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一、出处
《老子》第四十章云:“大器晚成,大音希 声,大象无形。” ——老子此语,虽与文艺无涉,但是后两句 因为触及到了艺术的高妙境界,从而给后来 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以深刻的启发。
二、涵义
关于大音希声的内涵历来众说纷纭,以下是三种 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韩非子.喻老》认为,巨大的声音需要长期积聚 力量才能发出,所以罕有所闻,比如楚庄王一鸣惊人的 比喻。 评价:韩非子认为:“大音”就是宏大的声音,未免局 于具象。 其二,大音是最完整的声音,是各种声音的根本,它不 可演奏,也无从听闻。此说以王弼为代表。 评价:王弼过于强调“大音”不可闻,未免又太形而上
其三,钱钟书以《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例说: “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 辅佐,相宣互衬 …… 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 当声之无,有声之用 …… 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 酝响,是为大音。” 评价:钱钟书具体的诗句来分析,不免把这个含义丰富 的内涵深广的美学命题具体化了。“大音”和“希声” 应该是相反相成的统一,“大音”固然是道,但是也并 非不可表现,尽管表现的不够完美。
综上述各家之言,“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 为:自然完美,含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 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 宫商,达道高度的和谐,闻着既不能听清, 也不声听。“大象无形”中的“形”和“象” 也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形”指具体事物 的形状,“象”则既有象征之意,又有想象 之意。所谓“大象”,乃是大道之法象,也 就是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图景。
三、影响
晚唐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论诗,得力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二语尤深,比如“超 以象外,得其环中”“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遇之于天,泠然希音,以及《与极浦书》中所 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李生论诗书》 中所谓”韵外之致 和味外之旨。南宋的严羽兴 趣说和气象说,以及今人王国维的境界说,其 所受老子此二义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一、出处
《老子》第四十章云:“大器晚成,大音希 声,大象无形。” ——老子此语,虽与文艺无涉,但是后两句 因为触及到了艺术的高妙境界,从而给后来 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以深刻的启发。
二、涵义
关于大音希声的内涵历来众说纷纭,以下是三种 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韩非子.喻老》认为,巨大的声音需要长期积聚 力量才能发出,所以罕有所闻,比如楚庄王一鸣惊人的 比喻。 评价:韩非子认为:“大音”就是宏大的声音,未免局 于具象。 其二,大音是最完整的声音,是各种声音的根本,它不 可演奏,也无从听闻。此说以王弼为代表。 评价:王弼过于强调“大音”不可闻,未免又太形而上
其三,钱钟书以《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例说: “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中音声之作与止,交织 辅佐,相宣互衬 …… 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 当声之无,有声之用 …… 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 酝响,是为大音。” 评价:钱钟书具体的诗句来分析,不免把这个含义丰富 的内涵深广的美学命题具体化了。“大音”和“希声” 应该是相反相成的统一,“大音”固然是道,但是也并 非不可表现,尽管表现的不够完美。
综上述各家之言,“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 为:自然完美,含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 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 宫商,达道高度的和谐,闻着既不能听清, 也不声听。“大象无形”中的“形”和“象” 也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形”指具体事物 的形状,“象”则既有象征之意,又有想象 之意。所谓“大象”,乃是大道之法象,也 就是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图景。
三、影响
晚唐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论诗,得力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二语尤深,比如“超 以象外,得其环中”“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遇之于天,泠然希音,以及《与极浦书》中所 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李生论诗书》 中所谓”韵外之致 和味外之旨。南宋的严羽兴 趣说和气象说,以及今人王国维的境界说,其 所受老子此二义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