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巧数线段》教学案例

钟连友

【现象】:

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

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

CD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

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

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

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

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

A B C D E

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

教师不讲授方法,再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过了几分钟,小手纷纷举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按序数以第一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9条,以第二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8条,依次下去,总共有99+98+97+……+2+1(条)。”

学生B说:“我们从表格中发现了规律,第一个加数刚好比总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下去,直到1为止。”

学生C说:“我们发现第一个加数就是间隔数,因此线段总条数是1到间隔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学生D说:“我是这样算的,点数乘以间隔数再除以2。”

接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别对上述方法作了例证,再用学生的姓名命名,以表扬学生出色的表现和敏捷的思维。

适当练习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南京到上海的列车在途中要依次停靠8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需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同学们的解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8×7÷2=28(种)(或

7+6+5+4+3+2+1),另一种是10×9÷2=45(种)(或9+8+7+…+2+1)。教师让学生上台讲解方法及理由,一个学生画了一幅草图,两端标上南京、上海,中间又有8个点表示8个停靠站。这时同学们都认为第二种方法是对的,共有10个站名,45种不同票价。

最后,教师让学生数角和数三角形,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把数线段的方法迁移到数角和数三角形上,教师十分欣慰。并追问:数角、数三角形与数线段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们迅速答了上来,方法相同,有着同样的规律。

结束时,教师特意让学生自己小结并为本节课取课题。学生们一致认为应取“巧数线段”,“巧”就“巧”在只要数一数共有几个点就可以按照规律计算出线段的条数。

【评析】

综观这节数学课,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以往那种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推进的被动的“单向直射式”教学,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思维的“多向散射式”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进行观察、操作、猜测、辩论等活动,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多种数线段的方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本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再经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探路的人”,每当学生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时,教师都不急于作出对与错的评判,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通过分析、比较,验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对于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教师都能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学生姓名命名各自发现的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地做着“数学思维”的自由体操。

“生活即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感知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教师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方法后,抛出了“求南京到上海两站间需设置多少种不同票价”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圆片12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挂图)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挂图)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学例1 看教材49页例题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1,1,2,1,1,2,1,1,2,___,___,___。 (2)A,A,B,A,A,B,A,A,B,___,___,___。 (3),,,,,,,,,___,___,___。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1)的规律是1,1,2的重复。 学生:(1)、(2)、(3)的规律是一样的。 老师:同学们很厉害,总结的不错哦。

3、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出示例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6个数1,1,2,3,5,8,()。它们有什么规律排列而成的。学生讨论后交流。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规律。 (3)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吗?。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教学例4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教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50页课堂活动第2题和第3题。 三、总结 教师:今天,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法——(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巧数线段》教学案例 钟连友 【现象】: 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CD 、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 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 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 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 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 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 A B C D E

《成比例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2.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线段; 3.回运用比例线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题中要求根据具体问题发现等量关系,找出比例式,有一定的隐蔽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2.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重要提示 1.用方程思想寻找几何图形中四条线段成比例是常用方法. 2.四条线段成比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举四个数成比例,并写出比例式,指出比例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 2.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ad=bc可推出哪些比例式? 3.练习:(1)若3x=4y,求x y、 x x-y、 x-2y x+y的值. (2)若a+b a= 5 3,求 a-2b b的值. (3)x:y:z=2:3:4,求 x-y+z 2x+3y-z的值. (4)已知a:b:c=3:4:5,且2a+3b-4c=-1,求2a-3b +4c的值. (5)已知线段AB=15cm,CD=20cm.求AB:CD的值. 二、设置问题,探究新课 如何定义两线段的比呢?什么是比例线段?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a,b,两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线 段的比.记为a:b或a b 注意:(1)两线段是几何图形,可用它的长度比来确定; (2)度量线段的长,单位多种,但求比值必需在同一长度单位下比值一定是正数,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3)表示方式与数字的比表示类同,但它也可以表示为A B:CD. 比例线段:一般地,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

数一数(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张妍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活动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附表、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大胆尝试 刚上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附表,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教师不断巡视)两分钟后,教师指名两个学生说一说。紧接着师说:“你们两个同学谁填的对呢?我们现在不做肯定,等我们上完今天的新课你们就知道了到底谁填的对。” 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数一数线段》这节活动课,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

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什么叫做线段,线段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 出示例1:已知平面上有三个点,请同学们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试一试你能画出几条?(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出示例2:已知平面上有四个点,请同学们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试一试你能画出几条? 学生动手操作,并请学生进行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操作。 出示例3: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可先数出基本的单一线段的条数,然后数出两条单一线段组成的线段,最后数出三条单一线段组成的 线段。所有数出的线段加起来就是一共的线段数 量。 方法二:也可先数出以第一点为起点的线段数,然后数出以第二个点为起点的线段数,最后数出以第三个点为 起点的线段数。所有数出的线段加起来就是一共的 线段数量。 规范解答为:3+2+1=6(条)

《比例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及比例线段等概念. 2、了解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3、理解黄金分割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难点 比例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点拨 相似多边形: 从几何直观上来说,两个图形如果形状一致,而大小不同,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似,具体到多边形,称之为相似多边形.从严谨定义上来说,如果两个多边形各边成比例,各角相等,则称这两个多边形为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比例线段: 1、线段的比: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则m ∶n 就是线段a ,b 的比,记作a ∶b =m ∶n 或a m b n =.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同,则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例如线段a 、b 、c 、d ,如果 a c b d =,则称线段a 、b 、 c 、 d 成比例线段,这里要注意,a 、b 、c 、d 必须按顺序写出,不能写成 b c a d =或a d b c =. 3、比例外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 若 a c b d =,则称a 、d 为比例外项,b 、 c 为比例内项,如果b =c ,则称b 为a 、c 的比例中项. 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如果 a c b d =,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 得ad b c =. 2、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1或-1得a b c d b d ±±=.

3、等比性质:如果a c m b d n ===…(0b d n +++≠…),则a c m a c m b d n b d n +++====+++………,运用这个性质时,一定要注意0b d n +++≠…的条件. 知识点4 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P 、PB (AP >PB ),如果AP 是线段PB 和AB 的比例中项,则线段AP 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平行线截线: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典型例题点拨 例1、已知34=b a ,且b 是a 、c 的比例中项,则=c b _______,若a 是b 、 c 的比例中项,则=c b _________. 点拨:解此题要注意两点,1、比例条件的常规使用方法.2、比例中项的意义. 解答:∵3 4=b a ,可令4a x =,则3b x =,又∵b 是a 、c 的比例中项,∴224312b ac x x x ==?=,∴21223b x x =±=±,∴ 232333b x c x ==;若a 是b 、c 的比例中项,则2a bc =,即22(4)3a x b c x ===163x ,∴1616339 x b c x ==. 例2、已知35a c e b d f ===,求:3232a c e b d f -+-+的值. 点拨:注意到 3232a c e b d f -+-+分子分母中的各项系数是一致的,可联想到比例的等比性质. 解答:∵35a c e b d f ===,∴323325a c e b d f -===-,由等比性质可得323325 a c e b d f -+=-+. 例3、已知118 x y x +=,求x y . 点拨: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易错点是由38x y =化成比例式时错成 38 x y =,解题关键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本题还可以运用合比性质求解.

《探索规律》教案 一、背景分析 本课为北京版数学教材第二册七单元的第3课时“探索规律”,主要内容是联系生活实际找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目的是体现活动性和探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规律。并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和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 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都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分析,初步学会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推理。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美与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分析能发现简单的规律并进行推理。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教学用品、磁扣、小珠子,图形卡片、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二)活动中探索规律。 (三)应用规律进行练习。 (四)生活中寻找规律。 (五)欣赏规律的美。 (六)总结、布置作业。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先来玩个游戏好吗?

l1 l2 l3m n F E D C B A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新授课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 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 2、 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 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a c ad bc b d =?= 合比性质:a b c d b d ++=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 等比性质: 123123123123 123(0)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 (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 (引导得)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那如果所截得的线段不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三:分析探索,新知学习 问题2:已知l 1∥l 2∥l 3∥l 4 AB=BC=CD,可知EF=FG=GH ,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 3后有何结论 l1l2l3m n m'C'(B') A'F E D C B A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孩子们,这是小张家的客厅,请你仔细观察这副图中的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沙发的颜色总是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 生:窗帘是一行蓝色,一行圆圈,排列真有规律。 生:地毯也是一行深蓝,一行浅蓝。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之所以这么漂亮,就是因为它们的花色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2 1.请你继续喊口号。 出示运动会上各方队入场情景图。 师:瞧,运动会上各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了。你能试着继续喊口号吗? 抽生喊一喊、全班喊一喊。 师:你们是怎样喊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每次都是1,2,1, 师:每次都是1,2,1,我们就说他的规律是1,2,1三个数字在重复。 2.出示例2 让学生同桌交流,找一找例2中每一组的规律。 抽生汇报

生:第一组的规律是1、1、2三个数字在重复。 生:第二组的规律是A、A、B三个字母在重复。 生:第三组的规律是三个图形在重复。 师:那(1)(2)(3)的规律都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组实际上都是重复。 3.找规律,画一画。 (二)学习例3 1.看动画、想规律。 出示每次增加三个圆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每次加3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次加3个圆片、 2.摆一摆,填一填。 出示例3. 观察每一组圆片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一组增加3个圆片。 师:下一组应试摆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下一组的摆法。 3.找规律填数。 1、 5、 9、 13、、。 16、12、8、4、___ (三)学习例4 1.出示例4 1、1、 2、 3、5、8、_____ 小组内交流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配合演示规律。 提炼归纳: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2.说一说,画一画。 数形结合,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标出数字,再找规律。最后在本子上按规律画一画。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重复、依次增加或减少、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它们。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1~3题。

《成比例线段》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2.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线段; 3.回运用比例线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题中要求根据具体问题发现等量关系,找出比例式,有一定的隐蔽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 b= c d,那么这四条 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重要提示 1.用方程思想寻找几何图形中四条线段成比例是常用方法.

2.四条线段成比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某两地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举四个数成比例,并写出比例式,指出比例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 2.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ad=bc可推出哪些比例式 3.练习:(1)若3x=4y,求x y、 x x-y、 x-2y x+y的值. (2)若a+b a= 5 3,求 a-2b b的值. (3)x:y:z=2:3:4,求 x-y+z 2x+3y-z的值. (4)已知a:b:c=3:4:5,且2a+3b-4c=-1,求2a-3b+4c的值. (5)已知线段AB=15cm,CD=20cm.求AB:CD的值. 二、设置问题,探究新课 如何定义两线段的比呢什么是比例线段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a,b,两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线段的比.记为a:b或a b

注意:(1)两线段是几何图形,可用它的长度比来确定; (2)度量线段的长,单位多种,但求比值必需在同一长度单位下比值一定是正数,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3)表示方式与数字的比表示类同,但它也可以表示为AB :CD . 比例线段:一般地,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老教材定义:如果四条线段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三、模仿与应用 例题:已知线段a =10mm ,b =6cm ,c =2cm ,d =3cm.问: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为什么 答: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a =10mm=1cm ∴a c =12 ,d b =36 =12 ∴a c =d b ,即线段a 、c 、d 、b 是成比例线段.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写出其他几组成比例的线段.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 第2课时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体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来做两道填数练习.请看屏幕: (电脑屏幕展现题目) 你能根据每组数列中给出的数,再往下填三个,使每列数成为有规律的数列吗? 1. 1,3,□,□,□… 2.1,4,5, □,□,□…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让这两组数列变得有规律了.其实根据老师给出的数,同学们还有能力设计出更多有规律的数列,想不想更上一层楼?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寻求规律. 1、由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1)尝试画 师:你看到这道题有什么想法?画画看. (2)初填表格. 师:就是6个点所得出的线段数,都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哪出错了,

还是让我们从2个点开始研究,看能不能找到点数与线段数的规律.老师手中有一张空的表格,发给你们,看能不能通过填写表格得出规律.在填写的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参照课本第96页,也可以和同桌或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生: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一条线段,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 生:如果增加1个点,就有3个点.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2条线段,课件动态连出增加的2条线段.那么3个点就连了3条线段.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课件动态演示) 生:如果再增加1个点,就会增加3条线段,现在有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同样的道理,5个点就可以连出10条线段,6个点就可以连出15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 ⑷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明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尝试回答出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生:2条.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生:3条.点数是5时呢?4条.6时呢?5条. 那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们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2、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规律. ⑴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6个点可以连15条线段,现在你们有什么

成比例线段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比例的知识,在七年级下册时学生已学习了全等图形(其实全等图形就是相似图形的一个特例)。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等,学生在学习线段的比时不会感到很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相似形、线段的比概念;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应用线段的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有关比例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解答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长社会见识; 在与他人的共同探索、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比的概念及其求解。 教学难点:求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第三环节:随堂练习;第四环节:想一想;第五环节:回顾与思考;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图片,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相似图形。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效果:学生们都很兴奋,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活动内容: 请在下面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你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 引入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 io )AB:CD =m:n ,或写成n m CD AB =其中,AB,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n m 表示成比值k,那么k CD AB =,或AB=k·CD .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 五边形 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形状相同,AB=5cm ,A ’B ’=3cm 。AB: A ’B ’=5 : 3,就是线段AB 与线段A ‘B ’的比。 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数线段》教学设计 农银希望小学孙国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准备:1、附表(一)、直尺等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大胆尝试 刚上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附表(一),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教师不断巡视)两分钟后,教师指名两个学生说一说。紧接着师说:“你们两个同学谁填的对呢?我们现在不做肯定,等我们上完今天的新课你们就知道了到底谁填的对。”下面我们上新课,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数线段》这节活动课,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 二、探究新知 1、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标出4个点,数数共有几条线段? └──┴──┴──┘ A B C D 2、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 3、成果汇报。 (1)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 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

(2)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两条;AD则是含有三小段的线段,只有一条,所以共有3+2+1=6(条)。 4、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种是按A、B、C等一定的顺序,依次为左端点,往下数,即按序数数;第二种是按线段的组成不同来数,即分类数。 三、展开 1、填表 (1)独立填。 (2)分小组交流讨论,汇成公认的表格。(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帮助。)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4)出示答案。(电脑出示) 2、探索规律。 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师问)(小组内展开讨论,并用电脑显示讨论的结果)(1)基本线段数=点数— 1 (2)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点数— 1)+……+2+1 (3)线段总条数就是1到基本线段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四、练一练

九年级数学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能力目标: 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比例线段? 答:四条线段 a 、b 、c 、d 中,如果 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的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答:如果 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 ad =bc ,那么 a :b =c :d . 如果 a :b =c :d ,那么(a-b):b =(c-d):d; (a+b):b =(c+d):d. 2.引入新课 做一做 在图4-6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 1 ∥ l 2∥ l 3,分别交直线m ,n 与格点A 1 ,A 2,A 3,B 1,B 2,B 3. 图4-6 (1)计算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2)将2l 向下平移到如图4-7的位置,直线m,n 与2l 的交点分别为21,B A 你在问题(1)中发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2l 平移到其它位置呢?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 12122323B B B B A A A A 与

3.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想一想 (一)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二)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学生:28。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学生:35。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 学生2:把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表中第2行的数不变。 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学生: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 -3-

第一讲巧数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数学课上学习了四边形,你还记得他们的特点吗?你们是不是做过下面的这种题: 图中共有()个平行四边形 这属于我们奥数里边的一个专题:巧数图形,你能快速的数出来吗?有没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一、数线段 例1数出右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方法一:找规律数线段。共有3+2+1=6(条)。 方法二:分类数线段。共有3+2+1=6(条)。 例2.数出右面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解析:线段有一个重要特征:线段都是笔直的.所以 我们在数的时候,必须将这幅图分成四个部分,每一 部分分别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方法,然后把四 部分算得结果加起来. 第一部分从A到E共有4+3+2+1=10条线段. 第二部分从G到J共有4+3+2+1=10条线段. 第三部分是FG一条线段. 第四部分是JK一条线段. 10+10+1+1=22(条) 例3.一条线段上共有10个点,以这10个点为端点的不同线段共有多少条?

总结:1、找规律数线段:一般地,如果线段上有几个点(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那么以这n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 (n-1)+(n-2)+…+3+2+1=n×(n-1)÷2; 2、分类数线段 练习: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3) 二、数角 例4.右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分析方法和数线段相同 练习 ()个角()个角 三、数三角形 例5.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方法一数三角形个数的方法与数线段的方法差不多. 方法二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抓住底边BC来考虑,底边BC 中所包含的每一条线段都恰好对应一个三角形.

底边左端点是B的三角形共有△BDA、△BEA、△BCA三个. 底边左端点是D的三角形共有△DEA、△DCA两个. 底边左端点是E的三角形只有△ECA一个. 所以一共有三角形:3+2+1=6(个). 方法三我们把图中△ABC、△ACD、△ADE看作基本三角形: 由1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ABC、△ACD、△ADE; 由2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ABD、△ACE; 由3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ABE。所以3+2+1=6(个)例6.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分析:我们可以将这幅图分成三个部分来数,即下面三幅图. 在△ABC中,一共有5+4+3+2+1=15(个)三角形, 在△ABD中,一共有5+4+3+2+1=15(个)三角形; 在△BDC中,一共有5个三角形.所以 15+15+5=35(个) 例7.图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思路分析:可以用上一题的方法,也可以有另外的思路: 横着看,有3个基本三角形,所以1+2+3=6 竖着看,有两行,所以三角形个数为6×2=12个 例8.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分析:这题我们可以采用按基本图形组合的方法来数.把 图中最小的一个三角形看作基本图形. 由一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共有8个;

9.2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提示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是在认识了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线段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难点是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课堂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规律的总结过程。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在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 难点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计数线段空的表格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或计数线段空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还可量出长度。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抓住线段的本质特征:两个端点,可以度量,为探索计数线段的条数规律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探索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师:上图中有几条线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探索规律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

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年 级 上课日期 2014/6/12 学 科 数学 课题名称 比例线段(一) 计划时长 2h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 难点:用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进行证明或计算 一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两条线段的比 如果d c b a ::=(或 d c b a =),那么就说a ,b ,c , d 叫做成比例. 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注意】(1)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在同一个单位下它们的长度比.因此,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但必须选定同一长度单位. (2)由于b a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是一个正数. (3)两条线段的比是有顺序的,不可颠倒,除了b a =时外,a b b a :≠ :,但b a 与a b 互为倒数. 【例1】如图所示,已知M 为线段AB 上一点,5:3:=MB AM ,且AB=16cm ,求线段AM 、BM 的长度. 【例2】“若m b cm a 6,6==,则两线段b a ,的比为1.”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知识点2 成比例线段 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 c ,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例3】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cm ,3cm ,4cm ,1cm (2)1.5cm ,2.5cm ,4.5cm ,6.5cm (3)1.1cm ,2.2cm ,3.3cm ,4.4cm (4)1cm ,2cm ,2cm ,4cm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教学案例 洛川学校沈莉 一、教学设计思想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觉到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为了贯彻着一精神,我精心设计了“巧数线段”一课,在三年级中试讲,并且通过互动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兴趣较高,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目前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品质之一。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巧数线段》这个节数学活动课,也是为了达到此目的。 第一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提供了具有现实显示意义的握手游戏,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的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汇报和归纳方法组成,都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仅仅在方法的归纳上作一两句概况系性的说明,给予学生自由和自主权。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演示数,使学生不仅要知道正确的结果,而且要理解数的方法及其含义,为后面进一步探索规律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由浅入深,巧妙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填一填,数一数、画一画、完成动手操作习题。并通过互动技术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接着做数据的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太容易,不能更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利用了互动技术的提问表决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各自得看法和意见,形成问题的矛盾两方面,从而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小组的共同的努力寻求出了更加便捷的方法——计算方法,从而投入积极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