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历史: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2)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答案:D解析:分析:题文大意“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规范)就会尖刻伤人。
’”此内容核心反映了“礼”的思想,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对待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用礼数约束自己。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大意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根据此可知,“礼”和刑罚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和谐处事,反对过度刑罚。
3.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人民版】选修4历史:2.1儒家学派的开创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学案1 儒家学派的开创人——孔子[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大体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勤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讲课,55岁因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曾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中。
[理解深化]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各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归纳总结]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办法来保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深化探讨]探讨点孔子一生的追求材料孔子是这样归纳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思考(1)孔子一生周游各国,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上述材料表现了孔子如何的人生态度?有何启迪?答案(1)目标: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2)态度:志向专一,执著探索,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
启迪:对今天咱们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现实启迪作用。
二、儒家学派的开创人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建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保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品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成立在自然情感基础之上,应有不同;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品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令人人有爱心,不使有不同的等级走向对抗。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人民版选修4)练习
B.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题干中材料体现 的是分辨君臣、上下的周礼。 的是分辨君臣、上下的周礼。
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 3.孔子主张“正名” 孔子主张 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言行和使社会有“ 的目的。 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 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 A.“仁” B.“礼 B.“礼” ) C.“德 C.“德” D.“孝 D.“孝”
解析】 依法治国是法家观点,排除② 故不选A 【解析】选C。依法治国是法家观点,排除②,故不选A、B; 轻徭薄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 的思想, 轻徭薄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 的构建,故选C 的构建,故选C。
• 7.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下列对孔子“ ( ) • ①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 ③主张以德治民 •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 . . . . 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孔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主张在以“ 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礼、仁。 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孔子创立的儒 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 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五经” 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五经”是留给中国文化的 宝贵遗产。 宝贵遗产。 原因: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启示: (3)原因: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 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2-1孔子练习及答案
选修4单元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创始人孔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训练:(必做)一、选择题:(共60分)1、下列对孔子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A.少年时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B.三十岁时融会贯通“六经”,创办私.五十多岁开始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D.晚年专心整文典籍,献身文教育事业2、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 B 道家法家 D 墨家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A.兼爱 B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②③ B ②④①③ D ①④7、《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念是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8、孔子兴办私的主要作用是A.使儒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B 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使教育得到了普及9、下列孔子的主张在今天看具有消极意义的是A.“仁者,爱人。
”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
”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的核心内容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 孔子的思想及其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11、在孔子的时代,社会上的主要文典籍是“六经”;但后人们习惯上只是说“五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材习题答案解析教材第21页,学思之窗,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
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乐崩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教材第23页,学思之窗,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治国的本领。
孔子的价值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教材第25页,本课测评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本课测评2、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
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
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开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
本课测评3、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学习延伸,1、政治方面,我国先阶段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道德规范方面,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尊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
教育方面,孔子通过他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教育方法,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学习知识,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知识,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与学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2、百家争鸣,在封建社会,由于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B.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解析:选B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用的原因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潮流相悖。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479 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 492 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 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解析:选A A项中“历代”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他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他认为“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他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他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解析:选D 孔子认为“仁”“礼”和刑罚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同步测控高中历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这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孔子主张恢复礼治社会,主张“仁”,这显然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答案:B2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要在社会中站得住,也要使别人在社会中站得住;自己要在社会中事事顺利,也要使别人在社会中事事顺利。
人在社会中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
答案:C3孔子提出了“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实质上是要求( )A.用周礼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B.人在社会上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C.要使社会人都有爱心,反对有差别等级的爱D.把发展教育作为完备和传播周礼的手段解析:“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答案:A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解析:“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不能够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是因为其不符合周礼,故反映了克己复礼的思想主张。
答案:C5春秋时期,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这表明孔子主张( )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B.教育的方式要多样C.教育的对象要广泛D.教育的手段要先进解析: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即不问出身贵贱人人应该受教育的主张。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习题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单项选择题: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 B.“守静”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9、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没被接纳。
这主要是由于()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解析】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答案】 B2.“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 A.“制天命而用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
故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3.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解析】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答案】 B4.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念的源泉。
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①“仁者,爱人”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④“忠恕”之道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解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忠恕”之道是其进一步的发挥;“为政以德”能够劝诫统治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
【答案】 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人民版】选修4历史: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学案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中。
[理解深化]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归纳总结]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深化探究]探究点孔子一生的追求材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思考(1)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有何启示?答案(1)目标: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2)态度:志向专一,执著探索,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
启示:对今天我们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现实启迪作用。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作业一、选择题1.(2013·金华高二检测)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 )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4.《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③表明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④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2013·泰兴高二检测)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仁政”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7.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8.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同步测控高中历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 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春秋时期更需要的是如何确立霸主地位的思想,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D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有教无类”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①②是“仁”的思想的直接体现,③是孔子的德政思想,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属于对“仁”的理解,故排除④。
答案:C3.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格物致知”解析:“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其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的礼乐制度。
故选C项。
答案:C4.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证明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中的“彻底”说法错误。
答案:C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历史选修ⅳ人教版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练习
训练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选择题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3.“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
”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B.中庸C.轻徭薄赋D.有教无类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高三历史选修4_《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2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3.为了表达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祝福,第2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从《论语》中梳理了20句经典语言,拟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句推荐给北京奥组委。
假设以下是网友推荐的经典语言,让你从中选出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一句,那么你应选择的是()A.仁者爱人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体现孔子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孔子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A.“仁”和“礼”B.仁政和教育C.“礼”和教育D.办私塾教育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类无教6.下图最能说明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二、非选择题7.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论语·颜渊》材料二子曰:“有教无类。
最新人教版选修4高中历史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过关习题及答案
儒家文创始人孔子、右图所示讲的儒先圣是A孔子 B老子韩非子 D墨子2、如图,浙江衢州孔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是孔子后裔传播儒精神的一个重要基地。
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可以去衢州孔庙,还可以参阅儒先圣讲图A《焚书》 B《明夷待访录》《论语》 D《道德经》3、孔子途经泰山,闻妇人哭诉亲人死于虎患。
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此地,妇女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政。
孔子因此感慨:“苛政猛于虎!”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A清静无为 B顺应自然严刑酷法 D为政以德4、伏尔泰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这是因为他了解了孔子思想中所蕴涵的①“仁”的说②“和而不同”的主张③“因材施教”的方法④“有教无类”的主张 A①② B②③③④D①④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下列各项,不属于孔子关于“礼”的思想的是 A要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仁”和礼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D有了刑罚,就不需要礼的约束6、2005年,联合国教文组织为了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设立了“孔子奖”。
之所以用孔子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如①兼爱、非攻②因材施教③有教无类④开创私 A①②③ B②③④①③④ D①②③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反映了孔子的A中庸思想 B无为思想法治思想 D民主思想·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有五而志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入大庙,每事问。
”——《论语》材料二孔子的生大多出身于平民之家,有的生家境十分贫寒。
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雍“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子思家贫,其居处“蓬户不完”,“上漏下湿”。
——杨树森《试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l、右图所示讲学的儒学先圣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2、如图,浙江衢州孔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
是孔子后裔传播儒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基地。
了解儒家思想的精
髓,可以去衢州孔庙,还可以参阅儒学先圣讲学图
A《焚书》 B《明夷待访录》C《论语》 D《道德经》
3、孔子途经泰山,闻妇人哭诉亲人死于虎患。
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此地,妇女回答:因为这儿没有苛政。
孔子因此感慨:“苛政猛于虎!”由此可见孔
子主张 A清静无为 B顺应自然C严刑酷法 D为政以德
4、伏尔泰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
战争了。
”这是因为他了解了孔子思想中所蕴涵的①“仁”的
学说②“和而不同”的主张③“因材施教”的方法④“有
教无类”的主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下列各项,不属于孔子关于“礼”的思想的是 A要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仁”和礼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D有了刑罚,就不需要礼的约束
6、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设立了“孔子奖”。
之所以用孔子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如①兼爱、非攻②因材施教③有教无类④开创私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反映了孔子的
A中庸思想 B无为思想 C法治思想 D民主思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入大庙,每事问。
”——《论语》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平民之家,有的学生家境十分贫寒。
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雍“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子思家贫,其居处“蓬户不完”,“上漏下湿”。
——杨树森《试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办学思想?这一办学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有何意义?
请再列举两例孔子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贡献。
9、根据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孔子。
10、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
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lA 2C 3D 4A 5D 6B 7A
8、(1)立志求学、虚心好学、有钻研精神等。
(2) ①“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孔子开创私学,招收学生不论出身贵贱,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广大平民也有受教育机会,为教育推广创造条件。
②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9、A、积极意义:(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2)对世界: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③当今,对世界,为世界所推崇。
B、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C、总体:世界前列思想家。
10、(1)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