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小初高学习】高中政治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能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还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和意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主要形式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经济生活理论。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推出理论,又用学习的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温家宝:通过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蛋糕”分好2、现场调查:制定一份调查表(包括父母的工作、所有制形式、收入分配方式)要求:(1)填出自己父母的工作(2)运用第四课所学的所有制结构分析父母的职业属于哪种经济形式。
教师总结:父母的工作属于不同的经济形式决定收入的分配也有不同的形式。
你的父母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情景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情境一: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
问题探究一: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三位工人的工资之所以高低不一,在于他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开来。
学习目标识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运用:通过分配制度分析经济现象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通过基础感知,完成初阶的识记内容评价任务2:通过深入学习,完成中阶的区分内容评价任务3:通过迁移运用,完成高阶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的框架图 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考的问题可能深入不足,缺乏理论。
议 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相互提及讨论的困惑 高。
谈论问题抓不住关键,对一些本来可以各持观点的题进行争议。
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或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评 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
引学生可提问学生在质疑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解析,共同解决问题检选择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所有制基础。
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理解我国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能力目标:准确的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和地位。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提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掌握。
高一新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很强,但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知半解,又难以做到准确领会,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然后自觉转化成为自己的正确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学教材,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挑选、整合学生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整体思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及亲友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2、3、4、5、课上:按照“创设情境——观察经济生活;分析情境——领悟经济生活;感悟情境——解析经济生活”的思路进行教学。
必修1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 3.企业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 年终时获得股票奖励。这种收 入属于( ) • A.劳动要素的收入 • B.资本要素的收入 • C.技术要素的收入 • D.管理要素的收入
• 4.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经营风险收入 • B.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 金 • 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分配 • D.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 奖金、津贴
•
总结: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 所有制基础是集体经济;该村民致富 不忘贫困地区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的优越性。 • 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 行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呢?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 思考: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 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 • • • • •
集体经济
既有按劳分配,又 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资本)
个体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资本、 管理) 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劳动)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我国 目前 收入 分配 方式 是多 种分 配方 式并 存, 个人 收入 来源 是多 样的
◎小吴的爸爸和姑姑主要按什 么方式取得收入? • 答:按劳分配 •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 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 答: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是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收入来源 是多样的。 •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D • 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制 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 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 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 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 租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 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 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 确。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和意义;3.分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局限性;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特点和意义;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和意义;3.分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2.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分配方式。
教具准备:1.课件投影;2.课堂小组活动材料;3.黑板、粉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特点有哪些?”通过复习,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究热情。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定义和内容;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和优劣势分析。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不同情境下采取哪种分配方式更加合适,同时让学生总结各种分配方式的优劣势。
四、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就不同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分配方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并论述在该情况下采取哪种分配方式更加合适,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多种分配方式的优劣势,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当一回记者,要对你们家里的收入情况作一个调查采访,希望大家据实回答,配合工作。
(采访某同学)你好!请问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们家的收入来源于哪些渠道?……师现在我把采访的情况简单统计一下,有拿工资的,有干个体的,有出租房屋的,炒股的,还有爬格子挣稿费的……那么,这些收入渠道即分配方式有什么区别?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呢?为什么说多渠道、多形式挣钱致富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生1 我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教师,拿工资的。
在银行存了点钱,每年有点利息。
生2 我爸爸以前是国企工人,下岗后开了一个店,销售并修理摩托车,是个体户。
生3 我爸爸是教师,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多于工资高中政治好的9个学习方法和技巧政治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需要知识点加时实的结合,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
政治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科目,这就需要同学们按照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去了解分析。
下面是关于政治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 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
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 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
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
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
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及这一分配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看问题3、觉悟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改革的必然性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教学难点: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软件: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各自家庭收入的来源通过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新授(一)按劳分配1、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1)分配范围:公有制范围内(2)分配依据:劳动的质和量(3)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3、按劳分配的意义(见小字部分,学生阅读)(二)其他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1)它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2)特点: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个体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虽然是劳动收入,但不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以公有制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个体劳动者收入虽是劳动所得,但是他们是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直接取得收入。
(3)政策: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非公制经济。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的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济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机器设备、技术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1)几种具体分配方式(2)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都必须是合法的收入。
必须反对凭借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3)在现阶段,要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的收入。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案-2_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与积极意义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政治,教案教学过程教师导入:(5分钟)(幻灯片呈现: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师:“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又确立了相应的分配制度,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切身利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
(幻灯呈现课题)讲授新课:(32分钟)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活动一:自主学习,互动研讨师:收入的取得源于我国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有哪些分配方式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教材,对老师提示的问题进行三分钟的自主学习。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相互交流。
(幻灯片呈现问题如下: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按劳分配的积极意义。
4.我国还有哪些分配方式。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活动三:分析探究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这两位的收入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幻灯片呈现分配方式的真实案例)(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判断的?生:这些都是公有制经济师:说得很好,请再响亮的说一遍!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
师:(播放《家有儿女续篇》故事,学生观看。
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有人却犯了迷糊。
小雪家就是这样的,小雪是国有企业工程师,姥姥退休,刘星是私营企业老板,小雨是外资企业职工。
在某天中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和特点;2.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3.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不足。
二、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和特点;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不足。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Warming-up: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们对不同人员之间的分配方式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向全班报告。
2.导入新课:教师简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们思考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优势和不足。
Step 2: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1.教师以PPT的形式介绍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和特点,学生们跟随PPT的内容做笔记。
2.学生个人讨论:学生们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a.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优势有哪些?b.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不足有哪些?3.教师提供答案:教师请学生们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借助PPT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
Step 3: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教师以PPT的形式介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学生们跟随PPT的内容做笔记。
2.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原因,并准备向全班报告。
3.学生报告:学生们逐个报告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Step 4:总结和展示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不足,并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2.学生展示:学生们展示他们所写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不足的小作文或文章。
五、教学辅助资源:1.PPT课件;2.白板和白板笔;3.学生习题和作文。
六、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解程度。
2.给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和不足的文章,通过检查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新人教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分析】在这框,首先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最后重点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学情分析】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对这一框的内容较易理解。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来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这一重点的突破,可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理论,反之亦然。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去探索,去求知。
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如此分配》图片,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回答: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教师板书标题)【教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创新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秀教案2★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7规定的“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要求。
★教材分析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介绍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按劳分配的含义、实现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劳分配所处的地位等内容。
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介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以及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分别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两个方面,让学生对该问题能够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往往“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家庭的收入来源可能不是很关心,或是对家庭收入来源的理解纯粹地停留在劳动所得的层面上,对于国家的分配制度更不甚了解,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以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知识和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懂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2、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难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坐在这教室里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幸福怎么来的呢?课前我们做了个小调查,我们知道,同学们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父母亲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分析】在这框,首先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最后重点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学情分析】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对这一框的内容较易理解。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来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这一重点的突破,可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理论,反之亦然。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去探索,去求知。
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如此分配》图片,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回答: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教师板书标题)【教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
问题:老赵的女儿和儿子所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和国企)【总结】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教师点名区分按劳分配的要点范围:公有制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的对象: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深化问题】问题: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能否可行?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结合分析)教师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中)【总结】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合作探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要不要?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情景1958年,我国提出了"大跃进"口号,组织人民公社,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锅饭"。
当时顺口溜说的好: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问题: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活动: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平均主义会带来什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平均主义的结果和按劳分配的意义结合分析、比较)【对比分析】平均主义:这是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
按劳分配: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动性因素,实行按劳分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按劳分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鸣】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历史实践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
(延伸知识:让学生回家后,做一次家庭变化对比:60年代家庭状况和现在家庭状况对比分析)【阶段小结】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知识演练】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
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
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
问题:赵某的所得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按劳分配(讲明分析思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过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有按劳分配这一种方式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其他的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教师要学生说出答案的理由)【知识总结】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教师活动:点明注意事项:个体劳动者--生产资料--经营生产--劳动成果【深化探讨】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出示图表区别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基础主体客体收入形式学生活动:讨论、完成图表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
问题:公司成立需要那些要素?学生活动:探讨、该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教师活动:问题,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那些分配方式?学生活动:探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来分析)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教师活动:指明:非公有制经济之中的分配方式【阶段小结】综合展示各种分配方式【深化问题】公有制内部的分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点明:公有制内部的福利性分配不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的主体分配方式才是按劳分配。
【演练】教师出示案例,学生依据问题回答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分组回答)【合作探讨】出示多媒体图片从三个层次分析第一: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性第二:我国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结合图表分析)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展示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四:让学生感知:实践证明我国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正确的。
(展示深圳前后巨变,学生自我欣赏《春天的故事》)【共鸣】这一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小结】【课堂练习】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范围内进行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d、股份合作制企业答案:c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答案:d3、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答案:d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有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
这3000元收入属于()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本收入d、经营收入答案:c5、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时间分配c、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d、按劳分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答案:a二、非选择题张三一家五口人,张三承包了责任田,上缴农业税后收入不错;张三的妻子开了间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张三的儿子在某国有商场上班,每月除工资、奖金和津贴外,还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张三的女儿是个工程师,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顾问,报酬是每月1500元;张三的老母亲则把县城的一间老屋出租,每月有360元的收入。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2)分析说明张家各人的收入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3)试述采取这一分配制度和这些分配方式的原因。
答案:(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张三:承包责任田的税后收入属按劳分配张妻:经营小店的税后收入属个体劳动所得张子:工资、奖金、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所得为按资金要素分配;张女:当技术顾问的报酬为按技术要素分配;张母:出租房屋所得为按土地要素分配。
(3)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教学体会】本课离学生生活实际即抽象又具体。
抽象是说知识抽象化,具体是说该知识就蕴含的平时学生所接触的生活实际中。
所以我们要上好这堂课,必须,把学生放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知识,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是本着:生活--挖掘--生活验证--提升理论与情感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