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称呼语使用特点与语用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刘姥姥称呼语的使用特点与语用原则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话语作为语料,按照称呼语的使用礼貌色彩和情感表达的形式分类分析其使用特点,发现刘姥姥的称呼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权势原则、亲疏原则、礼貌原则、语境原则,并产生了其特有的语用功能,令其在贾府大放异彩,上下亨通。
关键词:称呼语语用原则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刘姥姥不过是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因女婿家“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认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了女儿女婿的生计,她便舍着“这副老脸去碰碰”,一进贾府“打抽丰”,就此登上了《红楼梦》的大舞台。
因第六回一进贾府在凤姐那里讨得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便在三十九回中二进荣国府还情,带着瓜果蔬菜来表表“穷心”,却又因贾母“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便再次留在贾府,又是讲故事,又是吃酒席,还“醉卧怡红院”,并为巧姐取名字,结果自然又是满载而归。第一百一十八回刘姥姥三进贾府却不为求财,而是信守一百一十三回凤姐的临终托付,智救巧姐,巧牵红线,最终赚得一个“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好名声。
在《红楼梦》中,贾府内外不计其数的人物为了要在贾府这头超级大骆驼身上谋一块肉、分一杯羹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例如: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处心积虑,向贾府兜售古董,大发横财;黛玉
的老师贾雨村趋炎附势,沽名钓禄;贾府子弟贾芸竭力讨好凤姐,甚至甘愿给比他还小四五岁的宝玉当儿子,只为谋个管花草的职位。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偿所愿,比如司棋的婶娘、秦显的女人,原先不过是在大观园里南角子上夜的,趁着“厨房政变”削尖了脑袋钻进大观园厨房,上下打点,请客送礼,林之孝、账房、厨房的下人,一个都不能少。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被撵走的柳嫂子又“官复原职”,秦显的女人最终还是灰溜溜地卷包而去。人们不禁要问,刘姥姥这个贫寒卑微、身无长物的村妪何以深入贾府,书写出叫人眼红的“刘姥姥传奇”呢?
笔者认为,刘姥姥的成功之道既在于在于她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也在于她的谦和大度、机智周全的话语,尤其是对称呼语的巧妙得体的使用。称谓是言语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称谓往往就不好开口说话,所以可以说称谓是开口交际的第一关。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谓是基本的策略。近年来,学界颇多有关《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研究论述,其中陈毅平的《〈红楼梦〉称呼语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论著以《红楼梦》中人物所使用的称呼语为语料,按礼貌色彩和情感表达的形式分类:尊称、昵称、敬称、谦称等属于礼貌语言,可视为礼貌称呼的正极;傲称、蔑称、詈称与礼貌性语言相悖,可视为礼貌称呼的负极;谐称是中间态,或近于昵称。情感链中间环节是通称,不表达明显的感情色彩。
一刘姥姥称呼语的使用特点
本文整理了刘姥姥三进贾府中所使用的称呼语,并根据称呼对象
按礼貌原则或情感因素以及刘姥姥的称呼对象(贾府主子们、贾府奴才们、刘姥姥自己、刘姥姥家人和刘姥姥村里人)进行了分类统计。在《红楼梦》的大舞台上,小人物刘姥姥共在书中出现七回,共使用称呼语290次,其中尊称75次、敬称13次、昵称45次、谦称10次、谐称3次、通称143次、詈称1次、蔑称和傲称均未使用。属礼貌称呼正极的尊称、敬称、昵称和谦称为143次,占刘姥姥使用的所有称呼语的49.3%;而属礼貌称呼负极的傲称、蔑称、詈称等只有一次,仅占0.3%,属中间色彩的谐称、通称共146次,占50.3%。
从整体上来看,刘姥姥在称呼语的使用上多偏向于礼貌性称呼的正极。从称呼对象分类上来看,刘姥姥对不同的称呼对象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刘姥姥对贾府主子们所使用的100次称呼语中,通称29次、尊称59次、敬称5次、昵称7次,后三类约占71%,这与称呼对象的身份相符。虽然贾府奴才也分尊卑,但刘姥姥却也使用了通称3次、尊称16次、敬称6次、昵称6次,后三类称呼语约占90.3%。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一方面维护了贾府奴才的尊严体面;另一方面又为刘姥姥自己广结善缘,打好了群众基础。对于自己,刘姥姥则使用通称94次、昵称21次、谐称3次,谦称9次,显得朴实随和,诙谐风趣。对自己家里人,刘姥姥使用敬称2次、昵称11次、通称14次、谦称1次、詈称1次,表现出她非但不倚老卖老,反而满怀慈爱。对村里人,刘姥姥均以通称相见,显得温和亲切。
从以上数据统计可见,撇开通称和谐称不谈,与礼貌称呼负极相
比,刘姥姥礼貌性称呼的正极出现频率最高,而负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刘姥姥称呼语使用的重要特点就是礼貌性称呼语正极的高频使用。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刘姥姥通过选择使用礼貌性称呼语来博得好感,从而建立了合宜的人际关系。
二刘姥姥称呼语使用的语用原则
刘姥姥根据《红楼梦》人物群体中的尊卑长幼、远近亲疏,选用了恰当的称呼语,从而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经过类比分析,笔者发现刘姥姥的称呼语使用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权势原则、亲疏原则、礼貌原则和语境原则,并产生了其特有的语用功能,从而达到了会话交际目的,使她载誉《红楼梦》。
1 权势原则
“话语是交际双方社会关系的反映,权势(power)和亲密程度(solidarity)在话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udson,r.a:1996)社会地位、种族、年龄、职业和性别等社会因素都制约着称呼语的使用,恰如其分的称呼语有利于建立恰当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会话目的的实现。
几千年来,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征,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得以形成的重要成因。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架构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国家政治制度的实施和社会活动的运行都严格遵循着“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原则。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强调并内化了尊卑等级观念,形成了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的伦
理道德观,从而决定了社会交际中称呼语使用的权势取向。因此,权势原则是地位、贫富悬殊的社会主体交际中所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既是社会等级差别和身份差异的体现,也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体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外化。
“人道七十古来稀”,刘姥姥已经75岁了,比贾母还大好几岁,若依“长幼有差”的原则,她理所应当受到贾府主子、奴才的敬重才是。然而刘姥姥家贫位卑,贾家可是豪门大户,身份地位悬殊是她在称呼语使用重依据权势原则,多以尊称、敬称称呼贾府主子们。因此,她“抓住贾母图福寿,讲吉利,求富贵,爱奉承的社会心态”(李存:2004),初次见面就“赔着笑,拜了几拜”,敬称“老寿星”,又按照贾母在贾府高高在上的地位尊称“老太太”,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对王夫人的称呼上也同样体现了权势原则。刘姥姥之所以能进贾府,是因着女婿家“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所谓的“瓜葛”便是与王夫人家牵强的沾亲带故。随着王夫人从“他们家的二小姐”,成为“贾二老爷的夫人”,又当了“姑太太”,刘姥姥对王夫人无论是他称还是对称,都以尊称相见。刘姥姥称凤姐为“姑奶奶”,不顾自己年长,竟以“你老”敬称凤姐,即使与周瑞家的提到凤姐时,也忘不了尊称她为“凤姑娘”。因此,在凤姐的操作下,刘姥姥在贾府“人气飙升”,可以说,是“凤姑娘”成就了“刘姥姥传奇”。而贾府的其他少主子们,如贾琏、宝玉、惜春、巧姐等,地位也相当尊贵,刘姥姥便也通常使用尊称,如“姑老爷”、“姑娘们”、“小姐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