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语言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李德军

课堂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在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地理知识的诠释是否到位要看课堂语言和教学思路是否恰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知识较为跨度大且抽象。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底蕴和语言功力。

地理教学语言包含日常说话的基本语素,但并不等同于普通的“说话”。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平时不很爱说话,说话也不那么精彩,但讲起课来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有的人平时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显得能说会道,可是一到讲台上却结结巴巴,全无风采。可见,一般概念的“能说”和教学语言还是有差别的。此外,讲课不同于演说,演说的鼓动性极强,更着重于感情色彩的渗透和语句运用的规整;讲课也不同于做科学报告。讲课比起唠家常,它更严肃、严谨、规范;比起演说、报告等更亲切、灵活。它的特点可归纳为:严谨但不刻板,亲切但不随便。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教学语言时,应注意:

一.提问的技巧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在问题引导式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地理课堂教学的任何一种过程中,问、答都是基本活动。因此,运用好问答技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提问是自然融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明确。要想使提问运用得成功,最基本的一点是提出的问题要清楚。教师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无法得到学生清楚的回答的。例如,有位教师在讲美国时提问:“底特律以什么最为著名?”这种问题学生或者无法回答,或者回答离题千里(实际上当时就有学生回答“篮球”)。问题不清楚的原因在于设计问题时,没有限定适当的范围。教师应该使学生知道,他们应在什么范围内回答底特律最著名的东西,是工业方面的,还是体育方面的,或是其他方面的。其实,这位教师是想问底特律以什么工业最为著名。

(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问题中如果有学生不懂的词句特别是关键词句,就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例如,有位教师问:“(某国)的经济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可以发展航海等。教师不得不解释,这里所说的经济结构是指工农业比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可以直接提问:“这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哪个所占比重大?”

(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问题不宜多用。例如,“(某洲)跨的纬度大不大?”这类问题往往意义不大,且学生随口就答,多不动脑子,所以不宜过多使用,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愿思考的坏习惯。

(4)问题表述要严谨、简洁。问题表述严谨和简洁可以使学生很快抓住问题的要点。例如,“瑞士是个内陆山国,风光优美,旅游业很发达。瑞士的工业发达,著名的工业品是什么?”该问题的前一句话与后面所提问题没有联系,完全可以省略。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先看一实例。有一实习教师在讲解我国的气候时说:“位于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很高。”这样的讲法就是语言运用不准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比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积温是高,但比我国地处赤道附近的热带、亚热带许多地区的积温要低,只是处于中等水平。用“很高、很高”来形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容易使学生产生这个地区的积温非常高的错觉。

所谓语言准确,是指在讲述、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所用语句特别是形容词、副词要恰如其分,要严谨。讲“气温”不能用“温度”代替;讲“气压高(低)”不能说“气压大(小)”等。地理课上容易出现不准确的地方还有方位词的使用。如指图时说“上面”、“下面”、“左边”、“右边”;讲山的坡向,只说“南边”、“北边”,而不使用规范的“南坡”、“北坡”等。地理教师坚持使用科学语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

在语言准确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做到语言精练。语言精练就是讲课不啰嗦、简洁,很少有口头禅和多余的重复。语言精练对学生抓住讲课重点,保持对地理课的兴趣有直接影响。

三.教学语言要通俗化

语言通俗化是一个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转化的过程。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但是语言的通俗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语言带进课堂。因为,教学永远有教育性。幽默的语言不但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并使它们深深地镶嵌在学生记忆的年轮中。如:讲“地球的年龄”时,让学生了解地球已有50亿岁,再过50亿岁就将消亡,以着急的语气问学生:“到那时,你们将能怎么办”,引起学生的大笑,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接受知识。

教师通俗、风趣甚至幽默的语言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也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语言环境的熏陶。所以,不健康、不美的语言在课堂上是禁止使用的。

四.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有时,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中加些“调味品”,使地理课听上去很有趣味,这在教学中意义更大。例如,穿插使用歌谣、诗句、故事等,或引用中国古诗是地理教师喜欢使用的方法。如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常用来讲解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常用来形容山的不同坡向的气温差异等。

五.辅以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辅助教学。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讲述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笔者试着倾斜着身子在讲台上模拟地球做着自转同时再公转,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要时刻把教学语言的加工锤炼摆在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如果教师连话都说不明白还何谈有效教学?同时,通过课后适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语言是否被同学所接受,再加以锤炼改进,这样才能把有效教学首先从语言上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