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开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重点:①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学习方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教学流程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1教案新人教版

选修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板书】1、初生地球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

【板书】2、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

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

【教师小结】到了38亿年前,撞击缓和下来,液态水得以存留。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门槛,产生了复杂到足以自我复制的分子,并向着更复杂的形态进化。最早自35亿年前开始,生命之路开始演进至单细胞的蓝绿藻,它们在有阳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长。这种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改变了这颗行星。它们捕捉太阳的能量来制造食物,氧气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一点一点,它们把大气改造成适合呼吸的空气,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开启了大门。

【板书】3、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转折过渡】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板书】二、地层和化石

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教师小结】由岩浆,经喷出或者侵入(未喷出而冷却)作用形成的就是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

由其他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而形成的具有层理、有时带有化石的岩石就是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

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压固、富集、重结晶等作用下形成的新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

【分析讲解】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板书】1、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板书】三、地质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