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承马山民歌弘扬民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马山民歌弘扬民族文化
——学校积极开展民歌进校园活动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它承担着全镇初中的教育教学任务。
马山镇距楚故都纪南城(古称“郢都”)30公里,属郢中腹地。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古以稻作农业为主。
马山民歌就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久远的“田歌”。
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
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马山镇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间文化生成和积淀的区域优势。
尤其是马山民歌资源丰富,已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实施传承文化特色教育的创办思路
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我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与传承文化特色教育工作齐抓不懈。
我们坚持以“狠抓特色促发展,提高质量铸品牌”为办学方略,将传承文化特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探索以传承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没有特色,就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文化,学校的发展正是在传统与文化的沉淀中得到实现。
创建马山民歌传承文化特色教育学校,以传承文化特色教育为龙头,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二、实施传承文化特色教育的创办目标
多年来我们把如何从更高层次上确立整体的传承文化特色教育观,以传承文化特色教育为手段,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传承文化特色教育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下,具有想学的良好愿望,勤学的坚韧意志,乐学的健康心态,会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是我们进行传承文化特色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实施传承文化特色教育的举措
1、补充师资增活力
为创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文化特色教育,我校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经济发展的战略,弘扬地方文化,培育民歌发展的沃土,使其永保生机与活力。
学校主动向上级要求申请专职的音乐教师,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协调来了专职的音乐教师,同时还从长江大学分来了一名优秀的大学本科音乐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专门从事音乐教学。
2、民歌进课堂教学深受社会好评
学校规定音乐老师每周至少在所代班级上一节民歌课,同时多次组织开展校园民歌演唱活动。
长江大学音乐系的学生将我校作为马山民歌采风实习基地,长江大学老师和学生不止一次到我校对民歌表演活动进行点评。
学校在政府领导支持下培养出了多个优秀民歌歌手,学校师生配合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曾先后改编、创作了《马山北湖景色秀》、《来到放牛山》、《车水锣鼓》、《水乡人勤春来早》等经典马山民歌曲目,这些曲目健康向上,易传易唱,深受社会好评。
3、积极营造民歌学唱氛围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民歌已走进课堂、走进机关、走进农家的各个角落,学校还邀请像70多岁的老歌手王兆珍、62岁
的歌手黄清芳等到学校唱民歌,教民歌,用最古老的方式——口传心授来传承民歌,形成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洋溢着淳朴的、耐人回味的民歌韵律,它已经成为我们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余时间只要走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或悠扬或激昂的马山民歌曲调,连早晨的起床钟和每天的预备铃声也被我们传统的马山民歌代替了,营造了浓郁的民歌学唱氛围。
4、创设民歌文化,挖掘民歌潜力
内容丰富、曲调优美的马山民歌,充分体现了这里人民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的真实情感。
但是,随着时代的渐渐远去,诞生于民间并伴随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民歌,其弘扬和传承已受到严峻考验。
歌手年龄老化,年轻爱好者趋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为了将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要真正做好民歌的传承工作,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一定要把它当作一种校园文化来抓,青少年是民歌艺术理所当然的传承人,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并主动担当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才能使这种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免遭灭绝的命运。
为此,我校积极采取措施,让马山民歌的传承文化内涵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学校的课堂,让其得到传承和弘扬。
四、传承文化特色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
马山民歌是荆楚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沉淀着当地人们几千年历史内涵,它的文化的价值将会在我们校园文化中更加凸现,在前进和发展中我们会更加重视马山民歌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将以民歌为特色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实力,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一个质量不断提高、特色越来越鲜明、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