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0 —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考试论文

学院(中心、所):材料与化工专业:材料学

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10级材料学

学生姓名周宇学生证号10080502210008

课程名称:聚合物结构分析

论文题目: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任课老师:廖双泉教授

(以上由学生填写)

教师评阅:

阅卷教师(签名):年月日

核磁共振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 核磁共振的机理

核磁共振是材料分子结构表征中最有用的一种仪器测试方法之一。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对样品进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学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在照射扫描中记录发生共振时的信号位置和强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谱。

1.1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具有质量并带有电荷。某些原子核能绕轴做自旋运动,各自有它的自旋量子数Ⅰ,自旋量子数有0、1/2、1、3/2…等值。Ⅰ=0意味着原子核没有自旋。每个质子和中子都有其自身的自旋,自旋量子数Ⅰ是这些自旋的合量,即与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关,若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均为偶数时,Ⅰ为零,原子核无自旋,如12C、16O原子,他们没有NMR 信号。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或偶数、质量数为奇数时,Ⅰ为半整数,原子序数为奇数、质量数为偶数时,Ⅰ为整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

原子序数质量数Ⅰ实例偶偶0 12C 16O8

偶、奇奇半整数13C6 17O8

奇偶整数2H110B5

1.2原子核的磁矩与自旋角动量

原子核在围绕核轴做自旋运动时,由于原子核自身带有电荷,因此沿核轴方向产生一个磁场,而使核具有磁矩μ,μ的大小与自旋角动量(P)有关,它们之间关系的的数学表达式为:

μ=νp

式中,ν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

依据量子力学原理,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状态是由核的自旋量子数Ⅰ所决定,P的绝对值为

P=h/2 [Ⅰ(Ⅰ+1)]1/2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1.3磁场中核的自旋的能量

在一般的情况下,自选的磁矩可以任意取向,但是当把自旋的原子核放入外加磁场(H o)中,除自旋外,原子核还将绕H o运动,由于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核磁矩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核磁矩的取向数可用磁量子数m来表示,m=I、I-1、I-2、…、-(I-1)、-I,共有2I+1个能级。每个能级的能量

E=-μHH o

H O为外加磁场强度,μH为磁矩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μH=γmh/2π,所以

E=-γmh/2πH o

由于自旋核在外磁场中有(2I+1)个能级,这说明自旋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E。根据量子力学选率,只有△m=±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则相邻能级之间跃迁的能极差为

△E=γ△mh/2πH o

1.4核磁共振的产生

1.4.1拉莫尔进动

如图3-1所示,在外加磁场Ho中,自旋核绕自旋轴旋转,而自旋轴与磁场Ho又以特定夹角绕Ho旋转,类似一陀螺在重力场中运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拉莫尔进动。进动频率(又称拉莫尔频率)由下式算出

W o=2πν0=γ H0

而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在磁场方向的分量P z和磁量子数(m)关系为P z=mh/2π,因为m共有2I+1个值,与此相应,P z也有2I+1个值,与此相对应自旋核在z轴上的磁矩:

μz=γP z=γmh/2π

则μ与H o相互作用能量

E=-μz H o

将格式代入其中得:

E=-γmh/2πμ

因m是量子化的,所以E值也是量子化的。这说明自旋样在磁场中的能量同样是量子化的。

1.4.2核磁共振的产生

根据上式可知,在外加磁场中,自旋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能级,如用一定频率ν的电磁波照射样品,并使ν=ν0,即hν=△E=γh/2πH o时,原子核即可进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核磁共振吸收,得到核磁共振波谱。而

ν=△E/h=γHo/2π

此即是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2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2.1 化学位移

由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可知,自旋的原子核,应该有一个共振频率ν。例如,在H核的NMR中,由于它们的磁旋比是一定的,因此,在外加磁场中,所有的质子的共振频率应该是一定的,如果这样,NMR对分子结构的测定就毫无意义。事实上,在实际测定化合物中处于不同环境的质子时发现,同类磁核往往出现不同的共振频率。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质子各自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造成的。核周围的电子云的密度受外磁场的作用,产生一个与H o 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外加磁场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弱,实际上原子核感受的磁场强度为:

H=(1- σ)H0

式中σ称为屏蔽常数,是核外电子云对原子核屏蔽的量度,对分子来说是特定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的反应。那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的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为

ν0=[γ/(2π ) ](1-σ)H0

因此,分子中相同的原子核,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共振频率发生了变化。一般的,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2.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由于屏蔽效应而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变化是极小的,按通常的表示方法表示化学化学位移的变量极不方便,且因仪器不同,其磁场强度和屏蔽常数不同,则化学位移的差值也不相同。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一个与仪器无关的相对值表示,即以某一物质的共振吸收峰为标准νTMS,测出样品中各共振吸收峰ν样与标准的差值,并采用无量纲的差值与νTMS比值δ来表示化学位移,由于其值很小,故乘以106,以ppm作为单位,其表达式为:

δ =[(ν样-νTMS)/νTMS]106 (ppm)

测试中选用的标准物质为四甲基硅烷(TMS),此时其位移常数δTMS=0TMS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因此,是最理想的标准参比物。

2.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首先是电负性--去屏蔽效应,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其次是磁各向异性效应,价电子产生诱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