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差异——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文化差异——数字
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一)、“三”与“九”
1、“三”
汉语中带“三”的习语有很多,如“三思而后行”、“垂涎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令五申”等。
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
《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可见“三”的本义就是代表天、地、人,即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
在历史进程中,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时间有昔、今、未之分,空间有上、中、下之分,方位有左、中、右和前、中、后之分,似乎有三就能代表全部,“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之意在内,并且积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三”来归纳事物,指导行动。
在古代,“三”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
在政制结构上,有“三公”(西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军事编制上,有“三军”(海军、陆军、空军);教育上有“三学”(述学、评学、考学);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祭祀要供“三牲”(牛牲、羊牲、猪牲);敬酒要“三献”(初献、亚献、终献);行礼要“三跪”(行此礼时先放下马蹄袖,然后跪下,上身挺直,将右手伸平举起到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这样连举三次站起来,即为一跪,如此三次即为三跪)等。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
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
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因此西方人偏爱“三”,把“三”看作完美的数字。
所以西方人常说The third time’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
)莎士比亚戏剧里也说,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
)。
2、“九”
在中国人眼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莫过于“九”了。
汉语中带“九”的习语,有如“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流宾客”、“九牛二虎之力”、“九天九地”、“一言九鼎”、“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
中国人对“九”的迷信源于对天的崇拜。
《说文解字》云:“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
而在变易之数中,全部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
在卦符中,阳线或阳爻称为九,阴线或阴爻称为六。
因此,九成为所有阳数的典型代表,是阳的全息数符号。
九个九重叠,是极阳之数,代表极阳状况,表示极阳之象和极阳之理。
古人以“九”为最大的阳数,以“九”代天,自古“九”为封建帝王的象征数字,天有“九重”,地有“九州”,皇帝乃“九五之尊”,官有“九卿”,阶有“九品”,乐有“九韶”,诗有“九赋”,经有“九经”等。
大凡皇家的建筑与器物也多合乎“九”。
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面阔九间,紫禁城房间有9999间。
故宫内三大殿的高度都是九尺九,颐和园内的排云殿也是九尺九。
故宫内宫殿和大小城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竖九排,共计九九八十一个。
故宫内宫殿的台阶都是九级或九的倍数。
英语中的“nine”没有神圣、尊贵的涵义,但同样也可表示“多”、“深”。
如:a nine days’ wonder(轰动一时,过后即忘的事情)、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时医治一针省九针;及时处理事半功倍。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特殊场合穿着;打扮得很华丽;穿着讲究)、crack up ( flatter / honour / praise ) to the nine(十全十美)、on cloud nine/seven(得意洋洋,高兴万分,心情非常舒畅)、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
)等等。
(二)、“六”与“七”
1、“六”
在中国“六”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我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又称六合,即前、后、左、右、上、下,或天地四方,亦即三维空间的六个方向。
“六”在中国人看来是个最吉祥不过的数字。
俗语“六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
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英语中的“six”却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人们视6为大凶数或野兽数,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
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hit sb. for six / knock sb. six(给敌人/某人以毁灭性打击)、six of the best (以藤鞭击六下——的一种惩罚手段)、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差不多)等。
2、“七”
在中国文化中有“七日来复”、“正月初七为人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说。
不过,“七”在汉语中却是被人们常常忌讳的数字。
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饭桌上的菜绝不能是七盘。
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
其原因一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
关。
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的七月初七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
因此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之说。
这种习俗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中只能在七月七日相逢一次。
在有些地区描绘得更神,若七月七日下雨,那雨就是牛郎织女的眼泪。
一年相逢一次,这比两地分居还要痛苦。
所以,忌七月七日婚嫁,自是情理之中。
所以汉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扭八歪等。
在西方“seven”却是个神圣的数字。
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问,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七种天罪。
这是因为它与神圣有关。
例如,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耶酥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七乘七四十九次之多;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哀的事;主祷文共有七部分;圣灵有七件礼物。
因而,英语民族的美德、善事、罪恶都要凑足“七”件。
如:seven virtues (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 (七大精神财富)、the seven corporal works of mercy(七大肉体善事)、the seven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七大精神善事)、the 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
此外,人们也视“七”为吉数,在生活中有“lucky seven”的说法,即“幸运之七”。
英语中有“seven”的习语很多,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Seven hours’ sleep will make a clown forget his design.(睡七小时的觉,小丑把花样都忘掉。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 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等。
(三)、“四”与“十三”
1、“四”
在中国“四”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但在古代人们对于“四”并无特别的忌讳。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数字,如门牌号、手机号码、车牌号等。
而因为“4”的发音与“死”谐音,所以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14”(谐音“我要死”)、44、444、4444等数目字。
在习语中,数字“四”常常与“三”在一起,常带有贬义。
如: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
虽说在音乐中4的发音与“发”相似,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使用带4的车牌、电话号码等。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
不过有一个小的例外,在选择结婚日子时人们一般避开周四,因为他们认为“星期四,运气衰”。
2、“十三”
英语中人们把“十三”看成是头号大忌,这也自然有其文化渊源。
中古时代的西方,绞人的绞环有13个绳圈,绞台有13个台阶,郐子手薪金是13个钱币。
《圣经》说流传更广,影响最深。
耶酥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时,由于13人中有一个叛徒的出卖,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西方人忌讳13就像逃避瘟疫一样。
高层建筑隐去第13层的编号;医院不设第13号病房;飞机、火车、剧场等都无第13排、13座;重大的事情也都不在13号那天去做。
当西方人千方百计地避开十三,以免触犯大忌时,中国的老百姓却乐于接受十三。
北方的戏曲和曲艺的押韵都定为“十三辙”;儒家的经典有《十三经》;明朝皇帝的陵墓有十三座,统称“十三陵”;北京同仁堂药店有十三种最有名的中成药,号称“十三太保”。
以上几组数字在英汉文化中被赋予了比较特别的文化涵义。
至于“一”、“二”、
“五”、“八”、“十”这几个数字在英汉文化比较没有特别的涵义,主要是关于数量的使用。
但是中国人偏爱数字“八”,主要是因为它的发音与“发”谐音,因此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都偏爱有“八”这个数字。
(四)、单数与双数之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周易》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进一步衍生,成六十四卦。
在这种文化关照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
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以及作为文学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情有独钟。
汉语习语中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极有把握为“十拿九稳”。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双数的崇拜。
英语国家的人们则往往视单数(13除外)为吉利数,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
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万分感激)、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a thousand and one ways to help(很多种方法)。
此外,如上所述,英语国家的人们对“三”、“七”等单数也信奉为幸运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