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产生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船政文化景区,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马尾船政的起源和发展,更领略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尾船政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地方船政制度,起源于明代,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船政制度中的瑰宝。
马尾船政文化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体现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重要地方。
参观之前,我对马尾船政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知道它与船只管理有关,但是通过景区的详细介绍和讲解,我对马尾船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游览过程中,我首先参观了马尾船政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大量的船政相关文物和图片,通过这些展品,我对马尾船政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具体和直观的了解。
博物馆展示了明代至清代的船政文献、奖章、印章、服饰、器物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船政制度的繁荣和兴盛,也展示了当时福建船运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博物馆中,我还学习了马尾船政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了解到马尾船政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船只和海上贸易,对于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船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来到了马尾码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马尾船政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马尾码头是福州著名的港口,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而马尾船政则是在这个码头上扎根,发展壮大起来的。
站在码头上,我感受到了曾经船只频繁往来的繁忙景象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马尾船政是如何管理和监督码头的船只进出的,同时也了解到当时航运业的发展给福州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参观完马尾码头,我来到了福州市区的船政衙门,这是当年进行船政管理的重要地方。
在衙门内,我看到了仿制的衙门建筑和当年的办公场景,仿佛能听到过去船政官员的忙碌声音和船只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通过参观船政衙门,我不仅感受到了马尾船政的严谨和规范,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中对于法治精神和道德规范的追求。
“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优势与契机分析
“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优势与契机分析海上福州,位于东经119°18′,北纬26°05′,被誉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渔港城市”。
作为海域资源丰富,海洋文化底蕴悠久的城市,福州在海洋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海上福州海洋文化的底蕴、传统产业的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壮大以及未来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悠久的海洋文化底蕴福州是一个拥有悠久海洋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海洋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福州人民就以渔为生,渔业是福州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福州渔民勤劳勇敢,他们在大海上勇敢捕捞,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谋生。
渔民的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海上福州的文化,形成了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
福州的海滨风光以及海洋生态资源也为海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二、传统产业的发展福州的渔业、海洋工程和海洋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州渔业资源丰富,产量大,种类多,是全国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尤其以闽北、平潭、福清等地区的海钓文化和海鲜文化而闻名。
海洋工程方面,福州市是国家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和中国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福州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海岛、漂亮的沙滩和丰富的海鲜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享受海洋文化。
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为福州的海洋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海上福州在未来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具备了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三、现代海洋经济的壮大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福州的现代海洋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福州渔业正向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转型、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阔步迈进。
福建省渔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工作已在几个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全面开展,通过推进清洁生产、远洋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福州市还大力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以工业制造园区为主的海洋经济产业基地。
昙石山文化的亲水特征与福建海洋文化之间关系(甘满堂)
昙石山文化的亲水特征与福建海洋文化之间关系[提要]昙石山文化有明显的亲水特征,拥有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与渔业,后期的闽越文化也具有相同的亲水性特征。
通过梳理唐宋元清时代以来福建海洋文化即泉州丝绸之路文化、莆田妈祖文化等的发展状况以及阐析近代五口通商开放福州以及马尾船政文化,这表明福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海洋文化大省,而其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
同时,昙石山文化与闽之蛋民以及樟湖坂蛇文化关系也体现了其亲水性特征文化在闽江流域的延续。
[关键词]福建昙石山文化亲水性海洋文化大省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三面背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居民很早就谋求向海洋发展。
史书记载,福建早期的土著居民是闽越人,这是一个善于使水行舟的族群,后期从中原南下福建的移民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出水手与海商最多的地方,为福建省成为海洋文化大省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这里将时间的维度再向前追溯,我们就必须把闽越人之前的“昙石山人”纳入研究的视野,这才能在整个时间链条上厘清闽地文化的意含。
“昙石山人”是福建昙石山文化的主人,而昙石山文化一般认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文化之一,其得名来源于因福建省闽侯县昙石山遗址的发现。
①我国学术界对昙石山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学与历史学领域,对它的分期断代以及它在整个文化领域的地位作了相当多的探讨。
②有学者亦对昙石山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的新石器文化进行了比较,如钟礼强、林清哲等学者。
③但是对昙石山文化的亲水性特质的研究以及对其与闽地的整个历史脉络下的文化进行关联性的研究并不多见。
也就意味着要考察昙石山文化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更为关键的在于,这种特质与福建的几千年文化有何种绵延?福建的文化定位能否从昙石山文化以及闽地诸文化的阐析中获得什么启发?笔者试图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以及实地调查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一、昙石山文化的亲水性特质亲水性本是化学术语,固体物质表面由于带有极性基团的分子,对水有较大的亲和能力,可以吸引水分子,易被水所润湿,这种属性称之为亲水性。
福建船政文化
福建——中国船政文化的源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
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
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
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
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1、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
福州“船政文化”研究成果调查与分析
福州“船政文化”研究成果调查与分析福建师大历史系“‘船政文化’研究”课题组内容提要:本调查报告是有关福州“船政文化”各类学术成果的研究综述,调查对象分别为“船政文化”史料、专著类研究成果和论文类研究成果。
就史料类而言,其对象主要为有关福州“船政文化”的专门性史料集,兼及其它涉及到福州船政发展的史料集。
专著类研究成果则包括正式出版的以福州“船政文化”为主题的专著、以及论及福州船政的其它专著。
论文类研究成果则以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以福州“船政文化”为主题的论文和相关论文集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各类研究成果均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为不同历史时期,对各时期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反映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同时,对改革开放后的专著类研究成果和论文类研究成果,还分别加以归类整理,划分为不同专题,介绍、分析每个专题的代表性成果,由此展现整体性的研究状况。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有关福州“船政文化”各类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阐明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演进过程,厘清“船政文化”研究的主线,揭示“船政文化”研究的特点,提出“船政文化”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展望“船政文化”研究的走向,旨在推进“船政文化”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进一步发展。
这对促进福建船舶工业的振兴,弘扬福建海上交通文化,努力推进海峡西岸文化事业建设,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船政文化船政史料船政专著船政论文福州“船政文化”是极具福建区域特色的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福州“船政文化”的研究长盛不衰,至今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学术成就。
跨入新世纪后,学术界通过挖掘新史料、开辟新视角、采用新方法,对福州“船政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这些学术活动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福州“船政文化”已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且极具特色的专门学术领域。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专门学术领域的学术历程及各类学术成果加以系统梳理和总体分析,揭示其研究特点,展望其研究走向,以进一步推进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本调研报告主要以与“船政文化”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为对象,以正式公开出版物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史料、专著和论文三大类。
福州船政文化起源与发展
福州船政文化起源与发展苍苍鼓山,泱泱闽水。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便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福建船政系统由清末洋务运动中有思想、有创见、富有改革精神,而且身体力行的先贤左宗棠、沈葆桢等人所创。
福建船政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一项实务,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一创办人左宗棠面对当时中国海权日衰,列强入室,大厦将倾的颓势,日思振作,以图复兴,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在其任闽浙总督时期选定福建马尾兴建现代化造船厂,并于1866年6月25日向清廷呈上其著名的《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折中写道:窃惟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
浙江大商以海船为业者。
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贵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寝至歇其旧业……富商变为窭人,游手驱为人役……而漕政益难措手。
是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
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虽善作者不必善其成,而善因者究易于善创。
如虑船厂择地之难,则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开槽浚渠,水清土实,为粤、浙、江苏所无……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
在奏折中他明确指出,为了反对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已经到了非整顿水师、建造新式轮船不可的地步,该折中左宗棠把创建船厂、制造轮船各方面的困难和利弊得失都充分估计到。
这一奏折充分反映了左宗棠加强海权,力御外侮的拳拳之心。
这是洋务派中所上的为何要设厂造船的含义最深的纲领性文件,构成了船政文化发展的主脉络。
由于左宗棠的准备工作、舆论工作做得很充分,而且很快就制订出一份《创设船政章程》,便于贯彻执行。
故而奏折上报后不及三周,于7月14日即获清廷批准,上谕中有“购买机器,募雇洋匠,试造火轮船只,实系当今应办急务……所陈各条,均着照议办理”。
福建的调查报告
福建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福建近现代史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福建近现代史的社会调查报告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数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海上力量的复兴,强国必须强海。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福建,使得福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闽在海中”概括了福建在航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移民的性格铸造了福建人四海为家、向海外拓殖、敢于拼搏的精神。
福建文化孕育了一代代的福建名人,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
各种文化遗址见证了福建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爱国精神。
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的福建在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对外文化交流;移民性;著名人物;历史事件;古城;闽台关系;海峡西岸经济区一、近现代福建对外文化的交流闽文化,东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支撑。
一提起它,我们就会想起誉满海内外的妈祖信仰、推进佛教中国化的闽僧、曾支配官方意识形态长达700年之久的闽学。
福建作为闽文化的发展基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着重要影响。
近代以来,五口通商使福建被迫开放,福州、厦门相继成为通商口岸,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船政文化开始兴起,福建船政由此发展,。
尽管福建对外封闭了百余年,但是却没有间断对外交往的步伐。
福建社会的移民性,使福建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开风气之先的有识之士对福建与海外文化交流的贡献,像其时任福建巡抚的徐继畲,他精心编制了《瀛寰志略》,该书是当时中国人介绍世界史地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许多追求新知识的进步人士提供了关于西方先进知识。
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在福建通过建立教会、办学校、办医院来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支持,通过教育和创办印刷事业,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迅速地传播到福建各地。
教会推动了福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福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近现代福建的著名人物福建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代有识之士,尤其在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100字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100字
马尾船政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位
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一座以船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博物
馆内,我对中国古代船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良多。
首先,我对船政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博物馆内,通过丰富
的文物和图片资料,我了解到船政制度是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立的一
种与船运相关的官方机构,其职责是管理船舶、海运和港口,维护海
上秩序,保护海商利益。
这种制度在古代中国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我对古代船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内,有许多古
代船舶的模型和实物,展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船只,包括海船、
河船、渔船等。
这些船只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巧妙,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看这些船只,我对古代船舶的种类和结构有了更
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对马尾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尾区是
福州市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
蕴。
而马尾船政博物馆正是展示了马尾地区丰富的船政文化和海洋文化。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马尾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总的来说,马尾船政博物馆是一座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博物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中国古代船政文化、古代船舶和马尾地区的历
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古代船政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的参观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船政文化介绍
船政文化介绍船政文化介绍如下:一、船政历史船政文化源于中国晚清时期的福建船政,是当时中国政府为了自强图存而设立的一个大型现代化造船和海军学校。
自1866年建立以来,福建船政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船政文化内涵船政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强不息:船政文化的核心精神是自强不息,这是晚清政府为了救亡图存而提出的一种精神,强调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2. 开放包容:船政文化还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不仅在国内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理念,还向西方学习,与国际接轨。
3. 实践创新:船政文化强调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三、船政教育船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船政教育。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福建船政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和航海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船政科技船政文化还体现在船政科技方面。
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科技的重要代表。
福建船政在造船技术和海军装备方面不断创新,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船政名人船政文化的另一个方面是船政名人。
福建船政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和航海家,如萨镇冰、邓世昌等。
这些人物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六、船政建筑船政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船政建筑。
福建船政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些建筑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也是船政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船政影响船政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船政文化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福建船政的创办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船政文化对中国的教育、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思路探析
一、船政文化的定义船政文化,是指源自我国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船政,以其独特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优秀的航海技术而闻名于世。
船政文化凝聚着泉州人民对海洋的热爱与对航海事业的执着追求,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船政文化的价值船政文化在我国海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船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海洋的认知和探索精神。
船政文化是我国航海技术的宝库,泉州船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航海管理制度和船舶技术方案,对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次,船政文化是我国海洋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它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船政文化传承的现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船政文化在当代已经面临着传承与弘扬的重大挑战。
船政文化的传承缺乏系统化和持续性,许多传统技艺和管理制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另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船政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四、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思路为了有效传承和弘扬船政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重塑船政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船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船政文化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确保船政文化传统技艺和管理制度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船政文化。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评台,开展船政文化的线上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船政文化,增强社会对船政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3. 加强船政文化教育与研究。
加强对船政文化的教育普及工作,让青少年了解和认同船政文化的价值,培养一批船政文化传承者和研究者,推动船政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传播。
4.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船政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通过举办展览、演讲、演出等形式,传播和推广船政文化,扩大船政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1. 引言1.1 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建背景福建船政学堂创建于1855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清政府为培养海军人才而创办的一所专门学校。
当时,清政府意识到海军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建立一所专门的学校来培养海军将领和技术人才。
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建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清政府意识到西方列强的海军实力对中国的威胁,因此急需提升自己的海军力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发达的航海传统,特别是福建省地处海滨,航海文化发达,因此选择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也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优势;清政府在面对外国侵略时,意识到要想保卫国家,必须提升自己的海军实力,因此才有了创办船政学堂的想法。
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建背景是清政府为了提升海军实力,防范外敌侵略,保卫国家利益而创办的。
该学堂的建立不仅为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福建船政学堂的发展历程福建船政学堂建立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培养船员和军官的学校。
学堂最初设立在福州,后来迁至厦门。
在创办初期,学堂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海军军官和水手,以应对外国侵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船政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877年,学堂改为福建水师学堂,并开始向船舶建造、造船工艺等方面拓展。
1884年,学堂更名为福建水师书院,此时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海军将领和技术人才。
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福建水师书院被废止。
学堂的影响仍然深远。
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流砥柱,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堂也为中国近代制造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福建船政学堂的教育特色福建船政学堂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还会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如航海实习、船舶操纵等,从而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船政原址传承“船脉”的几点思考
报废。最好的保护就是维持生产,以生产促保护。同时,也
能以生 产聚 集旅 游人 气 ,以生产 展示 现代 化造 船科 普知 识 。
( 5 ) 二号船坞若经营得当, 甚至可以带动罗星塔东侧一 号船坞的开发利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一号船坞 ,当 前处境很不乐观 , 若与二号船坞配合互动, 携手传承“ 船脉” ,
沿 承船政 基业 的马 尾造 船厂 , 在改 革开 放新 的历 史时 期 ,
青春焕发,全面振兴 ,改制为马尾造船股份有 限公 司。为了
担 当福建 船 舶工业 发展 重任 ,在 省市 政府 统一 布署 下 ,马 尾 造船 公 司如今 正实 施整 体搬 迁 ,已在 闽 江 口粗 芦 岛建设 新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 ,规模宏大,以半潜式钻井平台及 1 0 0 米以下海工辅助船
为 主要产 品 ,矢志 谱写 百年 船政新 篇 章 。
西岸最大容量的船坞 ,为两岸之间的三通发挥 了重要作用。 该坞设施完备,造修船功能正常。若放弃生产使用 ,必导致
荒 废 ,损失 难 以估 量 ,原 因有 三 :
环顾古今 中外 ,在原址延续造船 1 5 0 年的老企业 ,或许
只有 福建 船 政及其 沿革 的马尾造 船厂 这一 家 。 三 十多 年来 ,国家及福 建 省各 级政府 部 门高度 重视 船 政
( 1 ) 二号船坞具备 2 万吨级船舶坞修能力, 且方位隐蔽 ,
具 有舰 艇维 修 的军事 价值 。当今 东海 、 台海 、 南 海 波诡 云谲 ,
文化建设 。 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就有船政轮机厂、 绘事院 、法式钟楼 、一号船坞和马江海战烈士昭忠祠等 。马 尾造船厂还被列为第一批全 国工业旅游示范单位 ,国内造船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旧址介绍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旧址介绍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马尾区昭忠路2号,是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它展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历程和船政文化的内涵。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里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学堂分前后两学堂,前学堂学习造船技术,后学堂学习驾驶技术。
在这里,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海军人才,也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第一批留学生、第一批女留学生、第一批飞行员等等。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内展区两部分。
室外展区包括了船政学堂旧址、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历史建筑群,以及船台、码头等设施。
室内展区则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模型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船政学堂的历史沿革、办学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在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时,你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故事。
例如,这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船舶模型,其中包括了“镇海”号铁甲舰、“平远”号巡洋舰等著名战舰的复制品。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船政学堂师生的事迹和故事,让人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能让你了解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历程,还能让你感受到船政文化的魅力。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么这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简称“船政”,是中国现代航海教育的先驱,成立于1876年,是清朝设立的第一所全面、综合性的海事学校,也是全国最早的海洋高等学府之一。
学堂首任校长是清廷派遣来的英国人马建忠。
船政的开办是为了加强海军和商会对外贸易的监管,提高中国国内海运的水平,从而加强国家的海洋力量。
船政学堂坐落在福州市盖山北麓,校园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风格独特,从建校之初至今一直为国人争光。
学堂设有航海、造船、机修、电机、通信等系。
学生毕业后即可从事海上航业,或者在海洋勘探、国防建设、沿海经济、沿海旅游等领域工作。
两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记录牌,更是将船政学堂附在国家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位置。
自建校以来,船政共培育出了1.6万名水手与海军、商业航运人才,其中不乏成就显赫的人才,比如我国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船长陈尚义、著名学者吴承恩等。
船政的开办给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船政创办之前,中国航海技术落后于西方的种种问题使得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脱节。
船政学堂的成立不仅拓宽了中国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一大批针对世界航海业的人才,更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深远。
它不仅使福建成为中国发展航运事业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极大地推进了福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船政学堂对于国家海洋事业、海军事业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船政学堂是中国现代航海教育的奠基者和推动者,其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的航海、海洋产业,同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文化、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校,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海军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将从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福建船政学堂建立于186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培养海军人才而设立的学校。
它的建立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具有重大的意义。
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列强在中国开辟和控制了许多港口和贸易点,中国的海洋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决定加强海军力量,但是中国当时缺乏具备现代海军战斗力的水手和将领,因此急需建立专门的学校培养相关人才。
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应运而生,它填补了中国海军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当时中国海军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次重要创新,它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示范和开拓的贡献。
在福建船政学堂之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沿袭传统,注重经典和经世教育,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海洋军事都缺乏系统的培养。
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改变了这种状况,它采用了近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而且,福建船政学堂的学制长达四年,培养了六届学生,有些学生毕业后成为了当时中国船政学堂的教官,从而将学校的理念和经验传承下来。
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海军人才,更是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一次实质性改革,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福建船政学堂还在中国的海军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水手和将领,加强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为中国的海洋利益争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中不乏杰出的将领,比如黄自元、林则徐、张謇等,他们在中国的海军发展和海防事业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们奋勇作战,为保卫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船政文化研究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
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一、船政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船政文化研究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作为其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深入研究船政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1.1 船政文化的定义与内涵船政文化是指以船政为主题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经验、技艺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现为一种特有的组织形态、权力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古代我国,船政文化不仅是海上贸易、港口管理和军事防御的基础,更是塑造了我国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
1.2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的意义与价值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是对于船政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材料,其收集、整理、点校和出版,有利于深入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政治、海军军事、航海技术和海洋贸易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还原历史真相、挖掘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船政文化研究的深度探讨2.1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的文献价值在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航海术、军事策略、贸易规则和港口管理等方面的详尽纪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文明、船政制度和海上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船政文化与现代海洋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船政文化,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活动,更能够为现代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船政奏议中对于港口管理、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的规范,对于今天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船政文化研究的广度拓展3.1 船政文化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船政文化不仅仅是海洋活动的制度与规范,更是与地方社会、地方政治以及地方文化密切相关的。
船政奏议中关于岸上交易、船舶登记和税收管理等内容,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社会的生产、贸易和政治状况。
3.2 船政文化的国际影响与交流通过深入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我国的船政文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的海洋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间的交流与影响不可忽视。
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启示。
福州船政文化遗址参观心得体会
福州船政文化遗址参观心得体会
我去参观福州船政文化遗址感到非常震撼和有趣。
这个遗址保留了中国近代船政制度
的重要历史痕迹,让我对福州的船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参观福州船政文化遗址让我了解到了船政制度的全貌。
通过展览和解说员的介绍,我了解到福州船政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造船机构之一,起源于明代,发展至清代。
它在中国航海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为中国的海洋
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参观中我还了解到了福州船政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福州船政的建筑群保存完整,其中最著名的是仿京式建筑风格的“大院”。
这些建筑精美细致,展现了中国传统建
筑的独特魅力。
而且,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展示福州造船工艺的展品,例如模
型船和造船工具等。
这些展品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福州造船的工艺和技术水平。
最后,参观福州船政文化遗址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
在福州船政的遗址上,
我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曾经充满了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船政人的活力。
他们不仅仅是
造船师傅,更是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奠基人。
福州船政文化遗址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
国近代船政制度的伟大和福州航海文化的丰富。
总的来说,参观福州船政文化遗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益的经历。
通过参观,我对
福州船政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船政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参观对于我了解中国的海洋文化和历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知识问答
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知识问答一、马尾船政博物馆概况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一座专门展示中国古代船政文化的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气势宏伟,内部陈列着大量珍贵的船政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和船政制度的发展历程。
这里既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也是一个提供知识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马尾船政博物馆的历史马尾船政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对海洋贸易的管理,于1421年在马尾设立了船政局。
船政局是古代中国专门负责船舶管理和海洋事务的机构,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政局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机构,并在19世纪初迁至福州市区。
三、马尾船政博物馆的展览1. 马尾船政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四个展区:船政史陈列区、船政制度展区、船舶模型展区和海洋文化展区。
2. 船政史陈列区展示了中国古代船政的发展历程,包括船政制度、船政建筑、船政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船政制度展区主要介绍了古代船政局的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制度,展示了船政官员的服饰和文物。
4. 船舶模型展区展示了各种古代船舶的模型,包括福建传统木质船、外国船只以及近代船舶等。
5. 海洋文化展区介绍了福州的海洋文化,包括渔民生活、海洋传说和海洋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四、马尾船政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为了加强公众对船政文化的了解,马尾船政博物馆还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
博物馆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展览、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让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船政文化的内涵。
此外,博物馆还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其他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船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参观马尾船政博物馆的注意事项1. 参观者需遵守博物馆规定,保持秩序和安静,禁止随意触摸展品。
2. 不得擅自拍照或录像,如需拍摄,请事先向工作人员咨询。
3. 在参观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遵守安全提示和指引。
4. 参观者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有关船政文化的问题,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
船政文化相关
船政文化相关船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重要体现。
船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兴盛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船政是指管理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机构,它的职责包括船只的建造、修缮、管理、调配、护航等。
船政机构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船政机构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文化的重要载体。
船政文化的核心是“船”,它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重要工具。
中国古代的船只种类繁多,有“海船”、“江船”、“河船”等不同类型。
其中,海船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的主力船只,它的建造和使用技术非常先进,具有很高的航行能力和防御能力。
海船的建造和使用,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组织。
因此,船政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海船的建造和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船只,船政文化还包括了许多与海上贸易和海军事业相关的文化元素。
例如,海上贸易中的货物、商人、商会等;海军事业中的军舰、水师、将领等。
这些文化元素,都是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海上文化的丰富内涵。
船政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
船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船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海上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勇敢探索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船政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之父” 詹天佑 、 北洋海军管带邓世昌等。 如果说, 中国废 除科举制度的教育改革是从近引进西学开始的话( 包括引 进外国语言文字 、 、 、 数 理 工艺等) , 那么, 船政学堂的创办可 以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先声。 从1866年创办“ 求是
堂艺局” (原址在福州城内定光寺, 塔寺。 即白 后改为船政学
期从事海洋文化研究, 十篇论文 有
10 1
一、 篱工揖师” t海军摇篮” 从“ 到‘
福建为闽地, 先秦时的古闽越族以习水善舟著称。国 《
语 越 ) 载, 们 ‘ 溪 之 ” 滨 东 之 ” 语)记 他 或 处 谷 间 , 于 海 破 。 或‘
(‘ 越绝书》 “ , 《 记载, 他们“ 水行而山处。 以船为车, 以揖为马” 。 ‘’ ”“ 习于水斗, 便于用舟”古代越人用石铸加工木材, 。 制造 出一艘艘巨大 、 精巧的独木舟。 据古文献记载: “ 蛮地多楠, 有极大者剖以为舟”‘古闽越人的造船技术已 。’ ” 具有相当高
力, 可载2100吨。 1899年, 第一艘钢板鱼雷快舰“ 建威” 号下
水, 载重量830吨, 功率6500马力, 时速23海里。 1919年, 第一 架双梓双翼水上飞机“ 甲型一号” 在这里起飞。船政文化” “
还孕育出近代中国众多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资产阶级思
想家和翻译家严复 、 杰出的外交家和造船专家魏翰 、中国 “
关键词:船政文化; 海洋文化; 马尾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 1440 (2006)01- 0101- 06 捍卫了台湾领土主权, 博得了“ 海上长城” 的赞誉。 1877年, 第一艘铁胁舰“ 威远” 号下水, 功率750马力, 排水量1268吨。 1888年 , 第一艘双机钢甲兵船“ 龙威” 号下水, 功率2400马
中国
包头
职大 学报
2006 年 第 1 期
船政 文化产 生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
赵君尧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大学城 350 108)
摘 要: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福建马尾诞生了中国的船政文化。 文章从“ 篙工样师’ 海军摇篮”、从‘ 从‘ 到‘ ’ “ 古水战场
到‘ 近代军港”、 罗 ’ 从‘ 星塔’ 罗 “ 到‘ 零点” ’ 这三个方面叶 船政文化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进行探讨。
堂)起到抗战期间马尾沦陷止, 共培养出海军军官和科技人
员1100多名, 培训海军专业士兵至少5000多名。 据统计, 马 尾船政培育的海军军官约 占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 三。船政文化” “ 使得马尾: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
人才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引进西方教学和管理 、
创办理科高等学校的地方; 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并实 行中外合作的地方 ; 成为中国第一个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 地方成为东西方科技文化融合与进一步合作的典范;成为 借助国外先进科技和教育体系, 与近代中国船政建设实际 相结合, 快速培养本国高科技和技能型、 实用型人才的典
范。 1 91
当然, 曾经辉煌一时的“ 船政文化”因整个半封建半殖 , 民地社会没有实现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转变, 整个国
海军人才之噶矢”‘ 为海军铸才设校之基”‘ 。’ , “ 。, “ “ 船政文化” 创造出众多的中国第一: 1869年, 第一艘木 壳运输船“ 万年青” 号下水, 功率150马力。 1874年, 组建成中 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 赴台湾挫败日本侵略台湾的阴谋,
1840年的鸦片战争 , 揭开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的
序幕。 西方列强直接把坚强利炮推到了中国大门口, 用武力
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 为了富国强兵, 林则徐编《 四洲 志》开学习西方和了解世界风气之先;魏源编《 , 海国国志》 ,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朝臣们认为英法各国所以屡次侵 。
犯中国, 所依靠的是轮船航海的便利和枪炮的精良。 在朝廷 中一批有远见官吏的力主下, 掀起洋务运动。 1866年正月, 闽浙总督左宗棠提出“ 海禁开, 非制备船械不能图自强”川 。 1866年6月25 日, 左宗棠上疏清廷, 认为“ 欲防海之害, 而收 其利 , 非整理水师不可; 欲整理水师, 非设局监造轮船不 可”tz’ 0 。 左宗棠亲自到全国各地勘察, 最后定址马尾, 他上书 朝廷“ 请于福建省择地设厂 , 购机器, 募洋匠, 自制火轮兵 船”川并指出: “ 。 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 开嘈浚渠, 水深土 实, 可为建厂之地”(4’ 。 六月, 穆宗“ 允左宗棠请, 在闽建厂试 制轮船”‘奏折获准, 。 ” 上谕: “ 购买机器、 募雇洋匠、 试造火 轮船只, 实系当今应办急务”“清政府拨白银47万两在马 。, 尾创办福建船政, 并聘请法国人为监督018“年10月14 日, 左宗棠奉旨调任陕甘总督, 举荐丁忧在籍的前江西巡抚、 林 则徐女婿沈葆祯出任船政大臣。 1866年12月23 日, 船政各厂 破土动工。 船政下设 13个分厂 , 设备齐全 , 最盛时有3000多 工人, 是当时远东最大、 世界著名的造船厂。 这是中国近代 兴办军事工业的产物, 是中国最早的国防工业。 同时为了培 养造就驾驶人才, 创办了船政学堂, 引进西方的自 然科学 , 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 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 马 尾成为中国近代的科技基地 、 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摇篮, 诞生了辉煌的船政文化。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 “ 实为中国
收稿日 期:2004--- 6- 18 0
家综合国力的弱小, 以致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击下最终 衰败。 船政文化” 但“ 所继承的福建海洋文化中的对外开放 、
奋发自 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弘扬发展。 强、 本文从以
下三个方面, 对船政文化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作一些探讨。
作者简介:赵 君尧(1 953- ), 福州 技术学 政办 主任, 理 男, 职业 院党 公室 助 研究员, 福建师范大 访问 者, 国 文 研究 硕士, 学 学 中 历史 献 会会员, 长
的水平。
郑和的船队中设有“ 阴阳宫”专门负责观察记录天文气象 、 , 日 月星辰变化情况, 福清人林贵和就在船队中当“ 阴阴官” 20多年, 参加郑和五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贵和通易, 卜 “ 善 盆之说, 国朝永乐间, 五从中贵人(郑和)泛西域, 人诸夷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