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讲细胞呼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讲细胞呼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讲细胞呼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2讲 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Ⅱ)

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细胞呼吸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生命观念)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不同(科学思维)

3.探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科学探究)

4.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社会责任)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3.无氧呼吸

(1)概念:是指细胞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的过程。

(2)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过程

(4)反应式

①产物为酒精: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能量。

――→酶 ②产物为乳酸:C 6H 12O 62C 3H 6O 3+能量。

――→酶 (5)能量

①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②葡萄糖分子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人教版必修1 P 94“小字内容及相关信息”改编)1 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及分解成乳酸时分别释放多少能量?其中有多少能量储存于ATP 中?两者有何差异及共性?热能散失是否是能源浪费?

提示:1 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2 870 kJ 中有1 161 kJ 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 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而1 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时释放196.65 kJ 能量,有61.08 kJ 左右转移至ATP 中。两者的共性是多数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差异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热能散失是维持体温所必需的,并非能源浪费。

1.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提示:[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 2和H 2O 。

(×)提示:在线粒体中参与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 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提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 2。

4.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

(×)提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 。

5.无氧呼吸不需要O 2参与,最终有[H]的积累。

(×)提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H]被用于还原丙酮酸。

6.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 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

(√)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应条件

需要O 2,需要酶不需要O 2,需要酶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产物

CO 2、H 2O 酒精和CO 2或乳酸不同点能量释放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能量释放较少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意义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相同

点联系第一阶段相同

2.细胞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与去向

项目来源

去向[H]有氧呼吸:C 6H 12O 6和H 2O ;

无氧呼吸:C 6H 12O 6

有氧呼吸:与O 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几乎各项生命活动(除光合作用的暗反应)3.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1.据图综合分析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哪一过程?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哪些过程?

(2)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3)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多少?

提示:(1)②;①②④。

(2)种子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3)1∶3。

2.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有些植物细胞无氧呼

吸产生乳酸,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的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根本上是基因不同。

3.如果是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要大于产生CO2的量,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与葡萄糖相比,脂肪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 ℃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请思考分析:

(1)B管中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什么?

(2)A管子叶为什么不变色?实验中设置A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B管中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

(2)A管中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实验中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

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1.(2019·广州一模)如图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均可产生ATP

B.过程②产生的CO2中的O均来自甲

C.乙来自C6H12O6、甲和丁

D.丙和丁属于同一种物质

B [过程①②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A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②)产生的CO2中的O一部分来自丁(H2O),另一部分来自甲(丙酮酸),B项错误;乙是[H],一部分来自C6H12O6,另一部分来自甲和丁,C项正确;丙和丁都是H2O,D项正确。] 2.(2019·深圳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呼吸的过程,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原或淀粉的水解

B.过程②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C.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④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C [人体细胞没有淀粉的水解过程,A项错误;过程②后,葡萄糖分子中大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B项错误;人体细胞中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C项正确;肌肉细胞中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不能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D项错误。]

 细胞呼吸的场所与过程的四点提醒

(1)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或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4)人体内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考查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与综合

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有H2O产生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

C.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呼吸已停止

D.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 [无氧呼吸也能产生CO2,A项错误;有H2O产生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B项正确;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也可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项错误;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

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D项错误。]

4.将酵母菌置于20 ℃和40 ℃的条件下,分别培养6 h和12 h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温度20 ℃40 ℃

培养时间 6 h12 h 6 h12 h

CO2产生

+++++++++++++++

(“+”的多少与CO2产生量成正比)

A.一定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同时产生CO2

B.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变大,相同时间内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增

C.20 ℃条件下,酵母菌在前6 h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比后6 h消耗的多

D.40 ℃条件下培养酵母菌6 h,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可能已经被消耗完

C [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随之加快,B正确;20 ℃下,随着CO2产生量的增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增大,不知道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率,因而无法确定消耗的葡萄糖量,C错误;40 ℃条件下,6 h和12 h产生的CO2量相同,所以可能是葡萄糖被消耗完,D正确。 ]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影响(如图):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 ℃之间。

(2)应用Error!

2.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影响(如图):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①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消耗曲线与CO2生成曲线重合以后(图中P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消耗曲线与CO2生成曲线重合之前(图中P点之前,不包括0点),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阴影部分的相对值表示不同氧浓度下无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

(2)应用Error!

3.水分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影响Error!

(2)应用Error!

4.C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影响: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如图。

(2)应用:适当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1.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2.严格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最少。(×)

提示:无氧环境中,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

3.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

提示:粮食种子应储藏在干燥环境中。

4.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5.破伤风杆菌易在锈钉扎过的伤口深处繁殖,原因是伤口深处氧气缺乏。(√)

6.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提示: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1.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思考。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什么?其产物是什么?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明显升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哪一种?

提示:(1)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呼吸。

2.鱼在夏季黎明时分常常浮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黎明时分水中溶解氧不足。

3.密封地窑能长时间储存水果、地瓜、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密封的地窑CO2浓度高,能够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氧气消耗量等于CO2释放量时,是无氧呼吸的消失点吗?

提示:大豆种子富含脂肪,而脂肪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大于CO2释放量,故当二者相等时,大豆种子应该还在进行微弱的无氧呼吸。

考查环境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2019·曲靖一中期末)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

B.持续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

C.低温时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增强,促进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

D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释放能量增加,利于抵御寒冷,A正确;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使细胞呼吸减弱,供能减少,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B正确;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使细胞呼吸减弱,氧化酶与淀粉分解无关,D错误。]

2.稻田长期浸水,会导致水稻幼根变黑腐烂。测得水稻幼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Ⅰ阶段和Ⅲ阶段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同

D.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

D [水稻幼根刚开始浸水时即Ⅰ阶段时,由于水中氧气的含量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些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在Ⅱ阶段时,有氧呼吸越来越弱,而无氧呼吸强度不断增强,B错误;Ⅰ阶段由于水中氧气含量少,有氧呼吸速率降低,Ⅲ阶段由于无氧呼吸使酒精积累,对植物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无氧呼吸速率下降,C错误;水稻幼根变黑腐烂是因为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毒害幼根,故应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D正确。]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3.(2019·潍坊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需要定期排水,防止幼根缺氧变黑腐烂

B.提倡慢跑有助于避免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大量积累乳酸和CO2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需隔绝空气

D.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B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防止幼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伤害细胞,使根变黑腐烂,A项正确;提倡慢跑有助于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但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B项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需隔绝空气,C项正确;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易感染厌氧型破伤风杆菌,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项正确。]

4.(2019·山西名校联考)细胞呼吸原理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目的不搭配的是( )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B [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错误;水果保鲜的目的是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C正确;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装入A、B两锥形瓶中。

(2)设计对比实验

①甲组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去除空气中的CO2。

②乙组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耗尽瓶中原有

的氧气。

③CO2检测:观察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④酒精检测:取A、B瓶中滤液各2 mL分别注入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

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两试管的变化

甲组变混浊快无变化

乙组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

(4)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1.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提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中都有CO2。

2.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会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提示:应该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检测CO2的产生除澄清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4.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直接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添加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酒精。(×)

提示:应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加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依据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

(√)

1.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3)误差的校正

为排除温度、气压等无关变量的干扰,可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点是用等量的死亡的种子代替萌发的小麦种子,其余均相同。

2.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以发芽种子为例)

(2)实验原理

①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发芽种子细胞呼吸吸收O2的量。

②装置二中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量与吸收O2量的差值。

(3)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不动

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1.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

时,发酵就停止了,试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酵母菌在无氧及其他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随着发酵产物(如酒精)增多,营养物质的减少及酸碱度发生变化等影响,其繁殖速度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酒精发酵最终会停止。

2.为验证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对相关物质的利用情况,现从酵母菌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活性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

1加入线粒体加入葡萄糖

2加入线粒体加入丙酮酸

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

颜色的变化情况

(1)从酵母菌细胞中分离得到线粒体常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2)请预期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并简述判断理由。

提示:(1)差速离心法。

(2)第1组溶液为蓝色,第2组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第1组中由于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所以无CO2生成;第2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生成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教材实验

1.(2019·衡水金卷)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C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微生物,A项错误;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项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通常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项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产生的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项错误。]

2.(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

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C [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

收空气中的CO2,即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

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正确。]

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拓展实验

3.(2019·潍坊期末)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不

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甲装置有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甲装置有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乙装置有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乙装置有色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中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B [甲装置中放入的是NaOH溶液和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NaOH溶液能吸收CO2,有色液滴的移

动量代表O2的吸收量。乙装置放入的是清水和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清水不能吸收CO2,乙装置中酵

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量相等,有色液滴不移动,乙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会造成有色液滴右移。]

4.(2019·河南洛阳月考)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B.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C.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D.需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A [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是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会导致气球的体积增大,烧杯中的液面应该上升;可设置多个该实验装置,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因变量为烧杯液面上升的高度,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有氧呼吸过程中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而无氧呼吸只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需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以校对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考查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及其他实验

5.(2019·淄博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的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时间(min)101520253035

液滴移动距离(mm)032.565100130162.5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B [题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项错误;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6.5(mm3/min),B项正确;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项错误;对照实验中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数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项错误。]

6.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 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

甲 乙

(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__________呼吸。

(2)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__________,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

(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

[解析] (1)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由于注射器内有足够的氧气,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因此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构是线粒体基质。实验一段时间后,氧气逐渐被消耗,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由于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CO2,因此一段时间后①号试管中的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对照。(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含灭活酵母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相同。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无氧

(2)黄色 对照

(3)等量含灭活酵母菌的培养液

1.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进行。

2.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

被分解。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还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H]。

4.人体内产生的CO 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 2。

5.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还有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或者酒精中。

6.O 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此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反应式: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12H 2O +能量。

――→酶 2.无氧呼吸反应式:C 6H 12O 6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C 6H 12O 62C 3H 6O 3(乳酸)+

――→酶 ――→酶 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 ,第三阶段产生ATP 最多。

4.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

6.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7.O 2抑制细胞无氧呼吸,促进细胞有氧呼吸。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9·全国卷Ⅲ)若将n 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 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 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A [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得到黄化苗,该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呼吸强度增加,由于整个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细胞呼吸需要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减少,A 正确,

B 、

C 、

D 错误。]

2.(2019·全国卷Ⅱ)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B [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在相应酶的催化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 选项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不是产物,A 选项错误;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且释放出少量能量,

C 选项错误;一般来说,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故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不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选项错误。]

3.(2019·海南高考)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植物细胞中ATP的合成都是在膜上进行的

C.遮光培养可使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D.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有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植物细胞中ATP 不一定都是在膜上合成的,如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也可以合成ATP,B错误;合成叶绿素需要光照,遮光培养会导致光照减弱,会导致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C正确;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4.(2018·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C [植物在黑暗中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B正确;对于以糖类为底物的呼吸作用来说,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或者酒精和CO2,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5.(2017·海南高考)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C [分生组织细胞进行旺盛的分裂,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A错误;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可能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B错误;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

6.(2017·海南高考)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甲组乙组

处理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种子中的胚呈红色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C [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染料若被氧化则呈无色,被还原则呈红色,活细胞有细胞呼吸产生还原剂,染料被还原,故呈红色,死种子没有代谢,不能将染料还原。甲组细胞是活细胞,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作为还原剂使染料变成红色,B正确;乙组中的种子煮沸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变性失活,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不能将染料运出细胞,C错误;依题意“染料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可知,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细胞呼吸高考题精装版

【特优班生物学案】细胞呼吸 ※考点一:无氧呼吸 1.(08广东理基)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答案:D 2.(08广东文基)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A.增加 B.减少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B 3.(09浙江理综)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4.(2011上海生命科学卷)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答案:D ※考点二:坐标、图表-----从中读出什么 5.(09天津理综)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 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02而乙组产生 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答案:D 6.(10新课标).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 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 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 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7.(2011年安徽卷)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 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 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 、、 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 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 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 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所以D错 8、(2011年江苏卷)(8分)右图为不同培养阶 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 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 是;曲线BC段酵 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 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 有、。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有、。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和用血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H2O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2.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3.(2017浙江模拟)下列过程只属于柠檬酸循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丙酮酸的生成 C.[H]的生成 D.形成大量ATP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 D.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5.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阶段释放 B.②阶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③阶段的电子传递需要酶的参与 D.①②阶段为③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将表中4支试管置于适宜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不能产生ATP的是( ) A.1号和3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4号 D.2号和4号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产生的还原氢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氢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气中的氧原子 8.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由于体积小,一般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一般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与物镜决定:放大倍数=物镜×目镜。清晰与否由分辨率(指能够分辨出相邻两质点间的最小距离,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决定。一般来说,光镜分辨率为0.2微米,电镜分辨率为0.2纳米。分辨率的限制因素为:入射光波长,介质折射率,物镜镜口角。 光学显微镜结构为:光学显微系统,光源,机械支撑系统,有些还有图像采集系统。常见有三种:复式显微镜,相差显微镜以及荧光显微镜。 复式显微镜分为单筒显微镜,双筒显微镜。复式光学显微镜较为简单,照明系统为可见光,光学系统为玻璃透镜(目镜,物镜以及聚光镜),另外还有机械与支架系统。普通复式显微镜的缺点:由于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光线通过样品时,两个相邻焦点的图像可能发生重叠,进而无法分辨,导致存在分辨极限。 相差显微镜是指利用光线的干涉,衍射特征,时相位差转变为振幅差,增强样品的明暗对比,从而观察无色透明样品的装置。相差显微镜的特殊构件为相差板,环状光阑。相差显微镜的特点:样品无需染色,可观察活细胞及细胞器动态。 荧光原理:荧光分子吸收入射光能量以后,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自发跃迁回基态,并辐射荧光。荧光显微镜原理:利用短波长电磁波为光源,激发样品辐射荧光,之后利用样品产生的自发荧光或诱发荧光,对细胞内特异性蛋白质进行定性与定位研究的装置。荧光显微镜的优点:荧光显微镜主要用于定性,定位研究细胞内特异性蛋白质,可以观察活细胞。缺点:无法排除来自样品焦平面以外的荧光,使得图像的反差与分辨率降低。 光学显微镜样品的制备: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胞,稳定细胞成分,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切片是不受破坏。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2019高考生物-ATP主要来源__细胞呼吸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四市联考]下图表示需氧呼吸的过程,其中关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叙述, 正确的是( ) 葡萄糖――→①丙酮酸――→② CO 2+H 2O +能量 A .均需要酶的催化 B .均需要氧气的参与 C .均释放大量能量 D .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 A 解析 过程①为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②为需氧呼吸的第二、 三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均需要酶的催化,A 正确、D 错误;需氧呼吸 的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释放大量能量,B 、C 错误。 2.[2018·成都七中零诊]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产物CO 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 .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 2等于生成的CO 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D .用18O 标记C 6H 12O 6,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 O 答案 D 解析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的参与,其产生的CO 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的氧,A 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 2,所以若细胞呼吸 过程中消耗的O 2等于生成的CO 2时,可能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 错误;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 而是NADH ,C 错误;用18O 标记C 6H 12O 6,有氧呼吸过程中 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因此用18O 标记葡萄糖完成该 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 正确。 3.[2018·贵州遵义南白中学联考]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是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 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 B .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C .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D .能够产水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答案 B 解析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 2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 与,A 正确;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不产生水,B 错误;氧气参与有氧 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形成水,因此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C 正确;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能产生水,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

一轮复习细胞呼吸高考模拟题(附详细答案)

1.(201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厌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氧呼吸逐渐减弱 2(09全国II卷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3.(2011·深圳质检)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μL·g-1·h-1)。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 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4.(2010佛山质检)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5.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6.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24.在水稻叶肉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代谢的共同点是() A 都产生[H] B 都产生CO2 C 都受温度的影响 D 都释放大量的能量 25.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 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3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26.右图是一个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试验装置。先将这个装置放在暗室中24小时,然后移到光下。瓶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密封。 (1)数小时后摘下瓶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数滴,而叶片 颜色无变化,证明叶片中,说明了。 (2)摘下瓶外一片叶片,经处理加碘液数滴,则叶片颜 色,说明。 (3)瓶内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4)将盆栽植物先放在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5)实验中,用来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用 来检验淀粉的生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细胞呼吸

专题五细胞呼吸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与过程 1.(2015·课标卷Ⅱ,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本题通过不同条件下幼根对离子吸收量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小。17 ℃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D错误。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仍需消耗ATP,C 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 ℃,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 ℃,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 答案 A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产物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但可进

行有氧呼吸,A 正确;细菌拟核上含有控制细菌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细菌的呼吸是其基本代谢形式,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控制,B 正确;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型生物,适宜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C 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 2和H 2O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 2,D 正确。 答案 C 3.(2012·江苏卷,23)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解析 本题以细胞呼吸过程图解为载体考查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重要变化和场所,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判断推理能力。图示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此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ATP ,所以甲表示丙酮酸;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 2和[H],并产生少量ATP ,所以乙表示[H];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H]与O 2反应生成H 2O ,同时产生大量ATP 。①表示的细胞质基质无双层生物膜,故A 错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也不同,故B 正确;②所表示的线粒体基质中不能产生大量ATP ,故C 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故D 正确。 答案 BD 4.(2012·上海卷,25)如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6H 12O 6――→酶2CH 3COCOOH +4H +能量

2019届高考一轮:第8讲-细胞呼吸学案(含答案)

第8讲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Ⅱ)。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与过程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 (4)放能: 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1 161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 (5)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3.无氧呼吸 (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

(3)放能:1 mol 葡萄糖释放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94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 kJ 左右转移至ATP 中。 1.判断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 (1)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 2O 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 (2)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 ) (3)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 (4)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 中( × ) 2.判断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 (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 )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 ) (3)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 ) (4)无氧呼吸不需要O 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 据图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1)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②,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①②④(填序号)。 (2)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 (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如果是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 2的量要大于产生CO 2的量,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生物学章节提要和思维导图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阐明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 1.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顺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3.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2、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5、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6、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 7、细胞凋亡 8、细胞衰老 9、细胞工程 10、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态描述生物学时期,19世纪以前; 2.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 3.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今。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 细胞的发现 英国学者胡克,1665年第一次描述植物细胞的构造。 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动植物活细胞与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德国植物学教授,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ge zur 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Theodor Schwann(1810~1882),德国解剖学教授,一开始就研究Schleiden的细胞形成学说,并于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个术语;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6浙教版必修

第四节细胞呼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来完成课堂布置的 任务。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结合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 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 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 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 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进行的是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介绍细胞呼吸的具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高考试题

2012-201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高考题 29.(16分)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 图 1 图 2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在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降低, 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 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推测。 【答案】(1)[H]/NADPH 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的含量输出量 (4)抑制 (5)末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26.(12分) 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 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 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

果如图。 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分析图中A、B、C三点,可知____点在单位时间 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作用,其中____mmol·L-1 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 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____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____。 31.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答案】(1)固定的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量释放CO2 自由扩散(2)A B 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 25、(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细胞呼吸试题

专题六 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必考(b)、加试(b)]。2.需氧呼吸与厌氧 呼吸的异同[加试(b)]。3.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必考(b)、加试(b)]。 考点一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 1.细胞呼吸 (1)场所:细胞内。 (2)原料:糖类等有机物。 (3)产物: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 (4)分类: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可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2.需氧呼吸 (1)反应式:C 6H 12O 6+6O 2――→酶 6CO 2+6H 2O +能量。 (2)过程 3.厌氧呼吸 (1)反应式 。2ATP +22CO +OH 5H 22C ――→酶 2Pi +2ADP +6O 12H 6C 分解成乙醇的反应式:① 。 2ATP +CHOHCOOH 32CH ――→酶 2Pi +2ADP +6O 12H 6C 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② 中进行。 细胞溶胶;其全过程都在完全相同过程: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2) 巧记 三种方法快速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思考诊断] ) × (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溶胶高2/CO 2O .人体细胞内1 的比值比细胞溶胶的低。 2/CO 2O ,因此,线粒体内2CO 产生2O 线粒体内消耗 提示 2.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 ) 3.厌氧呼吸能产生ATP ,但没有NADH 的生成过程( × ) 提示 厌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 。 ) × (的积累NADH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2O .厌氧呼吸不需要4 提示 厌氧呼吸过程产生的NADH 将丙酮酸还原为酒精或乳酸。 5.需氧呼吸产生的NADH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 提示 需氧呼吸产生的NADH 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异同(加试) (1)两种类型的厌氧呼吸 ①厌氧呼吸场所:细胞溶胶 ????? 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进行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 用下形成乳酸或乙醇、CO2 过程②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细胞呼吸-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释放能量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________分子ATP的能 量,实际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_____________ 个ATP。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 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溶液配制要用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 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 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 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细胞呼吸专题高考题汇总

1.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 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BD 解析:①→②→③表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①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膜结构,甲为丙酮酸,②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乙为[H],产生少量能量,③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能量,;①→③表示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乙为丙酮酸。 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画画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 酶降解,D正确。 【试题点评】此题酶的作用本质、影响因素等知识,综合考查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3、.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为酶的相关知识。“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描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原理,A、B项中的两种酶和C项中的FeCl3均为催化剂,所以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则是利用温度升高提高胡萝卜素的溶解度的原理,D项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以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为主线,考查酶及催化剂有关知识,难度不大。针对此类题型,复习时需对重点原理及核心知识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进行归纳整合。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

细胞呼吸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细胞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供能不足 3.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B.全部来自水C.全部来自葡萄糖D.来自葡萄糖和水 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7.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叶绿体D.丙酮酸+内质网 10.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B.4:3 C.1:2 D.2:1 1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为() ∶2 ∶1 ∶3 ∶1 12.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 13.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A.都来自于葡萄糖B.都来自于O2 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 D.分别来自于O2的葡萄糖14.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B.细胞呼吸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 15.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