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万古霉素(V ancomysin)系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杀菌性糖肽类化合物。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的杀菌作用大。耳毒性与肾毒性是万古霉素的主要毒副作用,发生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特别当肾功能下降时,常规剂量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更易诱发其毒性,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老年人及儿童用药须要注意。

该药说明书中肾功能正常成年人的推荐剂量为1 g q12 h或0.5 g q8 h,老年人为0.5 g q12 h或1 g q24 h,肾功能不全者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谷浓度范围为5~10 μg/mL,谷浓度>10 μg/mL时为中毒范围。近年来,考虑到万古霉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及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即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有升高趋势,且出现少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等因素,国外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指出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应提高到10 μg/mL以上,必要时达到15~20 μg/mL。在万古霉素的治疗过程当中(包括长期治疗),使谷浓度维持在10 μg/mL以上,是取得临床治疗成功并有效防止耐药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内针对汉族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方案的研究,有学者撰文《万古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时血药谷浓度与肾毒性相关性研究》指出,对于细菌性肺炎患者,当其谷浓度在10~15 μg/mL时,万古霉素对其肾功能基本无影响;但当谷浓度>15 μg/mL时,万古霉素能明显引起肾功能的下降。高谷浓度(谷浓度>15 μg/mL)及万古霉素疗程≥14 d均为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将谷浓度升至10~15 μg/mL是比较安全的。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临床药学部对于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做出如下归纳:

1.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它的杀菌效应与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问和抗生素后效应(PAE)有关,采用增大药量来提高杀菌作用是无用的,反而会加重其毒副作用。为了避免肾功能损害,一般不推荐使用大剂量(临床每日用量超过4 g)万古霉素,也需要避免和其他具有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利尿药等)联合使用。

2. 每次静滴时间应不小于1 h,当单次剂量超过1 g(即1.5 或2 g)时,输液时间需延长至1.5~2 h。血药浓度监测采集谷浓度血样应在稳态时即第4次或第5次给药前30 min

内采集,给药后30 min~1 h采集峰浓度血样。

3. 推荐谷浓度有效范围10~15 μg/mL,峰浓度不超过50 μg/mL。

4. 对于复杂性感染如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和医院获得性金葡菌肺炎的临床预后,为了提高药物的组织渗透能力,以增加达到最佳血药浓度的可能性,推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值应维持在15~20 μg/mL。

5. 若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谷浓度过低,调整用药方案时一般采用单次给药剂量不变而减少给药间隔,这样可以保证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致过高或者维持剂量降低。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治疗药物监测(TDM),使给药方案个体化,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尽量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万古霉素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英文名:Vancomycin Hydrochloride for Intra Venous 【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或冻干之块状物。 【药理毒理】抗菌作用: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效,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另外用MRSA在试管内进行传代培养试验其对万古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也很低。在体外药敏实验中, 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无效。 作用机制:万古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阻碍 细菌RNA的合成。 【药代动力学】血中浓度监测:为确保药物有效性,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对长期使用本药患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和幼儿、与可引起肾、听力损害的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联用的患者最好能够监测其血药浓度。静滴结束1-2 小时后血中浓度为25-40μg/mL,最低血药浓度(谷间值,下次给药前值)不要超过10μg/mL,有报道指出静 滴结束1-2小时后血中浓度为60-80μg/mL以上,最低血药浓度持续超过30μg/mL以上,可出现肾、听力损 害等副作用。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给药:肾功能损害患者同健康人相比。血中药物浓度的半衰期延长,有必要对其用药量加以 修正,从图1根据肌酐清除率可计算出给药量的修正值。 血中浓度: (1)健康成年人(静滴时血浆中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参数)

(2)儿童患者(静滴时血浆中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参数) 表2药代动力参数(儿童患者,60分钟静滴) 记号NO.年龄C max (μg/mL) AUC0-∞ (μg·hr/mL) T1/2α (hr) T1/2β (hr) CL (mL/min/kg) Vc (L/kg) ○●△▲1 2 3 4 1岁 1岁10个月 2岁1个月 2岁9个月 78 75 59 67 □511岁113 mean—78 给药量:10mg(效价)/Kg,每日3~4次,60分钟静滴 [测定法:FPIA(荧光偏振测定法)] (3)低出生体重儿患者(药代动力参数)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1)概念掌握(2)工作内容了解(3)范围掌握 一、概念(记住缩写)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采用现代分析测定技术,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得的数据以药动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关系,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历程如下(了解): 治疗决策→处方剂量→初剂量设计→调剂→给药→观察→抽血→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处理→调整给药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实验室的工作内容 1.血药浓度的测定 多种药物的测定 一种药物的多种测定方法 在测定中注意质控 2.数据的处理(峰谷浓度法) 峰浓度谷浓度剂量给药间隔 预期预期不变不变 高高减少或不变增加 低高增加增加 低低减少或不变减少 高低减少减少 高预期减少不变

3.结果的解释 在取得异常结果时,应该分析原因,提出造成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意见。 4.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进行常规TDM情况下,实验室还可结合临床特点开展多种科研,如疾病对药物处置的影响、活性代谢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 (二)TDM的咨询服务 一般可分为二类: (1)简单测定和报告测定结果 (2)提供测定结果,解释结果,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TDM咨询服务的内容:两个层次 初级: (1)向临床提供合适的抽血时间 (2)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治疗浓度范围 (3)影响所报告浓度的病理因素 (4)药代动力学参数 (5)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高级: (1)推荐给药剂量、剂型、给药间隔 (2)其他咨询服务:下一步合适的抽血时间、预期的血药浓度范围、治疗中有可能影响血药浓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三、适用范围(理解并掌握)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 常见于:地高辛、洋地黄毒苷、锂盐、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奎尼丁)等等。 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比值,药物治疗指数越高表明药物越安全。 治疗窗: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2.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的药物 (1)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而引起的抽搐不易区别; (2)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控制心律失常时,药物过量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亦难于区别; 3.临床效果不易很快被觉察的药物 (1)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某些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药物。 (2)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茶碱;抗心律失常药。 4.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非线性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即剂量与血浓度间不呈线性关系,当剂量稍有增加,可能使血浓度明显上升,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进行血浓度监测。常见于苯妥英钠,茶碱、普萘洛尔等。

万古霉素 评价标准

万古霉素评价标准 一、万古霉素注射液抗菌谱: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其他梭状芽胞杆菌通常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芽孢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乳杆菌、厌氧球菌和部分放线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和李斯特菌常对万古霉素敏感;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二、万古霉素注射液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继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膜炎。 三、给药时机:在第一次给予抗菌药治疗前留取标本送培养者为时机正确,反之错误。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规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万古霉素注射液用法用量:成人:2g/天,500mg q6h 或1g q12h;儿童:40mg/kg/天,分2-4次静滴;新生儿:10-15mg/kg,出生1周内,q12h,出生1周到1月,q8h;老年患者剂量减半使用:500 mg q12h 或1g qd 。 肾功能损害患者:每天剂量应适当减少

溶媒:在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溶解,在以至少1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五、万古霉素注射液疗程 普通患者:小于2周,预防性使用仅限2次 MRSA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成年患者应给与至少2周 复杂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血培养阳性,不符合非复杂性血流感染的标准),依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建议疗程4-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年患者推荐6周万古霉素静注治疗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至少6周 六、万古霉素注射液配伍禁忌 目前己明确本品与氨茶碱,5-氟尿嘧啶混合后可引起外观改变,时间延长药物效价可显著降低。 七、万古霉素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依据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在首次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时,宜同时进行血药峰、谷浓度监测,之后如需连续监测,可仅测谷浓度。监测时机为给药后3-4个维持剂量时监测血药浓度。其中万古霉素峰浓度参考范围25-40ug/ml,谷浓度参考范围15-20 ug/ml。 八、万古霉素注射液注意事项: 1、快速推注或短时内静滴本药可使组胺释放出现红人综合征. 低血压等副作用,所以每次静滴应在60分钟以上。 2、给药途径:肌肉内注射可伴有疼痛,所以不能肌注。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分析。方法对110例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结果治疗后,总有效79例(71.82%),其中显效52例(47.27%)、有效27例(24.55%)、无效31例(28.18%)。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峰值<25 mg/L的患者60例(54.55%),谷值<5 mg/L的患者56例(50.91%)。结论由于万古霉素的治疗指数较窄,且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万古霉素的监测结果以及患者的自身症状调整给药方案,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用药;相关问题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严重肺部感染和肾盂肾炎的治疗,属于东方链球菌和土壤丝菌属[1]。近年来,临床多应用广谱抗生素,从而使院内获得性感染增多,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以及使用抗菌药物量大、时间长等特点,往往会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情况[2]。万古霉素的治疗指数较窄、个体差异较大以及影响的因素较多,因此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合理使用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本院11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11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5.37±21.91)岁;冠心病15例,高血压9例,重症肺炎8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支气管扩张6例,慢性阻塞性肺水肿10例,白血病2例,烧伤4例,恶性肿瘤19例,泌尿系统疾病2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例,外伤1例,其他1例。 1. 2 方法医护人员按常规给予患者万古霉素治疗,0.5~2 g/d,分2~3次静脉滴注。 1. 3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3]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应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TDx血药浓度监测仪、离心机以及万古霉素试剂盒、质控盒、标准曲线盒。 1. 4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效果根据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进行判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未痊愈;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感染症状、体征正常、检查正常、病原分析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万古霉素的剂量调整

万古霉素的剂量调整 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 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广泛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那么,该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呢?现转载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如下,供参考: 万古霉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发挥药效的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T>MIC 值%时间段,是衡量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活性的主要药效动力学参数,也是最好的疗效预测参数。 一般情况下,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万古霉素常规推荐剂量是2g/ 天,每12h 1g。美国感染病协会MRSA 指南推荐的给药剂量为每次15-2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每8-12 h 给药1 次,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量一般不超过4g。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首剂负荷剂量有助于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并有效治疗疾病,推荐负荷剂量为25-3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 万古霉素输注过快可发生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输注速率应维持在10-15 mg/min(1000 mg 输注时间应>1 h)。如因输注过快或剂量过大出现红人综合征,或发生过敏反应时的风险较高,可延长输注时间至2 h,或采用负荷剂量前给予抗组胺药。 一、负荷剂量 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耳毒性,且体内基本不代谢,给药剂量的90%以原形经肾脏清除。因此调整剂量时主要考虑老人、儿童、接受血液透析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对于此类特殊人群,通常推荐负荷剂量为20-25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维持剂量 1. 肾功能减退患者 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学会(BSAC) 进行了一项剂量调整研究,并推荐按照表1 调整万古霉素剂量。

精神科药品常识

精神科药品小常识 一、何谓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消除正性的症状,例如幻觉和妄想等。所谓幻觉是病人觉得听到、看到、闻到、触觉到,但其它人没有感受到的知觉。病人所感受到的妄想,是坚信不存在的事件,在其它人看来似乎是奇异的、古怪的看法。 抗精神病药物,同时也可以消除负性症状,这些症状包括退缩和孤独,觉得没有能力做决定。抗精神病药物帮助病患跟现实接轨,也可帮助病人的思想和言辞较有组织性,可帮助精神病人回复正常的生活。 二、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可分那些种类? 精神治疗药物(Psychotropic drugs)可分为五个大类,这些药物可能以单独或并用的方式开在处方笺中。(详见表1-1) 1.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 2. 抗忧郁剂(Antidepressants) 3. 情绪稳定剂或抗痉挛剂(Mood stabilizers or Antiepileptics) 4. 抗焦虑、镇静及安眠药(Anxiolytics and Hypnotics) 5. 抗帕金森氏症药(Anti-Parkinson drugs) 三、抗精神病药有那些副作用? 昏昏欲睡、便秘、当从坐或躺的姿势站起来时会感到晕眩、口干、视觉模糊、手不自主抖动、移动缓慢、肌肉抖动、痉挛不安、女性月经不规则、男性女乳症等。并不是每个人,或服用每种抗精神病药皆会发生,一般依照个人不同体质而会有所不同。

为了治疗或预防这些副作用,一般医师会依照病人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作适当的处理,例如加入软便剂以治疗便秘,加入抗帕金森氏症药以预防肌肉抖动的副作用等。 四、精神科药物应该吃多久,病才会好? 一般精神病的药物治疗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人症状改善就自己停药,这是不可以的。精神病的药物必须持续服用一段时间,否则容易再发病。服用时间的长短,或选择药物的种类,则视病情而定,部分发病多次或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人更需长期服药。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一年内规则服药者,再度发病的比例是30%,没有规则服药者,再度发病的比例是70%。 此外,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服用药物通常需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千万不要才服用几天就觉得无效而停药,或自行改换其它的治疗方式,以致延误治疗时机。 长期服药的病患,最理想的方式,应该在门诊时,找固定的门诊医师诊断及开立药物,因为一旦有任何突发状况,或病情变化时,固定的门诊医师因为比较了解病患的病史,因此容易做有效且立即的处理。 至于,疾病的复发是否和服用的药物种类有关联性,则尚无绝对定论。 五、服用精神科药物应该注意那些事项? ◎对所服用药物的特性及疗效,具备基本的知识。 一般精神病的治疗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精神科常用的药物,发生效果的时间,常须耐心等待,有人症状改善就自己停药,容易再发病。服用时间的长短,则视病情而定,部分发病多次或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人更需长期服药。若能对药物有基本的认识,将可有效稳定病情。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123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用药分析

123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用药分析目的通过分析123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0年1 月~2011 年1 月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123 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疗效、肾功能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69.11%;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所测得峰值80岁10例,60~80岁63例。基础疾病情况:(1)原发疾病:冠心病13例,高血压10例,重症肺炎10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支气管扩张5例,慢性阻塞性肺水肿15例,白血病3例,烧伤3例,恶性肿瘤20例,泌尿系统疾病24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例,外伤1例,其他2例。(2)感染部位:肺部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5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5例,败血症10例,腹腔感染12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进行判定疗效[3],主要分为以下情况:(1)痊愈:无感染症状,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病原分析为正常。(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以上评断指标有一项没有恢复正常。(3)好转:病情有所好转,还没有达到显效的标准。(4)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者重者。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4 血药浓度测定 所有患者均经静脉按照说明书给予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365),至血药浓度达稳态后,在静脉滴注结束30~60 min 留取峰浓度血标本3 mL,在下次给药前取谷浓度血标本3 mL。分离所有标本的血清,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其中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为(TDX)、万古霉素试剂盒及质控试剂均为美国Abbott 公司产品。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80岁10例,其中2例发生了肾损害,占20.00%,60~80岁63例,其中肾损害10例(15.87%)。肾毒性总发生率为12.20%。 3 讨论 万古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为:万古霉素可以与细菌细胞壁的D-丙酰胺-D丙酰胺酸结合,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溶解细菌,或者抑制细菌RNA的合成[4]。万古霉素是三环糖肽类抗生素,其治疗浓度与毒性浓度比较接近,容易引发肾损害,这与其血清的半衰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肾毒性易于发生在老年患者当中,由于老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率

治疗药物监测习题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一、重点 1.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定义、性质。 2.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及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3.体液pH对药物扩散的影响。 4.房室模型及消除动力学模型,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及意义。 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恒速静脉滴注、固定间隔时间和剂量多剂用药及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时关系表达式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多剂函数式的应用原则。 5.TDM的药效学与药动学依据。 6.TDM常用标本种类及药物组成特点,取样时间确定原则及常用预处理方法。 7.常用临床化学检测技术在TDM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8.当前迫切需要开展TDM的主要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地高辛、苯妥英钠、环孢素、氨茶碱、三环类抗抑郁药、碳酸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抗心律失常药。 9.TDM的临床应用及根据TDM结果调整剂量的方法。 二、难点 1.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固定间隔时间和剂量多剂用药的药时关系表达式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多剂函数式的应用原则。 2.TDM常用标本种类及药物组成特点,取样时间确定原则。 3.苯妥英钠的药动学特点及剂量调整方法。 4.环孢素的药动学特点及样品要求。 5.根据TDM结果调整剂量的方法。 三、常见题型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临床上经常使用但不需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是 A digoxin B phenytoin C aminophyline D penicillin E phenobarbital

【本题答案】 D 2.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 易化扩散 E胞饮 【本题答案】 C 3.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本题答案】 D 4.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 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 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D 血管外注射时,F=1 E 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计算出【本题答案】 A 5.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本题答案】 B 6.人的总体液量约0.6L/kg体重,若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d)=4L/kg体重,则提示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TDM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看出药动学模型及参数是反映药物体内过程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较客观的指标,也是制定用药方案的基础。虽然现在新药上市前均要求进行临床药动学研究,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中,不少仍缺乏药动学资料,即便有的,也多得自国外其他人种。近年来遗传药理学研究表明,不同人种间在生物转化及排泄等体内过程上存在着差异。如在对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许多心血管药物的氧化代谢,以及异烟肼等药物的乙酰化上,白种人较多的体内存在遗传性缺陷,而在黄种人中则较少见。即便在同一人种间,由于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和病理情况的影响,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通过TDM工作,求得具体监测对象的药动学模型及各有关参数,是一重要的基础工作。并且,还可藉以积累我国人群的群体药动学资料。只要确定药物在具体监测对象的房室模型、消除动力学方式及有关药动学参数后,参照本章第二节中分别介绍的有关公式,即可制定出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二、制定用药方案 表9-1所列需进行TDM的药物,其药物效应(包括治疗作用及多数毒性作用)与血药浓度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各药的群体治疗浓度范围及中毒水平均已确定,故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可参照有关资料,确定欲达到的稳态浓度水平(静脉滴注)或范围(多剂间隔用药)。应用测定计算得的该个体有关药动学模型及参数,可按公式⑽计算出静脉滴注时的用药速度;而静脉注射或血管外用药等间隔给药时,还需在给药间隔时间>τ和每次用药量X0两个参数间,预设定一个,多数情况都是设定>τ,再根据公式⒆-(22),则可计算出另一参数。对于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确定个体的Vm和Km值后,按公式(28)可计算出每日用药量R。 如果不能获得监测病人的具体药动学模型及参数时,可采用有关药物的群体模型及参数均值,作为制定用药方案的依据,但最好能选用同一人种及同一病种的群体资料,以求尽量与接受用药方案的个体接近。此外,对二室及多室模型药物,在制定静脉滴注或多剂用药方案时,一般均按一室模型处理。须强调指出,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定的用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需通过TDM监测效果,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三、指导调整剂量 通过上述方法制定的用药方案,仅是一理论上的理想方案,实际工作中由于病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用药过程中任一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发生改变,均可使血药浓度不是恰在预期水平。即便正好达到预期水平者,也可能在继续用药过程中因上述因素改变,或病情的好转、恶化,使血药浓度改变。因此,通过TDM测定血药浓度,监测用药方案实施效果,指导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是剂量个体化的必需环节,也是TDM的常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万古霉素在成年病人中的治疗监测

万古霉素在成年病人中的治疗监测 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感染病协会,传染病药师协会 Michael Rybak, Ben Lomaestro, John C. Rotschafer, Robert Moellering Jr.,William Craig,Marianne Billeter, Joseph R. Dalovisio, and Donald P. Levine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09年; 66:82-98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菌药物,最初主要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使用近50年。在美国,万古霉素是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抗菌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 . 万古霉素上市早期,曾发生一些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输液相关反应、肾毒性,还可能包括耳毒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早期万古霉素制剂中的杂质是造成上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 – 4].随着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的逐步上市,这些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少,导致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有所减少[1 – 4].然而,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来,MRSA 感染发病率稳步上升,使万古霉素再次成为治疗这些致病菌所致感染的主要药物. 多年以来,万古霉素一直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在不同的病人人群中进行了大量的药动学研究,市售的试剂盒使测定血药浓度非常方便,上述条件使医生能够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准确地控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很多医务人员认为通过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在获得有效药物浓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药物耳肾毒性。但是必须提出的是,常规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调整给药剂量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5-9]。矛盾主要表现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是否能够真正用于预测或者预防药物相关毒性,是否能够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近期研究发现,在常规用量(1g/12hr或者15mg/kg/12hr)的前提下,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很低,除非病人同时使用已知肾毒性药物或者大剂量用药[10-12]。本文将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文献进行评价讨论,在现有依据上提出相关建议。 指南编写过程 这是一份由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和感染病药师协会(SIDP)共同制定的指南。编写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万古霉素监测相关不同课题。编写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参考文献进行浏览,随后ASHP、IDSA,和 SIDP专家进一步评审,编写委员会确定具体课题和建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审议形成定稿,定稿代表了编写委员会多数成员的意见.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1)概念掌握 (2)工作内容了解 (3)范围掌握 一、概念(记住缩写)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就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采用现代分析测定技术,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得的数据以药动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与毒性的关系,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与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历程如下(了解): 治疗决策→处方剂量→初剂量设计→调剂→给药→观察→抽血→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处理→调整给药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实验室的工作内容 1、血药浓度的测定 多种药物的测定 一种药物的多种测定方法 在测定中注意质控 2、数据的处理(峰谷浓度法) 峰浓度谷浓度剂量给药间隔 预期预期不变不变 高高减少或不变增加 低高增加增加 低低减少或不变减少 高低减少减少 高预期减少不变 低预期增加不变

3、结果的解释 在取得异常结果时,应该分析原因,提出造成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意见。 4、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进行常规TDM情况下 ,实验室还可结合临床特点开展多种科研,如疾病对药物处置的影响、活性代谢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 (二)TDM的咨询服务 一般可分为二类: (1)简单测定与报告测定结果 (2)提供测定结果,解释结果,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TDM咨询服务的内容:两个层次 初级: (1)向临床提供合适的抽血时间 (2)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治疗浓度范围 (3)影响所报告浓度的病理因素 (4)药代动力学参数 (5)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高级: (1)推荐给药剂量、剂型、给药间隔 (2)其她咨询服务:下一步合适的抽血时间、预期的血药浓度范围、治疗中有可能影响血药浓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三、适用范围(理解并掌握)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 常见于:地高辛、洋地黄毒苷、锂盐、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奎尼丁)等等。 治疗指数:就是指药物的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比值,药物治疗指数越高表明药物越安全。 治疗窗: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2、中毒症状容易与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的药物 (1)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而引起的抽搐不易区别; (2)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控制心律失常时 ,药物过量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亦难于区别; 3、临床效果不易很快被觉察的药物 (1)特别就是那些用于预防某些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药物。 (2)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茶碱;抗心律失常药。 4、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非线性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即剂量与血浓度间不呈线性关系,当剂量稍有增加,可能使血浓度明显上升,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进行血浓度监测。常见于苯妥英钠,茶碱、普萘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年6月第16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V ol.16, No.3, June 2019 去甲万古霉素是我国研制生产的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治疗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由于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深受临床重视,实际应用中常需监测血药浓度。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样本处理方法复杂且测量速度慢,不符合医院监测血药浓度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去甲万古霉素开发的检测试剂盒。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十分必要。我院目前使用的血药浓度检测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Viva-E血药浓度分析系统,检测方法为酶放大免疫法(enzyme- 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检测原理是基于抗原(万古霉素)与酶标抗原竞争抗体从而由酶活力反映抗原浓度。目前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具有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董 迪,毛 璐,宋 菲,张 威,甄健存(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摘要] 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治疗药物监测手段。方法:应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日间差、定量下限等项目进行初步研究,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市售酶放大免疫法万古霉素检测试剂响应良好,利用此法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得结果日内(各测试组CV均小于15%)、日间差(P = 0.603 9)在药典要求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7 8、0.342 0),初步建议检测下限应≥ 3.0 μg·mL-1。结论:酶放大免疫法适用于医疗机构检测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提示可利用免疫法试剂盒的交叉反应检测抗原结构类似物。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临床需要更多去甲万古霉素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指导用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酶放大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9)03 – 0146 – 04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method for nor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in human plasma DONG Di, MAO Lu, SONG Fei, ZHANG Wei, ZHEN Jian-cun(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method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EMIT) was adopted to detect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Test items such as between-day variances and 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obtained by EMIT were studied preliminarily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s:Norvancomycin samples had a good response to vancomycin test kit by EMIT on market. The within-day variances (the CV of each test group was less than 15%) and between-day variances (P = 0.603 9) of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EMIT were all within the requirement range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which had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PLC (P values were 0.467 8 and 0.342 0 respectively). A preliminary recommended lower detection limit was more than 3.0 μg·mL-1. Conclusion: EMIT was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norvancomycin plasma concentr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antigen structural analogues could be detected by the immune cross reaction in immunoassay kit. The variance between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of norvancomycin need further study. More data about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of norvancomycin were required to guide drug use and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Norvancomyci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Plasma concentration;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基金项目]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PX2017054) [通信作者] 甄健存,女,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事管理、 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E-mail:zhenjiancun@https://www.360docs.net/doc/f3379676.html, [作者简介] 董迪,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 jstdongdi@https://www.360docs.net/doc/f3379676.html, · 146 ·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

分类药物有效浓度范围采样时间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72h < 5*10-8mol/L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72h时间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抗生素万古霉素峰浓度25-40ug/ml 谷浓度5-10ug/ml 滴注结束后约30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30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氟康唑 抗癫痫药 丙戊酸50-100ug/ml 连续给药4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4-12ug/ml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苯巴比妥15-40ug/ml 连续给药4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苯妥英钠10-20ug/ml 连续给药3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 2.5-15ug/ml 平喘药茶碱成人:8-20ug/ml 新生儿:5-10ug/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1小时、普通片 口服给药后2小时,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髓移植:100--200ng/ml 肝移植:200--300ng/ml 肾移植: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定谷浓度。 他克莫司 移植后第1月内:8-15ng/ml; 第2-3月:6-12ng/ml; 第4-6月:5-10ng/ml; 6个月以后: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抗精神类药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0.2~2ug/ml 再次给药前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固定某一时间,以便比较)。 抗结核类药利福平异烟肼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于2009年8月1日刊登在《临床感染性疾病》杂志。该联合专家组分组复习PubMed1958~2008年间有万古霉素给药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DM)、患者预后以及药动学、药效学、疗效、耐药性和毒性相关的英文文献,形成了本指南推荐的循证医学基础。本推荐仅适应于成人。 另外,IDSA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万古霉素治疗成人和儿童MRSA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一并结合进行解读。 关于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和给药方案调整 指南推荐: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实际体重计算,包括肥胖患者。一般为15~20mg/kg,每8~12h给药1次,然后根据实际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获得目标治疗浓度(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A)。指南指出,与间断给药方案相比,持续输注并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A)。 万古霉素初始剂量的确定是基于B1ouin等、在1982年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目前绝大多数专家仍然支持这个意见。但是对于间断给药与持续输注方案的结论,学者Huttner等提出了质疑。 指南援引James等、Lacy等和WysocKi等的4个研究来支持这个观念。第1个研究的责任作者为Rybak博士,该研究是一个药理过程研

究,没有评估临床结果。发现持续静脉输注和常规间隔给药两种情况下,血清杀菌效价>1:8(即血清药物浓度稀释8倍)时能分别杀死100%和60%的细菌,因此认为两种给药方式在药效学上是等效的。这个研究样本量小,仅有10例患者,交叉时间也仅有2d。而第2个研究被误读:Rybak和他的同事宣称“Lacy等的研究提示持续输注和间隔输注在杀菌效价方面没有活性差异”,而实际上,Lacy及其同事根本就没有考察持续输注问题,而仅仅比较了万古霉素每日1次每次1g的给药方案和每日2次1g的给药方案的疗效差异。指南引用的第3个研究(Wysocki,1995)是13例患者前瞻性的接受万古霉素持续输注治疗,匹配的对照为病例对照。持续输注组感染相关死亡率为23%,虽然病例数少,混杂因素多,但是没有“妨碍”研究者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Wysocki等随后在2001年又进行了一个队伍研究,通过119例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对比万古霉素持续和间断输注的疗效,结果认为两者在生物学结果、临床预后和药物安全性方面相似。然而,这个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和随访时间短(<10d)的不足。 Huttner等认为,理论上,万古霉素的时间依赖特性支持其持续输注给药;从临床结果来看,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持续给药优于间断给药,因此有待于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但是,这些证据也不足以证实一个相反的观点:即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在药效学上是等效的。 综合上述争论,笔者认为是否采用持续输注给药取决于万古霉素对相应病原菌MIC值,对于固定的给药剂量,如果持续给药也能达到适宜的且在MIC值之上的血药浓度,理论上持续给药效果应该更优异。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分析

108??临床研究?? 万古霉素属于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主要应用于对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控制,其治疗效果比较可观。但不规范的用药治疗,会造成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并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严重影响[1]。所以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注意检测其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的标准进行用药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面本文就我院38例患者进行万古霉素治疗与血药监测的探讨和分析,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及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38.5±4.8)岁。38例患者中年龄<10岁的患者有13例,年龄>60岁的有12例,均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等监测。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包括姓名、年龄、病症等,之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病菌标本的采集及培养实验。采集标本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和脓液,之后进行病原菌株培养和病原学检测。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给药方式均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药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给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万古霉素治疗,联合1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2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3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或联合4类抗菌药物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万古霉素的用量每天均保持在0.04~ 2.72 g[2]。之后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检测仪器采用专用血药浓度监测仪进行,标本离心利用与之匹配的离心机进行,试剂利用专用万古霉素质控盒和试剂盒进行检测。之后对患者的用药疗效、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及发生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均需根据其伤口的愈合程度、体温恢复情况和实验室复查结果等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改善和无效三类。治愈:患者的伤口全部愈合,体温检测明显下降,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均显示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伤口部分愈合,体温检测下降,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基本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伤口、体温及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均未有好转迹象[3]。 2?结 果 38例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后,呈治愈的有5例(13.16%),改善的有19例(50.00%),无效的有14例(36.84%),有效率为63.16%;其中血药浓度峰值<24 mg/L的患者有23例,占60.53%;血药浓度谷值<4 mg/L的患者有20例,占52.63%;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有5例,占13.16%。 3?讨 论 万古霉素属于抗生素中的一种,是糖肽类抗菌类药物,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感染、肠道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等。万古霉素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利用其药效与细胞壁前体D-丙酰胺的联合,将细菌细胞进行溶解,降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同时与黏肽侧链结合形成一种抑制细菌RNA的复合结构,对其进行阻滞和抑制,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4-6]。一般万古霉素的应用大多与其他抗菌类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单纯用药的情况比较低。而且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单纯用药、2联合用药及3联合用药或4联合用药等,而且其用药的剂量也比较小,同时在对其进行血药浓度分析时发现,其血药浓度比较低,说明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有紧密联系,同时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在用药后有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所以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对患者进行药物试验,血药浓度检测,之后根据血药浓度检测值选择适量的剂量给予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保证治疗效果。且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比较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比较低并合并有其他疾病,因而影响疗效;或用药时间比较短,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因而建议将用药时间延长。 综上所述,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其用药量比较小,且血药浓度均比较低,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药浓度检测进行用药剂量的选取。 参考文献 [1] 黄义泽,毛名扬,袁孔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 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4):295-298. [2] 高稚婷,张锋英,王雷鸣,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6):526-531. [3] 朱曼,郭代红,刘皈阳,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 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4):1282-1285. [4] 陈杰,孙萍萍,夏延哲,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应用调查及分析 [J].中国药事,2014,28(8):899-903. [5] 谷利民,朱丽琼,唐平.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相 关问题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18-219. [6] 孙敬英,张玉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 经济学,2015(3):94-95.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分析 丛严东 (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及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38例,对其均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观察其疗效、血药浓度峰值及谷值,和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及分析后,其治疗有效率为63.16%;血药浓度峰值<24 mg/L的概率为60.53%;血药浓度谷值<4 mg/L的概率为52.63%;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概率为13.16%。结论万古霉素在临床治疗中,其用药量比较小,且血药浓度均比较低,取适宜的剂量给药治疗需根据血药浓度的监测进行匹配。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1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