到底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为了帮助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更好备考,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各类药物服药时间,分享给大家。 服药说明 空腹:一般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 饭前:饭前15~60分钟服用; 饭后:饭后15~30分钟服用; 餐中:进餐少许后服药,药服完后可继续用餐; 晨服:早上服(早餐前或早餐后); 睡前:睡前15~30分钟服用。 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 1、空腹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有些药物因为食物可显著减少其吸收,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比如卡托普利片,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因此宜在进餐前1小时服用。 吗替麦考酚酯片,食物对吸收的程度无影响,但食物使吗替麦考酚酯片的达峰浓度(Cmax)降低40%,因此需在空腹服用。 阿仑膦酸钠、左甲状腺素钠需在早餐前至少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用药后至少30分钟方可进食,在服用前后30分钟内不宜饮用牛奶、奶制品和含较高钙的饮料,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以下这些药物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 (1)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氯膦酸二钠、雷奈酸锶等;(2)增强免疫力的药:细菌溶解产物、匹多莫德等; (3)抗菌药物:罗红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等; (4)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 (5)降血压药:卡托普利、培哚普利; (6)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 (7)解毒药:青霉胺; (8)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胰激肽原酶; (9)抗乙肝病毒药:恩替卡韦;

(10)影响脑血管药物:丁苯酞; (11)利胆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12)终止早孕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13)抗凝血药:舒洛地特; (14)甲状腺激素药:左甲状腺素钠; (15)辅助治疗药:角鲨烯。 2、空腹有利于发挥作用 有的药物例空腹服用有利于发挥作用,如驱虫药在空腹服用时,肠道的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肠道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因此建议清晨空腹或睡前服用。 盐类泻药如刺激性强的、高浓度的硫酸镁、蓖麻油等,早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迅速经过空胃而快速进入大肠,在大肠内保持较高浓度,强烈刺激肠壁而发挥致泻作用。 止泻药洛哌丁胺空腹服用可提高疗效。 (1)抗血吸虫药:吡喹酮; (2)驱蛔虫药:驱蛔灵、左旋咪唑; (3)盐类泻药:硫酸镁;

因维生素缺乏而造成的病

在航海中,船员患坏血病的例子记载最多。例如詹姆斯?林德医师于1755年收集的资料中就有记载关于1535年的第二次探险队的情况:"正是12月,到达纽芬兰靠岸时,遇上很严重的疾病,患者先是感到浑身无力,站立不起来,接着双腿肿胀,肌腱萎缩变为黑色。有的病人皮肤布满出血点,成为紫色。口腔有恶臭,牙龈腐烂,肌肉消失。这种可怕的病传播很快,在两个月内,使8人死亡,50余人失去恢复健康的希望。"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经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探险。有一次,船队出发不久,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为了不拖累大家,患病的船员提出要留在附近的荒岛上,等船队返航时再将尸体运回家乡。几个月后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了.当船在荒岛靠岸时,那十几个患坏血病的船员竟向大船奔跑过来,哥伦布又惊又喜地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我们来到岛上以后,很快就把你们留下的食物吃完了。后来我们就只好采些野果子吃,就这样我们不仅一天天地活下来了,而且病也好了。"难道是野果子治好了这些船员的坏血病吗?理查得?哈金斯爵士于1593年曾有用柠檬汁治疗坏血病的记载:"1600年,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组织船队第一次由英国驶往东印度。船长詹姆斯?兰坎斯忒在自己所乘的旗舰上准备了柠檬汁。当这个舰上的船员稍出现坏血病症状时,即于每日清晨服用3满匙的柠檬汁,当船队到达南非好望角时,船队中很多人患了坏血病,全队424人中有105人死于坏血病,而在旗舰上的人员无一死亡。这一经验由东印度公司的医师于1639年总结出来,但当时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营养缺乏所致。 巴赫斯特如姆是第一个认为坏血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的人。他记载道:"在航行中,当船抵达格陵兰时,一个船员患了坏血病,同伴们把他送到岸上,认为他已毫无恢复健康的希望,只有让他在该岛上病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这个可怜的人已经不能走路了,只能在地上爬行,岛上布满了植物,他只有像牲畜一样啃吃这些植物。但他却奇迹般地完全恢复了健康,并返回了家乡。后来有人发现他吃的恰好是植物学上属于十字花科的一种对治疗坏血病有特效的药草,名叫"坏血病草"。但这一发现并没有很快得到应用。 1747年,詹姆斯?林德根据人们早期对坏血病的叙述记载和自己的观察,在停泊于英吉利海峡的装有火炮的具有三桅杆的军舰上,对坏血病的治疗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当时,海员们已在船上停留了2个月,其中有12人患了坏血病,病情都比较严重。林德让他们分组进食,比较不同食物的作用,其中2人每天吃2个橘子,1个柠檬,以6天为一个疗程。 林德的实验结果是十分明显的。6天后病人的病状都大为减轻,其中一人已能值勤。26天后,两个人都完全恢复了健康。 通过实验,林德比较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记录了全部观察结果。英国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詹姆斯、柯克演示了林德实验的有效性,在他第二次去南极探险并环球航行时,所到之处,都利用各种机会给他的海员提供新鲜水果和蔬菜,并改善生活环境。虽然这次航海历时3年(1772--1775),但竟无一个人患坏血病,这说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预防坏血病。因此,他于1776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被授予"预防坏血病"的奖章。 在埃克曼发现抗脚气病的物质后,寻找抗坏血病物质的工作也展开了。1912年有人发现豚鼠也会患坏血病,但只要在饲料中增加一点白菜,它就不会患病。后来终于在白菜等几种蔬菜中找到了这种水溶性维生素。1920年,英国生物化

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总结 2.1.1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抗哮喘药因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容易发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亦可起到预防作用。常用药物有: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等)、白三烯 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等)。 (3)治便秘的泻药如酚酞、液状石腊等,服药后8~10h见效,均需在睡前半服用,次日早 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4)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 服用。 (5)作用于脑血管的药物(如氟桂利嗪等),有嗜睡副作用的药物(如抗变态反应药酮替芬等),

都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另外,抗风湿药如萘丁美酮等,晚间服药可使疗效保持一夜,亦有助于防止晨僵。α受体阻滞药特拉唑嗪亦须睡前服 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1.2需早上服用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7~8点,因此,将一日的剂量于早上7~8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 小剂量短程抗炎用药不在此限。 (2)降压药由于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治疗高血压时要将白天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故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7~8点服用,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非洛地 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3)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时服用。抗焦虑药氟哌噻吨美利曲新(黛安神),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 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2.2.1需餐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1)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

药品服用的最佳时间

药黄酒—女性养颜佳品 2013-02-16 16:06:50| 分类:女性营养| 标签:营养师张悦黄酒营养保健美容养颜|字号订阅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啤酒)之一。黄酒以大米、黍米等为原料,酒精度低于20度。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含有18中无机盐,包括钙、镁、铁、锌、钾、磷等;含有维生素E、B族等维生素;含有多酚类、谷胱甘肽、功能性低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因此被誉为“液体蛋糕”,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了“液体面包”啤酒和葡萄酒。 黄酒属于药食同源,既可以药用,同样可以食用。日常食用,利用黄酒的营养价值,可以起到营养保健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补中益气、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黄酒在中医药中充当重要的“药引子”,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等症状;中医处方中也经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药丸或药酒等。具统计有70多种药酒是用黄酒做酒基配置的。黄酒还可以做料酒,起到除膻增鲜的作用。 在冬季,早上出门前或者在寒冷的外面回家后,喝上一碗(约250毫升)温热的黄酒,放上几片生姜,可以活血驱寒、疏通经络,暖肠胃、补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胃寒胃疼,慢性肠炎等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可以预防感冒。黄酒气味苦、甘、辛,如果怕上火,可以用烧开的黄酒冲鸡蛋,鸡蛋有滋阴的作用,尤其适合于胃肠疾病的调理,另外加上姜片、红枣也可以用于痛经等妇科疾病的调理,起到理气化瘀的作用,预防和消除脸部色斑。 都以为黄酒的热量很高,经常饮用会发胖。其实黄酒是调节胃肠、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减肥。只是我建议我们女性喝的时候,可以加热饮用,因为黄酒加热后,酒精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挥发掉,这样酒精的热量也就存在了。黄酒的营养成分可以令肤色白里通红,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黄酒是营养保健酒,最适合女性和中老年人,每天喝上200-400毫升,定会让你年轻10岁,永葆青春!

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抗哮喘药因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容易发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亦可起到预防作用。常用药物有: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等)、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等)。 (3)治便秘的泻药如酚酞、液状石腊等,服药后8~10h见效,均需在睡前半服用,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4)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5)作用于脑血管的药物(如氟桂利嗪等),有嗜睡副作用的药物(如抗变态反应药酮替芬等),都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另外,抗风湿药如萘丁美酮等,晚间服药可使疗效保持一夜,亦有助于防止晨僵。α受体阻滞药特拉唑嗪亦须睡前服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需早上服用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7~8点,因此,将一日的剂量于早上7~8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小剂量短程抗炎用药不在此限。 (2)降压药由于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治疗高血压时要将白天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故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7~8点服用,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非洛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3)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时服用。抗焦虑药氟哌噻吨美利曲新(黛安神),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需餐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1)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如格 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其降血糖机制是在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处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峰值降低,故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同服。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2)消化系统药物为更好地发挥药效,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助消化药如多酶片、乳酸菌素等;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空腹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若需合并应用制酸药,则两类药应间隔一小时服用。其他还有:大黄苏打、丙谷胺、奥美拉唑、药用炭等均需餐前服用。 (3)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抗菌药中多数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舒他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喹喏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另需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泛昔洛韦、卡托普利、异烟肼、利福平等等。肠溶片均需空腹服用,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骨溶解抑制药,如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等需两餐间服用,因为这类药物食物影响其吸收,药物对胃肠道又有刺激作用,所以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需餐时服用的药物

维生素缺乏导致病症总结

PFK:磷酸果糖激酶

Fe在血红蛋白中的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也是红细胞中唯一一种非膜蛋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血细胞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也存在于某些低等动物和豆科植物根瘤中。分子量约67 000,含有四条多肽链,每个多肽链含有一个血红素基团,血红素中铁为二价,与氧结合时,其化学价不变,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与氧解离后带有淡蓝色。有多种类型:血红蛋白A(HbA),α2β2,占成人血红蛋白的98%;血红蛋白A2(HbA2),α2δ2,占成人血红蛋白的2%;血红蛋白F(HbF),α2γ2,仅存在于胎儿血中;血红蛋白H(HbH),β4,四个相同β链组成的四聚体血红蛋白;血红蛋白C(HbC),β链中Lys被Glu取代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HbS),镰刀状细胞红蛋白;血红蛋白O2(HbO2,HHbO2),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CO(HbCO),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在没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四个亚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很强。氧分子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越强。中心离子铁(II)进一步和蛋白质链中的组氨酸结合,成为五配位。既是配位中心,又是活性中心。血红蛋白中铁(II)能可逆地结合氧分子,取决于氧分压。它能从氧分压较高的肺泡中摄取氧,并随着血液循环把氧气释放到氧分压较低的组织中去,从而起到输氧作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较氧强,即使浓度很低也能优先和血红蛋白结合,致使通往组织的氧气流中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使人窒息而死亡)。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氧分子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分子相比于第一个氧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 血红蛋白病变血红素分子结构由于协同效应,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曲线呈S形,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率有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组织中的氧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氧浓度恰好位于这一突变的两侧,因而在肺组织,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在体内其他部分则可以充分地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可是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氧气浓度巨大的波动

各类药物正确服药的时间

各类药物正确服药的时间(二) 文章摘要: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 1. 怎样理解一天3 次服药? 2. 大多数患者认为”一天3 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2.1.1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2)抗哮喘药因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容易发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亦可起到预防作用。常用药物有: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等)、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等)。 (3)治便秘的泻药如酚酞、液状石腊等,服药后8~10h见效,均需在睡前半服用,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4)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5)作用于脑血管的药物(如氟桂利嗪等),有嗜睡副作用的药物(如抗变态反应药酮替芬等),都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另外,抗风湿药如萘丁美酮等,晚间服药可使疗效保持一夜,亦 有助于防止晨僵。α受体阻滞药特拉唑嗪亦须睡前服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1.2需早上服用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上7~8点,因此,将

一日的剂量于早上7~8服用,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小剂量短程抗炎用药不在此限。 (2)降压药由于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治疗高血压时要将白天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故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早上7~8点服用,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非洛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3)抗抑郁药因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需在清晨时服用。抗焦虑药氟哌噻吨美利曲新(黛安神),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哌甲酯均有轻度兴奋作用,亦应在早晨服用。 2.2.1需餐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1)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其降血糖机制是在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处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峰值降低,故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同服。 (2)消化系统药物为更好地发挥药效,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助消化药如多酶片、乳酸菌素等;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空腹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若需合并应用制酸药,则两类药应间隔一小时服用。其他还有:大黄苏打、丙谷胺、奥美拉唑、药用炭等均需餐前服用。 (3)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抗菌药中多数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舒他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喹喏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另需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泛昔洛韦、卡托普利、异烟肼、利福平等等。肠溶片均需空腹服用,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骨溶解抑制药,如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等需两餐间服用,因为这类药物食物影响其吸收,药物对胃肠道又有刺激作用,所以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2.2.2需餐时服用的药物 与食物同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的,如前所述的阿卡波糖,减肥药奥利司他、助消化药康彼身、利胆药熊去氧胆酸、保肝药必需磷脂(易善复)等;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进食引起胃酸分泌,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吸收;与食物同服可使个别患者特别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如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等。 2.2.3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1)刺激性药物主要是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有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易诱发溃疡的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与食物同服)如阿司匹林、萘普生等;组胺H1受体阻断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铁剂补血药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化痰平喘药:氨溴索、氨茶碱等。由于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故中和胃酸的药物(如铝镁加、铝碳酸镁等)亦需餐后服用。 (2)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如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维生素

严重缺乏B族维生素是疾病的罪魁祸首

严重缺乏B族维生素是疾病的罪魁祸首!!! 1.身体长期、严重缺乏B族维生素是导致癌症、肿瘤的根本原因。 2.各种消化道溃疡、出血、肿块、息肉、肌瘤、肝硬化也都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 3.痔疮也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 4.女性的宫颈糜烂也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 5.通常所说的「上火」就是B族维生素短期、急剧缺乏症。 6.及时、足量补充B族维生素,这些症状都会减轻直到痊愈。 B族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是形成人体组织、器官表面的必需的一种物质,B族维生素在人体内无法储存,但人体每天又需要,所以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补充,食物中以动物肝、肾、心等B族维生素的含量较高(这也说明了B族的重要性),其次是奶及其制品,禽蛋类、豆类及其制品、谷类,一般蔬菜也含有少量的B族维生素。 植物当中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谷物的皮、壳当中,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大部分都流失了。因此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导致了人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B 族维生素,所以大多数人都处于缺乏B族维生素的状态。 轻微缺乏B族维生素人体不会有任何感觉,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首先,在人体最薄弱的地方,通常是消化道的首尾两端,即口腔或肛门的局部,出现充血、肿胀,随后皮肤或粘膜出现溃疡,然后开始出血,这即是口腔溃疡和痔疮。如果长期缺乏B族维生素,那么人体其它部位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为什么缺乏B族维生素会出现充血、肿胀呢?主要原因在于血管,构成血管壁的细胞离不开B族维生素,当缺乏B族维生素时,血管壁(主要是毛细血管,管壁本身就很薄)开始变薄,在血压的作用下,血管开始向外凸起,当局部的血管都开始鼓起时,就形成了肿块,最后血管开始裂开出血,如果发生在脑部,你猜到了吗?对,这就是脑溢血。 为什么缺乏B族维生素会出现溃疡呢?同样的道理,构成人体皮肤和粘膜的细胞也需要B族维生素,当B族缺乏时,人体无法产生出足够的皮肤和粘膜细胞,去顶替已经代谢掉的细胞,缺口就产生了,患处的皮肤或粘膜就像雪被融化了一样,由一个小点发展成一个创面,这就是溃疡,发生在食道,就是食道溃疡,发生在胃里,就是胃溃疡,发生在肠道,就是肠道溃疡,发生在女性的子宫颈,就是宫颈糜烂。溃疡面如果长时间不能愈合,就会被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单纯使用消炎药,只能暂时控制细菌的繁殖,并不能使溃疡愈合。充血、肿胀长期、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凸出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成肿瘤,肿瘤发展到最后阶段,表面糜烂,反复感染、化脓,内部细胞疯狂增生,这就是癌症!!!

常见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

常见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在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疗效。医师、药师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按时辰规律给药能准确及时的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根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内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强药物疗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⑤提高用药依从性。 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即指在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地出现的生理机制。如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时间多在夜间;胃酸的分泌有昼夜节律,在清晨5时至中午11时最低,下午2时至次日凌晨1时最高;而胰腺的胰岛B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50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因此,服用药物应结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 降血压药: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于早晨或晚上服用对24h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的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助于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化。另外,任何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均可达到全天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但睡前服药可使昼夜血压比值增高,并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化。应根据患者血压的节律特性来确定服药时间,以有效降压并纠正异常的血压节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晚上服用长效β受体阻断剂可以在不影响整体血压控制的同时,更有效降低清晨血压。而清晨服用利尿剂,则有助于非杓型血压转化为杓型血压。同时清晨服用利尿剂可减小起夜次数,避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呋塞米在上午10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他汀类调脂药: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夜间服药比白天更加有效。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清晨7-8时,谷值则在午夜0时。对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短效药物,可每日一次,早晨7-8时给药;对于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可隔日一次,早晨7-8时给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的毒性夜间高于白天,因此可增加白天的剂量,

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服药时间药品示例说明 空腹(清晨)1.驱虫药1.使药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 2.盐类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服用后应多饮水) 2.使药迅速入肠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3.青霉胺3.食物可减少其吸收 睡前(一般指睡前15-30分钟)* 1.泻药如大黄、酚酞等1.服后8-12小时见效,入可在睡前服下,第二日上午排便 2.催眠药(入睡快的,如水合氯醛,可在临睡时服,入睡较慢的,如巴比妥,服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起作用,应提早服) 2.使适时入睡 3.驱虫药使君子等,抗肿瘤药甲酰溶肉瘤素、甲氧芳介等 饭前(食前30-60分钟)** 1.苦味药如龙胆、大黄等的制剂(宜于饭前10分钟左右服) 1.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 2.收敛药如鞣酸蛋白2.使药较快通过胃入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 3.胃壁保护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次碳(硝)酸铋等3.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 4.吸附药如药用炭4.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 5.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止吐药如吐来抗等,内服局麻药苯佐卡因等5.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 6.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等6.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 7.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脒等(但黄连素因刺激性较强,宜饭后服)及驱虫药甲紫7.同上 8.肠用丸剂8.使较快通过胃入肠,不为食物所阻 9.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以及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性药物9.使吸收较快 饭时1.消化药盐酸、胃蛋白酶、淀粉酶等(饭前片刻服亦可) 1.使及时发挥作用 2.灰黄霉素2.油类食物有助于它的吸收 饭后(食后15-30分钟) 大部分药物可在饭后服,特别是: 1.刺激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盐酸奎宁、硫酸亚铁、金属卤化物(如碘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呋喃丙胺、亚砷酸钾溶液、醋酸钾、强力霉素、黄连素等1.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驱虫药雷丸(可在饭后2-3小时半空腹时服) 2.减少副作用,且通过胃较快 3.维生素B2 3.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吸收 注:本表仅代表一般情况,有时由于个体差异性、用药目的不同、剂型不同等等,服药的时间和方法也会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本表未能一一列入。例如,根据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现多主张皮质激素长程序法中采用隔日或每日一次的给药法,即把两日或一日的总量于隔日或当日晨早一次给予。这种给药法据称效果较满意,且可减轻不良反应。 *服药后要稍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不宜服药后立即卧床,同时服药时宜取站立,应多用水送下,以避免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口服抗生素、抗肿瘤药、抗胆碱药、铁剂、胶囊剂等时,如果用水太少,服后立刻卧床,尤其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 **异烟肼、利福平、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口服)最好饭前1小时服,以免食物影响而使其生物利用度降低。 - 药物的服药时间有空腹服用、餐前服用、餐时服用、餐后服用、早晨服用、睡前服用等几种类型,它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与食物的关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在医院药房的发药交待环节中,患者常常并不满足于“每日几次、每次几片”的简单交待,而是希望了解何时服药最好。现将药品说明书中有关

人体缺少微量元素所引起的疾病

人体缺少微量元素所引起的疾病 一、缺钙引起的疾病: 婴儿:烦躁、多汗、厌食、夜啼、头发西黄、齿迟、关节疼、骨痛、肠痉挛、过敏性湿疹、佝偻病、鸡胸、脊椎弯曲、方颅、咳喘、呼吸节律紊乱、手足搐搦、近视、龋齿等。 青壮年:乏力、倦怠、抽筋、多汗、过敏、精力不足等。 中老年: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高血压、心律紊乱、糖尿病、性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结石、身材变矮、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血管硬化、癌症等。 孕产妇:妊高症、盗汗、水肿、乏力、抽筋、牙齿松动、脱发、腰腿痛等。 二、缺锌引起的疾病: 缺锌能引起厌食、偏食、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易衰老、性机能减退、青少年视力下降、发育迟缓、毛发西黄等。 三、缺铁引起的疾病: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易生病、贫血等。 成人精神不振、易疲劳、表情淡漠、呆板、心慌、头晕、恶心、贫血、免疫力下降等。 四、造成人体缺少元素的主要原因:

1、地壳中各种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有的地区缺硒得克山病,有的地区缺典患甲状腺肿,有的地区氟过量。造成氟骨症等,因此必须调整地方的元素平衡,提高当地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2、工业三废的排放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元素分布不均匀性,造成汞中毒、镉中毒等危害。 3、农业大量使用化肥,不用农家肥,使农田中微量元素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并使微量元素逐渐减少。 4、因耕地中的有益元素减少,使农产品的微量元素铁、锌、锰也逐渐减少。 5、食品中的精加工使微量元素造成很大的损失,如小麦磨成精粉后,铁、锰、锌、钴有很大的减少。 6、烹调不得法使有益元素减少,如蔬菜水煮后铁减少、番茄制成罐头锌减少。 7、挑食和偏食使体内的元素平衡失调。 8、饮水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人体元素平衡失调,人体含有70%的水分,饮水是补充可溶性元素的很好途径,为了减少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人们对水进行净化或饮用离子水和蒸馏水,在净化过程中有益元素大部分被去掉,这样就造成了人体微量元素严重失调,缺锌,缺钙情况极为普遍。

缺乏维生素的病症表格

缺乏维生素的病症表格 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缺乏维生素 B1的症状 (中国人普遍 缺乏) 缺乏维生素 B2的症状 (中国人严重 缺乏) 缺乏维生素 B6的症状 (中国人普遍 缺乏) 缺乏维生素 C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 D的症状 (儿童,老人缺 乏,女士不缺) 缺乏维生素 E的症状 (儿童青少年 不缺) 缺钙的症状 (中国人严重 缺乏) 缺乏叶酸 的症状 (中国人普遍 缺乏) 缺锌的症状 (中国人普遍 缺乏,儿童 严重缺乏) * 脱发 * 头皮屑多* 长痘痘* 视力下降* 眼干涩* 眼怕光* 有眼袋* 皮肤干燥* 皮肤粗糙* 毛孔粗大* 发育受损* 精神不振, 有疲劳感 * 记忆力差 * 头痛 * 心跳异常 * 食欲不振 * 浑身、腰膝 酸软无力 * 精力不济, 易疲劳 * 头晕 * 嘴唇干裂 * 脱皮 * 口腔溃疡 * 舌头发红 或紫红 * 皮肤发痒 * 发育迟缓 * 脱发 * 贫血 * 口臭 * 皮肤损伤 * 易发炎 * 虚弱 *走路不稳 协调性差 * 脸色苍白 * 脸有色斑 * 皮肤长红 痣 * 流鼻血 * 牙龈出血 * 易感冒 * 蛀牙 * 牙齿松动 * 鸡胸 * 骨质疏松 * 易骨折 * 脚成弓形 * 色斑 * 头发分叉 * 脚抽筋 * 虚汗,盗汗 * 出换牙慢 * 牙齿不坚 * 关节酸痛 * 腰酸背痛、 脚抽筋 * 骨质疏松 * 长不高,长 个慢 * 易疲劳 * 贫血 * 皮肤粗糙 * 面色发黄, 苍白 * 抵抗力差 * 智力低下 * 视力差,怕 光 * 蛀牙,牙齿 不齐 * 皮肤干燥, 无光泽 * 偏食,厌食 * 抵抗力差 * 指甲白斑 菠菜、胡萝卜、油菜、水果中的杏、柿等禾榖类、豆类 种子的胚芽, 种皮及各种肉 类均富含维生 素B1,在新鲜 酵母中含量更 为丰富。 酵母、乳类, 蛋类、肉类、 糙米,粗面粉、 各种绿色蔬 菜,故一般人 不容易患维生 素 B2缺乏症。 摄入量1.5毫 克。 最佳来源:金 枪鱼、瘦牛排、 鸡胸肉、香蕉、 花生。 摄入量75毫 克。 最佳来源:哈 密瓜、椰菜、 葡萄汁、橙汁、 草莓、青椒。 新鲜的瓜果、 多晒太阳有利 于防止维生素 D缺乏 摄入量15毫 克。 最佳来源:花 生酱、葵花油、 榛子、葵花子。 摄入量1000毫 克,50岁以上 1200毫克。 最佳来源:甘 蓝菜、脱脂奶、 酸乳酪、沙丁 鱼。 叶酸,摄入量 400微克。最佳 来源:芦笋、 椰菜、麦片。 摄入量12毫 克, 最佳来源:牛 排、猪排、小 牛肉、豆腐、 牡蛎。

八类常用药物最佳给药时间

八类常用药物最佳给药时间 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同一厂家,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在医学上称为「时辰药理学」。 在服用以下药物的患者,根据机体的昼夜节律选择合适 的用药时机,可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提 高用药效果。 1.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 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2.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3.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苷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 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 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