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及启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全球贸易数据统计库(http://
comtrade.un.ore,/)数据计算而得。 表4 1962—2009年韩国主要工业产品的 显性比较优势系数(RCA) 年份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纺织品
3.47 2.7l 2.21 1.64 1.40 0.95 0.61 0.52 0.59 0.57 0.55
表3 1962~2009年韩国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系数(Tc) 纺织品
—0.85 —0.01 一O.20 0.44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全球贸易数据统计库(http://
comtrade.m org/)数据计算而得。
二、日本、韩国动态比较优势部门的形成 一个产业部门通过从“进口替代”发展到“出 口导向”逐渐被培育成为比较优势部门,后来又 作为比较劣势部门转移出去,以便在本国培育潜 在比较优势部门,从而替代进口,再发展成为出口 主导产业,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而在产业转移 过程中,虽然转移了部分比较利益,但投资主体通 过资本输出仍可获得较多的动态比较利益。 随着日本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变,纺织业 日渐衰落并开始向国外转移,确立了资本密集型 的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产业的主导地位。这 一时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对象的对外直接投 资基本上流向具有更低成本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
效率的大幅提高和单位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钢 铁制品的价格呈全面降低趋势,出口不断增加。 而当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比 较优势部门时,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 能源价格急剧上升,日本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出 现较大幅度上升,此时在价格竞争优势减弱的情 况下,其出口竞争力并未被削弱,充分显示了其较 强的非价格竞争优势(如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等)。(见表5)
纺织品
0.71 3.02 2.49 3.99 4.45 2.82 2.87 3.2Biblioteka Baidu 2.96 1.80 1.47
钢铁
0.20 1.44 0.30 0.86 2.36 1.64 1.76 1.49 1.77 1.65 1.87
机械及运输设备
0.09 0.12 0.25 0.49 0.73 1.11 1.00 1.32
化学品
—0.01 0.10 0.14 0.14 0.11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纺织品
0.69 0.60 0.5l 0.50 0.57 0.49 0.44
钢铁
O.25 O.22 O.06 —0.09 O.12 —0.02 O.00
机械及运输设备
—0.18 0.01 0.00 0.12 0.24 0.35 0.36
表1 1962~2010年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竞争力系数(TC) 纺织品
0.95 0.92
O.77
年份
1962 1965
1970
钢铁
0.65 0.80
O.82
机械及运输设备 化学品
0.24 0.58 0.57 0.76 0.78 O.81 —0.07 0.15 0.10 0.3l 0.04 —0.03
表5 日本钢铁工业单位生产成本指数‘21 (普通钢钢材,1956年=100) 年份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出口比率
14.6 10.0 18.3 13.3 14.2 11.3 19.1 22.8 22.5 30.9 25.4 18.2 24.4
单位生产成本指数
100.O 111.2 82.3 75.1 71.O 76.4 68.1 65.9 62.7 63.7 60.O 58.O 56.6 58.4 65.1 67.8 69.7 84.3 122.9 132.9 135.1
19“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5 1980 1985
0.58 0.5l 0.44
0.96 0.89 0.80
在日本经济从复苏到高速发展时,以钢铁、机械为 主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比较优势
收稿日期:2012—11—05 作者简介i周 劲,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_lk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工业经济、 产业竞争力。
-—-——108.--——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续表1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续表3 纺织品
O.15 0.07 0.15 O.07 —0.0l
钢铁
0.43 0.48 0.58 0.56 0.64
机械及运输设备
0.68 0.60 0.50 0.49 0.48
中图分类号:F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108—05 日本、韩国在二战后“贸易立国”战略的指导 下,将获取动态的比较利益作为制定产业政策的 目标,通过不断改变和提升要素禀赋,培育动态比 较优势,确定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福利增 长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 转型升级。在两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比较优 势部门呈现交替转换的动态演变。而两国的经济 腾飞也正是因为它们没有停留在静态比较优势的 低技术部门上,而是选择了具有未来动态比较优 势的高技术部门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植。 一、日本、韩国比较优势部门的变化特征 二战后,日本的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密 切相关,比较优势部门与同时期的主导产业也基 本一致。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中,以纺织产品为主的轻工业是主要的出口部门。
部门,取代了以纺织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 过对日本主要工业品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系数分 析表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在20世纪60年代 初达到顶峰后持续下降,到80年代末逐渐成为比 较劣势部门。钢铁的出口竞争力在20世纪70年 代中前期达到鼎盛,成为比较优势部门。随后是 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竞争力在70年代后期、80 年代初期达到最强。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办公 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和 比较优势的产品。(见表1、表2)
钢铁
2.05 3.02 2.75 3.43 2.98 2.10 1.25 1.25 1.3l 1.43 1.90
机械及运输设备
0.93 1.23 1.38 1.74 2.04 1.88 1.78 1.72 1.61 1.67 1.66
化学品
0.7l 0.8l 0.79 0.88 0.66 0.50 O.58 0.68 0.79 0.81 0.85
24.2
23.9 32.0 26.8 25.3 32.8 33.6 39.4
注:出口比率=(出口/生产)×100。
再以汽车产业为例,日本的汽车生产在1960 年仅有48万辆,到1980年达l 100万辆的规模, 供应量占世界需求量的大约30%,成为世界最大 的小型汽车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 力主要体现在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优势上。在价格 竞争优势方面,其一是充足的设备投资提高了生 产率。日本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世纪60 年代后半期一直持续上升,到70年代末已与美国 持平。其二是采取了降低工资成本的间接措施。
化学品
0.23 0.03 0.17 0.19 0.57 0.38 0.42 0.75 O.88 0.91 0.89
1.40
1.60 1.64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全球贸易数据统计库(http:// comrade.Un.org/)数据计算而得。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晚于日本,同时还是日本 产业转移的承接国。通过对韩国主要工业品的竞 争力和比较优势系数分析表明:20世纪70年代 以来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 动了经济增长,纺织品工业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但随着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国际贸易保护加强 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纺织品等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开始下降。自韩国20世纪80 年代实施“重化学工业化”战略以来,重化学工业 逐渐由进口替代发展成为出口主导部门,钢铁、机 械及运输设备的比较优势由弱变强的趋势明显。 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增长表明了韩国产业竞争力 的提高,比较优势部门已从劳动密集型顺利转向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见表3、表4)
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日本、韩国产业结构升级 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及启示
周 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要:作为后起的工业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在资源禀赋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腾飞。研究 发现,培育动态比较优势部门和发展潜在比较优势部门与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系密切。两国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促进要素资源加速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流动,为不断 提升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的要素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培育未来比较优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 用。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可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不断创造生产要素的 竞争优势,特别重视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从而促进潜在比较优势部门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比较优势;产业政策
①“返进口”指一国的海外企业将其在海外生产的产品以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名义销售回本国的行为。
的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1这四个国家和地
年份
1962 1965 1970 1975
钢铁
—0.94 一O.31 一0.74 —0.20
机械及运输设备
—0.94 —0.83 一O.8l —0.46
化学品
—0.98 —0.99 一0.87 —0.83
区具有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是资本和技术,
因此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20世纪70
化学品
—0.40 —0.48 —0.48 —0.19 0.01 0.05 0.08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全球贸易数据统计库(hup:// comtrade.un.org/)数据计算而得。 表2 1962—2010年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 显性比较优势系数(RCA) 年份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代中期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加速了日本将部 分耗能多、原料需求量大的钢铁、造船和石油化学 一】09—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产业也转移出去,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产业结 构,确立技术密集型的电动机械、汽车、半导体等 产业的主导地位和培育其发展成为新的比较优势 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 导致日本制造业大量对外投资转移,造成海外生 产替代国内生产,加速了国内产业的衰退进程,并 改变着日本的进出口结构,“返进口”①趋势不断 增强。机械工业虽然仍是日本的主要出口部门, 但由于对外投资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来,在日本制造业对外转移的过程中,可贸易品的 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动态比较优势部 门的培育实现的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在世界经济 服务化趋势下,日本具有知识集约型和服务集约 型特征的比较优势产业尚未真正培育起来,导致 产业结构转换不能完全实现。 韩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 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在政 府贸易推动政策的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了以劳 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 资本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 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韩国自然资源匮乏,需要外汇来进口粮食和 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技术短缺,劳动 力供过于求。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推行“贸 易立国”方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带动经 济增长。随着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迅速发展 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以及20世纪70 年代中后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加 强,发展中国家价格竞争,使韩国劳动密集型轻纺 工业产品出口受限,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开始转 为比较劣势。而韩国重化工业中的机械工业由比 较劣势部门发展成为比较优势部门,最初是为了 实现机械设备的进口替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出 口主导部门。 三j日本、韩国比较优势部门变化的特征 日本、韩国比较优势部门的演变过程是促进 要素优势积累和转变的过程。以钢铁工业为例, 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前半 期,日本粗钢产量显著增加,钢铁工业实现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