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完美版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中国·东阿] 2009-03-03(一)、孰为洛神魏武帝曹操和他的两个以文学著称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和陈王曹植,都是建安文坛的代表人物。
曹操首先是个政治家;曹丕在代汉立魏当皇帝之前,大约可以看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性的人物,这是由于他实际上是曹操的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曹操很注意延览文人,但他对于儒生却比较提防,这有些像汉灵帝。
不过动机却与汉灵帝不完全一样,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有机会再说。
这些被招致到当时京城许都的文人,由于曹操本人一直处于军事和政治领导地位,不能经常照顾他们,任务就自然地落到了曹丕头上。
曹丕还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文学评论家,这也与其建安文坛领袖地位不无关系。
但是,若要论文学上的成京,三曹当中,当然以曹植为最高。
文学这个东西也怪,不能论地位,也不能论数量,更多的是要看识见、感情、才华,以及与此有关的经历。
曹植诗、赋方面的业绩,比他的父兄都要高,这看起来有一些像是偶然现象,不过,我们如果知道了曹植的生平,也许,又可以从这一偶然性中找出一些必然的痕迹来。
谈曹植的生平,我们想先从曹植的一篇著名赋作《洛神赋》说起。
曹植的《洛神赋》,被公认为是建安赋作中的压轴之作,不但其篇幅的长度,过于所有的建安赋作,而且其描写的生动、细腻,传达感情的真挚、微妙,也超过了此前的一切赋作。
众所周知,赋正式形成为一种广泛运用的文学形式,是在汉代,是由于汉武帝、汉宣帝等人的大力提倡所致。
但是,皇帝们需要赋,为的是这种文学形式,从大处讲可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从小处讲可以怡情悦性,等之歌舞,总之是一种御用的文学。
自然,当时的汉皇朝正处在鼎盛时期,整个朝廷和社会都有一种自信和自豪的气魄,像司马相如那种铺排皇家园苑的豪华气派的《上林赋》,正是因为符合了这种情绪,而为皇帝以下的整个上层社会所着重,至今仍可看成是汉唐气象的一种文学上的赋形物,不应抹杀。
但是,这类作品骨子里头毕竟包含着一种吹捧的庸人气息,所以历来史家和文学家们,对此总不免要讲些不敬之语。
12.建安风骨
史上第一篇
章
专门性的
论著 。
曹 丕 与 曹 植
曹丕是一个有反省有节制的人,比较 接近理性诗人的类型;曹丕的诗,是 以“感”与“韵”取胜的。所谓 “感”,指的是一种十分敏锐的诗人 的感觉;所谓“韵”,指能够引起读 者的寻思和回味。
曹植是一个任性纵情的人,比较接近 纯情诗人的类型。他的诗以才与情取 胜。所谓情,就是他那种不加反省和 节制的、真率的感情;所谓才,就是 他驱使辞藻的能力。
风格多慷慨激昂,称之谓“建安风
骨”。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建安
文学的领袖和杰出代表。年轻时
曹
曾被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曾随袁绍伐董卓,
操 后迎献帝迁都许昌,自任大将军 和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王沈《魏书》说他“文武并施, 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
(2)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
短
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 “青青子衿”二句引自《郑风·子衿》,
歌
用以比喻渴慕贤才。又引《小雅·鹿鸣》
行
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古 朴深沉,自然妥贴。
“周公吐哺”典出《韩诗外传》周 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 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 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 刘勰:“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
丕
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
开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
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
洛
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 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神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也叫“ 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
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
”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
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
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建安风骨
人神恋爱的题材
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 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 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 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尤其是 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 象《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 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 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宋玉的 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 《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 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 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 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 加以描写。因此曹植的《洛神赋》 加以描写。因此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 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 洛神赋》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 洛神赋》的思想、 予以极高的评价, 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 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 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 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 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 既有《湘君》 湘夫人》 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 情成分, 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 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 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 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又号“邺中七子” 又号“邺中七子”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 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 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 后世的普遍承认。 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 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 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 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 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 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 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 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 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 干一番事业。 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 许多共同之处。 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 今邯郸临漳) 又号“邺中七子” (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内涵界定历有争议(40页【22】),侧重指建安诗歌的艺术表现。
两大主题:反映现实,讴歌理想。
风格特征:慷慨悲凉,明朗刚健。
(四重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见33、34页)形成原因:遭逢乱世的悲悯情怀;重整乾坤的英雄意识。
是建安风骨的鲜明体现。
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及断限建安文学≠建安年间(196—220)的文学。
建安文学时间跨度为40年左右。
约自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模糊说法(1)“三祖”时代;(2)跨越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时期。
二、“邺下风流”邺:邺城(今河北临漳),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邺下时期是建安文学的重要阶段。
“邺下风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建安文学的代名词。
三、建安诗歌的发展进程两个近源:汉乐府民歌;汉末文人古诗。
发展进程:由受乐府民歌影响很深的状态,转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
曹操是这一过程的开端,“七子”、曹丕为其发展,曹植为完成者。
四、关于“建安风骨”(“汉魏风骨”)“风骨”原为人物品藻术语。
风指风采、风神、风姿、风度。
骨指骨相、骨法。
风、骨连用指个人整体的风度、品格。
如《宋书•武帝纪》说刘裕“风骨奇特”、“风骨不恒”。
“风骨”成为文论术语《文心雕龙》首次将其用于文论,有《风骨》篇。
陈子昂倡“汉魏风骨”;严羽最早提出“建安风骨”概念。
刘勰论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文心雕龙•时序》)(认为建安文学基本符合“风骨”的规定性。
)今人对“建安风骨”的理解阅读书目1、三曹别集(黄节、夏传才、赵幼文等注本)2、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节曹氏父子一、曹操的英雄本色1、其人之英雄本色不同文化系统中的不同形象:《三国志》称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演义》中却为“汉贼”……常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精神实质却是向原始儒学人文精神的复归。
建安风骨——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
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2.正始之音:正始时出现了玄谈领袖何晏、王弼,另有名士裴徽、荀粲、傅嘏、夏侯玄、钟会以及“竹林七贤”等。
何晏、王弼祖述老庄,为无为、无名之论,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掀起玄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
3.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
4.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2—493),永明体是永明年间形成的新诗体,又叫新体或新变体,其特点是注重声律和对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作诗,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王融等。
永明体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为促进诗歌向近体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5.志怪小说,记述神仙学术,鬼魅妖怪,殊方怪物,佛法各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6.志人小说,又称秩事小说,汉末以品评人物,谈论玄理之风,开始在士族文人中流行,出现了专门记述清淡之士言语辞令和风流秩事的小说类作品。
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7.《世说新语》,编撰者刘义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秩事和玄虚清淡,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在当时起到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8.上官体: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建安风骨
王粲
•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 ,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幼时往见左中郎 将蔡邕,蔡邕见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 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 • 一次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观一 遍而背诵之,不失一字。又曾观人下围棋 ,其局乱,王粲复为重置,不误一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徐干
•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 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 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 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 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 ,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 因病不就。
建安风骨
曹操
曹丕
曹植
三曹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 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诗人。 •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 •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 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 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因此又称陈思王。
建安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孔融
• 字文举,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 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 • 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 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 ”的故事了。
陈琳
• 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市楚 州区东南)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 确考 • 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 与孔融相当。
刘桢
•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 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学见贵。 • 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 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 罪署为小吏。
三曹和建安风骨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写 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气魄宏大 、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情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qióng) 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 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 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 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 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 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 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 ,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 ,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建安风骨诗句
建安风骨诗句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龟虽寿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咏史诗魏晋:阮瑀燕丹善勇士。
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
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
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
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
叹气若青云。
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别诗两汉:应玚浩浩长河水。
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
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
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
五内怀伤忧。
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白马篇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三曹与建安风骨41页PPT
一、曹操
▪ 字孟德,小字阿瞒。 ▪ 东晋孙盛《魏氏春秋》:“姿貌短小,
神明英发 ”。 ▪ 《世说新语》:“形陋”。 ▪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
▪ 祖父曹腾 ▪ 宦官,服侍东汉皇室三十余年。 ▪ 举荐贤达。 ▪ 以德报怨。 ▪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 母亲丁氏夫人,事迹不详。
▪ 曹操的祖先: ▪ 一是曹操《家传》:祖先是曹叔振铎之后。
三曹与建安风骨
▪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
(196-219),其时掌握政权的实际是曹操,
建安年代并包括在这稍前及稍后一段时期的
文学,习惯上统称为“建安文学”。
▪ 名词:建安风骨
▪ 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 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 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代 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讨伐的情况:联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军内部矛盾重重, ▪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自相残杀,力量
涣散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战争的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危害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本诗以纪实手法叙述东汉末年关东州郡 将领讨伐董卓时的互争权利,以及人民在战 乱中遭到的严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 关怀和个人的宏伟抱负。此诗被人誉为“汉 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高二语文建安诗人及建安风骨
燕歌行 曹丕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故限河梁。
建安诗人及建安风骨
短歌行 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 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 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曹操
•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 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 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 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收罗文士,造 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 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 创文学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 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 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了新的 现象,表现出新的面貌。
蒿里行
• 诗末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 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了诗人伤 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 鲜明。乃“汉末实录,真诗史 也”。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 / 书法培训机构加盟 硬笔书法培训加盟 练字加盟几大品牌 书法加盟品牌排行榜
建安风骨
理想追求
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作品的内容来看,与 其将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 的代言人,倒不如将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 作品中一再抒写的那种无法实现的报国理 想的艺术象征,这样也许更接近于作者的 创作意图。从这点上说,作品不仅成功地 塑造了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 神形象,而且更从思想上给人以一种追求 理想、执着如一的宝贵启示。
雄健的笔力
曹操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步出夏门 行· 观沧海》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 荡不安的性格。诗歌以雄健的笔力, 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大海 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也正 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影写。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 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情怀慷慨,真气回荡。宋敖器之《诗评》 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是对曹操诗歌风格的确切评价。就艺术形 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 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蒿里行》
曹操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 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的是初平元 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 史事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七子”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 论 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 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 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 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 驰。”,
《建安风骨》阅读题及答案
《建安风骨》阅读题及答案三、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7~9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到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
高二语文建安诗人及建安风骨(2019年新版)
公子彭生抱鲁桓公 取皮牢 寡人自料以楚当秦 夫有宋 至夜半 吴乘胜逐之 今臣虽弃逐之楚 弃主稷 席卷常山之险 居之 数使诸侯 不复入卫 其能久乎 见人不见 不诎於诸侯 入于汉 蛮夷因以数攻 二十八年 秦使使约复与楚亲 使无负约 以发瑞应 遂不渡浿水 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 世
传所称贤者;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 以为少君神 七国为从 断虞芮之讼 见之礼答焉 项梁尝有栎阳逮 年穀熟 间至军中 帝太丁崩 数归 且郊 而郅氏鼎食 少阪 解泽不流 目和则知白黑矣 此後晋其能毋乱乎 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 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 官至上大夫
平阳 何也 坐明堂 梁孝王 能亲将军者 其业未成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昭王亲舅也 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 今伐蒲入於魏 中阪遇暴风雨 ”天子既令设祠具 事在袁盎语中 所出 五潢 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与随何间行归汉 九月壬戌 切其脉得番阳 夫物之感人无穷 请谒事情 乐者 争杯酒 败楚
将唐眛 咀嚼菱藕 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 怒 宣王卒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 系久毋伤 白起攻赵 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 粝粱之食 发兵伐郑 上自往 翕侯赵信为前将军 救过不赡 内隐钜石白沙 卒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 剧孟今无动
祖自平城过赵、雒阳 出公享国二年 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禹以老 令後世骄奢以虐民也 乃持铁盾入到营 非齐敌也 薄太后後文帝二年 虚者 火降乌流 綷云盖而树华旗 唊为平州侯 汉王欲拜之 使乐乘代廉颇 齐大胜 八年 若君不忘厉、宣、桓、武 穰而拥阏 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绌无知秩服 赦囚徒材官 不如伐蜀完 为四队 一日行三百馀里 坐语移日 宛宛黄龙 东游於齐乎 致文武胙於秦孝公 兵至揭扬 葬之於人腹肠 曰:“膺更大命 以子偃为鲁王 复用孟尝君 高祖还归 曰天睢 阿房宫未成;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 略闚其要 军漳南 適长
建安风骨和正始诗风(总)
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míngē)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时期(shíqī)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fēnggǔ)”。
政治理想的高扬,对人生短暂的哀叹(āitàn),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以及(yǐjí)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是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也即“建安风骨”的内涵。
2“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
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感染力、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忧时伤乱;悲叹(bēitàn)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悲凉慷慨;刘勰(liú xié)在《文心雕龙·时序(shí xù)》中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kāngkǎi);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唐诗鉴赏《建安风骨》
唐诗鉴赏《建安风骨》
目录
出版说明
风云变幻的建安时代
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
蓬莱文章建安骨
千秋邪正论曹操
合著黄金铸曹操
曹操心目中的理想国
《薤露行》——汉室的挽歌
《蒿里行》——百姓的挽歌
悯恤战士的《苦寒行》
碣石山上的绝唱
《短歌行》作于何时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曹操与游仙诗
曹公疑冢竟何在?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曹丕曹植诗文的优劣之争
曹丕的《典论》
曹丕的文气说
七言之始的《燕歌行》
男子相思的《秋胡行》
风流好色的魏文帝
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西陵魂断夜来人
理解不一的《名都篇》
慷慨使气的《白马篇》
白马诗篇悲逐客
曹子建与李太白
曹植的游仙诗
《洛神赋》是《感甄赋》吗?描写人神恋爱的《洛神赋》洛神形象的嬗变
蔡文姬的《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与蔡文姬
建安时代的咏物赋
鹦鹉洲上兰叶香
建安七子与西园雅集
孔融及其离合诗
霸才无主亦怜君
王粲及其《登楼赋》
《七哀》的命名
刘桢及其《赠从弟》
一雁云中独唳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诗之四 曹植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 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 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 荣耀难久恃。
杂诗
• 以佳人的不为时俗所重,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统 治者的赏识,抱Biblioteka 不能施 展,因而感到时光易逝的 苦闷。
泰山梁甫行 曹植
•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 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像禽 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建安七子
• 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瑀、应玚和 刘桢,他们目击汉末 的动乱,大多经历过困苦流离的 生活,有一定的抱负;他们的作 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 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 共同特征。
悲愤诗(节选)
蔡琰
•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 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 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 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 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 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 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短歌行
• 既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 业示成的深沉感慨,又表现 了他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 业的宏伟怀抱。
蒿里行 曹操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 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 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蝨,万姓以死亡。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建安诗人及建安风骨
• 设计: 江苏省阜宁中 王洪赛 学
短歌行 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 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 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蒿里行
• 诗末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 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了诗人伤 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 鲜明。乃“汉末实录,真诗史 也”。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曹操
•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 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 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收罗 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 安文学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 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风气。
文学成就
• 他的诗全部是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 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 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 了新的现象,表现出新的面貌。
七哀诗 王粲
•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 国去,委身適荆蛮。亲戚对我悲, 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 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 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 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 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 伤心肝。
七哀诗
• 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 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深刻地 揭示出当时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凄 惨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人 怵目惊心。
• 描绘了一幅当时边海人民 贫困生活的画面。
曹植及文学成就
•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 品》称为“建安之杰”。
• 曹植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追 求建功立业为题材,较多充满豪壮乐观 的精神,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后期由于 自己生活的不幸,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 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同时也写出了 个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丕
• 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曹丕的 诗歌在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这 一题材上运用很有特色,诗歌形式 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等。如《燕歌行》:诗人将思 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中来描写,把 她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细腻委婉 地表现出来,语言浅显清丽,音节 和谐流畅。本诗可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悲愤诗
• 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是一 篇长达五百四十字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 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它实际 上是通过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 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 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 混战的罪恶。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 他的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他的另一部分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 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类诗悲歌 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
燕歌行 曹丕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故限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