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

^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王璐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中立体几何的内容更加注重定义、定理的产生和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是两个平面的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是继教材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拓展。因此这一节的学习对理顺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綜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能力目标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类比、抽象、概括二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的定义,渗透类比迁移的思想。

|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运用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降低空间维数的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

(2)通过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寻找方法。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物观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类比归纳,语言表达。

教学用具:二面角模型,折叠纸,多媒体软硬件设备等。

五、教学基本流程(总体设计)

从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引入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构建二面角的的平面角概念

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六、教学情境设计

(一)创设情景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作小结,并顺势抛出问题:直线与直线相交成一定的角,直线与平面也相交成一定的角,那么平面与平面相交是否也成一定角下面我们共同来观察,研探。

(二)建构理论

1、二面角的引入和构建

通过多媒体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发射人造卫星时要根据需要,使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建造房屋时墙面,地面,屋顶也会成一定的角度。

问题3:这样的角有何特点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背景出发,增加学生对二面角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用途广泛,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问题4:类比初中所学角的概念,能否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教师通过折叠一张纸给学生演示二面角

设计意图: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对已有知识的类比模仿,设置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不将书中的定义生硬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自制模具的演示,采用类比的思想将二面角的概念移植过来。

问题5:能否举出实际生活中一些二面角的例子

问题6:如何表示二面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举一些二面角角的例子.如教室的门在打开的过程中与墙面成一定的角度;书本翻开的过程中,两张纸面呈一定的角度等. 以知识填空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了解二面角的数学符号表述。

2、二面角的度量

问题1:我们常说“把门开得大些”,是指哪个角大些,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二面角的大小(回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翻开教科书成二面角形状,观察书页底部边沿所成的平面角随着翻动幅度的改变(二面角)而改变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分析书页底部边沿所成的平面角的特点:

①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

(

②平面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

③两边分别垂直于棱。

问题2:如果平面角的两边不垂直于棱行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 捕捉创造适宜于学生领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数学活动形象而生动的特点,生成知识。

问题3:根据平面角的特点与作法,你能归纳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吗 在二面角βα--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问题4:对于确定的二面角而言,满足上述特点的平面角有多少个请在二面角模型上任意作两个平面角, 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有无关系 归纳:①二面角的平面角与点的位置无关,只与二面角的张角大小有关。 .

②二面角是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的,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多大,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的二面角。

③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④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归纳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使得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

, 例1: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

(1)求二面角D AB D --1的大小

(2)求二面角D AB A --1的大小

思维方法:

(1)找出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垂直于棱)

(3)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例1加强学生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理解并归纳出求二面角的方法。 3、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问题1:教室的相邻两面墙与地面可以构成几个二面角分别指出构成这些二面角的面、棱、平面角及度数

问题2:类比线线垂直的定义,如何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给面面垂直下一个定义引导学生归纳面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迁移的思想归纳面面垂直的定义,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问题3: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工人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来检查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即若紧贴墙面的铅锤的线,如垂直地面,则确定墙面与地面垂直,否则不垂直。紧贴墙面的线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期望回答:即此线在墙所在平面)

由此实际问题如何抽象为数学问题呢(学生交流讨论,期望回答:若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平面垂直)

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

βααβ⊥?⊥则且AB AB

归纳生成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D C B 1 C 1 D

1 A 1 A ` B

设计意图:教师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问题引领,来促成学生形成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方式。

问题4:演示开门、关门的过程:门与地面始终垂直吗为什么将课本打开,直立放在桌面上,每页纸张与桌面是否垂直为什么(用判定定理解释) ~

问题5:判定面面垂直的本质和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判定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知识认知过程。

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确实掌握"降维"的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B 的任意一点,求证:PBC PAC 平面平面⊥

证明:设⊙O 所在平面为α,由已知条件,

PA ⊥α,BC 在α内,

所以,PA ⊥BC ,

因为,点C 是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AB 为⊙O 的直径,

所以,∠BCA =90°,即BC ⊥CA

#

又因为PA 与AC 是△PAC 所在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BC ⊥平面PAC ,

又因为BC 在平面PBC 内,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C 。

设计意图:通过例2加强学生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体会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虽然多媒体的使用方便快捷,但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证明过程进行规范、完整的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证明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检测反馈

检测一:

1、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平面11D ABC 与正方体的各个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图)

2、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在图中作出二面角A BD C C BD C ----11,的平面角。

检测二:

#

1、如图所示,已知CD BC BCD AB ⊥⊥,平面

(1)四个面的形状怎样(2) 有哪些直线与平面垂直(3)有哪些平面互相垂直

A

}

2、如图,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求证BD A A ACC 111平面平面⊥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四)回顾反思

|

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提炼深化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作业分层设计

基础题:课本 P73 习题 A 组3,4.

拓展题:课本 P69 例3 在四面体PABC 中任意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确定

八、板书设计

D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二面角 四、定理内容 六、例题

二、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三、面面垂直的定义 五、定理证明 例2: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采用问题驱动的课堂结构模式,从概念产生的背景到概念的建立,辨析,再到概念的应用,层层深入,最后完成评价检测。这样教学符合感知,辨认,概括,定义,应用的学习模式。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郸城二高高二年级集体备课教学案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 (二)能力训练点 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若a∥b,a⊥α则b⊥α. 2.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3.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略) 五、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2.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 (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 4.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 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 (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 郸城二高杨雅莉- 1 -

高中数学§9.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时间:2018、12、13 (总第69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 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例如:“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课题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为使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可再借助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等的定义过程得到启发,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其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2.3-1,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并对画示表示进行说明。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 (二)能力训练点 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 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证明过程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若a∥b,a⊥α则b⊥α.

2.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 3.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略) 五、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2.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 (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 4.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 师: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 (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 (二)猜想推测,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本上的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新知初探]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自然语言: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图形语言:如图. 画直线l与平面α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 (3)符号语言:任意a?α,都有l⊥a?l⊥α. [点睛] (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 (2)注意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等同但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3)符号语言:a?α,b?α,a∩b=P,l⊥a,l⊥b?l⊥α. [点睛]判定定理条件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 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 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P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 (2)当直线AP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所成的角是90°. (3)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它们所成的角是0°. (4)线面角θ的范围:0°≤θ≤90°. [点睛]把握定义应注意两点:①斜线上不同于斜足的点P的选取是任意的;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 (2)若a∥b,a?α,l⊥α,则l⊥b() (3)若a⊥b,b⊥α,则a∥α() 答案:(1)×(2)√(3)× 2.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 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 解析:选D 3.如图,∠BCA=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 (1)与PC垂直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P垂直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AC,BC(2)BC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 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④若l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一定没有直线与l垂直. [答案]② (1)对于线面垂直的定义要注意“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说法与“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不是一回事,后者说法是不正确的,它可以使直线与平面斜交. (2)判定定理中要注意必须是平面内两相交直线.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课题】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⑴教学内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3 直线、平面垂直判定及其性质”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二面角的概念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与应用。 ⑵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学习平台是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已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多面体、旋转体的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学法分析 二面角是空间角,概念与度量严谨而抽象;判定定理内容不要求证明,要做到抽象概括确实有很大困难,所以本课采用类比发现式教学法,即体现大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数学原理,并作一定的应用。 3.教学目标

依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体会二面角的概念与度量 ②归纳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 ③应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二面角的概念的探索和推导过程,渗透类比迁移的思想; ②通过归纳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训练并提升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③通过使用定理的过程,提升学生类比化归水平,培养学生降低空间维数的思想.通过问题获得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数学定理,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 二面角的概念及度量方法,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归纳概括三.教学过程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最新考纲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 知 识 梳 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 ???0,π2. 3.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1.两个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基 础 自 测 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经典例题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垂直,则l⊥α; 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l⊥α; 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⑤若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 A.1 B.2 C.3 D.4 答案 B 解析对①②⑤,均不能断定该直线与平面垂直,该直线与平面可能平行,可能斜交,也可能在平面内,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是③④,故选B. 2.已知直线m,n是异面直线,则过直线n且与直线m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一个B.至多一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不存在 答案 B 解析若异面直线m、n垂直,则符合要求的平面有一个,否则不存在.3.(2014·淮北高一检测)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30°B.45° C.60°D.120° 答案 C 解析如图,AC⊥α,AB∩α=B,则BC是AB在平面α

内的射影,则BC =1 2AB ,所以∠ABC =60°,它是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4.空间四边形ABCD 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 、BD 的关系是( ) A .垂直且相交 B .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 .垂直但不相交 D .不垂直也不相交 答案 C 解析 取BD 中点O , 连接AO ,CO , 则BD ⊥AO ,BD ⊥CO , ∴BD ⊥面AOC ,BD ⊥AC , 又BD 、AC 异面,∴选C. 5.已知△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________. 答案 外心 解析 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是外心. 6.(2014·舟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ABC 中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 ??? ?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高长福 我说的课是高中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2节内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2)平面与平面们垂直的判定。由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是建立在二面角的基础之上,且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地描述了两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同时也是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汇集点,所以搞好二面角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知识。乃至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类比、抽象、概括二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二面角及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难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寻找方法;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目前高一学生已学过空间线面、面面的平行和线面的垂直关系,对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比较了解,且(2)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针对目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诱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概念、形成定理。在定理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证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对定理及例题图形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入手总结出定理,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通过判定定理,将“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去处理,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的应用。 三、课堂结构设计: 二面角的概念建构→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第 页(共4页) 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折纸试验,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归纳和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定义和判定定理; 2.通过对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探究、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体会定义和定理中所包含的转化思想. 【教学方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 计算机、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实例引入,理解概念 1.通过复习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举例感知生活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其中最特殊、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线面的垂直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2.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图片,引导他们观察直立于操场上篮球架的立柱与它在地面影子的关系,然后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描述,引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即: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从“具体形象——几何图形——数学语言”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定义的合理性. 3.简单介绍线面垂直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应用——“日晷”. 设计意图:通过我国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仪器——日晷,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引出探究判定定理的必要性. 二、通过试验,探究定理 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三个顶点分别记作A ,B ,C .如图,过△ABC 的顶点A 折叠纸片,得到折痕AD ,将折叠后的纸片打开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使BD 、DC 边与桌面接触) D C A B D B A 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 ?知识点睛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 a b α ∵_________,b⊥α, ∴___________. 其他性质: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___________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α a l β ∵α⊥β,α∩β=l,________,________, ∴a⊥β. 其他性质: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如果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精讲精练 1.已知直线l垂直于直线AB和AC,直线m垂直于直线BC和AC,则直线l, m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异面C.相交D.垂直 2.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组条件是()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m⊥α,n⊥β 3.若m,n,l是互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互不重合的平面,给 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α∩β=m,m⊥n,则n⊥α或n⊥β; ②若α∥β,α∩γ=m,β∩γ=n,则m∥n; ③若m不垂直于α,则m不可能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 ④若α∩β=m,m∥n,且n?α,n?β,则n∥α且n∥β; ⑤若α∩β=m,β∩γ=n,α∩γ=l,且α⊥β,α⊥γ,β⊥γ,则m⊥n,m ⊥l,n⊥l.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4.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AC 的长为() B C D A A B. 2 a C. 2 a D.a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和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 实物观察、类比归纳、语言表达,讲练结合. 义的?

一、二面角 .二面角 )半平面 . )二面角 . 、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

. .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1)在二面角任取一点O,以点 . . ]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

个平面垂直. 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 条件, 的直径,

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 重合后的点记为G,则在四面体 答:面ABC⊥面BCD 面ABD⊥面BCD

备选例题 例1 如图,平面角为锐角的二面角EF αβ--,A ∈EF ,AG α?,∠GAE = 45°若AG 与β所成角为30°,求二面角EF αβ--的平面角. 【分析】首先在图形中作出有关的量,AG 与β所成的角(过G 到β的垂线段GH ,连AH ,∠GAH = 30°),二面角EF αβ-- 的平面角,注意在作平面角是要试图与GAH 建立联系,抓住 GH ⊥β这一特殊条件,作HB ⊥EF ,连接GB ,利用相关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作GH ⊥β于 H ,作HB ⊥EF 于B ,连结GB , 则CB ⊥EF ,∠GBH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GAH 是AG 与β所成的角, 设AG = a ,则1,2GB GH a ==,sin GH GBH GB ∠=. 所以∠GBH = 45° 反思研究:本题的成功之处在于作图时注意建立各量之间的有效联系.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SC ⊥平面ABCD , E 是S A 的中点,求证:平面EDB ⊥平面ABCD . 【分析】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这里需 要寻找已知条件“SC ⊥平面ABCD ”与需证结论 “平面EDB ⊥平面ABCD ”之间的桥梁. 【证明】连结AC 、BD ,交点为F ,连结EF , ∴EF 是△SAC 的中位线,∴EF ∥SC . ∵SC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 B S C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型例题 1、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考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βαβα⊥?⊥?⊥n m n m ,, B .n m n m ⊥?⊥βαβα//,,// C .n m n m ⊥?⊥⊥βαβα//,, D .ββαβα⊥?⊥=⊥n m n m ,, 解析:正确的命题是n m n m ⊥?⊥βαβα//,,//,选B. 2、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BD 、 BC 的中点,CA =CB =CD =BD =2 求证:AO ⊥平面BCD ;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证明:连结OC ,,.BO DO AB AD AO BD ==∴⊥ ,,.BO DO BC CD CO BD ==∴⊥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1, 3.AO CO == 而2,AC = 2 2 2 ,AO CO AC ∴+= 90,o AOC ∴∠=即.AO OC ⊥ ,BD OC O = AO ∴⊥平面BCD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是A 1B 1 的中点,则E 到平面AB C 1D 1的距离为( ) A . 2 3 B .22 C .2 1 D . 3 3 2、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C //平面PDF (B )DF ⊥平面P A E A B M D E O C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优秀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能画出二面角. 2.会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看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公路上的坡面与水平面,打开的门与门框所在的平面等.它们中的两个面成一定的角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需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那么,怎么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呢? [探索研究] 1.二面角 (1)半平面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3)二面角的画法:分直立式与平卧式两种.图1,记作二面角βα--AB . ①直立式 ②平卧式 图1 2.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提出问题:平面几何中可以把角理解为一个旋转量,同样,一个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的,也是一个旋转量.这说明二面角不仅有大小.而且其大小是惟一确定的.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总的说来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从而提问: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么度量? 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尝试找到度量二面角大小的方法. 现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2,二面角βα--l ,l O ∈,α?AO ,β?BO ,l AO ⊥,l BO ⊥.AOB ∠是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优秀教学设计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已经初步掌握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判定。这为学生学习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判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难度,而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是继教材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作小结,并顺势抛出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

问题要涉及到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的情形,你能举出这个问题的一些例子吗?如修水坝、发射人造卫星等,而这样的角有何特点,该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共同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老师展示一张纸面,并对折让学生观察其状,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并对以上问题类比,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表示(如下表所示) 2、二面角的度量 二面角定理地反映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如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一些”,是指二面角大一些,那我们应如何度量二两角的大小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做一个小实验(预先准备好的二面角的模型)在其棱上位取一点为顶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各作一射线(如图2.3-3),通过实验操作,研探二面角大小的度量方法——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特别指出: (1)在表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求“OA ⊥L ” ,“OB ⊥L ”; (2)∠AOB 的大小与点O 在L 上的位置无关;(为什么?) (3)当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时,这两个平 面的位置关系怎样?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究,获得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练习题1(答案)

】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 1、“直线l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如果一条直线l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l B、l⊥ C、l∥ D、l或l∥ 3、若两直线a⊥b,且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b∥ C、b D、b∥,或b · 4、a∥α,则a平行于α内的( ) A、一条确定的直线 B、任意一条直线 C、所有直线 D、无数多条平行线 5、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 )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 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6、若直线l上有两点P、Q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相交或在平面α内 二、填空题 7、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有条;垂面有个;平行线有条;平行平面 有个. 8、过平面外一点作该平面的垂线有条;垂面有个;平行线有条;平行平面有个. 9、过一点可作________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 10、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可作_________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

11、过平面α的一条平行线可作_________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 三、解答题 ( 12、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13、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 14、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一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C D,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 > 15、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 求证:AP在α内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讲课教案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会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垂直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转化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 线的添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形纸片、三角板或直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通过对已学相关知识的追忆,寻找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 问题2: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可以抽象成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事例?寻找特殊的事例并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的客观现实,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相交中一种特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形象,激起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 2.提炼定义 问题3: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 (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第(1)与(2)两问旨在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过点B的直线垂直,第(3)问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也垂直,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 (学生叙写定义,并建立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则 )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 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3.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2)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初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 (3)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面面垂直的认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二面角的概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面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作法及面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67~ P 69,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这条直线________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2:什么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学 探索新知 探究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图1 问题:上图中,水坝面与水平面、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都有一定的角度.这两个角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新知1: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图2中的二面角可记作:二面角AB αβ--或l αβ--或P AB Q --.

图2 问题:二面角的大小怎么确定呢? 新知2:如图3,在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图3 反思:(1)两个平面相交,构成几个二面角?它们的平面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你觉的二面角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3)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和O 点的选择有关吗?除了以上的作法,二面角的平面角还能怎么作? 探究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问题:教室的墙给人以垂直于地面的形象,想一想教室相邻的两个墙面与地面可以构成几个二面角?它们的大小是多少? 新知3: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如图4,α垂直β,记作αβ⊥ . 图4 问题:除了定义,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呢? 新知4: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重难点突破 例1 如下图 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B A ,的任意一点, 求证:ABC PAC ABC PAB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PBC PAC 平面平面⊥. l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

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中提炼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感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折纸试验中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学习行为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而通过辨析讨论,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猜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