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_一个结构分析个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神或原人身体创生神话世界各地均有流传,此处德国

神话的以头造天并非孤证,限于篇幅未引。

文章编号:1671-5977(2006)02-0001-05

女娲神话:一个结构分析个案

收稿日期:2006204206

作者简介:涂笑非(19682),男,湖南长沙人,美国阿肯色州Hendrix 学院宗教系教师。哈佛大学硕士、耶鲁大学硕士、在

读博士。研究方向:宗教学,东西方比较文化。

涂笑非

(亨德利克斯大学,美国 阿肯色州 80002)

摘要: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人类思想和自然界共同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的联系。在初民社会,上叙隐喻就形成了神话。本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揭示女娲神话是与创世神话紧密关联的灵石崇拜的一个个案。

关键词:神话;女娲;结构主义批评中图分类号:G 0 

文献标识码:A

(一)

在结构主义逻辑学观点看来,人类的生存繁衍是在一定的结构当中发生的,这种结构不仅指社会构成,如等级制,也包括人类的思维、语言和“人化”的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果,社会、思想和自然界共同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的联系。由于有了这种结构,外在世界才是可应付的,人才能做出种种反映———简单地说,才能存在。

在初民社会,上述隐喻就形成了神话。人生命过程中的矛盾,如生与死,通过隐喻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困惑。装饰着情节的神话通过不断地叙述将这种困惑暗示给他的听众。本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娲神话,在表面上杂乱无章,似乎是被非常糟糕地拼贴起来的众多神话故事中,去发现它们共同的、几乎是按严格规律出现的信息代码,并通过这些信息代码了解其传达的逻辑语义。

据《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山而页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

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

)这一常为人引证的神话记载说明女娲最大的功绩在于炼石补天。关于她的功绩还有另一种记载: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说文》)化生万物具体过程,此处未有明言,然而另一记载却透露了信息: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横

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

(包括肠化成神)。由于盘古神话及其他少数民族(如拉祜族)创世神话中也有身体化生的内容,我们的推测也因此更增加了几分可靠性。我们可以把女娲与格林兄弟记录的德国古代神话进行比较,德国创世神话中说,天是用原人伊密尔的头骨(Sch del )《Deutsche Mythologie 》。“Sch del ”与女娲代表的“头隆骨”安全一致,这样“创世”与“补天”之间的联系就显示出来了,我们不难看出,女娲神话是一个创世神话,救灾神话是其变形,“补天”实为造天,与“化万物”是一回

事。①“四极废,九州裂”在已有 民老弱的时代作

为自然现象断不可能,而大地上同时水火并作亦无是理。实则这种描述是表示没秩序的混沌状态,而创世正是秩序的出现。创世之始,未有万物之先,神用来创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躯体,“炼石补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女娲为创世神,但创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创造,也包括人类的创造,因而女娲又是造人之神。“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

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独异志》下)

许多少数民族传说中,也有这个故事,不过

1・ 2006年6月

第7卷第2期总第26期 太原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l.7No.2SumNo.26

加上了兄妹二人滚石磨以卜婚的情节,石头在造人神话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决定两人是否成婚,即决定人的创造),虽然女娲的地位换成了人类始祖,与“化万物者”的形象不同了。

在希腊神话①中,洪水肆虐之后,人类灭绝,只有皮拉和丢卡利翁夫妇幸存下来。神命他们用“母亲的骨骼”创造新人,这里所说的正是大地母亲的骨骼———石头。时至三世纪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家波罗丁,仍在他的著作中写道,石头是大地的骨骼,在成为固定的形状之前会像生物一

样生长。(《Enneads on Difficulties about the Soul 》

)因此我们不难了解许多民族崇拜灵石的原因(汉族、希腊人、以色列人在古代都有此习俗,限于篇幅以及我们讨论的主题,这里不一一引证)。至此我们相信,我们已经在骨———石———女娲神话之间建立了联系,并对女娲神话作为一个创世神话有了新的理解。

考证到此为止,我们应注意的是,上面我们引用材料只是用作旁证,并未对材料本身进行结构分析。列维・施特劳斯说,语源学的研究不应混同于结构的研究,一个词或名称的原始意义并不一定与它在神话本文中担负的功能语义重合,

固定的,脱离神话本文的象征符号是不存在的。所以下面使用已经得出的考证结论时,我们必须

小心注意,它是否适用于当下的神话本文。

(二)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能否在女娲神话中发现更多的东西。首先我们不能同意把神话与自然现象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直接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神话可以看作人类思维结构的一种表现和投射,其中神话的内容或质料与经验直接有关,而结构本身则与经验事实非直接相关,神话并非科学记录或历史记载,简单的把神话看作古代人对现实的幼稚刻画是不妥当的。同一个洪水神话,在西方中世纪神权统治下被赋予了特定的宗教意义,在封建时代的中国被赋予“圣主济世”的意义,如果今天我们在科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再赋予它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意义,那么很明显,我们只是对神话按照其原有结构又进行了一次新的变形,我们势必落入神话思维的框架,成为幼稚的聆听者和讲述

者,(我们以为古代人天真的时候,自己恰恰成了大孩子)。这样,神话就被保存了。事实上,正是

通过这样的变形,神话才可能被保存(比如,洪水神话可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用来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作为可理解的本文,神话就得以不断地被讲述)。而作为研究者,应当做的正是保持在神话思维之外,离析神话的结构,当然,结构之外又附着子结构上的东西也并非不重要,但眼下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其次,我们应当记住马克思的名言:“人体解剖是猿体解剖的一把钥匙。”事物并非越简单就越清楚明了,最简单的存在物乃是绝对不可理解的,每一物都是在与它物的关系中才有了内容而成为自身。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我们的分析,因此为了理解女娲神话,需要引入相关的、内容较丰富的其他本文,由于在上文中我们了解了“石”在女娲神话中的重要性,引入另一与“石”有关的本文是适当的:“民女孟姜的丈夫从始皇筑长城之役,多时不归。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城下,却得知丈夫已死,于是向城痛哭,长城为之崩塌。”

从女娲神话与孟姜女传说中,可以得一些有意思的对比。它们都有一些相同的要素,即女人与石(城),并且女人用石做了神奇的事情,或使

石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她

们都是“石头的主人”。神话思维中有一种可称为“施爱者同格”的原则,即一个相同的要素,在另外的条件下可能分裂为一个施事者与受事者,如阿波罗射死了巨蟒皮同,他自身也被称为阿波罗・皮同,卡德摩斯在建忒拜城时杀死了一条毒蛇,而另一说法是卡德摩斯本人变成了一条毒龙,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三足乌代表太阳,这是神话中一般的说法,然而《宛陵集・日蚀诗》注曰:“食日者,三足乌也。”考虑到这条原则,我们也可以推论:女娲=石=孟姜女。

现在我必须为自己进行辩护,因为我在推论时将不同文化系统不同时代材料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比较,我必须说明这样做的合法性。首先我想指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都相信有效的跨文化比较可以存在,荣格、弗雷泽等人已经进行了可称成功的探索,而过于坚持文化相对性观点并不比滥用人类共性概念有更多的说服力。阿兰・邓迪斯曾说:“人类学家没有在神话研究上取得

2・①本文希腊神话资料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及《古典神

话词典》

(pierre Grima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