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从技术到疗效
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常见的病变,可同时累及分叉两侧的血管。根据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位置进一步区分为真性及假性分叉病变,前者指主干及分支血管开口存在>50%的狭窄,后者指单侧血管受累。由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中,难以预测粥样硬化斑块的移动规律,许多假性分叉病变可以转化成真性分叉病变;而真性分叉病变又可以造成对侧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加重甚或闭塞。这些特点决定了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的不确定性,因此导致不同介入技术疗效比较存在困难。
一、分叉病变分型的意义
传统的分型是基于分支血管开口是否受累这一原则,由于介入治疗术中主要的原则是确保主干血管的通畅,因此,如何保护分支血管,如何对病变的分支血管进行处理是最大的难点。分支血管病变的长度不是介入治疗技术选择的难点,多数情况下分支病变主要位于分支的开口部位,这符合流体力学变化的特点。DUKE分型与LEFEVRE分型基本相似,而MEDIAN分型方法更加简单适用,后者将存在病变定义为“1”,无病变定义为“0”。由此可见,影响和决定分叉病变介入技术选择的主要问题是两侧血管开口是否受累,而病变的长度不是介入术的障碍。国内阜外医院陈纪林教授建立的新分型方法也较为适于在介入术中运用。综合这些分型方法,不难发现分叉的难点在于“岔口”是否存在有意义的病变,这些病变如何移位,如何能够保证器械再次进入两侧血管更加容易。
二、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评价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总体可以划分为:Provisional术和首选双支架术。实际上,Provisional支架术又可以细分为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两种。
根据是否对分支血管保护(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导丝保护),Provisional术又可以分为有无Jailed导丝两种方法。Provisional术中在主干血管内置入支架后,如果分支开口需要置入支架,则可以选择的术式是有限的,主要包括T、Inner Crush术。而T支架术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保证分支开口能够得到完全覆盖或突入到主干血管内过多,对于Inner Crush术的担心在于突入到主干支架内的金属是否可以完全贴壁,否则导致支架内血栓的几率理论上是比较高的。
目前分叉病变的治疗已经不再强调单支架术,而是根据分支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采用比
较灵活的Provisional术还是首选双支架术。后者可以选择的术式较多,包括T、Crush、Inner Crush、Inverted Crush、DK Crush、Culotte、SKS或V支架术等。Inner Crush和Inverted Crush 都是属于经典Crush术,其共同的特点是最终的对吻成功率、对吻质量较差,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高,研究结果证实随访期内的支架内血栓栓塞率显著增高。DK Crush术是改良的挤压技术,由于通过第一次对吻扩张,最终对吻成功率较高、对吻质量好,预后显著优于经典的挤压技术。SKS和V支架术都是属于对吻支架技术,需要将两根支架同时送到病变部位,区别在于两者突入到主干的长度不同,前者进入主干的长度>3mm,而后者突入主干的长度<3mm。对吻支架术的缺陷是由于主干血管腔被分成两个,当再次需要介入处理下游的病变时,正确选择支架腔是难点。Culotte术是一种被遗忘很久的技术,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该技术又再次得到重视。这一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分支血管直径和主干必须相当,否则不能选用该技术。这些双支架术式的共同要求是分叉前主干血管直径必须满足对吻扩张的两个球囊直径之和的2/3,否则,对吻扩张时近端夹层是不可避免的。
三、结论
目前的主流技术依然是Provisional术,这主要是由于还没有一个双支架术被认为是最佳的术式。这些技术的实际选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上述的一般原则是共同的。
冠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新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宋玮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展以来,开口病变被公认属于高危复杂病变,其介入治疗具有较高风险。由于开口病变常伴钙化,且富含弹性纤维,单纯球囊扩张治疗易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急性血管并发症,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而支架植入可以避免单纯球囊扩张后的弹性回缩,
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冠脉开口病变治疗。
一、定义和分类
1.定义:开口病变是指距冠状动脉开口3mm范围内的病变。
2.根据开口解剖位置分类:
(1)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指病变累及左主干、右冠状动脉或大隐静脉桥与
主动脉交界处,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口病变。
(2)非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指病变累及冠状动脉主支或主要分支的开口处,如前降支、回旋支和对角支开口病变,实际上属分叉病变范畴。
二、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和难点
1.单纯依靠冠脉造影很难保证支架的精确定位。
(1)仅依赖冠脉造影很难充分暴露开口处解剖,血管相互重叠以及投影缩减往往很难
避免;
(2)心脏收缩会导致支架移位;
(3)对于主动脉-冠脉开口处病变,释放支架时必须将指引导管撤离冠脉开口。此时,在注射造影剂时很难清楚显示支架与冠脉开口的相对位置。
2.开口病变部位如出现并发症,可造成开口处夹层、血管急性闭塞而致急性缺血事件;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口部夹层可延及主动脉。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
病情严重恶化甚至死亡。
3.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部病变,要求操作熟练、迅速和准确,加压时间短,否则因球囊、支架或导引导管堵塞开口时间过长,导致血压下降,增加手术风险。
4.开口病变富含弹性纤维组织,易于回缩且常伴钙化,造成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三、传统开口病变介入治疗可能导致的三种结果
1. 支架放置在开口病变处的较远位置;
2. 支架放置在开口病变处的前端;
3. 支架释放时发生移位。
综合上述原因,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需要一种新的冠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技术,克服和解决传统技术的局限和不足。在本届介入论坛上,来自香港港安医院的王烘忠医生应用一种新技术来治疗冠脉开口病变,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我们就具体介绍这种新技术。
这种新技术通过六个步骤完成:
1. 分别将导丝置入靶血管和分支(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