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3.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4.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 D.募役法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6.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8.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二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背景1.“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财政危机严重,____________并未缓和,地主士大夫要求________的呼声更加高涨。

2.________即位后,迫切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着手实施变法。

3.指导思想: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_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措施(富国、强兵、育才)1.富国之法(1)均输法内容: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开支。

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________收入。

(2)市易法内容:在开封设“________”,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3)青苗法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作用:农民免受________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4)募役(免役)法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作用: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作用:农田水利明显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

(6)方田均税法内容:清丈土地,划分等级,据此征税。

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2.强兵之法(1)将兵法内容:精简裁并________,选拔将官,加强训练。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保甲法内容:农户每十家组成一保,闲时训练,战时作战。

作用:增强了军事力量,减轻了________负担。

(3)保马法内容:由农户代养官马。

作用:节省了朝廷开支,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内容:在开封设________,管理武器制造。

作用:军器的制造改善,数量增加。

3.育才之法(1)内容①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____________取士。

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________,撰注《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答案:D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其根源有(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A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答案:B4.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材料中,范仲淹认为( )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从题干“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与②不符合,排除;④科举制的弊端才是导致天下危困的原因之一,排除。

答案:C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作业(有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作业(有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专题四一一、选择题1.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解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先加强中央的军事力量,于是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

答案: A2.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政府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其原因不包括()A.每年送给辽、西夏“岁币”B.地主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C.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困难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解析:北宋政府的财政困难主要是由地主隐瞒田产,向辽、西夏输纳“岁币”及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开支浩大等三个原因导致的。

D项是北宋财政困难的结果,而非原因。

答案: D3.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解析: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故“经济衰退”的说法不合理;“农民起义”是统治危机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兵力不足”的说法不合史实;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所以“吏治腐败”是统治危机的根源。

答案: D4.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过分集权”,北宋初期的集权主要是政治、军事两大方面,还包括财政,①②③④都是过分集权的后果。

5.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北宋初年,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月,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入军队,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分化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官僚机构膨胀臃肿。

【复习必备】(全国通用版)2019-2020-2020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

【复习必备】(全国通用版)2019-2020-2020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

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

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①宋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②1040年到1042年间,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易错提醒]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2.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宋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积贫积弱的北宋一、选择题1.宋太祖的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社会现象成因的理解能力。

D项没有认识到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北宋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求“和平”。

答案:D2.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另一位北宋文士欧阳修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两句文言文,介绍了当时士兵的状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由此看出当时的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骄纵懒惰。

北宋的边境危机很好地验证了这种状态下军队的战斗力很弱的现实,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D3.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造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这种统治危机主要是财政危机,造成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冗官、冗兵和冗费,根据收入增高可以排除经济衰退,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因此符合题意的为D项。

答案:D4.从下表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北宋的财政逐渐入不敷出,导致积贫,故选A项。

答案:A5.下图为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回銮碑。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人民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是北宋士兵和财政的增长示意图,据此分析北宋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积贫积弱局面形成B.边疆安全有了充分保障C.军事力量逐渐增强D.军费是财政增长的唯一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图片信息是军队人数和财政开支的增长。

北宋军队人数增加,但士兵素质较低,军事力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在北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造成边疆危机。

北宋的财政增长主要是军费、官员俸禄和赔款“岁币”,军费非唯一原因。

答案:A2.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解析:从材料中的“终日嬉游”“绣画”“不类军兵”等方面可以看出北宋军队兵员素质低下,军队懒散,战斗力低下,可能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故选A项。

答案:A3.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在民族战争中大多处于劣势,下列关于“澶渊之盟”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宋、辽之间的和议②是在北宋失败的情况下订立的屈辱和约③北宋答应每年给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即“岁币”④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也换来了边境的和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①③④分别从签订条约的双方、条约内容及影响方面对“澶渊之盟”进行了正确的表述,故选C项。

②的表述错误,因为签约之前北宋打了胜仗,并射死了辽军统帅,故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

答案:C4.按照一般的历史规律,一个王朝的中期比较强盛,而末期会出现财政危机的现象,可是北宋中期就出现了政府的财政危机现象,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负面影响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积贫”的局面,根源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3.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威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岁币”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要辽交纳贡金5.下图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 B.整顿吏治C.提倡农桑 D.加强军事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173 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 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则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

2.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知识点一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边疆兵力不足。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二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1)原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削弱了边防力量。

②统治者将禁军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至宋太宗以后,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2)表现⎩⎪⎨⎪⎧①宋辽之战:1004年,辽攻北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盟”。

②宋夏之战: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和议。

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人民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北宋建立后,统治者为“矫唐末之失策”而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B.设立几位宰相以集中行政权C.实行精兵简政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实行养兵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不断扩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此,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首先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割据。

2.《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可以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项。

3.北宋时期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这表明( )A.北宋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B.北宋时期土地兼并盛行C.北宋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D.北宋时期小农经济消失,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4.“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因此,“庆历新政”主要针对的是冗官问题。

5.(图文探究)北宋初年,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百姓苦不堪言。

而政府派去赈灾的官员,昼夜歌舞,还把饥民赶到庙里关起来,饿死甚多。

民间流传着凄惨的歌谣:绕梁歌妓唱,动地饥民哭。

生活腐化的赈灾官员探究:(1)上述现象反映了北宋初年政治统治的什么特征?(2)上述现象对北宋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府官员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
1.关于兵虚财匮。主要讲述的是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 和表现。要掌握的是造成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关于内忧外患。主要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危机。要掌握 的是内忧即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外患即边境危机加深。
3.关于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要掌握的是庆历新政的 背景、内容和影响。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 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④“________”。
3.产生危害 ⑤“________”问题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⑥____________的措施。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积弱局面 1.措施失当 (1)养兵政策:把⑦________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⑧“________,将不知 兵”。
自我较对 ①行政权 ②一职多官 ③科举考试 ④岁币 ⑤三冗 ⑥中央集权 ⑦流民 ⑧兵不识将 ⑨澶渊之盟 ⑩苛捐杂税 ⑪士兵 ⑫社会危机 ⑬答手诏条陈十事 ⑭吏治 ⑮官僚贵族 ⑯宋仁宗 ⑰官僚贵族 ⑱宋仁宗 ⑲革新除弊
1.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软弱,国力衰退, 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 1.背景 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 2.推行 (1) 人 物 及 方 案 : 范 仲 淹 、 富 弼 等 向 宋 仁 宗 呈 递 ⑬ 《______________》。 (2)中心问题:整顿⑭________。 3.结果 由于⑮________的反对和诽谤以及⑯________的动摇,“庆 历新政”推行一年左右就夭折了。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互动课堂学案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互动课堂学案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1 积贫积弱的北宋互动课堂学案人民版选修1疏导引导1.关于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软弱。

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北宋集中军权和行政权的原因、措施和影响原因:赵匡胤和他的继承者吸取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

措施: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使之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加强对将士的防范。

集中行政权,设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财政权改归三司,宰相无权过问。

影响:强化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正确认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为求得苟安,在接受屈辱的条件下和辽签订的盟约,它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宋辽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4.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作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案例探究】宋代的中央官制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

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

宰相——宋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

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政事堂(即宰相办公的地方)。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有人评价说,北宋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前代的教训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5.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6.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②财政危机的困扰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④阶级矛盾的突出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范仲淹7.(原创)右面的塑像是中国人民对一位改革家(范仲淹)的纪念。

下列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整顿吏治的改革得到百姓的赞赏B.“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了其崇高志愿C.触及官僚贵族的利益是其新政失败的根源D.宋神宗的支持是其改革的保障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人民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人民版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1.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学习要点 (1)从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角度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 危机与表现。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一二三
一、兵虚财匮 1.根源 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势力导致的分裂局面再现,宋太祖采取 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2.表现 (1)冗兵: ①军队数量激增:政府每逢灾年把大量流民编入军队;政府从全 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为应付辽、西夏的侵扰,政府在边 塞大量屯兵。 ②“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③“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赵匡胤收回 禁军统率权,还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 达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推行的新政( )
A.主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大量裁减军队 C.彻底消除了边患 D.大力整顿吏治 解析: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 贪污以及无能的官员。在“庆历新政”期间,他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 答案:D
问题1
问题2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①北宋建立之初,朝廷为削弱官员的权
力,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
职,造成北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政府奉行养兵政策,每逢
灾年就把大量流民编入军队,还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同时,为应付辽和西夏的侵扰,又在边塞大量屯兵。军队、官员数
一二三
(2)冗官: 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过 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②官僚机构日益腐化:大批官吏因循苟且,侈靡腐化,互相牵制, 效率低下。 (3)冗费: 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激增。 ②政府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 ③政府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财政负担。 深度点拨北宋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 的。只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1积贫积弱的北宋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1 积贫积弱的北宋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夯基达标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唐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的频繁更替解析:北宋是在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基础上建立的,为防止割据的出现,北宋统治者当然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答案:B2.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积贫的局面,根源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官僚机构庞大,军费、官僚开支浩大。

答案:B3.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

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解析: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

答案:C4.北宋初年立“更戍法”禁军频繁调动,其后果是()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解析:“更戍法”规定各驻地的军队要经常换防,目的是加强对将士的防范,防止武将专权。

答案:B5.北宋中期的统治现象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主要是()A.要扩大地方权力B.要重视精兵简政C.要扩充军队数量、增加官吏人数D.要大力减少军队官吏人数解析:解题时结合三冗现象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B6.庆历新政的特点是()A.以王安石、范仲淹为领导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C.以整顿吏治为中心D.以军事改革为重点解析:通过对庆历新政的内容总结得出。

答案:C7.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解析: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没有涉及科举制度。

“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边疆兵力不足。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二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1)原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削弱了边防力量。

②统治者将禁军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至宋太宗以后,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2)表现⎩⎪⎨⎪⎧①宋辽之战:1004年,辽攻北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盟”。

②宋夏之战: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和议。

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

3.中心:整顿吏治。

4.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

5.原因(1)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时作业人
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解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先加强中央的军事力量,于是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

答案: A
2.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政府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 ) A.每年送给辽、西夏“岁币”
B.地主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
C.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困难
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解析:北宋政府的财政困难主要是由地主隐瞒田产,向辽、西夏输纳“岁币”及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开支浩大等三个原因导致的。

D项是北宋财政困难的结果,而非原因。

答案: D
3.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解析: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故“经济衰退”的说法不合理;“农民起义”是统治危机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兵力不足”的说法不合史实;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所以“吏治腐败”是统治危机的根源。

答案: D
4.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有( )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过分集权”,北宋初期的集权主要是政治、军事两大方面,还包括财政,①②③④都是过分集权的后果。

答案: B
5.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北宋初年,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月,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入军队,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分化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官僚机构膨胀臃肿。

这些都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所以,在改革中要重视精兵简政。

答案: D
6.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

答案: D
7.右图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改革,其改革的中心内容是( )
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
解析: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吏治腐败,因此,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答案:D
8.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他们和范仲
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初期的冗官、冗兵
材料二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
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统治者面临怎样的局面?
(2)综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仁宗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解析:本题最大限度地提炼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是回答历史材料解答题的两个重点。

三则材料中提供了“冗吏”“内忧”“外患”及政府的财政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据此可以判断朝代和所出现的问题。

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还是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北宋中期,统治者面临的是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3)任用范仲淹推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附:教材问题解答
一、自我测评(教材P43)
为什么说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可从官僚体制、军事、财政三方面作答,反映北宋政权的“三冗”(冗员、冗兵、冗费)问题;从体制上找原因,不合理的集权统治是其症结所在。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43)
“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
提示:“冗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

“冗兵”使得北宋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养兵负担沉重;“冗费”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最终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