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谷,泛指粮食 放弃 离开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
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威震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通叛,背叛

归顺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要么、或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课文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 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课文朗读,要求:
1、注意朗读的节奏。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初步理解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内城
外城 围
语气词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护城河
甲衣,兵器,武器装备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检测练习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时代人, 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 记录_________的书。
。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 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 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 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 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呀。
课文翻译: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 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 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 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 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 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 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 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 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
主题曲
海雨天风独往来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
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练习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 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 2、文中的“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意思相 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
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 “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 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 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 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 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
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 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 持和拥护。
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拓展延伸
1、从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例子?举例反思。
2、结合《政治》,《历史》说说 如何保证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数英雄论成败 电视剧《雍正王朝》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论据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需要“人和”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类推
域民 固国
——————
治国需要“人和”
↓ 威天下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 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出“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孟子》两章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 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 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 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A.道德 B.道歉 C.道路 D.王道 3“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 ______________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 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3、能准确的翻译课文。 4、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