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认识地球—纬线与经线部分的说课稿和日本的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 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掌握地球的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2、知道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划分标准和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难点:地球仪三、教学用具地球仪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的三要素有哪些?2、怎样使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导入新课」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自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把握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阅读P14并回答:当时的两种错误认识1、“盖天说”------“天园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2、学生阅读P15“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讨论: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什么形的?(学生可能回答园形,要向学生纠正:是球形)⑶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学生讨论后归纳: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形说”问: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3、现代宇宙观察研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想了解电脑的全貌会难,太抽象,怎么办呢?于是人们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
三、地球仪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到地球旋转的假想轴1、地轴和南北两极利用地球仪,让学生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纬线和纬度⑴纬线观察纬线从赤道向两极有何变化?学生讨论,总结纬线特点⑵纬度:①0°纬线—赤道②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③纬度的判别强调纬度必须说明南纬还是北纬。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3)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第三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经度的划分。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完纬线与纬度之后,进一步运用地球仪学习经线与经度。
3.教材分析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
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
对于地球仪,传统上需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如地轴、南北极点、特殊的经纬线等,课程标准只是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经纬线和经纬度。
要求学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应通过观察地球仪来获得相关知识,并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有关地图的基础知识及在平面图上量算距离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中。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方法,而真正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技能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训练。
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其二是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地球仪,指导学生说出经线的形状、指示的方向和长度规律。
2.通过示意图,指导学生明确。
3.通过学习经线和经度,指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地球的立体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的形状、指示的方向和长度规律;知道经度的划分规律,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
【评价任务】1.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的形状、指示的方向和长度规律。
2.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度的划分规律,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
3.学生能运用地球仪判断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方位。
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并垂直于纬线的叫经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的形状:;经线指示的方向:;经线的长度。
3.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写出图中A、B点的经度:A)判断:图中A、B点分别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附:板书设计经线和经度【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湘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经纬度与经纬网”是湖南版实验教材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地球仪“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基础上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如地图、时区、极昼、极夜、气候等)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实践都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2、说课标解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反复训练,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点经纬度,其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地名。
我对课标的解读将指导着我的整节课的教学。
3、教学目标: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及作用并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及方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动手绘图、改图、练图、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方式,观察和比较以不同投影方法绘制的地图,初步让学生获取地图投影、制图综合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勇于向未知困难挑战。
在多角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方位性和看待问题的多面性。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比较不同投影方法绘制的经纬网地图。
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经纬网知识,历次考试也把其视为考核重点,而课本却只有寥寥数语。
因此,教学中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
部分学生直到毕业考,也不能正确写出经纬网上某点的地理座标。
经线和纬线-经线 课件湘教版
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南北半球 的分界线
0 。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西经20 。和东经160 。是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
75° 60° 45° 30°
90°
四 经纬网
90°
75° 60° 45°
30°
15°
15° 90° 60° 30° 0° 30° 60°
150° 120°
90° 120° 150°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经线
经线的概念
在地球仪表面, 连接南北两极并 垂直于纬线的弧 线
;
经线的特点
1、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
2 、所有的经线都 相交于南北极两点 3、经线是半圆,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 成经线圈 (经度之 和为180。); 4、所有经线长度 都相等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0。经 线)为起点,向西、 向东各分180°
165° 150° 135° 120° 105°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90°
北极
90°
75° 60° 45°
75°
西
东
45°
60°
西增西经
30° 15° 0° 15°
30°
东增东经
东西半球划分
N
160oE
西 半 20oW 球
西 东
东 半 球
S
20 W
o
~ 0o ~
学科网 zxxk
N 英国伦敦
0
0
180
0
东经用E表示
西经用W表示
西经
东经
西
S
东
西增西经
60°
东90°
30° 0° 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经线经纬网教案湘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经线经纬网教案湘教版
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经线经纬网”的内容,主要通过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定位的基本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为后续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经纬度的概念、度量方式,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地图定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经度和纬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经纬网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家、学校和图书馆的位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经纬网进行地图定位。
八、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点评。我会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经纬网进行地图定位,是否能够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批改作业,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经纬网的掌握程度。
2.作业反馈:我会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作业情况,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会指出他们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通过反馈,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湘教版七年级认识地球说课稿教学文案
湘教版七年级认识地球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经纬网,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描述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纬度、经度和高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位置。
今天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评价五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依据湘教版七年级义务教科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这节课是本章的首章开篇。
本节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经纬网。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四个内容。
本节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内容是在前三个内容的基础上的深入,也是学习本节的重要目的。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
学会了这一技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实践都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与技能: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能力与方法: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3、掌握经纬度及其划分方法。
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3、分析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情境引导法: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被确定为球形这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湘教版)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湘教版)作者:伍黎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7期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地球”,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定位等几部分内容。
认识地球,是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等内容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认识地球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利用地球仪,熟悉地轴、两极、赤道等特殊经纬线;理解经纬度及其变化、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通过比较分析,熟悉经纬线特点;通过学生活动,熟悉经纬网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难点: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其大小和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只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对于茫茫太空的一切未知,人类至今都没有停下不断探索的脚步。
那么,先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咱们的祖先是如何认识地球的(播放动画视频,介绍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主线:盖天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但随着发展和进步,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天说”。
主线:盖天说——浑天说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拓展发散)请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大地不是平的。
①模拟“海边看船”: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船的桅杆,才能看到船体;②观察“月食照片”:月食图片中古铜色影子弧形边缘,是地球投射的影子;③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地理新课型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2.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地球到底形状怎样,大小如何,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研究,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弄清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用投影仪显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二、出示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课时)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哪些说法?2.是哪位航海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即地圆说),是怎样证实的?3. 地球是怎样的形状?4.你知道地球有多大?教后修改5.什么是地球仪?6.什么是地轴?真正的地球有地轴吗?7. 什么是两极?南北极怎样区分?8. 什么叫赤道?它的作用如何?9.什么叫纬线,这种线有什么特点?10 .什么叫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标识的?11 .低中高纬度是怎样划分的?请同学们围绕上面问题,认真研读教材第14—17页,思考并将答案写在课堂学习本上。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1《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上杭县实验中学罗德尧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下面本人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本单元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到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直至利用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两方面来学习。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需要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模型,由此引出地球仪,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两极)、线(地轴、赤道、纬线、经线)、面(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并且指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不同的半球上。
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然后将经纬网从球面“转移”到平面,展示地球表面互相垂直的经线和纬线,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经纬网地图的方法。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地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整个地理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2.1认识地球——经纬线、经纬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4.加强课后辅导和沟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认真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提高地纬网。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位置。在经纬网上,每个点都对应一个特定的经度和纬度。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我们熟悉的地方,并记录下它们的经纬度。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实践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践活动。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按照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绘制一个简单的经纬网。然后,在你们的经纬网上标出几个地点,如北京、纽约、伦敦等,并注明它们的经纬度。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经纬线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难点: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位置,培养空间定位能力。
解决办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地球仪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经纬线的存在和作用。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找出特定地点的经纬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使用经纬网确定航线、地理位置等,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反馈与沟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在课后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湘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B:100°E
C:20°E
A
B
C
小试牛刀:(1分钟)
以下三点经度的读法,写法:
做一做
认识地球仪
东经、西经的分界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东半球、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160°E
20°W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图中各点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口诀
小小为东
20°
大大为西
160°
中间看符号
E、W
认识地球仪
不同视角下的经线
认识地球仪
形状?关系?数量?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半圆
相交于南北两极
南北方向
无数条
相等
认识地球仪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
西增西经 W
东增东经 E
东经、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
地球仪 ▶ 经纬网
E
D
北半球西半球
南半球东半球
方法总结:
认识地球仪
纬线度数的划分:低、中、高纬度
60°S
0°
30°N
60°N
90°
30°S
90°
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高纬度地区(60-90°)
认识地球仪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圈: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 (经度之和为 180°), 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仪》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仪》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历史发展,以及地球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仪的知识。
但同时,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历史发展,认识到地球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仪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起源和演变。
3.知识讲解:讲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仪的构成和功能。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模型,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信息,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地球仪的知识,思考地球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6.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地球仪的图片、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原理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地球仪的知识。
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1、编者思路:(1)教材前后联系: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
“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
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
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
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
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经线经纬网教案湘教版.docx
认识地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仁 认识经线,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岀。
2 、明确东西半球划分。
3、掌握经线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发现、交流、概括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空间、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岀2 、掌握经线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线及其分布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_教学媒体一地球仪」也图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 两极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 平均半 回顾、回答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 容,及时巩固了解经线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观察地球仪,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学生观察。
认识经线讲解经度的划分察认识、了解,直观,印象深。
完成经线的表格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完可使学生对经线有成表格。
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达标反馈到黑板土绘制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方法归纳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和线的空间关系,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经线经度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长度半圆圆―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I#)乂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球的分界线课后反思:学生在图上指图找特定的经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明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看法地球»,下面我从教材剖析、教法、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停止引见。
实际依据我将会交叉在各个环节当中停止。
一、教材剖析1、教材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天文的末尾章节,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天文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天文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一个重要义务就是让先生经过对地球仪重复观察运用和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为今后学习天文提供保证。
2、教学目的:依据七年级先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基础知识,依据教学纲要,我确定目的如下:知识与技艺:①了解地球的大小。
②经过学习,使先生可以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恣意地点的位置。
进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剖析的方式,说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先生对天文的猎奇心,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迷信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规范,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一点的位置。
二、教法选择在教学进程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启示式教学、以及运用多媒体来完本钱节课。
实际依据:在教学进程中,要改动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融会贯串、机械的现状,倡议先生自动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入手,培育先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才干、获取新知识的才干、剖析和处置效果的才干以及交流与协作的才干。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那么下,要突出先生的主体位置,增强与先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先生的沟通,尊重先生,赋予先生发言勇气,并在直观、笼统化的言语下,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的容量三、学法剖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方式,归结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
实际依据: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别注重学法的指点。
要培育先生的自主学习才干,让先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讲课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游等方面宽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富含智能培育要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表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教课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并联合学情等教课实质,拟订本节课的教课目的:⑴知识目标:认识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色,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区分。
运用经纬网确立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地点。
⑵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成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点。
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经过着手制作地球仪,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
⑶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主动研究、战胜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教课要点⑴纬度与经度的区分。
⑵半球的区分。
⑶运用经纬网确立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地点。
以上三点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故为教课要点。
教课难点因为初一学生空间观点不强,并且简单遇到思想定势的影响,所以本节课的教课难点主要有:⑴东西半球的区分。
⑶纬度与经度的区分。
⑵运用经纬网确立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地点。
教材办理⑴充足利用课程资源。
充足利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座位、经纬网模型,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中所拍摄的地球录像等,为学生创建研究情境。
⑵精心组织教课内容次序。
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头编排教课内容的次序,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研究,有益于增添学生的印象,培育学生的能力。
⑶精心设计活动。
活动的设计突出研究性、兴趣性,经过察看、游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二、说教法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合作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论,增强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沟通,促使学生的共同发展。
表格法:设计表格指引学生展开活动,便于知识的梳理,增强学生的记忆。
初中湘教版认识地球教案
初中湘教版认识地球教案课程标准: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知道地球的大小。
3.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2. 描述地球的大小;3. 经度、纬度;4. 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5. 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图片、经纬网图、地球大小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是球体?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的大小,如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
2. 讲解经线和纬线的划分,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3. 讲解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地球仪,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度的划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去追求真理?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地球经纬网图。
2. 结合教材,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在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和160°E?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学生对日本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游戏法: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问题解决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设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上天对日本人发动二战的报应,对吗?”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讲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日本”了解一下这个国家自然环境。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结构图。
[讲述]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⑶精心设计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观察、游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表格法: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便于知识的梳理,增强学生的记忆。
三、说学法
1.学会读地球仪,运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
4.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四、说程序
(一)后老师讲述:杨利伟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展示地球仪。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高纬、低纬、中纬各两个)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课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教学重点
⑴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半球的划分。
⑶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以上三点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故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5.经纬网
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纬网的概念,课件展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使学生知道可用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
⑴教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⑵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设计意图:引入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新课
1.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日本的纬度位置是
你会自己分析英国的地理位置吗?
[组织学生交流]
以“牛刀小试”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通过设问:“结合日本国土形状,你能从上面的表格用简短语言概括日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强调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密度大。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们来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境创设]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问:某国试飞导弹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N-45N、140E-145E的海域,哪个国家会提出抗议?
利用日本地形图找出的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______岛、_____岛、__ ___岛、___ _ __岛等四大岛屿以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 洋,西临 海。
湘教版认识地球—纬线与经线部分的说课稿和日本的说课稿.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出一口气,"吸"是为争一口气。湘教版认识地球—纬线与经线部分的说课稿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总结:
利用毛线、作物的秸杆制作经纬网模型,同桌同学利用自制的经纬网模型,一人报经纬度,一人指出其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制作中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深化。
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
⑴东西半球的划分。
⑶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5.教材处理
⑴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座位、经纬网模型,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中所拍摄的地球录像等,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