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两、三位数的乘法”教学片段引发思考

建设路小学叶女英

儿童的心理决定他们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开口多说、多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啦?是谁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针对此问题,作了调查,原因大致归纳为:(1)教师讲的多、问的多,很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说、去问。(2)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褒扬的少,对问题结果的对错关注过度,对发言错误的学生宽容不够,不能形成积极发言的宽松课堂氛围。(3)问题过大、过难,学生不会、不理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4)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引导不够,学生不会提问题,怕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要求而挨批评。

《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为长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三课时“两、三位数的乘法”教学片段谈谈个人的浅见。

情境导入,引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114×21,让学生先估算。

师:114×21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来精确地算一算,好不好?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准确的结果,先认真想,想好后把方法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发现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生1:114×21

=(110+4)×21

=110×21+4×21

=2310+84

=2394

生2:114×21

=114×(20+1)

=2280+114

=2394

生3:114×21

=114×3×7

=342×7

=2394

生4: 114

× 21

114

228

2394

生5:114×21

=(100+10+4)×21

=100×21+10×21+4×21

=2100+210+84

=2394

师:对这5位同学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评析】问题提出后,师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是质疑的基础。

生:5种方法中,有4种是横式,一种是竖式。

师:你真善于发现!对呀!4个同学用了横式,一个同学用竖式计算。

【评价】积极评价,既给该发言同学以激励,以信心,又给了其他学生以积极的暗示。

师:这样好不好,我们最后再看竖式计算的方法。

【评析】宽松的环境,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师:先观察4道横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评析】引导质疑,让学生慢慢地发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学习,学会质疑。

生1:第1种和第5种方法是把第一个乘数114拆开,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

生2:第2种、第3种是把第二个乘数拆开,虽然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

师:第1、5两种方法拆的数都是114,仔细观察,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

【评析】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引领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走向深入。

师:第2、3两种方法,都是把21拆开,刚才格西同学说拆的方法不同,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来帮帮老师?

【评析】教师示弱,装不明白,在退中把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师:这4种方法,不管是拆第一个乘数114,还是拆第二个乘数21,最终的结果都是把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转变为我们学过的知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以前可能也尝试过,数学上叫“转化”,(在黑板上用红色笔板书:转化)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新问题时可以尝试着用转化的方法试一试。

师:对第4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谁有问题要问吗?

【评析】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给机会、给空间,学生逐步学会的、悟会的。

生1:为什么8(指第二部分积的个位)不写在4(第一部分积的个位)的下面?

生2:因为8是十位上的2乘4得到的,表示8个十,所以要把8写在十位上。

师:谁听明白力成同学的意思了?你能再说一说吗?

【评析】此处是本节课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学生质疑,学生思考,学生领悟,学生回答,学生强调,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告知者。

生3:8既然在十位上,为什么后面没有0?

生4:为了方便。

【评析】多精彩的质疑和回答,遗憾的是此处没作积极评价,没让学生体验到本该享受的质疑之乐。

生5:114怎么得来的?

生6:228怎么得来的?

生7:不是228,是2280。

【评析】超出想象的精彩回答!教师应引导再深入、再细腻些:为什么呀?明明写的是228,我怎么看不出是2280?教师的质疑与生1的质疑相呼应,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理解算法,掌握算法,遗憾的是此处没处理到位。

生8:是114×20得来的。

师:对于笔算竖式,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评析】是“提醒”不是“强加”,是“注意”不是“背诵”,是“理解”不是“机械记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方法已无痕地渗入到头脑中。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114×21的准确结果,再看一看、想一想,不同的方法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比如第2种和第4种方法,谁能说一说?

【评析】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喜悦、成功的喜悦。话锋一转,对问题本质的质疑引领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去形式,悟本质。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学习不能深入,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水平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少,深入的交流少,教师的有效引领就显得特别重要,精心设问、有效质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要想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课堂上,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不论质量如何、不批评、不嘲讽、多鼓励、多欣赏,消除学生怕说错或说得不好被否定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

2.教师有效引领,让学生学会质疑。

“先观察4道横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第1、5两种方法拆的数都是114,仔细观察,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等,教师都在引导学生由不愿说到敢于开口说,由问题的表面浅层逐步到有思维深度。实践证明,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

3.提供充分机会,让学生体验质疑。

“第2、3两种方法都是把21拆开,刚才格西同学说拆的方法不同,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来帮帮老师?”“对第4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谁有问题要问吗?”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质疑,从而提高质疑的水平和能力。

4.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质疑。

由不会到会,由不敢到敢,由浅层次到有深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的、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积极评价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质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对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更大的成功之母!学生在一次次在成功中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而逐步提高质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