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
暴增海,马桂珍,肖巧琳 (淮海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 综述了真姬菇研究进展,包括真姬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深层培养、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深层培养;营养价值;农药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8-05423-01
真姬菇(Hyp 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口感极佳。
真姬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食品。
其提取物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经常食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1 形态特征
郑宇等[1]认为,真姬茹子实体丛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成熟时菌盖开展,中心下陷,边缘略上翘;菌盖直径2~10cm,颜色浅至深褐色,盖面有明显斑纹;菌肉为白色,质脆而硬;菌柄中生,呈圆柱状或棒状,长2~10cm,直径0.5~5cm,白色、中实、质脆;有根状菌索固定培养料中;菌褶呈片状、弯生;孢子印白色;菌盖和菌柄由丝状菌丝构成;菌褶子实层由紧密排列担子组成,担子呈棒状,(4.0~6.0)μm×(10.2~30)μm,担子上着生2~4担孢子,呈卵圆形,(5.0~7.0)μm×(4.8~6.0)μm,无色、光滑、内含颗粒。
在PDA斜面试管上,菌丝为浓白色,边缘为绒毛状。
气生菌丝旺盛且爬壁能力强,成熟时色泽变灰。
培养条件不适时,生长速度减慢,菌丝可产生无性孢子。
将上述菌丝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单核菌丝直径1.0~2.0μm,细胞狭长,有分隔,少分枝,无锁状联合。
双核菌丝直径2.0~3.0μm,细胞狭长,有明显锁状联合。
菌丝上可见多个球状分生孢子,其孢子直径2.0~2.5μm。
根据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可将真姬菇子实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转色期、菌芽期、钉头期、扁球期和成熟期。
韩绍英等[2]研究了真姬菇无性孢子形态的特征,结果认为,斜面培养基上的真姬菇菌丝能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为长短不等的圆柱形,或两端粗细不同的近圆柱形。
平均大小为8.68μm×3.09μm,个体差异大。
着生部位多数是在菌丝一端,以芽殖方式产生多个分生孢子;或者在菌丝末端依次成熟,逐个脱落;少数在一条菌丝上孢子同时成熟,同时断裂。
在一段菌丝上,菌丝横隔膜明显,而且数量增多,原生质变稠,是分生孢子形成的前兆。
成熟后的分生孢子遇水或经震动、挤压后分散,其比重略大于水,沉于菌丝体下面。
在斜面培养基上的真姬菇菌丝也能够产生休眠孢子,其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大多数休眠孢子生于菌丝末端,成熟后的顶生休眠孢子为球形、卵圆形;也有在菌丝中间生成的,为数不多,间生休眠孢子中间部分膨大,两端收缢,呈长椭圆形或近纺锤形;个别的也见到在同一条菌丝上相邻处有2个休眠孢子。
休眠孢子光滑透明,个体较大,平均大小为
作者简介 暴增海(1962-),男,河北沧州人,硕士,教授,从事应用微生物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720321410.24μm×9.13μm。
成熟的休眠孢子易脱落。
休眠孢子成熟前一端还拖带着一段菌丝。
真姬菇的分生孢子与休眠孢子并存于斜面培养基菌丝体上,发生时期相近,甚至在同一条菌丝上同时见到这两种无性孢子。
一般在贴近基质的菌丝上休眠孢子居多,直立向上的菌丝上较少;而分生孢子着生的位置恰与此相反。
该菌在斜面培养基的菌丝体上同时形成分生孢子和休眠孢子,在一些高等担子菌中尚属罕见,也使得真姬菇菌丝体很容易与众多的高等担子菌菌丝体区别开,这是菌丝体阶段识别该菌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深层培养
黄清荣等[3]通过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真姬菇生长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碳氮比,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宜的氮源是麦麸,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60)∶1。
黄清荣等[4]又针对食用菌深层培养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菌丝体及其发酵产物,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工艺设备简单等优点,通过摇瓶培养探讨了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转速120r/m in,温度25℃,pH值4.0~7.0,接种量15m l左右,瓶装量150m l,发酵终点为培养后7d。
3 真姬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测定
姜华等[5]测定了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子实体含有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其氨基酸总量的38.8%,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 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 AA)分别为92.9、85.8、79.3、74.8、25.4和86.6,其中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 AA)4项指标均比参比食用菌高。
结果说明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4 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李军辉等[6]研究了乙草胺等5种常用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真姬菇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供试的农药,且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与培养基中乙草胺的浓度大体呈负相关,当培养基中乙草胺的浓度达到0.2m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培养基中添加乙草胺的浓度达到0.4mg/L时,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714cm/d,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
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栽培过程中真姬菇子实体对农药残留的富集或弱化规
(下转第5431页)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 ci.2007,35(18):5423,543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谓胚胎共同培养体系是指在培养基内加入一些辅助细胞与胚胎一起培养[3-5]。
胚胎共同培养的好处是一方面与胚胎共同培养的细胞能分泌一些物质,去除胚胎培养过程中所分泌的一些毒素[6];另一方面共培养细胞本身也会分泌一些活性因子,促进胚胎发育到囊胚期;再者共培养体系可以改善胚胎体外培养的条件,模拟体内的自然环境,促进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克服发育过程中的阻断,增加囊胚期的胚胎数,使胚胎移植在更适宜时间进行,提高着床率[7-8]。
胚胎共培养体系常采用的细胞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子宫内上皮细胞、卵丘细胞及猴肾脏上皮细胞等[9]。
卵母细胞由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形成受精卵。
输卵管是胚胎发育的起始地,输卵管可以分泌活性因子刺激胚胎发育,但对前期胚胎的发育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而子宫是胚胎发育的最终场所,子宫内膜是子宫的主要功能层,因此亦有许多胚胎共培养体系以子宫内膜细胞为辅助细胞。
卵母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40~48h后发育到桑椹胚进入子宫角。
因此从8细胞阶段到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主要在子宫发育。
依据这一生理基础,该试验将体外受精获得的小鼠受精卵前48h内在输卵管上皮共培养体系中培养,然后转移至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培养,目的是更好地模拟胚胎体内发育环境。
与其他处理相比,序贯共培养体系胚胎的囊胚体外发育率显著高于其他共培养组(P<0.05)。
试验结果表明,序贯共培养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囊胚发育率,且可以有效地克服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阻滞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用HTF液使精子在体外获能可以使卵母细胞获得很高的受精率,序贯共培养体系可以在体外为胚胎发育提供一种更类似于体内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该研究为胚胎工程的发展及不育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青旺.动物细胞工程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26.
[2]A N DR AS N AG Y,M ARI N A G ERT SE NSTEI N,K RISTI N A VI NTERSTE N,et al.
小鼠胚胎实验操作手册[M].孙青原,陈大元,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9,417.
[3]PEG OR AR O L M,TH U AR DJ M,DE LA L LE A U N,et al.C om paris on o f sex ratio
and cell num ber o f I V M2I VF b ov ine blastocysts co2cultured w ith b ov ine ov iduct epithelial cells or w ith Vero cells[J].T heriogen ology,1998,49(8):1579-1590.
[4]LARRY I,BAR M A T M D,H U NGCHI NGLI U,et al.Hum an preem bry o develop2
m ent on autolog ous end om etrial coculture versus conventional m edium[J].Fer2 tility and S terility,1998,70(6):1109-1113.
[5]C AR LOS S,A M P AR O M,JU A N G V,et al.C o2culture o f hum an em bry os w ith
autologus hum an end om etrial epi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 ith im plantation failure [J].T he Journal o f C linical End ocrin ology&M etab olism,1999,84(8):2638-2646.
[6]K A NE M T.T he role o f nutrients,peptide grow th factors and co2culture cells in
developm ent o f preim plantation em bry os in v itro[J].T heriogen ology,1992,38: 297-313.
[7]REX R O A D CE,P OWE L L A M.Developm ent o f ov ine em bry os co2cultured on
ov iduct cells,em bry onic fibroblasts,or ST O cell m on olayers[J].Biol Reprod, 1993,49:789.
[8]MEY ER M W,BR O USS AR D J R,ME NEZ O Y,et al.Established cell lines and
their conditioned m edia support b ov ine em bry o developm ent during in v itro cul2 ture[J].Hum Reprod,1994,9:927.
[9]叶新红,徐国江,严敬明.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技术对受精卵体外发
育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J].生殖与避孕,2001,21(3):183.
(上接第5423页)
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RAPD分析在真姬菇菌株中的应用
上官舟建等[7]在进行形态观察和性状分析中,发现菌株间具有一定的性状差异。
但是诸如大小、形状、质地、颜色、产量等性状的表现,往往受环境条件和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以遗传标记为手段的现代生物技术则可较好地克服上述弊端。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选育得到的3个真姬菇菌株(S11、S14、S15)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
3个真姬菇菌株的RAPD图谱分析结果显示, S11、S14、S15三者为不同遗传基因的菌株,但S11与S14有较大的相似性,显示二者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利用RAPD技术能比较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从试验也证明菌株间明显的差异。
但RAPD标记的基础是随机引物PCR扩增,每次扩增产生多个片段,不利于结果的考察和试验的重复。
6 栽培技术
6.1 栽培程序 在栽培过程中注意选择栽培季节、配料制袋、发菌、开袋搔菌、出菇管理和适时采收等环节。
6.2 高分子材料在栽培中的应用 真姬菇适宜出菇温度范围较窄(15~18℃),栽培发菌期长达60~100d,常需越冬或越夏再出菇。
经长时间发菌后,培养基含水量降低,出菇时易出现细弱菇、黄化菇等异常现象。
若直接提高配料加水的比例会降低料内通透性,使菌丝生长受抑制;而在发菌结束,出菇前向菌袋内注水则易造成料与袋壁分离。
高分子吸水材料是国内近年来开发的一种人工合成聚合物,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
由于其结构本身带有很强吸水基团,故该产品具有很高的吸水能力和保水性;还具有一定吸湿性、吸氨能力及挥发性。
金群力等[8]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高分子吸水材料对真姬菇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较大幅度地缩短发菌期,提高发菌整齐度,满袋比例较对照提高39.8个百分点,可达到提前出菇,延长采收期,降低栽培管理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吸水剂还可以增加菌袋持水量,减少灭菌时的水分损失,从而使菌袋在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水量。
对于高分子吸水材料促进菌丝生长的生理生化基础、对真姬菇菌丝体酶活性的影响、最佳使用剂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宇,林兴生,陈福如.真姬菇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食用菌,2001
(3):12-13.
[2]韩绍英,姜彦祥,孟光.真姬菇风干子实体菌种分离与无性孢子形态特
征[J].中国食用菌,1998,17(5):36-37.
[3]黄清荣,杨立红,钟旭生,等.真姬菇深层培养碳氮源及无机盐的优选
[J].湖北农业科学,2005(6):79-81.
[4]黄清荣,辛晓林,王艳华,等.真姬菇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
业科学,2006,34(3):461-463.
[5]姜华,蔡德华.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J].食用菌,2005
(4):61-62.
[6]李军辉,冯志勇,赵明文,等.五种农药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初步
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5,24(1):8-10.
[7]上官舟建,谢宝贵,罗联忠,等.真姬菇三个选育菌株的R AP D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04,23(3):12-14.
[8]金群力,孙培基.高分子吸水材料对真姬菇发菌的影响[J].浙江农业
科学,2001(4):161-163.
1345
35卷18期 王益兵等 序贯共培养体系对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