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主要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 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 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国) 沛西·能 (英国)
主要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 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一门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 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教育问题:如功课负担重 、公平问题 教育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萌
创
发
芽
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
孕育在哲学 的母体中
独立形态 教育学的产生
多样化 现代化
(一)萌芽阶段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 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无的放矢。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 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 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
教育的形态
❖以教育系统自身为标准
❖非制度化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
❖ 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教育现象 ❖ 教育问题 ❖ 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
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 形态和表面特征,包括各种形式、各 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 活动、教育问题。
——《说文解字》许慎
2、西方教育的词源
﹜ 现代英语:education
法 语 :éducation 拉丁文:educare 德 语 :erziehung
educěre
教育是什么?
❖ 从什么地方引出 ❖ 要引向何方 ❖ 引导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二)教育的概念
1、《中国大百科全书》 (1)广义的“教育”定义: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 又见家访:串起家校同心圆
❖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wb/cdzm/userobject10ai586372.html
❖ 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 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教育具有自发性 教育具有平等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教育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学校教育的结构、内容、形式、手段比 较单一
P中欧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 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 第一,现代学校的山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 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 第三,教育的公共件日益突出
❖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 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 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
❖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 到全面理解。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 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 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 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 人的活动。
2、《小学教育学课程》胡寅生
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 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借 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 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受 教育者的身心形成预期的品质。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 凯洛夫(前苏联)
主要观点: 教育是适应传递 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 经验的需要而产生的。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
1、我国教育的词源 最早见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即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所研究的两大教育规律
•教育与社会 发展之间的
关系
• 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之
间的关系
也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 教育史、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普通教 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等
三、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实验法 ❖ 3、文献法 ❖ 4、统计法
❖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 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 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教育学定义 ❖ 1、从语源看教育学
Pedagogy(教育学) ❖ 古:借用希腊语中Pedagogue(教仆)一
词,最初意为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 ❖ 今: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 古代中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对当 时教育实践经验进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对 教育问题进行的研究。
❖ 中国: 孔子《论语》 战国儒家 《学记》
二、教育的要素
❖ 教育者 ❖ 受教育者(学习者) ❖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
教育的基本要素
使
教育内容
学 习
者
发
按一定目的和要求施加影响
生
合
教育者
学习者
乎 目
发挥能 动作用
的
(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习活动的主体) 的
变
化
教育手段
教育环境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 教育的现代化 ❖ 教育的普及化 ❖ 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的法制化 ❖ 教育的个性化 ❖ 教育的国际化 ❖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 农业社会的教育 ❖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 第二,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主要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 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 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国) 沛西·能 (英国)
主要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 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一门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 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教育问题:如功课负担重 、公平问题 教育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萌
创
发
芽
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
孕育在哲学 的母体中
独立形态 教育学的产生
多样化 现代化
(一)萌芽阶段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 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无的放矢。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 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 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
教育的形态
❖以教育系统自身为标准
❖非制度化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
❖ 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教育现象 ❖ 教育问题 ❖ 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
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 形态和表面特征,包括各种形式、各 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 活动、教育问题。
——《说文解字》许慎
2、西方教育的词源
﹜ 现代英语:education
法 语 :éducation 拉丁文:educare 德 语 :erziehung
educěre
教育是什么?
❖ 从什么地方引出 ❖ 要引向何方 ❖ 引导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二)教育的概念
1、《中国大百科全书》 (1)广义的“教育”定义: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 又见家访:串起家校同心圆
❖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wb/cdzm/userobject10ai586372.html
❖ 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 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教育具有自发性 教育具有平等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教育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学校教育的结构、内容、形式、手段比 较单一
P中欧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 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 第一,现代学校的山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 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 第三,教育的公共件日益突出
❖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 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 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
❖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 到全面理解。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 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 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 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 人的活动。
2、《小学教育学课程》胡寅生
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 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借 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 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受 教育者的身心形成预期的品质。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 凯洛夫(前苏联)
主要观点: 教育是适应传递 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 经验的需要而产生的。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
1、我国教育的词源 最早见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即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所研究的两大教育规律
•教育与社会 发展之间的
关系
• 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之
间的关系
也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 教育史、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普通教 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等
三、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实验法 ❖ 3、文献法 ❖ 4、统计法
❖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 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 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教育学定义 ❖ 1、从语源看教育学
Pedagogy(教育学) ❖ 古:借用希腊语中Pedagogue(教仆)一
词,最初意为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 ❖ 今: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 古代中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对当 时教育实践经验进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对 教育问题进行的研究。
❖ 中国: 孔子《论语》 战国儒家 《学记》
二、教育的要素
❖ 教育者 ❖ 受教育者(学习者) ❖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
教育的基本要素
使
教育内容
学 习
者
发
按一定目的和要求施加影响
生
合
教育者
学习者
乎 目
发挥能 动作用
的
(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习活动的主体) 的
变
化
教育手段
教育环境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 教育的现代化 ❖ 教育的普及化 ❖ 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的法制化 ❖ 教育的个性化 ❖ 教育的国际化 ❖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 农业社会的教育 ❖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 第二,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