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古时期的欧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落实案)

【课程标准】

1.中外历史纲要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多元面貌。

2.选择性必修

1.1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选必1第2课)

1.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选必1第6课)

1.3了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必1第9课)

1.4了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选必1第12课)

1.5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选必1第18课)

2.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选必2第4课)

2.2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选必2第7课)

3.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选必3第4课)

【考情分析】

中古世纪的欧洲是课标新增内容,高考尚未涉及。全国卷和地方卷考察都较少,考查方向侧重于西欧政治制度、民族国家、经济、宗教发展等角度,多与近代西欧相联系,常以背景出现考查,需要多加注意。【时空框架】

【概念清单】

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自治、王权与教权、基督教会、《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基辅罗斯、特辖领地制、伊凡四世

【知识梳理】

一、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主要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在罗马帝国废墟和日耳曼王国基础上建立。

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一世建立起庞大帝国,查理一世死后,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主要国家雏形。

【资料拓展】中世纪(中古时期)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或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之前,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而中国则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

(二)基本特征:①政治上形成和实行封君、封臣制,贵族长期割据;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既勾结又冲突;②经济上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自给自足的庄园是其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后期出现城市自治;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神学控制欧洲。

(三)政治方面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原因: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以封土为纽带确立起来的。

②内容: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③评价、影响:一方面使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强化王权具备可能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王权强化:

(1)背景:①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②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封建经济增长。

(2)时间:10——11世纪以后。

(3)主要代表: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形成议会君主制;②法兰西: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统一,王权得到强化,形成等级君主制;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的国家。

(4)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统一的专制王权国家出现,国家和民族观念突显,民族意识觉醒,为民族国家产生奠定基础。

3.基层治理:

(1)概况:

①在庄园,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②在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③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官员来源:随着王权强化,实行恩赐官职制,存在随意性、私人性等弊端。

4.中古西欧法律:

前期:(1)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2)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后期:(1)罗马法复兴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运动,促进罗马法的传播(2)英国普通法的形成:①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②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③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3)法国法律体系的成熟: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资料拓展】丕平献土和三级会议

丕平献土:741年,矮子丕平继任宫相,职掌墨洛温王朝权柄。751年,丕平派人上书教皇扎迦利试探教皇回答:“国王当然以有治国之才为宜。吾以使徒的权力望汝成为法兰克人的国王。”于是,丕平借教皇的声明,于同年11月废黜了墨洛温王朝末代君主,登极称王,教皇代表卜尼法斯大主教为其涂油,加洛

林王朝时代到来。丕平为报答教廷对他篡位的支持,曾应教皇之请,在754年和756年两次出兵意大利,迫使伦巴德国王将拉文那总督区和潘塔波利斯一带割让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三级会议: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故名。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百年战争时期,为了抵抗外敌,三级会议有权监督政府。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法国大革命后,三级会议随旧制度一道被废除。

(四)经济方面

1.庄园和农奴制度:

①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②庄园的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③经营方式: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法庭:庄园里设有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秩序。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城市兴起: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争取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获取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③影响: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大学的兴起(被称为中世纪最美的花朵);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

【资料拓展】庄园

中古西欧的庄园最初称为“维拉”(villa),来自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的农庄,后被用来泛指封建主拥有的地产。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也有草地、森林、池塘等,因此它首先是一个封建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封建主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获得收成。庄园里有教堂,由堂区神父主持宗教仪式。庄园内有法庭,负责审判庄园内部的治安案件,主持人经常是领主或其代理人,但农奴也会参会听审,有时也会通过鼓噪施加压力,保存着某些日耳曼人原始民主的特征。14-15世纪,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奴制瓦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庄园具有经济上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等特点。

(五)文化方面

1.表现:(1)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圣经》和研究教义的神学;(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2.特点: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的传统,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基督教会:

(1)发展演变: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③16世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④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特征:①政治(有权):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阶制度,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②经济(有钱):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③思想(有势):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基督教学校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