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上人版第23课(囚绿记)教案1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理解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3)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树立环保意识,珍爱自然,保护绿色环境。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悟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2. 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囚绿记》文本。
2. 作者陆蠡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尝试创作,如写一篇以“囚绿”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囚绿记》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深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3.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囚绿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课后作业,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2 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彼此的想法。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安排1. 课文讲解:2课时2. 分组讨论:1课时3. 写作练习:1课时5.2 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第三课时: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优秀5篇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优秀5篇《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品味、概括。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陆蠡所囚的这一枝绿究竟是怎样的一枝呢?“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展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下雨的时候,它淅沥的摆舞”三、研读课文,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1)1.问题:结合写作的背景,探究陆蠡缘何囚住这枝常春藤呢?3.学生学习、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完成相应练习。
明确:第5节、6节、8节、9节……对常春藤深沉的爱四、研读课文(2)朗读11、12、13节,抓住“珍重”“诚意的祝福……”可见懊悔、自责、敬重之情。
这里的常春藤已经不只是一枝植物了,更是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人”了,是有着民族精神、气节、忠于祖国的气节。
(托物抒情的写法)1942年被捕,受尽酷刑,日本人问:“你爱国吗?”“我爱”“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不能!”最后被折磨而死。
如今看来,陆蠡不也正是一枝永不屈服的常春藤吗?!正如巴金所说他有着一颗黄金般的心,有着崇高的灵魂。
巴金说陆蠡是他最值得交的朋友!五、学生质疑老师提供:《囚绿》的主题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的看法呢?1.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注意情怀。
4.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
作业写篇评论文章,仅从一个方面,如从语言、主旨、写法等方面来点评。
板书设计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常春藤给孤独、寂寞的“我”以安慰深爱尊敬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随堂练习:阅读9、10、11节,完成下列问题: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一句中,“生的欢喜”指什么?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学习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1
《囚绿记》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资料;找出行文线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喜欢绿色吗?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方式却与你们迥然不同。
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囚绿记》二、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陆蠡名片:原名: 陆圣泉籍贯:浙江天台人职业: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作品:《海星》《竹刀》和《囚绿记》风格:优美清丽,真诚纯朴,富于哲理2.基础字词涸hé 揠yà 淅沥xī lì 猗郁yī 蕈菌xùn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水干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蕈茵:伞菌一类的植物。
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菇、蘑菇等。
揠苗助长:用把苗上拔的办法来帮助它生长。
多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也说拔苗助长。
揠,拔。
3.理清思路(1)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预案: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房间内。
囚绿的内容,体现在文章的那些章节中?(8—11节)(2)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请快速浏览课文,作出概括。
预案: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可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章节)教师的话: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4.感受“绿”之美(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预案:青翠茂盛,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1【导入课文】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每一种色彩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革命、成功。
黄色象征丰饶、华丽、富贵、尊崇。
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神秘、浪漫。
白色象征纯洁、神圣,也象征恐怖与死亡。
那么绿呢?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希望。
今天学习《囚绿记》,在这篇课文中,“绿”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与绿是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囚绿”?文章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
先看作者的介绍。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囚绿”是其中一个环节,请用“×绿”式动宾结构,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的层次结构1.喜绿2.赏绿3.囚绿4.放绿5.怀绿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个层次的展开,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某种感觉、感受和感情,这种抒情的因素是伴随着写景状物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体会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现。
下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在每一个环节,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有没有表达作者情感因素的语句?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2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1、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
3、从被囚的绿的博爱与恩泽,激发起学生爱绿的浪花。
态度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二、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1、以引领式的自读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
2、安排一教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7篇)《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本文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1——4段):“遇绿”;(5——7段):“赏绿”;(8——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教材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文章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绿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过程细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解答疑问,讲解生字词。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结合课文实例分析,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做好笔记。
4. 随堂练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囚绿记2. 生字词:若干3. 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排比等4. 主题: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
(2)学生举例分析,如“绿叶如囚,渴望自由”中的拟人手法。
(3)学生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如《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会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
2. 课文阅读与生字词学习。
3. 例题讲解中的写作手法分析。
4. 主题探讨环节。
5. 作业设计。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一读2、画一画3、说一说4、赏一赏重点和难点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绿色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四、理清层次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五、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六、探究写法;1、【知识链接】①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七、拓展延伸: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最新10篇)
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最新10篇)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景物特征,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达出来。
3.理解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重难点:1.抓住景物特征,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达出来。
教学方法: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次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的脑海里就满是绿色,想象在骀荡的春风中,独自漫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那迷人的绿色,涤荡了我心头的郁闷,令我心情舒畅,悠闲恬淡。
绿色是自然满足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的礼物,使人愉悦,安宁,它是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现代散文家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陆蠡随绿漫步。
点明课题:《囚绿记》,交代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正音二、释题:大家在预习中知道了作者写的东西是一种植物——常春藤。
可是题目为什么不用“囚常春藤记”?绿和常春藤之间又怎样的联系呢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
1. 绿可憎可恨吗?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快速朗读课文。
然后用一个词概括回答。
——(因为他看见绿欢喜,爱绿——绿色是多宝贵的啊!)2.文中哪些句子直接表现了作者对绿的爱意?(1)把文中作者爱绿、赞美绿的句子找出来。
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先说出大致段落(5——7段),再找出具体句子——绿色是多么的宝贵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4个排比句,热烈、奔放,高度评价这珍贵的绿色,从中感受作者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1.1.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文章背景介绍:《囚绿记》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囚禁和自由的故事。
1.2.2 文章结构分析:介绍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1.2.3 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2.1.1 引导式阅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
2.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1.3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通过引入囚禁和自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2.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2.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2.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1.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1.3 学生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囚禁和自由的作文,以检验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2.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4.1.1 相关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囚禁和自由的作品,扩展其文学视野。
4.1.2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与囚禁和自由相关的主题活动,提高其综合素养。
4.2 教学延伸4.2.1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囚禁和自由的主题,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2.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关于囚禁和自由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囚绿记》第一课时教案
忘记困倦和不快、快活
留恋、欢喜等。绿叶和我对语、伸开柔软的卷须、渐渐变青、渐渐变老、婆娑的摆舞等。
处于孤独,犹如被囚的作者,举得绿给他了希望与信心,看见绿,便会有希望。
渴望阳光与自由,只有长得更快,才可更早看见阳光。
褒义。“固执”是指它永远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永不屈服,只朝着原来的方向。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从古到今,有那么多名家写过“绿”,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进入现代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的散文《囚绿记》,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又是怎样来写“绿”的,他写的“绿”和别人写的“绿”有什么独特之处。
(6).“植物是多固执啊!”“固执”在这里是贬义的吗?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固执?(7).“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为什么会病了呢?是什么造成了它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病了的仅仅是常春藤吗?
(8).“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单指常春藤吗?常春藤有什么象征意义?
陆蠡(lǐ)
瞥见(piē)
移徙(xǐ)
猗郁(yī):茂盛的样子。
囚绿记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囚绿记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囚绿记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根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拟;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拟。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的认识进行比拟;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的写作手法。
(第1课时)1.以人们对绿的认识导入新课。
2.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组织学生探究的用词技巧。
4.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答复。
学生活动1.进入新课学习。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3.探究的用词技巧。
【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2囚绿记教案语文版
【关键字】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等;理解文中重点的语句,如“它的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五.【教学设计】一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听了这段优美的抒情文字后,请说说这位作家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爱绿。
就是这位如此爱“绿”的作家,却硬生生地把“绿”给囚了起来。
那么,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陆蠡,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
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绿”囚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补充)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版九年级教材,《囚绿记》一文。
该文详细描绘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囚禁在集中营里的经历。
文章共分为五个自然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品质。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本文的主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处在作者的环境中,如何面对困境,激发学生对自由的渴望。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精彩语句,讲解其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精彩语句。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作者经历:囚禁、折磨、信念自由、生活、爱国3. 重点词语:囚禁、渴望、信念、自由、生活、爱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自由的看法。
答案示例:自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石,是精神富足的保障。
在困境中,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坚守自由的精神家园。
2. 课后阅读:选择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分析其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深入解读文章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绿”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简介《囚绿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朗读感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绿色生活”的作文。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品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版九年级教材,《囚绿记》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学习课文写作技巧。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怀念与追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重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板书设计。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a. 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他们关注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作者情感态度。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囚绿记》2. 主题思想: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3. 重点词语:绿意、生机、怀念、追忆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解释其修辞手法。
b.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a. 示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b. 示例:课文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三上人版第23课(囚绿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动笔读书的方法,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并依照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文章的重要段落、重点句子、佳妙句子等作批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体会作者对“绿”的独特感受并进而探究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3、拓展延伸:给《囚绿记》写一段总评;写一封信:致“绿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划、作批注、感情朗读等方法读出自己对“绿”的独特感受与体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总体方案】自主——互动——探究——延伸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绿,是生命的舞蹈者;绿,是大自然的天使;绿,是濒临绝境的盼望,是陷入混沌的生机;绿色多么使人迷醉,多么让人向往啊!同学们,刚学过朱自清的《绿》,你们也曾经与作者共同迷醉于那鲜润的、可爱的、奇异的、无以比拟的绿,你们的心也曾经随着作者的文笔,在摇荡,心灵深处的那根敏感的弦,被绿拨动着……下面,请同学们高声朗读朱自清《绿》的两段文字:“那醉人的绿呀!……但你却看不透她!”;“那醉人的绿呀!……我人此叫低女儿绿,好么?”
〔二〕绿色,以它特有的魅力,以它离合的神光招引着我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有关写“绿”的文章——《囚绿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将与作者分享“绿”的另样风韵与品格。
【二】交流阅读感受、整体把握内容。
1、交流阅读感受:同学们在课前差不多用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较深入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你们能否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在你的心中激荡?你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触与联想?〔学生交流,生生、师生互动〕。
2、小结: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能做到动笔
读书,这特别好。
事实上,同学们刚才交流的感触、体悟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你们谈的感受都离不开一个“绿”字,而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囚绿记》,也紧扣一个字来写的,你们说说应该是什么字?〔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注意引导〕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作者什么原因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本文紧扣一个“绿”字来写,都写了哪些与“绿”有关内容?能否在“绿”字前面添上一个字来表达每一个与“绿”有关的内容。
〔学生交流,反馈老师引导,形成共识,老师板书:择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三】重点研读、深入感受。
〔一〕:1、研读4-5段,要求:请画出写作者“择绿”的句子,并作批注,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活动,并交流反馈,老师小结板书:
择绿:一见钟情
〔渴盼、热爱〕急不暇择视同至宝
3、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二〕:1、研读:6-7段,要求:画出作者“赏绿”的有关的语句,并作批注,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生读书,勾画并作批注,交流反馈,老师小结,板书,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赏绿:留恋、欢喜心心相印〕
4、学生活动:“我了解自然之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一句表现了作者和绿作无声的心灵交流。
对着这满藤的绿,假如这时你是作者,你会对这“绿友”说些什么呢?
〔三〕研读8-11段。
1、请你画出重要句、佳妙句,并作批注,交流你的发明与阅读感受。
2、学生活动并反馈,老师的引导注意以下几点:
①“我”囚绿的缘故:爱之深、占之切。
②“囚人”对光明的执著追求、不屈服的品质。
③“我”的深深自责。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①“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要它为我作之声的歌唱”。
②“它的尖端总朝着……我对它的善意”。
【四】探究、拓展:
1、作品的主题内涵你如何理解?
〔提示:能够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2、作者最后提到自己“怀念着圆窗和绿友”,并盼望注重和它们见面,那个地方除了表现对“绿友”的思念之情外,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
3、小结:本节课学习过程:
捕捉阅读的第一感受→研读课文,找重点句、佳妙句,作批注,再深入地体会这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朗读中感受→注意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4、拓展:〔1〕、给《囚绿记》写200—300字的总评;
〔2〕、以作者的角度写一封信:致“绿友”,以表达深切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