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椎间盘退变疾病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但退变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型椎间盘模型分为动物体外模型和动物体内模型两大类。动物体外模型包括椎间盘细胞模型和椎间盘组织块模型;动物体内模型有机械力学模型和外伤模型等。该文就近年来新型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展

Abstract:The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 has been main research focus in spinal surgery, but the pathogenesis of disc degeneration is still not clear.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pathogenesis of disc degeneration. Presently, models of disc degenetation ar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aries:vitro models and vivo models.The animal vitro models include disc cell models and disc tissue models.The vivo models include mechanics models and trauma models.This review

tries to give a short introduction about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 about disc degeneration.

Key words:disc degeneration; animal model; congress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正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而在实验动物上复制椎间盘退变,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来揭示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有必要建立可靠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本文对国内外报道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1 动物体外模型

1.1 椎间盘细胞模型

椎间盘细胞实验室培养技术旨在研究椎间盘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不同刺激或干预对椎间盘细胞产生的影响。椎间盘细胞培养主要分为平面培养和三维培养。Ichimura等[1]较早进行鼠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的平面培养。Preradovic等[2]进行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平面培养,发现原代细胞的Ⅰ、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aggrecan)mRNA 表达水平较低,传代细胞的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mRNA水平保持稳定,但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持续降低。平面培养的椎间盘细胞的形态维持不佳,活力下降快,基质蛋白表达不稳定。

在三维培养方面,Gan等[3]从成年兔椎间盘分离出髓核细胞

进行平面培养,传代细胞转入试管中行微粒串珠培养,发现微粒串珠培养的髓核细胞与体内髓核细胞一样,均可表达白聚糖和CD44,表达I、Ⅱ型胶原,但不表达X型胶原。Iwashina等[4]在低强度超声波对椎间盘细胞增殖及蛋白聚糖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中,用兔椎间盘细胞进行藻酸盐凝胶、琼脂糖和胶原凝胶。Homer等[5]研究发现,胶原凝胶比藻酸盐凝胶更适于培养纤维环细胞。新型三位支架也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如Wang等[6]采用二相弹性支架材料较为先进,其外相支架由环状脱钙骨基质明胶(BMG)构成,内相支架由同心状、种入软骨细胞的聚已酸内酯苹果酸三醇(PPCLM)构成,分别模拟外、内层纤维环,实验结果显示该二相支架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

1.2 椎间盘组织块模型

牛尾椎间盘被视为适于研究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模型。牛尾椎间盘(直径为14~22 mm,厚5~10 mm)与人腰椎间盘外形相似,牛尾肌肉组织保持其椎间盘承受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与人腰椎间盘在俯卧时承受的压力相近(0.1~0.3 MPa)。Lee等[7]在体外培养牛椎间盘,并使牛椎间盘细胞的活力和生物合成能力维持了1周,但发现需在静止压力下进行培养,必须去除上下椎体终板。Gantenbein等[8]提出牛椎间盘模型的改进方法,如应用周期性压力以影响其对流运输,或应用抗凝胶剂减少凝胶结构等。许多学者利用动物的椎间盘进行体外组织块培养。Feng等[9]进行体外髓核组织的移植培养,发现髓核组织在培养14 d后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能力比新鲜

髓核强,该模型还适用于病毒或质粒转染的研究。徐润冰等[10]用藻酸盐凝胶培养兔椎间盘组织块模型,发现烟酰胺能减轻肿瘤坏死因子(TAF)-α对纤维环基质的破坏作用,这与烟酰胺可减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依赖的纤维环细胞凋亡有关。此外,Sawer 等[11]进行鼠椎间盘培养,发现鼠椎间盘在机械力学性质上与鼠腰椎间盘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延伸颈、腰或尾部椎间盘的研究结论时必须考虑。

2 动物体内模型

2.1 机械力学模型

最常用的机械性干预为增加、减少压力负荷,增加、减少活动或损伤。在施加可变压力的模型中,压力分为持续性压力和周期性不同频率的压力。Stokes等[12]进行椎间盘退变的压力和活动性之间关联的回顾性研究,指出许多机械性干预都只注意到改变压力或活动,但忽略了应用压力装置也会降低椎间盘的活动性,而这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之一。在体内机械性干预模型中,尾椎间盘因易干预、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而被较多采用。小鼠、兔和牛的尾椎间盘干预模型较常用,包括早期的强迫性尾部弯曲模型、应用外部装置产生动力轴向加压模型及非对称加压模型等。动物尾椎间盘作为研究人椎间盘的模型,存有争议:①其机械负荷与人腰椎间盘有差异。通常认为动物尾部承受的压力(尤其是压缩性压力)小于人脊柱所产生的压力,但Oshima等报道牛尾椎间盘的膨胀性压力与人腰椎间盘类似,并指出牛尾椎间盘的压缩性压力很可能与人腰椎间盘类似。②其解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