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2011级俄语二班
Лена 叶彬
母语的产生
母语,或第一语言,有三种解释。
一者为: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母语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例如“母岛”、“母国”等,仅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语不仅仅表示为母亲对某个人说的语言,而是他认定的民族语。
为了避免对多母语者的母语定义产生歧义,产生出的第三种解释为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学习而学会的语言。
母语是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头脑中下意识反应出来的语音发音,是我们每个人从咿呀学语就开始练习说讲的语言。
当我们再去学习另一种外语的时候,一般很难达到母语级别的掌握程度。
母语与外语的关系
学生和老师都要把握好外语和母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不要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外语和母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对于学生来说,在外语学习中,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就更是如此。
初学外语者,对外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但由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教师来说,在外语教学中,对待外语和母语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过多地或一味地只图方便,较多地使用母语,必然会影响外语教学质量。
外语课时本来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把时间都花在外语操练上还不够。
如果再让母语占去不少时间,就不能保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外语了。
而且,把很多时间用在翻译上,容易养成学生在理解和表达外语时,脑子里都要经过一道翻译程序;在听说时反应迟钝,跟不上正常的语速;在读写时,总要把外语和母语对上号,才觉得真正理解了,否则就不放心。
这样,阅读速度提不高,写出来的句子也不怎么地道。
这就形成了母语对学习外语的严重干扰。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随着众多外语教学法的出现,教学界对于母语在外语教学的作用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起起正迁移作用,有的则认为是起负迁移作用。
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外语教学和母语是不能脱离关系的,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是要实现转换的。
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适当运用母语。
语言是通过声音来表现人们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
而外语则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一个人要想习得语言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参加到交流信息的语言中去。
然而,我们知道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
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而这个转换点就是母语[3]。
所以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
忽视了
这一点,将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运用是一种思维的干扰,相反,适当运用母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加以培养,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既不能过多,也不能排斥。
要注意这两个极端,一种是可以用外语时未用外语而用母语;另一种是应该用母语的地方不用母语,而勉强地用外语。
母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降低课堂教学和学生理解难度;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利用母语帮助外语学习。
学生如何学习母语与外语及对其关系的处理
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
外语通常在学校里学的,而且很少有机会同说这种语言的人交流。
因此,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又难又慢。
然而,事实上我们学习外语比我们学习母语快的多。
这一点你可能不会相信是真的—想一想你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力气吧。
但是,只要进一步考虑一下,你就会认识到的确是这种情况。
当学习母语的时候,一睁开眼睛就在同你周围的人在进行交流,换句话说,你是整天在学习母语!你这样学习了五年,那该有多少个小时啊!而我们一周只花几个小时学外语,但几年以后我们就能说这种外语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有课本、老师和同学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
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的东西。
那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效率会高得多。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比另外一些人更擅长学习外语呢?研究表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确具备相当多的特点。
有数据表明,除了其他特点外,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有以下特点:有兴趣去认识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会主动抓住机遇,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还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安排,以应对学业中的各种挑战。
由于能自己安排学习并做出评估,所以成功学习语言的学生有自信心,能够放松自己,从而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由于具有较好自控力和较强的成就感,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能够更快学到新的技能,并更好的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习者能够在诸如阅读理解、词汇学习、写作和口语等方面学习得更好。
那些自信心强、有把握的学生常常是比较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他们更愿意去冒险,把自己放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学生越不紧张,越能放松自己,语言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教师如何进行外语教育及母语在教学中的使用度
初级阶段
一般指一二年级,这一年级应该以听说训练为主,侧重培养学生从听觉吸收语言材料的习惯,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熟练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交流。
在教学中,从句型教学入手,训练学生基本词汇和语法,培养会话能力和应答能力。
在听说基础上,逐步进行读写练习,用于巩固听说中的语言材料。
中级阶段
一般指三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词汇量,基本听说读写技能,和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构词知识。
教材也增加了语法项目并增大了词汇量。
这一阶段应该听说读写并重,加大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度,形成一定的言语技能和熟巧,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高级阶段
一般指四年级,这一阶段语法项目逐渐减少,在保证精读课文的量的基础上加大了泛读的量。
教材中许多精读泛读课文选自小说、散文、传记,语言比较丰富,个别语言现象有一定
难度。
这一阶段教学,老师应该把握好精、泛读教学特点,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学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外语教学过程中
一、尽量使用外语
外语教学中,尽量使用外语,控制使用母语。
外语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外语实践,多使用外语,让学生大量接触外语,并沉浸在使用外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
一般可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尽量使用外语组织课堂教学。
在初级阶段,每节课学会听说一两句外语课堂用语,并坚持使用,就可逐步做到课堂上完全不用母语。
比如一些日常的交际用语要让学生掌握。
2.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
学生可以跳过母语,直接把外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看见直观教具和表演就能与外语发生联想,巩固记忆,提高运用外语的本领。
特别是在入门阶段,所教的单词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所教的句子一般也紧密联系具体生活实际
3.随着学生外语水平逐步提高,用外语解释外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例如,可运用同义词、反义词或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义;运用句子扩展、句型转换来理解句子等。
这不但可以克服母语干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外语的能力。
外语解释外语,再配上直观手段,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自己得出结论,达到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会记得特别牢。
二、适当地利用母语
外语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外语,但不排斥适当利用母语。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母语。
母语对学习外语有干扰的一面,但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
实践证明,适当地,即恰当地、有目的地、有控制地利用母语,对于外语教学是有利的。
外语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
1.利用母语作为教学手段,解释意义比较抽象的单词或复杂的句子,以帮助学生理解;对初学外语的学生讲解语言基础知识时,可以适当地用母语点明发音方法,书写笔顺和语法要点等;也可适当地利用母语检查学生对外语单词、句子或课文和阅读材料的理解。
外语学习中,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比外语而言,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更敏感,记忆更容易,印象更深刻。
学生在记忆外语词汇、语言知识时,总喜欢将其与对应的母语挂钩,在记忆语法时,总喜欢用母语概括规律。
因此,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如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适当利用母语,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翻译可以作为一种练习形式,用来检查、讲解、巩固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手段。
可以教一些固定形式的格言或者很精彩的一段话给学生。
这样有益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外语的运用。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看一些国外的电影电视什么的。
这样也能增加外语知识。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本身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时,不能把问题简单化、绝对化。
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外语进行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将母语与外语学习相结合,让外语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