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t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和加速度

求t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和加速度
求t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和加速度

大学物理学业竞赛讲座

力学例题及解答

例1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速度与位置坐标的关系为12+=x v ,若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求t 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和加速度。 解:

00221211

(1)

2

x t

t dx

v x dt dx dt x x e =

=+=+=-??

2222t d x

a e dt

==

例2 一半径为R 的半圆柱体沿水平方向作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如图示。竖直杆只能在竖直方向运动。当半圆柱体的速度为v 时,杆与半圆柱体的接触点P 的角位置为θ。求此时竖直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

sin x R θ= cos y R θ=

cos cos dx d d v v R dt dt dt R θθθθ=-

=-→=- sin tan p dy d v R v dt dt θθθ==-=

22

3

tan sec tan cos p p dv d v a a v a dt dt R θθθθθ

==+=- 例3 如图示合页构件由两个菱形组成,其边长之比为2:1。顶点A 2以速度v 0水平移动,求当构件的所有角为直角时,顶点A 1、B 1、B 2的速度

1

v 0

解:

23cos A x l θ=

2

003sin 3sin A dx v d d v l dt dt dt l θθ

θθ

=

=-→=-

12cos A x l θ=→1102

2sin 3A A dx d v l v dt dt θθ==-= 1cos B x l θ=→1101

sin 3B B x dx d v l v dt dt θθ==-= 1sin B y l θ=→1101cos ctg 3B B y

dy d v l v dt dt θθθ===- 25cos 2B x l θ=→22055

sin 26B B x dx d v l v dt dt θθ==-=

21

sin 2

B y l θ=→

22011cos ctg 26B B y dy d v l v dt dt θθθ===-

例4 甲、乙两小孩在做游戏,甲在树上,乙在地上用枪描准甲,乙一开枪,甲就从树上跳下(初速度为零)。问:甲是否被击中?若被击中,求出被击中的时间和地点。 解:(略)

例5 一质量为m 的质点t =0时自坐标原点以初速i v v o

0=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

中受到空气阻力v mk f

-=,求:

(1) t 时刻质点的速度; (2) 质点的运动方程。 解:

(1)a m f g m =+

???

???

?

=-=-(2) (1) dt dv m mkv mg dt

dv m mkv y y x x 由(1):

kt x v v x

x t x x e v v v dv dt k dt dv kv x -=→=-→=

-??000)( 由(2):

s

v

)1(/)(0

kt y v y y t

y y e k

g

v k

g v dv dt k dt

dv kv g y

--=

→-=-→=

-?

? ???

??-==--)

1(0kt

y kt x e k g v e v v (2))1(00000kt t kt x kt x e k

v x dt e v dx e v dt dx

v ----=→=→==

??

)1()1()1(200kt t kt y kt y e k

g

t k g y dt e k g dy e k g dt dy v -----=→-=→-==

??

???

???

?

--=-=

--)1()1(20kt kt e k g t k g y e k

v x 讨论:

(1)0→k ,???==gt v v v y

x 0

,

??

???==2021gt y t

v x ——理想平抛运动 (2)∞→t ,???==k g v v y x /0, ???

????-

==20k g t k g y k v x ——匀速直线运动

例6 一小环A 套在半径为a 的竖直大圆环上,小环与大环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证明:当大环以匀角速ω 绕它自己水平轴O 转动时,如果 4/122/1)/11()/(μω+>a g 则小环与大环之间无相对运动。 解:

→?

?

?<==+N mg f ma mg N μθωθsin cos 2

)cos (sin 2θωμθmg ma mg -<

2

/1)cos sin (?

?

????+>θμθωa g

令)cos sin (

)(θμ

θ

θ+=f ,→=0)('θf

μθ/1tan =

221/cos ,1/1sin μμθμθ+=+=

4

/12

2/1)1

1()(μ

ω+

>a

g 例7 如图,设所有的接触面都光滑,求物体m 相对于斜面的加速度和M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 解1:

?

??

??==-=0

11sin cos sin Ma N ma mg N ma mg y x

θθθ →+='0a a a

→???-=+-=θθsin 'cos 00a a a a a y x →

???

??=-=-+-=01

010sin sin cos )

'cos (sin Ma

N ma mg N a a m mg θθθθθ→ ???

???

?

+=++=θθθθθ202sin cos sin sin sin )('m M mg a m M g m M a 解2:

???

??==+-=+01

010sin 0sin cos 'cos sin Ma

N ma mg N ma ma mg θθθθθ→ ???

???

?

+=++=θθθθθ202sin cos sin sin sin )('m M mg a m M g m M a

例8 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初速0v

,抛射角θ作斜抛运动,落地时与地面发生碰撞,而后作第二次斜抛运动。设质点两次斜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相等,而第二次斜抛运动的射程是第一次的一半,求碰撞时地面对质点的冲量。

g

m 1

N a '

x

y O

a '

a m -m g

N 1

x

y

2

/s

解:

12mg t j mg t j I -?-?+21x x v i v i =-

2112()()x x I m v v i mg t t j =-+?+? 012sin v t t g

θ?=?=

,θθcos 21

,cos 0201v v v v x x ==

001

cos sin 2

I mv i mv j θθ=-+

例9 一质量为M 的圆环用线悬挂着,两质量为m 的有孔小珠套在此环上,小珠可在环上无摩擦滑动,如图所示。今将两小珠从环的顶部释放,使之沿相反方向自由滑下。

(1)证明:为使小珠下滑过程中大环能升起,m 和M 必须满足:M m 2

3

>

; (2)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求大环开始升起时小珠与环中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 解:

(1)→???

????

=+=-R m v N m g m v m gR 2

2cos 2

1)cos 1(θθ)cos 32(θ-=mg N 上升条件:Mg N >θcos 2,即 Mg mg >-θθcos )cos 32(2

06c o s 32c o s

2

<+-m

M θθ 以上不等式有解: M m m M 2306494>→>-=

? (2)M m 2

3

>

当时,以上不等式的解为:

11(1cos (133θ<< 即开始上升时,

???

???-+=-)2311(3

1c o s 1m M θ

θ 例10 如图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为M 、表面光滑的半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其正上方置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当小滑块从顶部无初速地下滑后,在图示的θ 角位置处开始脱离半球,已知cos θ =0.7,求M /m 。

解:

222

011()(1cos )22

x x y mv MV MV m v v mgR θ-=??

?++=-?? →+='v V v

???=-=θθsin 'cos 'v v V v v y

x

2

222('cos )0

11[('cos )'sin ](1cos )22m v V MV MV m v V v mgR θθθθ--=???+-+=-?

?'v V ?=?

?

??=??

脱离球面的条件:N =0,则

22

2()(1cos )

cos sin v M m mg mg m R M m θθθ'+-==+ 3cos 3cos 2

2.433cos 2

M m θθθ-+==- 例11 用一弹簧把质量各为m 1和m 2的两木块连起来,一起放在地面上,弹簧的质量可不计,而m 2>m 1 ,问:对上面的木块必须施加多大的压力F,以便在F突然撒去而上面的木块跳起来时,恰能使下面的木块提离地面? 解:

11F m g kx += (1) m 2刚好能被提起的条件:

22m g kx = (2) 机械能守恒:

221112121122

kx m gx kx m gx -=+ (3) 根据(1)~(3)可得

12()F m m g =+

例12 如图,求当人从小车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时,小车相对与地面移动的距离。

解:

M

m Ml ml x C ++=2

/1

M

m l s M ms x C +++=

)

2/(2

由2

1C C x x =得: M

m ml

s +=

例13 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拴于不可伸长的轻绳上,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为R ,角速度为ω,绳的另一端通过光滑的竖直管用手拉住,如把绳向下拉R /2时角速度ω'为多少? 解:

2

L mvR mR ω==

21

'''24

R L mv mR ω==

'L L =→'4ωω=

例14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槽内,现以一长为 l 的细绳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开始时细绳处于松弛状态, A 与B 相距为l /2。球A 以初速度v 0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当A 运动到图示某一位置时细绳被拉紧,试求B 球开始运动时速度v B 的大小。 解:

000

0||0||/2cos 60cos30cos30A B A A B A mv l mv l mv mv mv mv v v ⊥⊥?=??=++→??=?? 037

B v v =

例15 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同轴均匀圆柱体可绕其光滑的水平对称轴OO '转动,设大小圆柱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质量分别为M 和m ,绕在两柱体上的细绳分别与物体m 1

v A

O '

O

l

l

和物体m 2 相连,m 1和m 2则挂在圆柱体的两侧,如图所示,设R =0.20m ,r =0.10m ,m =4kg ,M =10kg ,m 1=m 2=2kg ,求柱体转动时的角加速度及两侧绳中的张力。

111122221212

2212,1122

m g T m a m g T m a T R T r J a R a r J m R m r α

αα

?

?-=?

-+=??

-=→??==??=+?? 212

6.13/1

7.220.8rad s T N

T N α?=?

=??=?

例16 如图,滑轮质量为M ,半径为R ,物体质量m ,弹簧屈强系数k ,斜面倾角θ均为已知。开始时扶住物体m ,使系统保持静止,弹簧无伸缩,然后放开。求:

(1)物体下滑距离为x 时的速度为多少?

(2)下滑距离x 为多大时,物体的速度为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少? (3)物体下滑的最大距离为多大?(设绳子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 解:

(1)2222

1110sin 2221

2mv I kx mgx v R J MR ωθω?=++-??=→???=?

sin /2

v mg kx dv dv dx dv a v dt dx dt dx m M θ-====

+ (2)2

/sin ,sin 0max M m mgx v k mg x dx

dv

m x x m

+=

=

→==θ

θ (3)k

mg x v x x θ

sin 20max max

=

→== 例17 如图,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棒的两端分别连着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和质量为2m 的小球B 。整个系统绕过细棒的中点O 的水平轴自水平位置以零初速自由下摆,求:

1m 2g

m 1g

T 2

T 1

2m

(1)系统摆到某一角位置θ 时,细棒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此时细棒对小球A 、B 的作用力。 解:

(1)2

222210sin 2sin 222

15()2()22126l l mg mg J l l J m m ml ml θθω?=-+????=++=??

l

g 5sin 6θ

ω=

l

g d d dt d d d dt d 5cos 3θ

θωωθθωωα=

===

(2)θαcos 1032g l a Bt =

=,θωsin 5

3

22g l a Bn == ???

???

?

?==-?==-θθθθsin 5322sin 2cos 10

322cos 2g m ma mg T g m ma T mg Bn Bn Bt Bt ???

???

?

==θθsin 516cos 5

7mg T mg T Bn Bt 同理:???

????==θθsin 52cos 1013mg T mg T An At

例18 水平面内有一静止的长为l ,质量为m 的细棒,可绕通过棒一端O 点的铅直轴旋转。今有一质量为m /2、速率为v 0的子弹在水平面内沿棒的垂直方向射击棒的中点,子弹穿出时速率减为v 0/2。当棒转动后,设棒上各点单位长度受到的阻力正比于该点的速率(比例系数为k )。试求: (1)子弹穿击瞬时,棒的角速度ω0为多少?

(2)当棒以角速度ω转动时,受到的阻力矩M f 为多少? (3)棒的角速度从ω0变为ω0/2时,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T l

(2

例19 如图,圆柱体A 上绕着轻绳,绳子跨过一定滑轮B 与物体C 相连。设A 、B 、C 的质量均为为m ,圆柱体和定滑轮的半径均为R ,系统从静止开始运动。求物体C 下落h 后的速度和加速度。(设圆柱体与接触面间、定滑轮与绳子间都无相对滑动) 解:

1121222

2

122,,,/2C

C C mg T ma T R T R J T R fR J T f ma

a R a R a a R J mR ααααα?-=?

-=??

+=??-=??===+=?

g a 15

8

=

,15162gh ah v =

= 另解:

C

'

222

2122

122

11112222

1,,,2

C C C mgh mv J J mv v R v R v v R J mR ωωωωω?=+++???

?===+=??→ 15

16gh

v =,g h v a 15822==

例20 如图,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杆,在光滑桌面上由竖直位置自然倒下,当杆与水平夹角为θ时,求:

(1)质心的速度和杆的角速度; (2)地面对杆的支撑力。 解: (1)2211sin 2222

C C l l

mg mv J mg ωθ=++ θs i n 2

l

y =

θωθθc o s 2

c o s 2l dt

d l dt dy v C =-=-= )

c o s 31()

s i n 1(32

2

θθω+-=l g θ

θθ2

c o s 31)

s i n 1(3c o s

+-=gl v C (2)2

22)cos 31(4sin 6sin 3cos 3θθθθθωωωα++-=-==l g d d dt d c o s 2

C l

N

J θα=→ 2

22

)c o s 31(4

s i n 6s i n 32θθθ++-=mg N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打点计时器 1. 仪器介绍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 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放在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由于线圈通的是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振片就会因反复地受到向上、向下的吸引而不停地振动起来.当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 s打下一个点。 (2)电火花计时器 图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见图。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的脉冲放电周期也是,即每隔打下一个点。 [试一试] 1.打点计时器能使用直流电源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直流电无法改变电流方向,交流电可以使针或者火花塞放电打点 假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而是60 Hz,打点计时器还是每隔 s打一个点吗这时它将每隔多长时间打下一个点 答:不是。此时,即每隔打下一个点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很小时,可以认为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2.下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A,B,C三点对应的速度为: 3.纸带的处理 ①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②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的平均速度 纸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试一试] 下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正、负的意义。 3、通过实例了解加速大小及速度大小的区别,领会物理量的变化率的含义。(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在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 2、通过对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引入课时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田径比赛、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变速运动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很有用,很有趣,从而爱上物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养成合作交流的思想和能力,体会合作的力量。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具体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学习者分析】 速度是力学教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中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习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教材先

列举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教学难点】 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说明:加速度这节课主要介绍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向,单位,如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以及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的区别。 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现象自己思考得出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通过分析给加速度下一个定义,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加强重点、克服难点的目的。同时,学生对于加速度的理解不可能在40分钟内一步到位。对概念的讲解应祥略得当,重点突出。如加速度是本节最重要的概念,必须重点讲解,而且使学生体会概念建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比值法定义的思想;但对于其方向学生不能一下子从本质上去理解,只能到后面的牛顿运动定律去深入。【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这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物理量,位移和速度。 位移:描述质点位置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x= x2-x1 速度:描述质点位置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v=Δx/Δt 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的?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如下图所示 A点在数轴上的读数x1为2 m,B点在数轴上的读数x2为7m,则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大小为多少? 生:△x=x2一xl=7 m一2 m=5 m,方向由A指向B.

影响加速度的原因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教学设计 广州培英中学张丽微 教学内容: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选自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能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测量加速度的大小,并进行实际的操作; (2)通过探究认识到加速度与外力和在质量有关,并能与生活中的经验相联系; (3)对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的过程,根据事实合理提出猜想; (2)经历猜想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方法。 (3)学会用控制变法来研究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与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3)尝试对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体会定性探究在客观规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加速度与质量和外力关系的定性探究过程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4、教学用具:木块、长木版、小车、秒表、弹簧称、天平 5、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回顾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速度改变的快慢由加速度来描述,因此,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新课教学 1、猜想与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下图:

让学生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 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猜想: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质量和所受合外力决定,物体质量越小,受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上面的猜想同学们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到,这个猜想 究竟对不对,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2、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又由于猜想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应该采用以前学过的什么研究方法呢? 学生活动:采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大小和外力的关系,再控制外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物体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力关系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设计与提示)如何测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由于加速度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量,因此可通过诸如时间和位移等能直 接测量的量去间接地测量加速度。 学生活动:由静止状态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s=at2/2,而位移s和时间t可以分别用刻度尺和秒表来直接测量,加速度可由公式a=2s/t2计算出。 教师活动: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不存在,但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 实验中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

高中物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数学。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数学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同时,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理解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对加速度两个公式的 理解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概念, 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教材中共出现了两个加速度的公式:一个是在运动学中的定义式: a=△V/△t,另一个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出现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的变形式:a=F/m。 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最终能够熟练应用,要求学生必须对加速度的特点、物理意义及决定因素都要熟练掌握。为了降低难度,现行教材均把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合为一节,并且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意义、单位、方向.而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则一直到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才涉及到,给学生一种前后难照应的感觉,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现特把加速度的两个公式分别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定义来认识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V(速度的增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加速度。 定义式:a=△V/△t。 通过定义式咱们可以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 化方向的物理量。要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必须区分速度(v)、速度的变化(Dv)和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V/△t)这三个

概念。一个运动的物体有速度但不一定有加速度,因为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关系。只有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有Dv),才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Dv=v2-v1)的方向一致,但Dv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因为加速度大小不是由Dv这一个因素唯一决定,而是由速度的变化率(△V/△t)来决定和度量的。由此可见,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的快,并不表示速度大和速度的变化大。如:汽车启动时加速度很大但速度却很小,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却很小甚至为零。a的方向和D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必然的联系。a可以与v成任意角度(如在抛体运动中)。但a与v的方向又一起决定了运动的类型:当a与v同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加速运动,只是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不同;当a与v反向时无论a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总是做减速运动,只是速度减小的快慢程度不同。 以上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加速度的,要真正全面认识加速度还必须从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加速度的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的惯性的大小,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当要求物体运动状态易改变时应尽可能的减小物体的质量。如:歼击机质量要比运输机和轰炸机小的多,并且战斗时要

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

1 第七徘 真验 用打支针时器测施逹虔 【卿识要点】 -X 实验「的 使用打点计时聘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点线运动,加速度是氛在各个连续相尊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旳、 Sis 齢杯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 △百=宅-勿=$#£2=鸽■豹=*、 =aT 由上式还町得到 尸(釧0)十(眇$2)十(址订尸飭T 同理仃 S5-S2~S6-S1 忙 * 3aT 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恥小即可求出 再算出內"电“的平均伯,就是我心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 电源, 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 (1) 把附冇滑轮的氏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仲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伍长木板上 没 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二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便细绳跨过滑轮’卜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勞穿过打点计时 器, 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把小乍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逋电源后,放开小牟.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 时器 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竜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了.在后边便于测量的 地方 找■卜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川每打…次点的时间作为吋间的单位, 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O.02X5=0J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 在第八■点下|ki 标明B*在第|一点下面标明U 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 — 点 A. B. C\ 叫做计数点,妁图所示卩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 列、岂、冷和

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上一次课,我们为了将运动的一些特征能直接的表示出来,而定义了速度和加速度, 22;dt r d dt v d a dt r d v =≡≡ 。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往往都是时间t 的函数。何谓定义呢?定义它本身不是可以用什么方法或者数学手段加以证明得到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常常用到而定义 下来的名称和概念。例如过两点成一条直线……。由于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因此都可以 将它们表示成分量的形式。这次课将准备讨论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一、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矢径可以写成为: ........z k y j x i r ++= (1)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dt r d v ≡将(1)代入,则有 1、速度: z y x v k v j v i dt dz k dt dy j dt dx i z k y j x i dt d dt r d v ++=++=++==...........................................)( 于是,我们比较上面的等式,就可得到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为: z dt dz v y dt dy v x dt dx v z y x ====== ;;可见速度沿三直角坐标轴的分量(即分速度)就等于其相应的坐标对时间t 的一阶导数。速度的大小:222z y x v v v v v ++== 速度的方向就用方向余弦来表示:v v k v v v j v v v i v z y y ===),cos(;),cos(;),cos( 。同理,我们由加速度的定义不难得到它的分量表达式。 2、加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z y x z y x a k a j a i dt dv k dt dv j dt dv i dt z d k y d j x d i dt dz k dy j dx i dt d dt v d a ++=++=++=++==2 222)(比较这些恒等式可得加速度的直角坐标分量表达式: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 很多人觉得学习物理加速度是非常烦恼,记住了公式也不知道怎么去应用。针对大家的烦恼我整理了加速度以下的方程式,希望可以让大家可以懂得运用加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导学案 【课前预习】 ◆写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为零,则物体 ,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会。 ◆物体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就是说物体产生了。 请同学们通读教材P81-8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但它无法解释速度会怎样改变。我们要探寻物体受力与运动之间规律,为什么要考虑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请你根据课文实例:图4-2-1 正在启动的火车、图4-2-2 正在起飞的飞机,猜想一下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加速度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量,你能运用已学知识转化成能直接测量的量去间接地测量加速度吗? 4、如果加速度与多个因素相关,要同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困难的,请同学们简述实验探究方法。 5、请你参考课文P81实验与探究的内容,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初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你们将有机会在课堂中通过实验实现你们的设想!供选择的实验器材:铝槽导轨,方木板,四轮小车,钩码,细线,秒表。

【课堂学习任务】 ◆讨论与交流 1、请相互交流各自的实验设计和想法。 2、实验结果中是否一定要强调“合”外力?说明理由。 3、加速度是矢量,那么,它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4、实验中摩擦力的存在对探究结果会不会有影响? ◆实验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1、如果要利用a=2s/t2间接测量加速度,小车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如何确定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怎样改变合外力的大小?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3、请你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可参考《高中物理实验册》p73内容。 ◆实验与探究: 实验器材:铝槽导轨,方木板,四轮小车,钩码,细线,秒表。 请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是否任何情况下小车所受合外力的方向都与其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2、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其加速度将怎样变?反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减少时,其加速度将怎样变?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物理实验操作测试试题 W3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学校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桌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操作内容 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 1、实验器材:①打点计时器②纸带③电源④带 夹子的铁架台⑤重锤(带纸带夹子)⑥刻度 尺 2、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3、纸带一端系重锤,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使 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然后松手让重锤自由下落,随 后立即关闭电源。 5、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连续 取7个计时点用数字0、1、2、3、4、5、6表示。 6、测量计时点0到1、2、3、4、5、6之间的距 离h 1、h 2、h 3、h 4、h 5、h 6,记录在表格中。 7、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2,利用逐 差法得到2 3 692T h h g -= ,代入数据求重锤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1、0到各计时点之间的距离:(保留三位小数) 计时点 1 2 3 4 5 6 h /m 2、根据公式计算加速度:(保留二位小数) 23692T h h g -== m/s 2 (其中T =0.02s ) 3、误差分析: 测试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监考教师_________ 注:1、本题测试时间为20分钟。 2、测试完毕,监考教师应立即将考生试题收齐,与相应的《评分细则表》一并装订, 交学校 测试领导小组,上报县、市考试中心(会考办)统一保管。 装 订 线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必修1 1、速度公式:t x v ??= 2、加速度:定义式:t v a ??= 决定式:m F a 合= 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 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⑷ 、两个重要推论: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 aT x =? 2 2t v v v v =+=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gt v = 2 2 1gt h =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gt v v -=0 202 1gt t v h - = gh v v 2202-=- 6、胡克定律:kx F =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解题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2. 受力分析(关键); 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 9、平抛运动规律: ⑴、位移公式: 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 2 1gt y = 合位移大小:22y x s += 合位移方向:x y =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 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 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 v v v += 合速度方向:0 tan v v y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10、圆周运动公式: 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 s v ??= ⑵、角速度:)(t 角度一定用弧度。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 ω 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r v 2π= 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π ω2= 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

高中物理: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

高中物理: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 (1)物体做直线运动,用Δv=v2-v1求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时,应先按选取的正方向确定v1、v2的正负值. (2)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关系,与速度变化量Δv也无直接关系.v大,a不一定大;Δv大,a也不一定大. 角度1加速度的理解 [典例1]对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B.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 [解析]如果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A正确;加速度为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量大,可能所用时间比较长,故加速度不一定大,B错误;物体有加速度,其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所以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C错误;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物体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D错误. [答案] 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一定很大 B .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一定很大 C .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一定很快 D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解析:火箭升空瞬间,加速度很大,但是瞬时速度很小,A 错误;加速度很大,则速度变化很快,但速度变化不一定大,跟所用时间有关系,B 错误,C 正确;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开始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D 错误. 答案:C 角度2 加速度的计算 [典例2] 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14 m /s 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又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8 m/s 沿原路反弹,求: (1)足球运动员罚点球,踢出足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守门员接球瞬间,足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析] (1)设球被踢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的速度由v 0=0变到v 1=14 m/s ,用时t 1=0.1 s 由a =Δv Δt 得罚点球时有 a 1=v 1-v 0t 1=14-00.1 m /s 2=140 m/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接球时速度由v 1变到v 2=-8 m/s ,用时t 2=0.1 s 接球时有 a 2=v 2-v 1t 2=-8-140.1m /s 2 =-220 m/s 2 即加速度大小为22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1)140 m /s 2 (2)220 m/s 2 [规律总结] 关于加速度的两点注意 (1)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若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则加速度为正;若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则加速度为负. (2)加速度的计算首先要规定正方向,分析初、末状态的速度及速度变化大小,根据a =Δv Δt 计算. 2.篮球以10 m /s 的速度水平地撞击篮板后以8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的接触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练习题.doc

实验: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设各 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为x1、 x2、 x3、 x4,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2 =aT 2 =3aT 2 =aT D.与计数点 2 对应的速度为v2=( x2+x3) / 2T 二、填空题 1.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1、 2、 3、 4、 5、 6、7 是按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 1s.测得:x1=1。 40cm ,x2=, x3=, x4=, x5=, x6=.由给出的数据可知,小车在通过第 2 个计数点时的速度大小v2=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 . 三、解答题 1.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x1=, x2=, x3=, x4=, x5=, x6=.( 1)计算运动物体在A、B 两点的瞬时速度大小.(2)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如图所示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每相邻的 两个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各段长度为OA=, OB=, OC=, OD=, OE=, OF=,根据这些数据,求出 B、 C、 D、 E 等各点的速度,画出速度图象.(取 A 点为计时开始),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打点 计时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3.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极坐标下求加速度

极坐标系下速度与加速度的推导过程: 一、极坐标系( plane polar coordinates ) 1 .极坐标系 在参考系上取点 O ,引有刻度的射线 OX 称为极轴(有方向的),建成极坐标系。 矢径:由参考点 O 引向质点位置 A 的线段长度 由 r 表示矢径。如图示: r= 幅角:质点的位置矢量与极轴所夹的角θ (也称:极角) 规定:自极轴逆时针转至位置矢量的幅角为正,反之为负。 ( r ,θ)确定平面上质点的位置,称为极坐标。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质点的轨迹: 2 .极坐标系中矢量的正交分解

如图示:质点在 A 点,沿位置矢量方向称为径向 径向单位矢量:沿质点所在处位置矢量的方向。 横向单位矢量:与径向方向垂直且指向增加的方向。 任何矢量均可在和方向上作正交分解。 注意:径向和横向随地点而异。 二、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 讨论质点平面运动速度在极坐标系中的正交分解式,如图示: ( 1 )用微元法推导速度 设: t t+ 时间内,图中质点自 A ( r, t)经历一微小的位移,到达 由速度的定义:

( 1 ) 位移对应于质点矢量的改变——径向位移; 位移对应于质点相对于极点幅角的改变——横向位移。 时,指向趋于方向。 ,时,指向趋于方向。 (2) 故 : 速度的径向分量:,速度的径横向分量: 即:径向速度等于矢径对时间的变化率 横向速度等于矢径与角速度的乘积。 ( 2 )矢量运算法推导速度 ( 5 )对于径向速度是矢径的变化而引起的速度的大小。

下面讨论: 如图所示是单位径向方向,模的大小为 1 。 () 另外的推导也可如下进行: 右端展开是 : 即: 所以 : 。 三、加速度矢量 用“矢量法”推导“加速度”

A2-高一物理-加速度推论公式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类比,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和规律 2.通过对学生的听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有效记忆 3.通过听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探索新知识

学生复述新知识内容,老师补充,学生填写结果注:可根据以下思路引导:1.相似与不同;2.易错点; (15分钟)

例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0~22s 时间内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B .整个过程中,B C 段的加速度最大 C .整个过程中,C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提示: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 例2: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4s 内 的位移是14m.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它前进72m 所用的时间 提示: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公 式 例3: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2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提示:参考匀加速直线运动基本运动公式。 例4:一个冰球在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长度都是L 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距离的时间为t ,通过第二段距离的时间为2t ,如果冰球在冰面上的运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冰球在第一段距离末了时的速度? 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例5:2014年1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在探测过程中,假设月球车以200m/h 的速度朝静止在其前方0.3m 的“嫦娥号”登陆器匀速运动。为避免相撞,地面指挥部耗时2s 设定了一个加速度为a 的减速指令并发出。设电磁波由地面传播到月球表面需时1s ,则a 的大小至少是 A. 0.022 /m s B. 0.042 /m s C. 0.062 /m s D. 0.082 /m s 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及运动的对称性 图2

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用打点计时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以及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 一,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它们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频率是50H Z 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当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或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时间间隔为0.1s。 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阻力小。 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第n个相同时间T秒末的速度υn=(x n+x n+1)/2T 如图第3个计数点的速度υ3=(x3+x4)/2T 有时为了减小误差可用υ3=(x1+x2+x3+x4+x5+x6)/6T来计算 三,测加速度 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则Δx=x2—x1=x3—x2=······=aT2,a=Δx/ T2 如图a=(X -X1)/ T2=(X3-X2)/ T2=(X4-X3)/ T2等等 2 有时为了减小误差 a={(X2-X1)/ T2+(X3-X2)/ T2+(X4-X3)/ T2+(X5-X4)/ T2+(X6-X5)/ T2} =(X6-X1)/ 5T2 或a={(X4+X5+X6)-(X1+X2+X3)}/9T2 (逐差法)

四,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器材,步骤、方法 (1),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木块将木板的带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以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 (3)用天平测出盘和重物的总质量,求出总重。它近似于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 (4),用刻度尺测出纸带上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5),使用限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和力与质量的关系。 2,a---F图线与纵坐标交于原点之上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或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a---F图线与横坐交于原点之右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a—1/M图线与纵坐标交于原点之上为平衡摩擦力过度,a—1/M图线与横标交于原点之右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注意满足M m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像下图 原因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小车F=Ma 对砝码mg-F=ma 所以F=mg/(1+m/M)由此式1/M增大F减小,F=Ma F减小,a变小4,比较初速度为零的不同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可根据 a1/a2=X1/X2 因为X1=a1t2X2=a2t2a1=2X1/t2a1=2X1/t2 t相同a1/a2=X1/X2

极坐标系速度推导

§2.7极坐标系·速度与加速度 问题的提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一点的位置。这种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思想,就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 如:从这向北走2000米!(出发点方向距离) 一、极坐标系( plane polar coordinates ) 1 .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参考系上取点 O ,引有刻度的射线 OX 称为极轴(有方向的),建成极坐标系。 矢径:由参考点 O 引向质点位置 A 的线段长度 由 r 表示矢径。如图示: r= 幅角:质点的位置矢量与极轴所夹的角θ(也称:极角) 规定:自极轴逆时针转至位置矢量的幅角为正,反之为负。 ( r ,θ)确定平面上质点的位置,称为极坐标。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质点的轨迹: 2 .极坐标系中矢量的正交分解 如图示:质点在 A 点,沿位置矢量方向称为径向 径向单位矢量:沿质点所在处位置矢量的方向。 横向单位矢量:与径向方向垂直且指向增加的方向。 任何矢量均可在和方向上作正交分解。 注意:径向和横向随地点而异。 二、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

讨论质点平面运动速度在极坐标系中的正交分解式,如图示: ( 1 )用微元法推导速度 设: t t+ 时间内,图中质点自 A(r,t)经历一微小的位移,到 达 由速度的定义: ( 1 ) 位移对应于质点矢量的改变——径向位移; 位移对应于质点相对于极点幅角的改变——横向位移。 时,指向趋于方向。 ,时,指向趋于方向。 (2) 故 : 速度的径向分量:,速度的径横向分量: 即:径向速度等于矢径对时间的变化率 横向速度等于矢径与角速度的乘积。 ( 2 )矢量运算法推导速度 ( 5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加速度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5节加速度 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 知识要点: 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3.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4.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和使用。 5.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三. 重点、难点分析: (一)加速度 1. 定义: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用表示。 2. 公式:=< 1188425931"> 。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每二次方秒。 4.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5.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变速运动

1. 定义: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2. 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三)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 1. 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不必去管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必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只需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2. 判断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只看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得一定快,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得一定慢。 [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5=0.1s。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标明A,在第6个点下面标明B,在第11个点下面标明C,在第16个点下面标明D……,点A、B、C、D……叫做计数点,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 5. 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带答案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 带答案) 1、下列物理量为矢量的是( ) A.速度 B.位移 C.质量 D.加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4.由t v a ??=可知( ) A .a 与Δv 成正比 B .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 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D .Δv/Δt 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5.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与速度方向一致; B 、一定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C.一定与位移方向一致; D 、一定与位移变化方向一致。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7.右图为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快 B 、在0-t 1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t=t 1时,A 、B 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8.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则( )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速度的2倍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速度大2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速度大2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速度大2m/s 9.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10.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11.以下对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 B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102s m 比102s m 小 D .加速度方向可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相反 1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