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注重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将道德教育的活水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让中学语文课堂闪耀道德教育的璀璨光芒。

一、小处着手,挖掘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应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对于一些看似平淡无奇却含义丰富的语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字的深刻含义,感悟作品的浓郁情感,挖掘出语言文字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对重点语句的读品悟,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例如《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语义简单,教学中我们很可能只是一带而过,没能挖掘语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德乃人一生的追求,有德方能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表达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抒发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引发的关于生死意义的理性思考;“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恋等等,这些课文中的只言片语,我们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感悟体验,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真挚高尚的道德情感,以此涤荡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在和风细雨的教学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营造美境,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过程中,优美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利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可以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让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初中教材中有不少散文、诗歌都是描写祖国山川神奇秀丽景色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赞叹祖国锦绣山河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例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可以通过展示三峡风光的图片或播放三峡风情片,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三峡神秘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可以在《雪之梦》的轻音乐背景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印象中的冬天,学生们各抒己见,各种冬天的美景趣事不断呈现。这样的课堂不仅轻松活泼让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愉悦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分析形象,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本中,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特征的剖析,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美丑、善恶的标准,领悟人生的真谛,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例如珍视祖国文化、热爱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深明大义、勇敢刚毅的花木兰;为国呕心沥血、为民鞠躬尽瘁的周总理……这些人物的光辉形象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信,对信念的执着……这些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帮助学生的成长并给他们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英雄人物形象时,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受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品质得到提升,进而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弘扬传统美德,铸就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篇幅或显或隐地蕴含着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弘扬传统美德直接而丰富的材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明志、持节、诚信、自强、仁义、谦和、尊长……”等传统美德。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和老师”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尊师重教,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典型写照:老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生活上处处关心学生,学生敬畏老师,依恋老师。

当然道德品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除了立足教材之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向他们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观的发展,注重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熏陶感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