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辩证施治 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蛎、羚羊角 便秘----大黄、芒硝
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建脾 益气
生血 龙眼肉----补血养心 枣仁、远志----养血安神 木香---调理气机
血虚甚----熟地、阿胶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补中益气汤
气血亏虚
症状:
舌脉:
眩晕,动则加剧, 舌质淡嫩
遇劳则发。神疲 苔薄白
懒言,乏力自汗, 脉细弱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 焦、 《素问·刺禁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内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为血。“营出中焦”;


素问·灵兰秘典》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 出焉。
肾藏精、为生殖之本、生髓、充骨、通 脑。《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肾藏骨髓之 气也。
推拿
多应用于颈性眩晕。 在众多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中,传统特 色的中医手法治疗因其疗效肯定、安全、 经济受到患者的欢迎。符合患者要求无 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心理。手法通过 正骨理筋、疏通经络、放松肌肉、改善 颈椎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交感神 经刺激,进而改善椎动脉血供。
肾主纳气。
肾藏精、内蕴元阴、元阳,一切生命活 动的发生与控制方式都归属于肾。

治疗原则
虚补实泻,调整阴阳
补-----气血阴阳 泻-----风痰瘀
辩证论治
1、肝肾阴虚(多见于内耳性眩晕) 2、风火上扰(多见于高血压兼外感) 3、气血亏虚(多见于贫血、低血压) 4、痰浊中阻(脑动脉硬化、脑卒中) 5、瘀血内阻(多见于脑外伤,脑震荡)
现代
如对眩晕的诊治,采用辨病辩证相结合 的方法,首先应用现代的诊断技术,确 诊眩晕是内耳性、中枢性、颅内占位性 、感染性和低血压贫血性等的病因,然 后再进行辩证施治,既提高了辩证的准 确性,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
病因病机
风、痰、虚,瘀 与肝、脾、肾、肺关系密切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魂。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肝主疏泄、宜舒畅而协调、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肝木应东、东升发而西沉降、肝气升 而肺气降。肝体阴而用阳、为阴中之少阳、主 人身升发之气。 肝木应风、平则宁静而生化、亢则风动而掉眩。
眩晕的辩证施治 PPT
源流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认识历 史悠久,源远流长。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眩晕与肝相关。
内经
《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 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 为之眩”。 《灵枢·海论》曰:“脑为髓海”,而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 眩晕与气、阳、肾三者相关。
针灸治疗
头针 项针 体针 耳穴 水针 电针
头针
可选取晕听区 定位:耳尖直上1.5厘米,向前后各旁开 2厘米的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中 线的4厘米长直线处,沿头皮刺入,快速 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眩晕伴耳鸣者
项针
哑门、风府、下脑户(在 枕骨粗隆下方取之,约风 府穴上1寸处)完骨。
体针 曲池、太冲、三阴交
耳穴
肾区、脑干、源自文库门
水针
选用肝俞、肾俞、曲池、足三里其中的 1-2个穴位,交替使用,用5%当归注射 液每天穴位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一次 ,10次为一个疗程。
电针
上肢选取内关、手三里;下肢选取足三 里、丰隆等穴,均双侧,得气后连接电 针治疗仪,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留 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 程。疗程间隔5天。
元代
元代
朱丹溪的痰水致眩学说: 《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作
眩”
明清
对眩晕的认识日臻完善: 徐春莆提出以虚实分论的致 病学说。 虞抟提出血瘀致眩的观点
现代
限于历史条件,以上诸多医者,多从病 证推测其发病之因,不可避免其片面性; 现代中医学经过发展,既系统总结了前 人的经验,也普遍的采用了现代的科学 诊断技术,一般都运用病证和中西医结 合的诊断方法。
面色无华,唇甲
淡白,心悸少寐
治法: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痰浊中阻
症状:
舌脉: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舌体胖大
头重如裹 边有齿印
胸闷作恶, 苔白腻
呕吐痰涎, 脉弦滑
脘腹痞满,
纳少神疲
治法: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陈皮、法夏----燥湿健脾、降逆化痰 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天麻----熄风止眩 生姜----和胃止呕 呕吐甚----竹茹 脘闷、腹胀、纳呆、肢重----藿香、苡仁、
汉代
汉代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 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之”。 眩晕与痰、饮、肺、脾、肾的关系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宋代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 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 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 伤,皆能导致”, 眩晕与外感相关。
砂仁 耳鸣、重听----葱白、郁金、石菖蒲 痰热上扰-----黄连温胆汤
瘀血阻窍
症状:
舌脉: 治法:祛瘀生新
眩晕时作, 舌质紫暗
通窍活络
头痛如刺, 有瘀点瘀斑
面色黧黑, 脉弦涩或细涩 方药:通窍活血汤
口唇紫暗,
肌肤甲错,
心悸失眠,
耳鸣耳聋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麝香----开窍散结止痛 老葱----通阳散结 黄酒----行气、活血 补气、温阳、祛风法
阴虚火旺-----鳖甲、知母、黄柏、丹皮 心肾不交-----夜交藤、阿胶、酸枣仁
风火上扰
症状:
舌脉:
眩晕欲仆,耳鸣。 舌质红
头胀痛,面红目赤, 苔薄黄 急躁易怒,肢麻 脉弦细数
震颤,腰酸膝软, 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遇劳恼怒 加重。
治法: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祛风潜阳 钩藤----清热熄风降火 石决明----镇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茯苓、夜交藤----养血安神 益母草----活血通经 眩晕伴手足麻木或震颤-----珍珠母、龙骨、
肝肾阴虚
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 如蝉,久发不已 健忘,目干,视 力减退,胁肋隐 痛,腰酸膝软, 咽干口燥,少寐 多梦。
舌脉: 治法:滋补肝肾
舌红
养阴填精
苔少或无
脉细数 方药:左归丸
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肝肾精 枸 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精补髓 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 龟板----滋阴降火,补肾壮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