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氨基酸的代谢控制与发酵
第八章_发酵过程参数的检测及控制
主要参数检测原理及仪器
•液体和气体流量测定
主要参数检测原理及仪器
• 搅拌转速
常用检测方法:磁感应式、光感应式和测速发电机等。
感应片切割磁 场或光速。
输出电压与转 速成正比。
主要参数检测原理及仪器
• pH的检测
常用pH检定仪为复合pH电极,具有
结构紧凑,可蒸汽加热灭菌的优点。
思考:pH电极如何标定?
③自适应控制:
提取有关输入、输出信息,对模型和
参数不断进行辩识,使模型逐渐完善;同
时自动修改控制器的动作,适应实际过 程。——自适应控制系统。
2、发酵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传感器 变送器 执行机构
电磁阀、气动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变速电机、 正位移泵、蠕动泵。
转换器 过程接口 监控计算机
(一)温度的控制
生长阶段
生成阶段
自溶阶段
2、引起pH下降的因素
碳源过量 消泡油添加过量 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
3、引起pH上升的因素
氮源过多
生理碱性物质的存在 中间补料,碱性物质添加过多
4、 pH的控制
调节基础培养基的配方
调节碳氮比(C/N)
添加缓冲剂 补料控制 – 直接加酸加碱 – 补加碳源或氮源
1、基本的自动控制系统
②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方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传感器
1、基本的自动控制系统
②反馈控制
开关控制:控制阀门的全开全关;
PID控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串联反馈控制:
两个以上控制器对一变量实施联合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
氨基酸发酵
第一部分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末端产物阻遏: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时而引起的反馈阻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反馈阻遏。
2.分解代谢物阻遏:是指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碳源(或两种氮源)时,利用快的那种碳源(或氮源)会阻遏利用慢的那种碳源(或氮源)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3.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为了大量积累人们所需要的某一代谢产物,常人为地打破微生物细胞内的自动代谢调节机制,使代谢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进行,这就是所谓的代谢调控。
4.营养缺陷型菌株因基因突变致使某一合成途径中断,丧失合成其生长中必需的某种物质的能力,使末端产物减少,解除了末端产物参与的反馈抑制或调节,可使代谢途径中的某一中间产物过量积累,也可使分子代谢的中间产物和另一分支途径中的末端产物积累。
5.外源诱导物:抗生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参与次级代谢的酶,有些是诱导酶,诱导物有的是外界加入的,称外源诱导物。
二、问答题1.答:氨基酸生产方法主要有合成法与发酵法两种。
2.答:野生型菌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是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3.答: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基本调节机制有反馈控制和在合成途径分枝点处的优先合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调节机制,如协同反馈抑制、合作(或增效)反馈抑制、同功酶控制、顺序控制、平衡合成、代谢互锁等。
4.答:在乳糖发酵短杆菌中,赖氨酸合成分支上的第一个酶——二氢吡啶合成酶(DDP合成酶)受到与本途径无关的另一种氨基酸——亮氨酸的阻遏(即代谢互锁)。
5.答:具有分子代谢途径的分支点。
即在分支合成途径中,分支点后的两种酶竞争同一种底物,由于两种酶对底物的Km值(即对底物的亲和力)不同,故两条支路的一条优先合成。
第二部分技能训练一、选择题1.D2.C3.D4.B5.B6.A7.C二、问答题1.(1)磷酸盐磷酸盐浓度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很大。
例如谷氨酸发酵中,磷酸盐浓度高时,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菌体生长较好,但谷氨酸产量低,代谢向合成缬氨酸转化;磷酸盐不足时,糖代谢受抑制,糖耗慢。
氨基酸发酵工艺
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培养基
8、钠:调节渗透压作用,一般在调节pH值时加入。 9、锰: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10、铁: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的活性基的组成分,可促进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 11、铜离子:对氨基酸发酵有明显毒害作用。
谷氨酸发酵生产流程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产生菌株特点
➢ 革兰氏阳性 ➢ 不形成芽胞 ➢ 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 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 ➢ 在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 ➢ 不易被低浓度的谷氨酸抑制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生物合成机理
由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a-酮戊二酸, 在谷氨酸脱氢酶和氢供体存在下进行 还原性氨化作用而得到。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 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 6.5- 6.8。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培养12h。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3、二级种子培养: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 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 进行通 气搅拌7-10h。种子质量要求: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 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 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ml。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糖蜜原料
不宜直接用来作为谷氨酸发酵的碳源,因含丰富 的生物素。
预处理方法:活性炭或树脂吸附和亚硝酸法破坏 以减少糖蜜中的生物素。
也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或添加 青霉素。
4 谷氨酸生产工艺
菌种扩大培养
1、斜面培养:主要产生菌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 小杆菌属、节杆菌属。 我国各工厂目前使用的菌株主要是钝齿棒杆菌 和北京棒杆菌及各种诱变株。生长特点:适用于糖 质原料,需氧,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斜面培养基: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组成的 pH 7.0-7.2琼脂培养基,32 ℃培养18-24 h。
生物化学8 氨基酸代谢与合成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蛋白质的降解细胞总是不断地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把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变化过程看似是一种浪费,实际上它有二重功能,其一是排除那些不正常的蛋白质,它们一旦积聚,将对细胞有害;其二是通过排除积累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细胞代谢的井然有序得以进行。
蛋白质降解的特性蛋白质有选择地降解非正常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与缬氨酸类似物结合,得到的产物在网织红细胞中的半存活期约10min,而正常血红蛋白可延续红细胞的存活期最终可达120天。
正常的胞内蛋白被排除的速度是由它们的个性决定的,绝大多数快速降解的酶都居于重要的“代谢控制”位置,而较稳定的酶在所有生理条件下有较稳定的催化活性。
降解速度还因它的营养及激素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营养条件被剥夺的情况下,细胞提高它的蛋白质降解速度,以维持它的必需营养源使不可或缺的代谢过程得以进行。
蛋白质降解的反应机制真核细胞对于蛋白质降解有两种体系,一个是溶酶体的降解体质和一种ATP-依赖性的以细胞溶胶为基础的机制。
溶酶体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被膜的细胞器,其中个含有50多种水解酶,包括不同种的蛋白酶,称之为组织蛋白酶。
溶酶体保持其内部PH在5左右,而它含有的酶的最适PH就是酸性。
如此可以抵制偶然的溶酶体渗漏从而保护了细胞,因此在细胞溶胶PH下,溶酶体的大部分酶都是无活性的。
溶酶体对细胞各组分的再利用是通过它融合细胞质的膜被点块即自(体吞)噬泡,并随即分解其内容物实现的。
溶酶体的阻断剂有抗虐药物——氯代奎宁(是一种弱碱,在不带电形式随意穿透溶酶体,在溶酶体内积累形成特电荷型,因此增高了溶酶体内部的pH,并阻碍了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降解蛋白质是无选择性的,而rong'mei't'抑制剂对于非正常蛋白或短寿命酶无快速的降解效应,但是它们可以防止饥饿状态下蛋白质的加速度崩溃。
许多正常的和病理活动都伴随溶酶体活性的升高。
ATP-依赖真核细胞蛋白质的降解主要是溶酶体的作用,但是缺少溶酶体的网织红细胞却可选择性的降解非正常蛋白质,这里有ATP-依赖的蛋白质水解体系存在ATP依赖蛋白质需要有泛肽存在。
代谢控制发酵
《代谢控制发酵》复习题1.名词解释代谢控制发酵:所谓代谢控制发酵就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发酵。
关键酶: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
作为一个反应链的限速因子,对整个反应起限速作用。
变构酶:有些酶在专一性的变构效应物的诱导下,结构发生变化,使催化活性改变,称为变构酶。
诱导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
调节子:就是指接受同一调节基因所发出信号的许多操纵子。
温度敏感突变株:通过诱变可以得到在低温下生长,而在高温下却不能生长繁殖的突变株。
碳分解代谢物阻遏:可被迅速利用的碳源抑制作用于含碳底物的酶的合成,就称为碳分解代谢阻遏。
氮分解代谢物阻遏:可被迅速利用的氮源抑制作用于含氮底物的酶的合成,就称为氮分解代谢阻遏。
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菌株。
渗漏突变株:由于遗传性障碍的不完全缺陷,使它的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
因此,渗漏突变菌株能少量的合成某一种代谢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代谢互锁: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受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的。
平衡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远大于b 酶,结果优先合成E。
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
G过量后,就会拮抗或逆转E的反馈抑制作用,结果代谢流转向又合成E,如此循环。
(P45图)优先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和G,由于a酶的活性远远大于b酶的活性,结果优先合成E。
E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
G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c酶产生抑制作用。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研究氨基酸生产过程中的发酵过程和工艺参数的科学。
氨基酸是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通过发酵工艺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氨基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主要包括微生物的选育与改良、发酵介质的配方和优化、发酵条件的控制等环节。
首先,通过选择适合生产目标氨基酸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培养,并通过基因改造等手段提高其产酸能力和抗生素产量。
其次,合理配方发酵介质,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并优化营养物质浓度和比例,以提高产酸效率。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介质的pH值、温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微生物生长和酸产量。
此外,还需要加入抗泡剂、抗生素等辅助物质,防止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监测微生物生长曲线、消耗和产酸速率等指标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微生物代谢状态。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调整前述的工艺参数,如发酵温度、密度、通气量、搅拌速度等,以提高产酸效率和酸产量。
在工艺的最后阶段,通过优化酸的提取、纯化和结晶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氨基酸产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还涉及到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选择、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的产酸效率和产量,同时降低废水和废料的排放。
总之,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一门综合知识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学、生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不断改进氨基酸生产工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氨基酸产业的发展。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生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发酵过程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氨基酸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氨基酸产业的发展。
在氨基酸发酵工艺学中,微生物的选育与改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微生物是氨基酸发酵的生产工具,不同的微生物对于氨基酸的产量和产物特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氨基酸代谢与应用
2.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 2.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 脱羧基作用
• (1)直接脱羧 (1)直接脱羧 • (2)羟化脱羧 (2)羟化脱羧
3.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3.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氨基酸分解产物: 酮酸、 氨基酸分解产物:NH3、α-酮酸、 CO2 胺(RCH2NH2)
反馈抑制
天冬氨酸激酶( ): ② 天冬氨酸激酶(AK):受Lys和Thr的协同反 和 的协同反
馈抑制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 ): ③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PS):受Leu的代 的代
谢互锁
赖氨酸高产菌育种思路: 赖氨酸高产菌育种思路:
PEP
PC
PEP PC Asp AK ASA PS HD Hom Thr TD Ile Lys高产菌 高产菌
采用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现状: 采用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现状:
① 野生型细菌生产:Glu,Ala ② 突变株生产:Lys,Thr,Val,Arg,Trp, Phe,Tyr,His ③ 添加前体:Thr,Ile,Trp ④ 酶法:Asp,Ala,Cys 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 ⑤ 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 或者它们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菌株生产: 或者它们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菌株生产: 羟脯氨酸
协同反馈抑制
天冬氨酸半醛
Hom-
丧失高丝氨 酸脱氢酶
50g/L
高丝氨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二氨基庚二酸
(DAP) )
苏氨酸
赖氨酸
2. 解除反馈调节
• 葡萄糖到赖氨酸的途径中有 个关键酶 葡萄糖到赖氨酸的途径中有3个关键酶 个关键酶: 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C):受AS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
氨基酸发酵机制
三、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发酵机制
详见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147页以及148页。
四、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1、苏氨酸发酵机制 2、赖氨酸的发酵机制
赖氨酸生产菌的育种途径 菌等)出发菌株的选择 — 代谢调节比较简单的细菌(如黄色短杆菌、谷 氨酸棒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等) 1)、优先合成的转换:渗漏缺陷型的选育 如果降低高丝氨酸脱氢酶活性,则优先合成赖氨酸。 2)、切断支路代谢:营养缺陷型的选育 3)、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代谢调节突变株) 4)、解除代谢互锁 在乳糖发酵短杆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亮氨酸之间存在代谢互锁,赖氨 酸生物合成分支的第一个酶(DDP合成酶)受亮氨酸的阻遏。 5).增加前体物的合成和阻塞副产物的生成 关键酶:天冬氨酸激酶
Hale Waihona Puke 3、蛋氨酸发酵机制 4、异亮氨酸发酵机制 5、缬氨酸发酵机制
1)切断支路代谢,选育异亮氨酸、亮氨酸、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 2)解除异亮氨酸、缬氨酸合成酶系的反馈阻遏。 3)解除缬氨酸对α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反馈抑制。
The end,thank you!
4、降低反馈作用物的浓
谷氨酸
N-乙酰谷氨酸
N-乙酰-Y-谷氨酰磷酸
鸟氨酸 反馈抑制
瓜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瓜氨酸的酶,消除反馈抑制,可用于 生产鸟氨酸。
5、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作用 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作用,是通过使用抗氨基酸结构类似 物突变出的方法来进行的。许多氨基酸发酵采用这种方法,并得到较 好的结果。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激酶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酸半缩醛 协同反馈抑制 高丝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氨基酸发酵机制
组员:潘艳萍 张友琴 喻莹 徐煜 马玉芳 李成芳 谢蓓安
第八章 代谢控制育种的生理学依据
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过量合成
野生菌株在它们天然栖息地也有可能合成人们所 希望的代谢产物,但它们通常只在特定条件下合 成,并且合成的量不会多,这是由细胞经济所决 定的。 代谢控制发酵的目标是,要让目的代谢产物在细 胞中过量合成并被排出细胞。
适用于发酵生产的微生物必须是其目的产物的合 成量大大高于它通常的合成量,即有过量的合成 能力。 这不仅要求合成目的产物的途径畅通,还必须有 将目的产物排出细胞的满意机制。 过量合成的速率取决于微生物的遗传机制,以及 在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理状态。
因为葡萄糖的高速消耗并不会附带形成酒精(或 醋酸)下游(downstream)足够高的呼吸能力, 而且葡萄糖的异生作用途径因受到高浓度葡萄糖 的调节而受阻,更加强了瓶颈效应。
实例2:柠檬酸的溢出代谢
黑曲霉能在特定环境下累积柠檬酸,也是因为代 谢流前段的运转速率大于后段的运转速率。 柠檬酸的溢出代谢是黑曲霉菌特有的生化机制与 培养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如用于多糖合成的G-1-P,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 酸,用于核酸合成的核苷酸等。 这个体系的调节机制主要是反馈调节,包括反馈 抑制和反馈阻遏,还有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能出 现的酶(或蛋白质)的缺失,主要表型是营养缺 陷型。
3、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体系(体系Ⅲ)
指以生成蛋白质、DNA、RNA、各种多糖及类脂等细 胞结构物质为目的的生物大分子合成体系。 这个合成体系的调节控制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一、微生物的代谢流
1、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
中心代谢途径(central metabolic pathway)是指 由酵解途径(包括Glc→PYR的几条途径)和由DCA 循环补充的TCA循环等组成的可兼用于降解和合成 的途径。 它既可用于将代谢物氧化降解,又可将代谢物用 于合成或转换,在代谢中占中心位置。
代谢控制发酵
第一章:微生物代谢小结:1、能量代谢是生物新陈代谢的核心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依据受体的不同将生物氧化分为三种: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氧化获得ATP,产能少,生长得率极低4、字样微生物通过光和磷酸化获得ATP,包括循环光合酸化、分循环光和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三种5、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复习题:1、名词解释: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多种递电子体或递氢体按次序排列的连接情况。
生物氧化过程中各物质氧化脱下的氢,大多由辅酶接受,这些还原性辅酶的氢在线粒体内膜上经一系列递电子体(或递氢体)形成的连锁链,逐步传送到氧分子而生成水。
此种连锁过程与细胞内呼吸过程密切相关。
植物的叶绿体中则存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以传递电子,完成光合作用中水分解出氧,形成NADPH的过程。
光和磷酸化(循环/非循环):一种存在于厌氧光合细菌中的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由于它是一种在光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的磷酸化,故称循环光合磷酸化。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自生/共生/联合固氮菌:自生固氮菌:独立进行固氮,但并不将氨释放到环境中,而是合成氨基酸;固氮效率较低。
第8章 代谢控制育种
第8章代谢控制育种概念:在了解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遗传控制和代谢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对特定突变型的筛选(定向选育),选育出解除正常代谢调节、或绕过微生物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使有用代谢产物选择性地大量合成和积累1 初级代谢的调节控制1.1 酶合成的调节诱导(induction):促进酶合成的调节阻遏(repression):阻碍酶合成的调节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细胞完成基本生物功能常备的酶类诱导酶(induced enzyme):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酶类1.1.1 酶合成调节的类型1.1.1.1 诱导诱导物:能促进诱导酶产生的物质,是酶的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同时诱导:当诱导物存在时,微生物同时合成几种诱导酶顺序诱导:当诱导物存在时,微生物先合成能分解此物的酶,再依次合成分解各种中间产物的酶1.1.1.2 阻遏1.当代谢途径中某物质过量时,通过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该物质的合成。
2.末端产物阻遏(end-product repression):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的阻遏3.分解代谢物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当有两种C/N源分解底物同时存在时,细胞优先利用分解快的底物,并阻遏合成利用慢的底物的相关酶的合成4.分解代谢物阻遏实质是分解代谢反应链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或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阻遏代谢途径中一些酶合成的现象5.葡萄糖效应:当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微生物优先利用葡萄糖,并于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出现“二次生长”。
葡萄糖的存在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1.1.2 酶合成调节的机制1.操纵子:一组功能上相关且紧密连锁的基因。
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2.启动基因(promoter):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3.操纵基因(operator):能与调节蛋白结合,阻遏转录4.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编码多肽基因5.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位于相应操纵子附近,编码组成型调节蛋白(regulatory protein),此蛋白为变构蛋白,存在与操纵基因结合的位点,以及与效应物结合的位点6.效应物(effector):一类低分子量的信号物质,如诱导物(inducer)和辅阻遏物(corepressor)7.调节蛋白有两类,一类称为阻遏物(repressor),他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转录,但当与诱导物结合时,则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转录发生;另一类称为阻遏物蛋白(aporeperssor),只有与辅阻遏物结合后,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转录8.诱导型操纵子:当诱导物存在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并随后转译出大量诱导酶,出现诱导现象,如乳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分解代谢操纵子9.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
氨基酸发酵
1806 1820 1820 1849 1865 1866 1868 1881 1881 1889 1895 1896 1899 1901 1901 1901 1904 1922 1935
Vauquelin Braconnot Braconnot Bopp Cramer Ritthausen Ritthausen Schultze Weyl Drechsel Hedin Kossel,Hedin Morner Fischer Fischer Hopkins Erhlich Mueller McCoy et al
发展方向
新型 氨基酸
❖ 产品多元化,应用领域扩大化
❖ 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
❖ 推行
,污染物排放减量化
❖ 扩大综合利用途径,废弃物资源化
小品种 氨基酸
大宗氨基 酸产品
我国氨基酸工业的生产现状、 发酵趋势及存在问题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蛋氨酸
我国氨基酸工业的生产现状——谷氨酸
❖谷氨酸
➢ 谷氨酸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氨基酸品种,主要以 谷氨酸钠(商品名味精)的形式作为食品增鲜剂存 在,2011年年产量约240万吨。
➢ 谷氨酸与谷氨酰胺可调节血氨浓度,防止氨对大 脑的毒性作用。同时有报道表明,谷氨酸和天门 冬氨酸还是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因此有少量谷 氨酸用于医药行业。
我国氨基酸工业的生产现状——谷氨酸
❖ 谷氨酸工业生产现状
➢ 我国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1965年以前生产方法一直使用 传统的蛋白质酸水解法。此工艺原料消耗高、操作环境差、 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42年间,年产量最高不过4000吨, 生产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氨基酸工业的生产现状——谷氨酸
❖据统计,2011年全国谷氨酸及味精生产量 约240万吨,实际增长10%左右。
氨基酸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直接发酵法、前体添加发酵法、酶法、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尤以直接发酵法最为重要。
通常将直接发酵法和添加前体发酵法统称为发酵法;将发酵法和酶法统称为微生物法。
1直接发酵法是借助于微生物具有合成自身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对微生物的诱变等处理,选育出各种营养缺陷型及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以解除代谢调节中的反馈抑制与阻遏,达到过量合成某种氨基酸的目的。
2添加前体发酵法,又称微生物转化法。
这种方法使用葡萄糖作为发酵碳源和能源,再添加特异的前体物质(即在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些合适的中间代谢产物),以避免氨基酸合成的反馈调节作用,经微生物作用将其有效地转变为目的氨基酸。
3酶法是利用微生物中特定的酶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
4化学合成法是利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或制备氨基酸的方法5蛋白质水解提取法,以毛发、血粉及废蚕丝等蛋白质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混合物,再经分离纯化获得各种氨基酸的方法称为蛋白质水解提取法。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
其主要糖分是葡萄糖。
糊化:淀粉受热后,淀粉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即使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的现象。
糊化的三阶段:1)预糊化:可逆的吸水膨胀;双折射不变;2)糊化:T﹥65℃ 突然快速吸水,黏度↑,不可逆;3)溶解:T↑↑,淀粉颗粒变成无形空囊,可溶性淀粉浸出,半透明胶体。
水与温度是糊化的前提,决定了变性淀粉性能。
老化:指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晶的过程。
(直链淀粉-分子链短-易老化;浓度过高-分子键多-易老化;T >60 ℃不易老化,2-4 ℃易老化,故要快速升温及降温)糖化方法(一)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方法。
高温高压,副产物多,糖浆色泽与香气差,水解淀粉浓度18%-20%;(二)酶解法(双酶法):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发酵重点资料整理
发酵重点资料整理名词解释:工业发酵的含义: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活动,产生和累计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生化反应。
发酵工程的含义: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生长。
出所需要的产物的生物反应工程代谢控制发酵: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
利用有机酸和氨基酸的代谢控制。
巴斯德效应:氧气对发酵的抑制作用。
巴斯德发现,在酵母菌发酵时,通入氧气,呼吸作用增强,发酵作用降低。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与自身生长繁殖必须的物质;次级代谢产物是生成对自身无明确影响的产物。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微生物在一定情况下自身发生的变异;诱发突变是人为地有意识地将生物置于诱变因子当中,该生物发生突变。
自然选育:根据自然变异从自然界选出符合生成要求的菌种。
诱变育种:用人工方法引起菌体变异,再筛选出适合的菌种。
营养缺陷型菌株:野生菌株通过人工诱变或者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物的能力。
在缺乏改种营养物的培养基时,不能生长。
发酵培养基:满足大量菌体生长、繁殖以及产物积累的培养基。
C/N 比: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的比值。
DE 值:葡萄糖当量值,是指糖化液中还原糖占干物质的比例。
生长因子:生长所必须的微量的有机物。
前体物、产物促进剂:前体物以及产物促进剂可以促进产物的积累。
前体是可以直接被微生物合成到产物,促进剂能改改变细胞渗透性。
过滤介质除菌:利用过滤介质的除菌方法。
分为绝对过滤介质除菌,深层过滤介质。
绝对过滤介质是利用微生物大于过滤孔径的机制。
深层过滤介质是利用重力沉降、扩散运动、惯性冲击、阻截、静电吸附。
实罐灭菌(实消)、空消:实罐灭菌又称分批灭菌,将培养基输入到发酵罐,一同灭菌。
连续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先灭菌,在倒入已经灭菌后的发酵罐中的灭菌方式。
发酵罐要在之前先消毒,称为空消。
接种量:接种量是移入的接种液体积占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氨基酸谷等化学物质的发酵过程
氨基酸
α 碳原子分别以共价键连接氢原子、羧基和氨基及侧链。 侧链不同,氨基酸的性质不同。
上述氨基酸结构通式具有两个特点:①具有酸性的一 C则O具O有H和不碱对性称的碳一原N子H,2,因为此两是性光电学解活质性;物①质如。果甘R氨≠酸H, (分子式中R=H)无不对称碳原子,因而无D-型及L-型 之分,其余α-氨基酸的α-碳原子皆为不对称碳,故都有 D-型及L-型2种异构体。氨基酸的D—则或L别是以L-甘 油醛或L-乳酸为参考的。凡α-位上的构型与L-甘油醛 (或L-乳酸)相同的氨基酸皆为L-型,相反者为D-型。
日本的味之素、协和发酵及德国的德固沙 是世界氨基酸生产的三巨头。它们能生产 高品质的氨基酸,可直接用于输液制剂的生 产。
日本在美国、法国等建立了合资的氨基酸 生产厂家,生产氨基酸和天冬甜精等衍生物。
国内生产氨基酸的厂家主要是天津氨基酸公司, 湖北八峰氨基酸公司,但目前无论生产规模及产 品质量还难于与国外抗衡。
I 乙醛酸循环(TCA 循环支路)
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合成酶)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裂合酶)
苹果酸 (苹果酸合成酶) 琥珀酸 + 乙醛酸
4.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强 提供NADPH,用于还原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形成氧化还原共扼体系
5.氨的导入
合成谷氨酸的反应有3种: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 + NH4+ + NADPH
采取措施:少量多次流加尿素,维持最 适生长温度,减少风量等,促进菌体生 长。
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要求供氧充足的谷氨酸族氨基酸发酵:生 物合成与TCA循环有关。
氨基酸的代谢与控制(1)
PEP+EP
DS
优先合成 切断或减弱 支路代谢 解除反馈调 节的代谢流 AS
DAHP CA
PT AS
DAHP
CA
PT
CM
PD
CM
PPA Tyr
氨茴酸
TS
PPA
PD
氨茴酸
TS
Phe 野生型
Trp
Tyr
Phe
Trp
色氨酸产生菌 30
PEP+EP
DS
PEP+EP
DS
DAHP
CM PD
DAHP
CM
CA
HD
Hom
Met Thr TD Ile Hom高产菌
16
Thr TD
Met
Ile
ILe高产菌
在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等微生物中, 天冬氨酸激酶是单一的,并受Lys和Thr的协 同反馈抑制。反馈调节易于解除,使育种简 单化,故常用作氨基酸发酵育种的出发菌株。
17
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及代谢调节
20
大肠杆菌、粗糙脉胞菌等许多微生物中, 有三种DAHP合成酶的同功酶。 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却只有一种DAHP合成 酶,受顺序反馈抑制。 在氢极毛杆菌中也有一种DAHP合成酶, 可能受积累反馈抑制。
21
谷氨酸棒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
部分抑制 I R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
L-天冬氨酸
①
天冬氨酰磷酸
⑧
天冬氨酰半醛
②
L-高丝氨酸
④
⑤
二氢吡啶-2,6-二羧酸
⑨ 二氨基庚二酸
L-苏氨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源利用率降低,而且带来的是发酵液的pH值下降。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VH的浓度,实现对于乙醛 酸循环的封闭。
研究表明,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 为醋酸诱导
受琥珀酸的阻遏抑制
当VH缺乏时: (1)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就会减弱,乙酰辅酶A的生成量 就会少,醋酸浓度降低,它的诱导作用降低; (2)VH 对TCA循环的促进作用的降低,使得其中间产 物琥珀酸的氧化速度降低,其浓度得到积累,这样它的阻 遏和抑制作用加强; 两者综合的作用使得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丧失 , DCA循环得到封闭。
另外,组氨酸的合成为单独的一条途径。
第二节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
1957年日本率先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
被誉为现代发酵工业的重大创举,使发酵工业 进行代谢控制发酵的阶段。 目前全国有近50家工厂生产味精,年产量约为 60万吨,居世界首位。
一、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
㈠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2、生物素对氮代谢的影响
VH丰富时,出现“只长菌,不产酸”的现象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前期,菌体的增殖期,一定 量的生物素是菌体增殖所必需的;而在产物合成期, 则要限制生物素的浓度,以保证产物的正常合成。 • 控制谷氨酸发酵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蛋白质的合 成能力,使合成的谷氨酸不能转化成其他氨基酸 或参与蛋白质合成。
㈠ 谷氨酸族(α -酮戊二酸族)
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赖氨酸 和脯氨酸; ㈡ 丙酮酸族
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㈢ 天冬氨酸族(草酰乙酸族) 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和异亮 氨酸; ㈣ 磷酸甘油酸族 包括:甘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 ㈤ 芳香族 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2、饲料领域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几乎半数对于动物(如猪和家 禽)来说是必需的。
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全世界年产量分别为35万吨和40 万吨。
近年来,由于发酵水平的提高,苏氨酸成功地进入 饲料市场,估计全世界年产量已达1.5万吨。 L-色氨酸也是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尤其在以玉米为 基础的饲料中。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L-色氨 酸的世界年产量仅500吨(日本400吨),因此还不能 广泛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生物素
表面活性剂
阻断脂肪酸的合成 对生物素有拮抗
影响细胞膜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合成 细胞膜损伤
阻断脂肪酸的合成 抑制细胞壁合成
在对数生长期添加青霉素 甘油缺陷型 油酸缺陷型
磷脂的合成受阻
影响细胞膜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合成
阻断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提高细胞膜的 谷氨酸通透性
控制磷脂的合成 使细胞膜受损(如表面活性剂) 青霉素损伤细胞壁,间接影响细胞膜 通过油酸的合成 通过甘油合成 直接控制磷脂合成
一、氨基酸的应用与市场
氨基酸的应用是基于它们的营养价值、风味、 生理活性和化学特性。
主要应用领域是食品、饲料、化妆品、医药,
也用作化学工业的中间体。据估计全世界每
年氨基酸市场为40-50亿美元,其中35%用
于食品、50%用于饲料和15%用于医药和化
妆品。
1、食品领域
氨基酸大多无味,但它们是自然芳香的前体。
控制磷脂含量
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㈠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①谷氨酸脱氢酶 ②-酮戊二酸脱氢酶 ③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④柠檬酸合成酶
所以,正常代谢不积累Glu 在微生物的代谢中,Glu比Asp优先合成; 合成过量时则抑制谷氨酸脱氢酶,使代谢转向合成Asp; Asp过量时反馈抑制PEP羧化酶的活力,停止合成草酰乙酸。
谷氨酸钠(味精)是所有氨基酸中最大生产品种, 全世界年产量达100万吨(中国大陆约为60万吨)。
二肽和寡肽大多具有苦味,但二肽L-门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Aspartame,阿斯巴甜)是个例外, 它比蔗糖甜150-200倍,现已广泛作为人造甜味剂, 应用于低热量的饮料等。目前,阿斯巴甜的世界 年产量已超过2万吨。
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成谷氨酸时,通过 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几乎看不到异柠檬酸 裂解酶的活性。 另外,该酶受琥珀酸阻遏,生物素亚适量 时因琥珀酸氧化能力降低而积累的琥珀酸 就会反馈抑制该酶的活性,并阻遏该酶的 合成,乙醛酸循环基本上是封闭的,代谢 流向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的方向 高效率地移动。
生物产生的酶来制造氨基酸,如以延胡索酸和
铵盐为原料,经天冬氨酸酶催化生产L-天冬氨
酸);
5)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方法 育成的菌株,进行发酵生产(L-羟脯氨酸)。
氨基酸本身的合成在不同生物体中,有较 大的差异,但是许多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在不同 生物体中也有共同之处。 按照起始物可将氨基酸的合成分成几个家族:
菌体有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反应的关键是与异柠檬酸脱羧氧化相偶联
提供NADPH,用于还原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
氨的导入 合成谷氨酸的反应有3种:
谷氨酸脱氢酶GDH
α-酮戊二酸 + NH4+ + NADPH
α -酮戊二酸+天冬氨酸或丙氨酸
谷氨酸 + H2O + NADP
谷氨酸转氨酶AT 谷氨酸合成酶GS
⑫谷氨酸脱氢酶(GDH)的调节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对其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L-丙氨酸等); 2)使用突变株生产氨基酸(L-赖氨酸、L-苏氨酸、 L-缬氨酸、L-精氨酸、L-瓜氨酸、L-鸟氨酸、L-高 丝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组
氨酸等);
3)使用添加前体的方法生产氨基酸(如用邻氨基
苯甲酸生产L-色氨酸;甘氨酸生产L-丝氨酸等);
4)使用酶法生产氨基酸(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微
(1)糖酵解途径 (EMP) (2)磷酸已糖途径 (HMP) (3)三羧酸循环(TCA) (4)乙醛酸循环 (DCA) (5)二氧化碳固定反应 (6)α-KGA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①苹果酸酶
②丙酮酸羧化酶 ③磷酸烯醇丙酮 酸羧化酶
CO2固定反应(丙酮酸羧化支路)
㈡ 谷氨酸glutamic acid合成的内在因素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2谷氨酸 + NADP
α-酮戊二酸+谷氨酰胺+NADPH
㈢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
此时,谷氨酸对糖的转化率达到81.7%;目前,国内 的GA生产企业的糖酸转化率通常都在50%以内。
㈣ 生物素( VH)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生物素参与糖代谢作用:增加糖代谢的速度(对TCA有促进作用) 而丙酮酸氧化脱羧的 速度未改变 丙酮酸积累 乳酸积累
GA产生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 活性微弱或缺失
TCA环正常
琥珀酸辅酶A
TCA环阻断, α-酮戊二酸积累
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的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
积累NADPH,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
GA产生菌体内必须有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
通过该酶酶活性调节实现DCA循环的封闭,GA积累
二、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蛋白质水解法:早期味精生产、复合氨基酸
化学合成法:DL-蛋氨酸,甘氨酸,DL-丙氨酸
微生物发酵法
1956年,木下竹郎(Kinoshita)首次报道分离出谷氨 酸产生菌;次年发酵法工业化生产谷氨酸首先在日本 问世,继而迅速掀起一股氨基酸发酵研究的热潮。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目前几乎所有氨基酸都能用微 生物法生产(胱氨酸和半胱氨酸除外)。
3、医药领域
L-氨基酸输液是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治疗剂。
标准氨基酸输液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 必需氨基酸(L-精氨酸和L-组氨酸),以及 几种非必需氨基酸,通常包括甘氨酸、L-丙 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和L-谷氨酸。
L-门冬氨酸钾镁常用于消除疲劳和治疗心力衰 竭和肝脏疾病。
4、工业领域
• 谷氨酸生产菌大多是生物素缺陷型,发酵时控制生物素亚适
量,使细胞变形拉长,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代谢失调使 Glu得以积累。
• 生物素贫乏时,细胞内的Glu含量少而且容易析出,而培养 基中积累大量的Glu;生物素丰富时,培养基中几乎不积累 Glu,而细胞内却含有大量的Glu,且不易被析出。这说明生 物素对细胞膜通透性有重要影响。
细胞膜透性的调节 谷氨酸发酵的关键在于发酵培养期间谷氨酸生产 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发生特异性变化,使细胞膜转变 成有利于谷氨酸向膜外渗透的形态,使终产物不断排 出细胞外,胞内谷氨酸不能积累到引起反馈调节的浓 度,胞内谷氨酸源源不断被优先合成,分泌到发酵培 养基中积累。
细胞透性的调节,一般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化学 成分(如生物素、油酸、甘油、表面活性剂、青霉素 等,达到抑制磷脂、细胞膜的形成或阻碍细胞壁的正 常生物合成,使谷氨酸生产菌处于异常生理状态,解 除细胞对谷氨酸向胞外漏出的渗透障碍。
在生物素亚适量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异柠檬酸 裂解酶,琥珀酸氧化能力弱,苹果酸和草酰乙酸脱 羧反应停滞,在铵离子适量存在下,生成积累谷氨 酸。生成的谷氨酸也不通过转氨作用生成其他氨基 酸和合成蛋白质。
在生物素充足的条件下,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 增强,琥珀酸氧化能力增强,丙酮酸氧化力加强, 乙醛酸循环的比例增加,草酰乙酸、苹果酸脱羧反 应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强,谷氨酸减少,合成的谷 氨酸通过转氨作用生成的其他氨基酸量增加。
氨基酸发酵属于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这 是由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到严格的反馈 调节。
要进行氨基酸发酵,就必须采取某些人为 的手段以打破微生物的反馈调节机制,从 而大量积累目的氨基酸。
采用微生物法生产氨基酸的情况如下:
1 ) 使 用 野 生 型 细 菌 生 产 氨 基 酸 ( L- 谷 氨 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