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与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与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
王钦双
[摘要]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并迅速展开,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关键词]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变动;中共夺取东北战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K2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03)02—0037—05
夺取东北,背靠苏、蒙、朝,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这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战略设想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夺取东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迅速提上全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制定了正确的夺取东北,创建根据地战略和策略方针,从而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为打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在我党创建东北根据地的过程中,苏联对华政策对我党夺取东北,创建根据地起了十分微妙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尤其是东北政策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及其变动,对中共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并进而作一评价。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华政策的制定
战后苏联的对华政策可以追溯到战前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雅尔塔会议的实质内容就是东西欧的划分和关于远东的秘密协定。两者都体现了美苏势力的划分。”根据这个协定,战后中国实际上被划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①。但是,由于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推动苏联早日对日作战,美苏相互妥协并达成秘密交易,允诺苏联在蒙古和东北的大量权益,保持“中国在满洲的全部主权”。同时,斯大林承诺战后将支持蒋介石,并根据雅尔塔协定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双边协定。雅尔塔协定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苏联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
抗战胜利后,为了实施雅尔塔协定,防止战后苏联与中共的接触,美国极力推动中苏签订条约。在此之前,也就是1945年5月,杜鲁门总统派霍普金斯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在中国问题上,斯大林明确表示:他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在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这种领导在战后还应保持下去,因为没有人象蒋介石那样强有力。他特别提到,没有哪个共产党领袖拥有足够的力量统一中国②。他的谈话说明了他对共产党力量的轻视、对蒋介石的重视及对蒋政权的支持,这就阐明了苏联对华政策的基点。1945年6月30日,中苏开始关于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斯大林又当面向宋子文表示无意支持中共,对华援助也只给“中央政府”,并说:中国只应有一个政府,由国民党领导;只有一支军队,共产党军队编入国军是当然之事③。当时,苏联和蒋介石政权为了各自的目的,经过双方艰难谈判于8月14日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
约》以及《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并就外蒙古问题等进行换文。条约和协定的一些内容,是有损中国主权的。根据中苏条约及双方换文时苏联方面的声明,苏联政府表示只支持和援助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不支持共产党,答允将东北主权统统交给国民党政府接收。这样,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最终形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对华政策的基调是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争取全面和充分实现雅尔塔体制,谋求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确立苏联在亚洲的战略地位,争取在远东实现和平。两个方面:一是承认国民党政府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以换取蒋介石承认雅尔塔体制,并在苏美之间采取中间立场;二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斗争,参加国民党政府,以避免中国发生内战,引起美国的直接干涉,危及苏联的安全。
二、苏联对华政策特别是东北政策的变动与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展开
苏联在战后实行支持蒋介石而不支持中共的对华政策。在东北问题上,苏蒋达成的协议是:蒋介石保证苏联在东北享有优越权益,苏联答应在战后把东北交给国民党接收。这其中并没有给中共保留一席之地,而是将中共彻底排斥在外。由于美国企图染指东北,以及苏美冷战形势的进一步加剧,蒋介石完全投靠美国,苏联逐步调整对华政策特别是东北政策。这种政策的变动有利于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展开。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动与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展开,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5年8月到11月上旬,在中共独立自主政策的冲击下,苏联对中共进军东北给予了有限的支持。中共依据变化的形势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
1945年8月,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二方面军总共150万人从东西南三面向满洲日军发动了进攻,很快就攻入了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毛泽东立刻意识到:抗战胜利就要到来,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时机已经到来。就在苏军进军东北的当天,毛泽东即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抗日军民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军作战,并命令原东北军吕正操张学思部、万毅各部及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立即向热河、辽宁及吉林进发。考虑到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苏联不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事实,中共中央最初不能不对来自苏联的帮助抱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因此,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④,同时力争苏军不干涉和少限制自己的行动。就当时苏军对中共部队的态度而言,因无莫斯科的明确指示,虽一般表示友好,并且同情中共而厌恶国民党,但碍于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条约,尚不敢公开承认和帮助中共武装。由于当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处理同东北苏军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一切苏军只要不反对者,即可放手进行;进入东北部队不要用八路军的名义,不勉强与苏联建立联系;苏联坚决反对者,必须予以照顾,不使苏军在外交法律上为难等⑤和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进入东北的部队基本站稳了脚跟,并得到苏军在某种程度上的支持和配合。
9月中旬,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苏军开始要求已进入东北的部分中共地方武装改换名义,协助维持地方秩序。苏军代表亲飞延安,说明希望中共中央派负责同志前往东北,以便就近具体协商双方行动。考虑到外交上的承诺,苏方强调原则上中共的八路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一样,都不应进入东北,但私下应允,如果不用八路军的名义,不公开与苏军接洽,苏军将取放任态度⑥。而这时进入到察哈尔、绥远地区的苏军,更是主动派出代表与八路军接洽,要求八路军准备解放苏军即将撤出的地区,并全力加以控制,战略重心千万不要南移,以免国民党占领这些地区以后再度割断双方的联系。如果八路军需要,他们可以秘密提供武器援助,即使将来八路军在抵抗国民党进攻受挫,也可以靠近外蒙边界,甚至撤到外蒙去。苏联驻重庆大使彼得罗夫也向还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共当前的战略重心,应当是集中兵力,“确保张家口、古北口、山海关之线,防蒋进攻”⑦。很显然,这一系列的变动都是来自莫斯科的指示。也正是基于这一重要的情况变化,中共中央才提出和制定了对此后军事发展极具战略意义的“向北发展,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