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维视角下的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再解读
多维视角下的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再解读【关键词】:大萧条市场经济经济政策新政万花筒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常常把课本变为一条条带有规律性的公式和结论。比如:面对背景类的问题时,即背景=政治+经济+思想+……;面对原因类的问题时,即套用原因=主观+客观或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面对影响类的问题时,即套用影响=国内影响+国际影响。似乎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僵化的。的确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授课方便,学生也能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但这样做却忽视了历史本身的复杂与多样性。任世江先生说:“历史的趣味在于它的复杂性,多展现一些历史层面,就多一层思考。”①加尔布雷恩认为:“大萧条的原因很难确定。当代许多作品就探讨了萧条的症结所在和不可扭转的原因。不过,这样的解释本身就可能是不确定的体现,人们越是没把握就越是显得教条。”②在我讲述“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后阅读了一些文章后对自己在任教几年中沿用的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思路(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有了新的看法。我想这些新的看法不仅会开阔我的视野也会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旧教材授课中,我一直在沿用传统的史学观点讲述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重要原因是供应与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纽约股市的崩溃来分析。并把它用到了新教材中,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们就不能居囿于教材已有的结论而是要尽可能的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由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故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才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说”对我们的影响深入骨髓。这种观点虽然没有错误,但如今只沿用传统的观点就有失偏颇了。例如:在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度席卷全球时,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似乎也没有幸免,那么社会主义怎么也会出现经济危机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和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分析,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唯一标准了。“实际上,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的发生经济危机。”③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经济中的上升与下降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中的固有现象”,“经济周期产生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④由于这种市场规律的作用加之供求关系、价值规律、资源配置、劳资矛盾及全球化的趋势,任何国家的经济波动都会影响世界市场。
另外,加剧大危机的因素中还有两项经济政策:
一、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实施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这是196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经济史学家施瓦茨在《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论证的。当时美联储认为20年代末期的大萧条只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经济收缩,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未及时加以干预,帮助银行走出困境,恢复公众信心。反而对当时股市投机产生担忧,采用了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⑤美国人冈德森在《美国经济史新编》中具体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失误:第一,实施高利率抑制了投资,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抑制股市投机但效果不明显,反而使私人投资大幅下降。第二,美联储没有采取措施制止银行破产,使货币的供给量下降,带来的结果是金融体系的瓦解。如果美联储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买入大量债券或贴现再向民间借贷,必可加强银行系统的清偿能力,各个银行也可以有流动的资金去满足储户兑现的要求了,从而有效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本来应充当消防队救火的美联储却是隔岸观火,任凭银行倒闭。⑥
二、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也导致进口贸易锐减,加剧了商品的相对过剩。一战后,美国政府又逐步树立起高关税和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国内市场。从1921年到1930年期间陆续制定关
税法使国外的农产品、钢铁、纺织品等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尤其是1930年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对3218种进口商品征税。高关税是欧洲国家报复性的拒绝偿还战争贷款。“25个国家在1932年加入报复行动,令美国外贸出口下降一半。”
⑦
所以经济政策的失误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但危机的隐患早在一战就已经埋下了。1873—1897年间国际货币体制逐步转变为以黄金为唯一基础的金本位制,这也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一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措军费,放弃金本位制,禁止黄金的自由流动和出口。一战后金本位制恢复了但是极其不稳定。一战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使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与国际贸易的有限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另外一战还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凡尔赛条约虽然解决了战争问题,但是几乎没有解决任何经济问题。在美国国内,短短三年间,国债就从13亿美元增加到240亿美元,这其中的一大块是给欧洲盟国的贷款。战争期间,美国给盟国的贷款高达100亿美元,在2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分期还款,这一“还款意愿”的确有助于稳定美国的金融。但是,从1929年到1932年间,由于美国高关税政策致使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拖延还款,不久又干脆拒绝偿还。显然,这使美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以上分析似乎只关注到了危机爆发的客观性,那么有没有主观的因素加剧危机呢?教科书中说到了“由于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使美国的经济病入膏肓”但是要关注到什么是“新政”就不会对教材的表述再去膜拜了。美国历史学家默里•罗斯巴德指出:“新政是指通过拓展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干预——包括抬高工资和物价,增加政府的开支——达到反萧条的目地,胡佛在一开始就向反自由放任的方向发展。但他的努力以悲剧告终。如果将它以自由放任政策加以嘲讽,这显然误解了历史记录。胡佛的失败应该看作是政府计划的一次失败,而不是自由经济的失败。”⑧胡佛后来感慨说:“资本主义的最大问题是资本家本身——他们太贪婪,他们总是以牺牲市场的整体利益来服务于自己的利益。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警察和裁判。”⑨当胡佛政府的计划与自由主义模式及其影响下的资本家发生矛盾
时,其结果只能是政府败下阵来。而当危机的影响超过资本家预期时,他们不得不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了。而罗斯福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经济活动的最优组合,在计划与市场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所以罗斯福新政是对市场经济的丰富和发展。无怪乎厉以宁教授会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通过以上分析主观因素应该是胡佛政府计划解决危机的失败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所以套用僵化的公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求真求实。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应该尽量通过丰富的史料,回到历史的“现场”探寻历史的本来面目。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体。张鸣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谈到了“人的路,经常有岔路口,历史也是。历史中往往存在好些岔路口,之所以这样拐弯,而不是那样拐弯,往往取决于某些很偶然的甚至很细微的因素。”⑩我们在肯定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的前提下,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万花筒”般的炫目多彩。
参考文献:
①任世江.秦以后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历史教学,2007(2)
②约翰••肯尼迪•加尔布雷恩著,沈国华译.1929年大崩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③王加丰.我们怎样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4)
④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⑤弗里德曼、施瓦茨著.巴曙松译.《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⑥关韶纪。从经济政策角度阐释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山东大学学报,2001(2)
⑦彭鑫著.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⑧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美国大萧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