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201203020128 张逸夫2012级经济学一班)
[摘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 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
1、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它是国与国经济之间最重要和最明显的联系中枢,一国经济条件的变化会通过汇率中介传递到另一国( 为便于讨论,本文均采用直接标价法) 。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该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它是国际货币制度( 也称国际货币秩序) 的核心。汇率制度大体可分为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是汇率制度的两种极端形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被认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道路。目前,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既没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的汇率制度,也没有对各国任何时期都适用的一成不变的汇率制度。实际上,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既然汇率制度如此重要,那么,一国应该如何选择或者说决定其汇率制度呢?
1. 1 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为了说明汇率制度的选择,首先来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如何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通常把经济增长、资源充分利用( 或者说是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其中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短期内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后三个,这三个目标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即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内部平衡是指国内经济资源充分利用和物价稳定; 外部平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余额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既无过大的赤字,也无太多的盈余。
( 1)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部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的根本任务是保持汇率的固定,为此,货币当局放弃了货币政策的使用,并往往将外部平衡目标置于内部平衡目标之上,以国内经济失衡的代价来保持汇率的稳定。不论是金本位制,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都具有这个特点。
( 2)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部平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汇率变动会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即贬值国商品相对便宜,升值国商品相对昂贵,从而有利于贬值国的商品出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另一方面,国际收支盈余引起货币升值,国际收支赤字引起货币贬值。这将促使私人投机者把升值的货币兑换成贬值的货币,私人投机资金的运动有助于改善逆差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浮动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优点是: 汇率的变动是迅速、自动和持久的,它能连续地对任何时候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及时调整,不至于产生累积性的国际收支困难。通过改变货币的相对价格,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汇率变动只涉及货币价格的变动,因而简单易行。
由于浮动汇率可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所以政府可以不受汇率和国际收支条件的限制,将所有的政策工具都用于实现内部平衡。尤为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在
浮动汇率下恢复了利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货币政策有效性加强。例如,面对失业和经济萧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给来刺激经济,由此导致的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并不会遇到任何来自固定汇率的障碍; 类似地,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取收缩货币供给的措施而不必担心不必要的资本流入和货币升值。此外,浮动汇率使各国政府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通货膨胀率而不是被动地进口国外的通货膨胀率,经济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可见,浮动汇率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点: ①货币政策自主性。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义务,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内、外平衡目标可同时达到。此外,一国不再被动地从国外进口通货膨胀率。②汇率成为自动稳定器。即使不存在积极的货币政策,市场汇率的迅速调整仍有助于各国在总需求发生变动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平衡。
1.2 汇率制度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究竟哪一个更好? 在人类历史上,这两种汇率制度都存在过或正存在着,人们围绕不同汇率制度的利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②是否会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③是否会因不稳定性损害国际贸易和投资。④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可谓各有千秋。在不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这两种汇率制度各有用武之地。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往往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的权衡。研究表明,归根结底,是经济因素而非政治格局影响一国的汇率制度。
( 1) 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大国( 用经济活动或GNP 衡量) 通常在经济上更独立从而更不愿意保持固定汇率而使国内经济政策受制于其他国家; 另外,国际贸易量在大国GNP 中所占份额通常低于小国,因而大国往往更少从汇率的角度出发考虑经济问题。
( 2) 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开放是指一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贸易品在GNP 中所占比重越大,一国越开放。一国经济越开放,贸易品价格在整体物价水平中所占比重越大,汇率变动对国家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就越大。为了在最大限度上稳定国内价格水平,越开放的国家越易于选择固定汇率制度。
( 3) 通货膨胀率差异程度。比其贸易伙伴国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往往很难维持与其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事实上,通货膨胀率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通常选择浮动汇率制,这样汇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调整以弥补通货膨胀差异。
( 4) 贸易伙伴国的集中程度。主要与一个国家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通常选择使货币盯住该国货币的价值,这样可使其在进出口收入上获得很大的稳定性。贸易伙伴国较分散的国家则不会垂青于固定( 盯住) 汇率制度。
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及其主要特征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单一盯住英镑、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单一盯住美元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又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1—1984 年) 、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 1985—1993 年) 两个双重汇率制时期。
1994 年1 月1 日,人民币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