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摘要】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

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 PP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

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俯卧位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是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让病人选择俯卧式体位,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

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肺减

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实现通气灌注比例的调节以及呼吸衰竭病人氧合情况的改善,最终确保

肺功能尽快恢复以及早日脱机。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护理;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71-03

1.方法

1.1 安全评估

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采取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如: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脊柱损伤、急性出血、颅内高压、脑水肿、面部骨折、骨

科手术,近期腹部手术等,不能耐受面部朝下姿势的患者均相对禁忌[1]。

1.2 俯卧前准备

俯卧位通气前应向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解释,说明这项操作的目的,作用方

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同时评估患者的镇

静水平,是否需要镇静、肌松剂;停止鼻饲,夹闭各引流管,所有引流管放于对

侧[1],准备好支撑用的软垫和枕头,确保足够的人力(至少3人)。

1.3 具体操作

先充分吸净气道和口鼻腔分泌物,然后给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

10min,同时将 FiO2调至100%,其中1人站在患者床头,负责头面部并注意保护气管导管的连接,其余2人站在床的两侧。先将患者移到床的一侧(与翻转方向

相反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位,进而俯卧于床上。两旁人员给予足够力

量的支撑,同时要注意理顺各管道,防止身它管道或仪器脱落,在患者胸部、髂

部垫枕头或软垫,以保证胸腹部有一定的活动度。腿部放置软垫,以保证膝部不

受压[2]。俯卧后,患者头略偏向一侧,面部用软垫支撑以保持适当体位,防止眼

睛受压,双臂抬起,肘部弯曲放在头部两侧下肢放置舒适体位。气管切开患者采

用头正中位[3],用特定的气垫圈支撑额部和颌部,以免颜面部受压。

1.4 治疗时间

每次俯卧位时间根据患者氧合指标来定,通常在6~8小时之间。当俯卧位

通气对某些患者没有任何帮助,或出现氧合指标下降应停止俯卧位通气。

2.护理难点及对策

2.1 受伤或导管脱落

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给予镇静,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保证足够的人手,保护好患者,保管好管道。俯卧位通气时,患者出现烦躁,同时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人机拮抗、气道压力增高。此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适当加大镇静药剂量,充分镇静。可将心电图电极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的位置

与仰卧时一致。出现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时,检查患者腹部是否受压,要让患者

腹部有空间移动。

2.2 血压下降

部分患者支撑物放置不当可致腹内压增加,腔静脉受压而引起低血压[4]。密

切观察,如数分钟回复,则不需要转回仰卧位;如时间较长,经积极处理无改善

则恢复到仰卧位。

2.3 潮气量降低

如果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患者的潮气量在俯卧位时会降低,导致分钟通气量

下降和血CO2水平升高[5]。为保持潮气量的恒定,可把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或将通气方式改为定容通气,并注意重新设置气道压力报警上限。

2.4 呼吸道不畅

实施俯卧位前,加强气道湿化,给予充分气道内吸痰,吸净口鼻腔分泌物,

翻身前给予纯氧;患者头偏向一侧;俯卧位时给予充分拍背,促使气体分布均匀,加强气体交换。

2.5 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

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接触床褥或床垫,要让患者腹部有空间移动,用厚垫支撑

患者身体的几个主要部分,包括头部、胸部、髂部及小腿部分。

2.6 气管插管(气管套管)

阻塞、打折、松脱或意外拔管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测量记录气管插管的插

入深度,观察体位改变时是否引起牵拉,设专人保护气管插管(气管套管),防止

扭曲、过度牵拉而脱出。并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维持通气的连续性。

2.7 液路不畅或深静脉意外脱出

翻身前妥善固定深静脉导管,翻身过程中设专人看管,保证液路通畅。俯卧

位时,观察导管是否受压,定时冲管以防深静脉导管堵塞。

2.8 引流管不畅

由于患者俯卧位,腹部向下,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引起腹部引流管不畅、

切口裂开、切口愈合不良。适当应用枕头或棉垫支撑同侧髂部,并使同侧下肢弯曲,以减少腹部压迫,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注意保护好伤口及固定好敷料,保

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换药。

2.9 逆行感染

翻身前注意夹闭尿管及各引流管,防止返流,并注意固定,翻身后立即放开,检查连接是否完好。

2.10 颜面部水肿

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颜面部处于低垂部位,容易出现水肿。我们把头部垫高15 ~ 30°,可减轻水肿发生;如有轻度水肿,转至仰卧位几天后便可消退。防止

头颈过度牵拉;注意转动头部,避免长期压迫眶上神经,病人双手放置舒适位置,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帮助病人活动踝关节、腕关节,防止

肌肉萎缩,并予穿弹力袜,防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2.11 出现压疮

俯卧位时患者身体前面的突出部位如面部、眼部、乳部、髋部、会阴部、膝

部及足趾部易受压产生压疮。应定时变换头部及肢体位置、适当调节各支撑物以

缓解受压,并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如受压皮肤发红,改为仰卧位后

给予局部按摩、理疗使之恢复。

2.12 防范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尽早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如低血压,扭伤,眼球或角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