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中的韵律·入门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创作中的韵律·入门篇

编辑整理:夏旭志

韵律(拼音:yùn lǜ)。指诗词中的押韵规则和平仄格式。

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分为两大类,那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就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4句,五言称五绝,七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8句,五言称五律,七言称七律,超过8句称长律或排律)。

了解了近体诗的类别后,我们来熟悉它的格律要求。近体诗的“格律”,除了上面的“定句定字”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格律的“三大要素”,即:押韵、平仄、对仗,人称“诗中三昧”。

(一)近体诗的第一大要素——押韵

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a可以拼为bā(巴)tā(他)hā(哈)huā(花)……这些都是同韵字。韵母相同的字韵也相同。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格律的要求安排在“特定的位置”,这就叫押韵。

偶数句的最末一字都要押同一个韵部的韵。即:律诗二、四、六、八句末字要押韵;绝句二、四句末字要押韵;排律也是偶数句末字押韵。

这里还要熟悉一个概念,那就是“韵脚”。什么叫“韵脚”呢?因为在近体诗里“特定的位置”也就是偶数句的末字是必须押韵的,这个押韵的字就叫韵脚。下面举一个例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定句定字是七言八句56字,首句入韵。“闲,丸,

寒,颜”四个字韵母相同,属于同一个韵,这四个字是押韵的。四个字所在的位置都是“特定的位置”,即都是偶数句的末位。这四个押韵的字都叫韵脚。

下面说说近体诗的押韵要求。

近体诗的押韵要求:要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要一韵到底,不管几句,不许换韵,更不许出韵。同时还要避免韵脚重字。

什么叫换韵?就是在押韵的过程中没做到“一韵到底”,而是中途转成别的韵了,这在近体诗里是不允许的。

什么叫出韵?就是在押韵过程中押错韵了,你认为它们是一个韵,但实际上不是。

什么叫韵脚重字?很简单,就是在押韵的字里有重复的字,这在近体诗里也是不允许的。

简单说说押韵的作用。

押韵的作用是使韵脚在一首诗中,经过一定距离间隔之后不断反复出现,前后互相呼应,使全诗在音响上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读起来有一种声韵美。

下面说说押韵的标准,现代人写格律诗在用韵上实行“双轨制”(下面选一个)。

1,使用古韵《平水韵》。

2,使用新韵《中华通韵》。

如果你很懒,只喜欢写诗又不肯下功夫,一看那些什么韵脑袋就疼,但还不想放弃你

的这种爱好,那就告诉你一个简便方法,你不用管什么韵,大家都学过汉语拼音,《新华

字典》谁都会查,只要字的韵母相同,韵就是相同的。这样你也可以写格律诗,但在公开

时候要标明一下“新韵”,这样就不至于让内行人笑话了。实际上使用新韵创作也是发展

的方向。

(二)近体诗的第二大要素——平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仄是近体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近体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主要特征。毛泽东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一般认为:阴平、阳平归一类,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一类,为仄声。但一些字的古今发音和声调,已经发生变化,这是格律

诗创作的一个困扰的问题,且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假期继续进行探究式学习。

为了更好地理解平仄在诗句中的作用,我们先熟悉一下律句与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1,近体诗的句子叫做律句,一般二字为一拍。因为是奇字句,末尾一个字为一拍,

所以五言分三拍,七言分四拍。

如“白日依山尽”,就是“白日——依山——尽”,是221的节拍。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是2221的节拍。

要使诗句在声调上有升有降,节奏上有起有伏,吟诵起来抑扬和谐,就必须在节拍与节拍之间十分讲究平仄的“两两相间”,这样读起来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之感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面讲一下“粘对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这就是“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

这也是“对”。

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这就是“粘”。

写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做到“对”和“粘”,如果不合乎这个要求就是“失对”或“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对句”。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主要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因此实际上看的是第二个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